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八下第四单元第16课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2课时.doc.doc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7416054 上传时间:2019-05-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第四单元第16课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2课时.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下第四单元第16课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2课时.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下第四单元第16课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2课时.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下第四单元第16课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2课时.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下第四单元第16课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2课时.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 16 课 课题:云南的歌会学校:西营中学 主备人:李功亮 复备:【课标分析】1.能 利 用 工 具 书 识 字 词 ; 规 范 书 写 。2 能 熟 练 的 使 用 朗 读 、 默 读 、 略 读 、 浏 览 等 阅 读 方 法 。3 培 养 学 生 达 成 阅 读 理 解 的 五 个 层 次 : 了 解 课 文 涉 及 的 文 学 常 识 ; 理 清 思路 ; 理 解 分 析 主 要 内 容 ; 随 文 学 习 基 本 词 汇 、 语 法 知 识 和 修 辞 ( 说 明 ) 方 法 的 表达 效 果 , 体 味 和 推 敲 重 要 词 句 在 语 言 环 境 中 的 意

2、 义 和 作 用 ; 结 合 课 文 的 内 容 和 主旨 , 表 达 自 己 的 情 感 体 验 。4 了 解 叙 述 、 描 写 、 说 明 、 议 论 、 抒 情 等 表 达 方 式 ; 了 解 文 章 的 体 裁 , 能 够 区 分写实 与 虚 构 作 品【教学重点、难点】1、 教材分析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写,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

3、能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写法。 2、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所写的三种场合中(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唱歌的不同情境,体会内容和写法的上的差异。感受文中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之情,从而学会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3、教学难点通过反复诵读,通过与未删减的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比较感受沈从文的语言特色。【学情分析】学生七年级学过安塞腰鼓感受到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情。能够利用手中的工具书查找生疏字词,了解文章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初步感知到宏大的场面与歌会的美丽。能感受到云南地区的风土人情。1、通过寻找并品读三种不同场合中民歌的方式、内容的差异体会云南歌

4、会的淳朴自然,气势壮观。出示一些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2、学生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演唱会、音乐会但对具有民俗特色的云南歌会感到陌生,读来会有距离。对于少数民族这种风俗习惯没有生活基础难以理解,可以借助视频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本文语言淳朴自然,气势壮观,学生对不少字句会分析不透,难以真正体味到三个片段写作的妙处。 云南歌会中的生僻字词比较多一些同学读起来有困难,他们的词汇可能比较贫乏,概况文章内容的能力也有待提高,缺乏学习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的兴趣,课堂上应让他们自由发言畅谈感受。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结合语境,查阅工具书,积累掌握“蹲踞、酬和、熹

5、微、譬喻、淳朴、即物起兴、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风哕”等字词的读音、意思。2、理解概括课文所写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同场景,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整体上把握文章框架。3、通过朗读课文,标划出作者描写演唱者、唱歌的环境和唱歌场面的句子,通过反复诵读结合原文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感受生命的活力与美丽。4、感受文中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之情,从而学会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课时安排】2 课时【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一、构建动场同学们喜欢唱歌吗?你们平时是怎样唱的?有没有见过这样唱歌的?(出示 刘三姐对歌的课件。) 这是电影刘三姐中的一个片段,展现的是壮族人对山歌的情形。

6、其实不止在壮族地区在云南这种情形也随处可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云南的歌会。 二、自主学习 【活动一】 1给下列有下划线的字注音。 迤 y西 譬 p喻 糯 nu米 蹲 dn 踞 忌 讳 hu 酬 chu和 凤哕 hu 熹 x微 铁 箍 g 2.解释词语:即物起兴 龙吟凤哕舒卷张弛引经据典3. 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 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 、散文集湘行散记 、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设计意图】达

7、成目标 1“熟读课文,结合语境,查阅工具书,积累掌握“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朴、即物起兴、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风哕”等字词的读音、意思。 ”三、自主学习、交流探究【活动二】 整体感知课文 1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哪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每个场面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明确: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山路漫歌这是即兴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传授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2学生复述文中描绘的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 学生自评、互评。 【设计意图】达成目标 2“理解概括课文

8、所写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同场景,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整体上把握文章框架。 ”四、综合建模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从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我们要反复品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 一、构建动场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云南的歌会,理清了文章脉络、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请同学们思考回答:文章首先总写对云南的感受和认识,然后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哪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每个场合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9、?(生答)看来,同学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对云南的歌会也已经有一定的了解。那就让我们继续跟随文学大师沈从文,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吧!二、自主学习【活动一】赏读文章1学生读后,教师评价朗读并引导:虽然同是写唱歌,但侧重点、写法却各不相同,也正是因为这样,文章将云南歌会形式的多样、内容的丰富、个性的独特尽情展示了出来。我们不禁叹服作者的构思是多么精巧!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个场面山野对歌,去感受那一股扑鼻而来的浓郁的乡土气息。2赏读“山野对歌”教师导读:同学们注意,由于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在大山、丛林里,所以对歌地点就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这就是“山野对歌”。我们先来听

10、听“对调子”都唱些什么?(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多”字说明什么?能不能去掉?(不能。“多”说明“对调子”多数以情歌为主,但也有其他方面的内容。)既然“对调子”多唱情歌,那么它采用什么方式唱歌呢?(或见景生情、或提问、或互嘲互赞)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调子”都是什么大比拼?(机智才能)这里作者着重写了“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的情景。请同学们齐读这个内容,看看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刻画这个年轻妇女?(动作、神态、外貌) 其中第三段作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了人物的外貌,分别从面容、牙齿、衣饰特别是对衣着的描写,你觉得这个少数民族农村妇女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性情开朗、活泼、聪

11、明、手脚勤快)在这个对歌场面中,作者侧重写了唱歌人,有什么作用呢? (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对,这是以人衬景的写法,表现出山野对歌的热烈与欢乐。生长得一张枣子脸,满口的糯米牙,穿了身毛布衣裤,腰间围个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鞋,辫发盘在头上. 师引导分析:改后的文字少了哪些内容?(色彩和配饰) 色彩和配饰对一个女人来说意味着什么?(美丽,活力) 如果去掉会显得怎么样?(太过单调) 3赏读“山路漫歌”我们再来看看那些赶马女孩, 听听她们都唱些什么歌?(悦耳好听的山歌)她们的歌声充满一种什么样的美?(淳朴本色美)既然这样,但作者并不直接写赶马女孩唱歌,而是用许多笔墨去

12、描写由呈贡进城一路的景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一段录音,感受那一种离尘世很远,离心灵却很近的美。(学生听录音“这一条路接着起飞”)现在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一读,同学们边勾画出好词好句,等会让大家分享一下。(提示:我们可以抓住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修辞手法来赏析好词好句)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如,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用了拟人修辞,显得活泼生动,它的蓝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联想,让人感受到花的灵性和花色的纯净。又如,“最有意思的是云雀”中,“起飞”“扶摇”“盘旋”“唱歌”“钻”等动词把云雀轻捷的身姿、悦耳的鸣叫描绘得栩栩如生。【设计意图】达成目标

13、3“通过朗读课文,标划出作者描写演唱者、唱歌的环境和唱歌场面的句子,通过反复诵读结合原文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感受生命的活力与美丽。 ”三、交流探究【活动二】领略山路漫歌的环境美 1、 勾画 齐读描写优美环境的句子 2、 讨论:本段写赶马女孩唱歌仅三句,却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描写由呈贡一路进城的景色。这是否偏离了“山路漫歌”的“歌”字? 明确:这些内容是对“赶马女孩的歌唱”的一种烘托映衬,又是对中心的铺垫,起了一个渲染氛围,烘托主题的作用。 3 、出示环境描写的作用 4、赏读“村寨传歌”那么“金满斗会”呢?这是一个以什么为主要内容的盛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从哪里可以看出歌会盛大

14、?(人多时间长盛装)如此壮观的场面,给人的感受如何?(盛况空前,十年难逢)在这个片段中,作者侧重写的是唱歌的场面,既有全局描绘,又有细部刻画。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设计意图】达成目标 4“感受文中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之情,从而学会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四、综合建模赏读云南的歌会这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们似乎与作者进行了一次云南之旅。在作者引领下,我们对自然、对人、对艺术进行了一番品味,我们领略到了我国民歌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这也激起了我们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同时在作者的笔下,我们读出了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同学们,生活就像歌声一样美好,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也热爱那美丽浓郁的民俗文化吧!五、当堂检测1、听写下列词语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朴、即物起兴、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风哕2、 找出文中运用修辞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找 3句即可)作业布置民俗是生活,它无时无刻不在你的周围,滋养着你,为你的生命提供必须的养分。我们身边有哪些类似云南歌会般美丽浓郁的民俗呢?(商河鼓子秧歌、千佛山庙会、舞龙灯、踩高跷、赛龙舟),就请大家选择其中的一种民俗,写一段话,150 字左右。【板书设计】 云南的歌会 山野 对歌 才智比拼 人 山路 漫歌 自然成趣 环境 村寨 传歌 场面宏伟 场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