1、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本章讲述内容:,一、新文化运动 二、五四运动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问题思考:,1、“新文化”指的是什么样的文化? 2、为什么要发动“新文化”运动?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与后期的不同? 4、新文化运动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5、近代国人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的路径?5、五四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 6、为什么把五四运动做为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7、中共一大与二大政治纲领的不同之处?8、什么是“大革命”? 9、大革命的目标?,孙中山目击身受,他说:“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袁世凯及其后的北
2、洋军阀是封建买办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军阀的专制统治和割据、纷争乃至混战,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使经济遭受极大破坏。,一、新文化运动,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失望、苦闷和痛苦中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认定要建立名符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他们决心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期廓清蒙昧、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即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这个运动后来被称为新文化运动。,陈独秀认为, “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这个运动
3、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1917年1月,爱国民主主义者、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聘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随之迁到北京。,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陈独秀借“民主”和“科学”两个名词英文译音的第一个音节,称“民主”为“德先生”(Democracy),“科学”为“赛先生”(Science)。,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
4、学知识。,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主要武器: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集中指向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因而排孔、反孔成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孔学提倡的是“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提出的“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 的目标不相适应。,“打倒孔家店!”,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也是他开始用鲁迅笔名射向封建礼教的第一支标枪。,“我翻开历史一查,
5、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性,历史意义一场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局限性 在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没有揭示根本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社会制度的必要性。在思想方法上,存在形式主义看问题的偏向。,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以后),民主:不再是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劳动阶级的民主。科学:除自然科学外,就社会科学而言,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五四运动以后
6、,马克思主义传播逐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新文化运动前期:,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陈独秀(提倡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提倡民主和科学),胡适、张东荪(反对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问题与主义,焦点,中国要不要马克思主义、要不要革命,第一,问题与主义之争,胡 适,李大钊,胡适:“要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题。” 实质:反对从根本上改革腐朽的社会制度,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李大钊:“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实质: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社会革命,认为“问题”与“主义”不能截然分开,两者应该并
7、行不悖。,关于社会主义,焦点,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第二,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焦点,第三,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之争,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实行社会革命还是实行社会改良和需不需要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者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者之间的论战,其结果:一是使许多并不了解社会主义的人也转而信仰社会主义。二是帮助倾向社会主义的进步分子划清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界限,科学社会主义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思考: 近代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路径?,二、五四运动,1、时代背景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壮大 (2)新文化运动
8、带来的思想解放 (3)十月革命的影响,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巴黎和会是在英、法、美、日、意五个帝国主义国家操纵下宰割战败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分赃会议。在“一战”期间,中国参加了英、法、美等协约国方面作战,曾派出了20万劳工参加战争勤务。中国作为战胜国,派出了外交总长陆徵祥为首的代表团出席会议,希望借此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欧美列强做出将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巴黎和会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2、导火线:,曹汝霖,在曹宅挨打的章宗祥,愤怒的学生直奔赵家楼胡同曹汝霖住宅,3、经过,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随
9、后举行游行示威。,反动军警逮捕示威的学生,学生的爱国行动受到北洋政府的严厉镇压。正当学生的爱国运动面临夭折的危险时,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从6月5日起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先后自发举行罢工。工人罢工推动了商人罢市、学生罢课。随后,这场反帝爱国运动扩展到全国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斗争的主力由学生转向了工人,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4、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曹、陆、章三人职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5、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对“彻底性”的理解: 一是“彻底性”不是指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而是指斗争的坚决性、不妥
10、协性。毛泽东指出:“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二是从感性的排外到理性地认识到帝国主义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的联合。,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这是指五四运动体现了近代以来历次斗争所不具有的广泛性、群众性。,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毛泽东说:“五四运动时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有了觉悟,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1921年便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第四,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半殖民地
11、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1840 1919 1949 1956 至今,旧民主 新民主 社会主 社会主主义革命 主义革命 义革命 义建设,1840,1919,1949,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110年),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资产 阶级,无产 阶级,三民 主义,马克思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资本主义,社会 主义,(鲜明)反封(暗寓)反帝,鲜明反帝反封,工、商、学齐参与,不敢发动群众,有幻想,不坚决,彻底与帝、封决裂,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
12、度,袁世凯窃取果实。,取得初步胜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彻底不妥协的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立的历史条件: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第二,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第三,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
13、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如陈独秀、李大钊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队伍,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如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等,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如董必武等,面对异常强大的敌人,软弱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中国革命要胜利,中国社会要有光明的前途,就不能依靠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而必须依靠新的革命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正是适应中国革命的这种要求而成立的。,召开:1921年7月23号 上海,正式代表:各地小组代表12人,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海:李
14、达 李汉俊 北京:张国焘 刘仁静 长沙:毛泽东 何叔衡 济南:王尽美 邓恩铭 武汉:董必武 陈潭秋 广州:陈公博 旅日:周佛海,主 要 内 容,确立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明确中心任务:,选举领导机构:,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组织工人阶级 领带工人运动,中央局(陈独秀、张国焘、李达,陈为书记),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新的领导核心新的指导思想新的革命纲领新的斗争策略和革命方法新的前途,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上演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幕,成为红色旅程的伟大起点。,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
15、农运动,当时中国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或者说,中国人民最迫切的需要是什么?,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议题即是讨论和制定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最低纲领,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同时,中国共产党开始采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和政治派别所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推动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月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中国工人掀起了第一个罢工
16、斗争的高潮。,中国共产党带着先进的思想走进了,工棚,萧山衙前农民运动旧址,浙江萧山衙前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新型农民团体:衙前农民协会,发表了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斗争宣言:衙前农民协会宣言。衙前农民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次有组织有纲领的农民运动,揭开了中国现代农民革命的序幕。,广州、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2、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必要性:中国革命面临的敌人十分强大,尤其是“二七”惨案以后,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要想战胜强大的敌人,单靠无产阶级的孤军奋战是不行的,革命的客观形势要求必须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17、可能性:国共两党都有合作的愿望,有反帝反封建的共同基础。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是国共两党共同发展的需要。当时的国共两党,在国家和民族等问题的看法上,存在着“共识”,都希望和要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民主,并为之奋斗。共产国际的帮助,也是促成国共合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列宁及其所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大力帮助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外部条件”,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方式,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的设想原本是实行“党外合作”,但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却倡议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这个倡议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赞同。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
18、会确定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20日-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了大会宣言提出了“联共、联俄、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新三民主义。大会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3、开创国民革命的新局面大革命,第一,国民党组织得到了改造和发展。第二,工农运动蓬勃高涨。第三,革命武装力量不断扩大。第四,国民革命思想得到空前的传播。第五,举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北伐战争摧毁了军阀孙传芳和吴佩孚的势力,攻占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1925年5月,以五卅运
19、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1925年至1927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的动员程度更为广泛,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革命的社会内涵更加深刻,因而被称作大革命。,大革命的成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宣传了共产党的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党开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一次革命洗礼,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4、大革命的失败,孙中山逝世后的国民党右派停下了脚步,走向革命的对立面。,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 “四一二” 政变、 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 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和工农群众,大革命遂告失败。,为了指导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第一,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 第二,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第三,关于民族资产阶级问题。第四,关于农民同盟军问题。第五,关于武装斗争问题。第六,关于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宝贵成果,对于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