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民上诉第一案导语:1998 年,严一明作为 11 名股民的代理律师向法院起诉了红光实业和其主发行承销商国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这成为中国股民起诉上市公司的第一案,在这场官司中谁又会成为笑到最后的人呢?正文:国营红光电子管厂位于四川成都,作为 1958 年建厂的老牌军工企业,上世纪 70 年代就试制成功中国第一支彩色显像管,为了争取彩管项目早日上马,从 1983 年开始,厂里的负责人就开始向主管部门争取批文,但到 1993 年,项目还没有批下来。同年 5 月工厂改组为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如何让工厂获得更多资金,早日实现彩色显像管大规模生产,成了企业以及当地政府的工作重点。1996 年 8 月
2、,红光突然接到上级通知,马上做好上市准备。当时公司的领导层一再强调:上市工作关系到公司的生存与发展,要把股票上市当成一场战争来打。红光从接到通知到股票敲锣上市,花了不到 8 个月时间,当时成都一流的中介机构都行动起来,为红光上市服务。没有人想到,这家匆忙上市的企业半年以后,将给中国的证券市场带来怎样的震动。 而当时,股市在经历1996 年的大牛年之后,股民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在浩荡的股民大军中,甚至有许多人举债进入股市。上市意味着马上就有钱,红光很快于 1997 年春天启动了彩管项目。在当时,除了彩玻线,公司几乎全线停产。而彩玻线用于融化玻璃的关键设备却已经毛病百出。上市不久,红光“先斩后奏
3、”的彩管项目未获政府批准,被要求与四川长虹联合之后才能开工。可当时长虹根本就看不上底子薄弱的红光。谈判破裂后,红光投入 3 亿元的彩管项目下马,巨亏由此曝光1998 年 4 月 30 日,红光披露 1997 年年报,亏损 2 亿元,每股亏损 0.86 元,上市半年就变脸,引起市场公愤。随着事件一步步展开,投资者才知道自己买进的本来就是一家劣迹斑斑的公司:为了满足上市条件,红光花费 8 个月时间将自己 1996 年实际亏损 10300万元的劣迹包装为盈利 5400 万元,骗取上市资格。上市之后,将 1997 年上半年亏损 6500 万元,披露为盈利 1674 万元,虚构利润 8174 万元;19
4、98 年 4 月该公司在公布 1997 年年度报告时,将实际亏损 22952 万元(相当于募集资金的55.9%)披露为亏损 19800 万元,少报亏损 3152 万元。1998 年 11 月,红光实业被中国证监会认定为有骗取上市资格、向公众虚构利润、隐瞒亏损的重大违规行为。随后,11 位遭受严重损失的股民向红光实业及其主承销商国泰证券公司提起诉讼。使用欺骗伎俩的红光为什么会通过层层审核,并最终接受公众的投资呢?11位股民的代理律师严义明认为,红光案背后有着两个层面的国家意志:一是1996 年决定包装它上市的时候,政府一开始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救济让红光从股市融到救命钱;二是 1998 年与长虹彩管
5、项目谈判破裂后,政府还没有意识到缺少彩管项目的红光将万劫不复。红光扭曲上市的另一面也是中国证券市场监管文化扭曲的一个缩影。在当时,大量国企通过上市纾解困局,行政性破产及整合大戏也在上市融资之后成为国企改革攻坚的两大利器。 当红光旋涡卷进了全国的投资者时,有关部门才终于意识到:随着证券市场日益壮大,市场的根本所在股民利益必须得到保护,证监会开始把红光欺诈上市作为当年的大案要案来抓。不过,股民要讨回自己的正当权利依然十分艰难,2002 年,经历了 5 年的艰苦诉讼历程,红光案 11 位原告终于获得 22.5 万元的赔偿。红光案只是中国证券市场自省的一个开始,这一年是 1998 年。证监会声色俱厉地对红光及有关机构开出了中国证券史上第一个欺诈上市罪的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