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创意的设计 有效的课堂(三)将相和案例建设路小学 郑云燕【案例背景】当下各类专家大呼课堂教学要有效,何为有效?余文森教授曾说:“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即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从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简而言之,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就看学生是否通过课堂学习有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那么,如何在教学之始和教学之中关注学生的当下与发展,做到有效教学呢?【
2、案例描述一】教者在揭题后,马上问学生:敢不打开书接受我的预习检查吗?学生的兴趣马上被激起来了,齐声答道:“好” 。蔡老师抛出两个问题:“将”指谁?“相”指谁?能用几个词概括“相”这个人吗?在交流过程中,蔡老师及时引导学生要概括出人物的不同方,不能重复,在写的时候提醒分量很重的往往放在最后。然后按照这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概括“将”这个人。交流好后,让学生及时做好笔记。【反思】2盛新凤老师在找准起点、放眼终点一文中谈及教学如何起步? “请跟我来”或 “我跟你去” 。 “请跟我来”是严格按照预设执行,教学起点整齐划一,一刀切,齐步走。学生开始上课必须装作一无所知,从零开始:揭题审题初读,在教师的指挥与
3、导演下“渐入佳境” 。教师习惯了这样教,学生也习惯了接受这样的教学,于是,这样的教学,似乎变成了亘古不变得模式了。回顾常态课、教研课大都是这样,即便是关注了学生的课前预习,也基本是以字词检查为主,流于形式,趋于模式化,导致课前预习低效。长期被动的学习状态也会使学生的思维养成了依赖的习惯,逐渐丧失独立学习、独立判断的能力。而上述案例中的教学起步却迥然不同于往常的教学起步,它是基于学生当下的学习起点,根据学生个性化的预习情况,根据真实的学情展开教学,是“跟着学生走” 。教师围绕文中两个主要人物:“分别是谁” “用几个词概括” ,了解学生经过预习达到了怎样的水准,找准了学生的兴奋点,在最短的时间里把
4、学生的思维激活。让学生在兴奋、渴望的心态下学习,课始便见效率。学生在预习时对文本的独立思考,回答时的自信,令听课老师们赞叹。可见有效的预习检查,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案例描述二】教者在概括出三个故事的标题后,直截了当地说:第一个故事写得那么详细,同学们又那么聪明,故事我就不和你们交流了,我想交流这块玉,这和氏玉到底有什么好,竟能让秦王用十五座城交3换。班里某某同学在看史记时发现关于和氏玉的描写,我们一起来分享。出示文言文,引导学生默读,交流“和氏玉”的好处。学习第二个故事时,教者在学生默读交流了哪些地方体现蔺相如的聪明后,则这样巧妙地引入:“百家讲坛”中这样说,五步
5、之内我要你的性命,网友纷纷指出异议,与文中的句子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说说理由。 ”这样,学生联系课文纷纷发表了自己精彩的意见。在这个时候,教者乘兴引导:既然有不同版本,你想不想看看原文, (出示原文) ,读了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吗?蔺相如自杀了,跟秦王有什么关系呢?我在读的时候也充满了疑问,并写下了自己的疑问, (师读自己的读书笔记,后半部分保密, ) ,经过思考我想通了,这是合情合理的,你也去默读课文,联系后半部分,考虑得更周全些,写写读书笔记,写完后再交流。第三个故事,教者这样引导:“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同学们耳熟能详了,老师带来了它的原文,想读读吗?但有点难,这样,联系课文猜猜古文的意思,
6、谁能用自己的话一处不错地说下来,奖励司马迁的史记 (手拿史记给学生看) 。练习之后,一两个学生能大致正确地说出古文的意思,其中一个说得较为贴近。教者马上肯定道:看来你已具备阅读史记的能力,这是一种高智慧的阅读,还没拿到史记的同学还有机会,请你先认真读完学校的国学 ,我要在班中进行测试,得胜者奖励史记 。认真读的同时,你也具备读史记的能力了。课文上到这里就结束了,铃声还没打响,学生仍意犹未尽4【反思】细细回顾三个故事的教学,结合本组课文的单元目标:“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条件的还可以读读原著中与课文相关的部分” 。教者对三个故事的处理确实别出心裁,每一环节都牢牢地牵住
7、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我们看不到“从哪里看出谁是个怎样的人” “你从这里感受到了什么”这种嚼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围绕几个句子打转的低效的教学, “渑池之会”中“从哪里看出蔺相如的机智”仅为引出“百家讲台”之争。整堂课带给学生的是丰厚的文化之旅,愉悦的精神快餐。上述案例三次引入古文:关于“和氏玉”的介绍, “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的原文,用处各有不同。第一次“和氏玉”的介绍,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奇的东西,未知新奇之物总能牵起人的好奇之心,学生对这段古文学得兴致盎然。猜测着读懂了“和氏玉”的好处,这么好的东西,蔺相如却能使它从秦王的眼皮底下“完璧归赵” ,蔺相如的智慧不言而喻。除此之外,学生更贴近古文、
8、贴近史记 。第二次, 由“百家讲坛”中网友对“五步之内我要你的性命”的争议引出“渑池会见”原文,意在激起学生的疑惑,促使学生联系后文写读书笔记,老师读书笔记的分享给学生很好的范例。静静地默读、静静地思考、静静地写读书笔记。这样的默读思考笔记,远远跳出平常阅读课中针对一句话、一个词的批注。这样的设计也不仅仅是为这一节服务的,而是辐射学生终身的。5第三次, “负荆请罪”的原文与课文对比着读,读懂意思。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古典、历史名著,在之前一个单元已学过文言文杨氏之子 ,这样的对比读无疑是一种读书方法的指导。更妙的是,教者就用史记作为激励孩子阅读的目标, “你已具备阅读史记的能力,这是一种高智慧的
9、阅读,还没拿到史记的同学还有机会,请你先认真读完学校发的国学 ,测试得胜者奖励史记 ,同时,你也具备读史记的能力了。 ”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引导,使学生感受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乐趣。这三个故事的教学,教者不仅达成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认知上了解了人物特点、故事内容,学会阅读古文的方法;情感上开始喜欢古文、喜欢史记 。整节课的设计,教者关注学生当下认知水平的同时,更多地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教者善于在读法、写法、学法上巧做文章,一环接一环,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一直处在积极兴奋状态,既有热烈的讨论,也有静静的思考,动笔的时间。不难看出,整堂课的设计始终围绕为学生以后的长期阅读活动
10、服务,为形成学生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服务。【案例反思】静静地反思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时会低效?因为我们忽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着眼点只为上完一节课的内容。而课堂教学是在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基础上再提高。忽视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必然导致教学缺乏针对性。教师花力气教的,也许学生早会了;而6学生还不理解的或理解不深的,教师却有可能会忽视掉。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当下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长远的发展。怎样提高教学的效率呢?首先,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从学生当下的真实学情出发,同时要把着眼点放远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因此,在教学之前,必须清楚什么是学生需要的,感兴趣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必须清楚地知道学生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能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又带来什么,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唯有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慢慢走出低谷,达到有效乃至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