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文写作的背景介绍及感悟,八年级数学组 唐荣喜,写作背景即将面临升学的初三学生已经完成了整个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他们系统掌握了等腰三角形、正多边形、圆、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处于此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往往能用于接受挑战,这为本节课的开展提供了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准备作为即将升入高中的学生,在经过九年系统的数学学习后,对一直陪伴他们数学学习生涯的最重要的常数圆周率建立更加完整、深刻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这将有助于他们建立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升数学素养,同时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学生头脑中提前渗透了极限思想,为高中阶段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实现了初、高中数学学习的
2、有效衔接,以小见大,创新教学素材。一篇文章有时就来自于一个闪念。,积少成多,素材累积,串点成线,成经验类文章。,本文获兴化市学科主导类综合实践成果一等奖,并于2013年1月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中学数学教与学全文转载。,联系实际,从生产生活中捕捉素材,案例:冰淇淋纸筒中的数学问题 (本案例在我校举办的省立项课题“落实新课程目标的课堂有效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的研究”中期评估会期间面向参与评估的专家展示),关注中考,从中考问题中寻求线索,案例:对一道中考作图题的探究 (本案例的研究成果汇报课教学实录发表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中小学教材教学杂志2004年第12期),留意教材,从现行教材中迁移延伸,案例:对五角星的综合探究 (本案例的研究成果汇报课在兴化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研讨会上面向全市公开展示),学科渗透,从其他学科中嫁接融合,案例:三等分角的工具发明与制作 这是一个将劳动技术课程与数学课程巧妙结合的典型案例,,“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实践与创新,1.1关注数学现象,重视数学实验,1.2 引导数学研究,尝试数学写作,1.3 鼓励数学质疑,提倡数学创造,本文发表于中小学数学2013年第6期。,处处留心皆文章。,图2是由4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构成的“田字格”,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在这 个“田字格”中最多可以作出长度为 的线段有 条,这是2010年山东省淄博市的一道中考数学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