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事方法七大步驟一、定義問題(Define Problem)1. 主要目的:提供 Project Owner 及管理者作為判斷執行與否之依據a. 明確指出問題所在b. 說明為何要做這件事2. 主要內容:a.Indicator(可量化之判斷指標)b.現況與預期改善目標c.問題重要性、影響程度d.在問題尚未解決前,訂出暫行的 containment plan(防堵對策),以避免缺點板出貨給客戶或下一製程。e.負責人二、現況描述(Current Situation)1.主要目的:利用現有收集之數據,將問題說明的更清楚,藉此縮小問題範圍2.主要做法:a.流程、缺點現象 (Failure Mode)說明
2、b.運用品管七大手法 c.若目前的數據無法提供答案,則必須 分析生產流程來找出可能需要再收集資料的來源 訂出收集資料的計畫,並重新收集資料三、原因分析(Cause Analysis )1.主要目的:確認並驗證問題 root cause2.主要做法:a追根究底 (連問五個為什麼 )b.缺點複製/惡化實驗/對照實驗c.若仍找不出原因,可藉 DOE 實驗,以了解各因子對 response 的影響。d.Brainstorming(腦力激盪)四、改善對策(Solution)1.目的:針對 root cause 提出最佳改善對策。2.做法:a. 針對貢獻度與執行困難度進行評估,選擇貢獻度大且困難度低者作為
3、改善對策b. 工作計畫展開(如下表格式)待辦事項說明表項次內容 執行狀況 負責人預計完成日實際完成日五、確認成果(Check Results)1.目的:執行對策的工作計畫,以確認問題被改善的程度,和確認是否已達到預期的目標2做法:確認改善對策實施後之效果,並輔以下列統計工具詳細說明。(1)趨勢圖(Trend Chart)(2)柏拉圖(Pareto Chart)(3)直方圖(Histogram)(4)變異項分析統計檢定六、合理化/標準化/自動化1.目的:將改善的製程(參數、設備)予以標準化,納入系統管制。2.做法:若改善措施確認為有效,需檢討下列事項,以達到製程合理化、設備/操作標準化、設備/資料收集自動化的目標。包括:(1).修改相關規範,並訂出 Schedule,負責人。(2).將生產參數與品質數據收集作業列入 QC 系統(3).設備是否可以改良自動化?(4).操作/檢驗人員需要什麼後續訓練?(5).將標準化文件列入品質稽核系統定期稽核.等等七、未來改善計畫(Future Plan)1.目的:提出後續改善建議2.做法:提出該缺點下一階段在設備/物料/參數/操作等方面未來的改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