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现代近代史第二章.ppt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7413897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1.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近代史第二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现代近代史第二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现代近代史第二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现代近代史第二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现代近代史第二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内 容 结 构,农民群众 斗争起落 的风暴,洋务运动 的兴衰,维新运动 的兴起和 夭折,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洋务事业的兴办,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戊戌维新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教学目的:,1.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部分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洋务运动以及资产阶级的戊戌维新,都是近代不同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2.科学分析上述探索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认识这些探索最终都不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找到出路的根本原因。,教学重点:,1.了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分析总结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加上捻军、天地会起义以及西南、西北少数民族起义,构成19世纪中叶农民群众斗争的风暴。这里着重讲述太平天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1.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的时代背景(1)地主与农民阶级矛盾的激化和以往的农民起义相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不仅没有缓和,而且更加激化了。,清朝统治阶级重要成员曾国藩曾在一份奏折备陈民间疾苦疏中谈到当时民间的疾苦: “昔日卖米三斗,

3、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在这份奏折中,曾国藩着重谈到了“银价太昂,钱粮难纳”、“盗贼太众,良民难安”、“冤屈太多,民气难伸”几个问题。,曾国藩,(2)外国的侵略激化了阶级、社会矛盾第一、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支出了巨额的军费,南京条约中又规定向英国赔款,迫使清政府大幅度增加了剥削程度,新增加的捐税最终都落在农民头上;第二、鸦片输入使“银贵钱贱”问题进一步加剧,农民出售农产品获得的是铜钱,交纳赋税却必须是白银,实际的负担进一步加重;第三、五口通商使两广、福建、湖南、江西原来依靠内地通往广州商路谋生的成百万下层群众失去生计,这几个省份成为农民起义最猛烈的地区。,洪秀全,洪秀

4、全,1812年生,广东人。出身客家,家境贫寒,7岁被送入私塾读书,曾4次应试,均名落孙山。在应试过程中,偶遇一位身穿明朝服装的西方传教士带了一名翻译进行传教活动,当时称为“讲街书”。之后,又遇到此位传教士,并得到了一部对洪秀全一生发生重大影响的书劝世良言。受其影响,洪秀全声称自己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弟弟,创立拜上帝会,广招信徒。当时广西地瘠民贫,连年灾荒,饥民处处,到金田起义时,在广西共吸纳了信徒一万余人。,中国历史上很多农民起义都通过宗教来发动,太平天国利用基督教作为发动农民的工具,也反映了这次农民起义的时代特点。 洪秀全借用基督教的某些教义和戒条,加上了中国传统宗教和民间信仰的某些仪式、传

5、说,创立了一种新宗教。 洪秀全的新宗教与西方传教士所传播的基督教是完全不同的。 外国传教士传授了是“一个是侵略的上帝”,洪秀全“要制造的是一个造反的上帝”。(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P97),2.太平天国的爆发和发展,视频,拜上帝会是一个以宗教为形式的农民 革命组织,是洪秀全用以组织进行革命的 工具。它继承历代农民革命的传统,吸收 西方基督教教义中的“一神教”思想和“平 等”观念,以及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 宣扬“神天上帝”的无尚权威,树立起一神 教思想。,拜上帝教信仰与太平天国的兴亡,拜上帝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可以说是和太平天国相伴始终的,与太平天国的兴亡紧密相连。在一定程度上,拜上帝教使太平

6、天国兴盛,同时又使太平天国走向灭亡。,积极作用:宣传、鼓动、激励、团结,负面作用,得不到广大民众的赞同,不利于团结知识分子,宗教迷信成为捆绑太平天国领导者手脚的绳索,一旦信仰得不到巩固,就影响信仰者的信念和斗志,18511853年:流窜时期 (为争取生存权的斗争),东乡称王,太平军在永安,从永安突围到攻克武昌,从攻克武昌到占领南京,18531856年:割据时期(全盛时期),北 伐,西 征,18561864年:围剿与反围剿时期,金田起义 (1851),永安建制,建都天京 (1853),全盛时期 (1856),指太平天国在永安分封诸将和确立军政制度的史事。太平军占领永安(今蒙山)后,1851年12

7、月17日,洪秀全下诏封杨秀清为东王,九千岁;肖朝贵为西王,八千岁;冯云山为南王,七千岁;韦昌辉为北王,六千岁;石达开为翼王,五千岁。各王受东王节制。正式封杨、萧、冯、韦为军师,封秦日纲为天官丞相,胡以晃为春官丞相,罗大纲为总制。其余有功将士800多人皆授官职。天王颂行令各军记功罪诏、严禁犯第七天条杀不赦诏、命兵将杀妖取城所得财物尽缴归天朝圣库诏;颁刻太平条规、太平军目,重颁天条书,整肃军纪;颁刻太平礼制,规定从诸王到两司马的森严等级,各头领子女亲属都规定不同的称谓与礼节,官爵封号世袭,又颁行天历,创立正朔。太平天国的建制初具规模。,永安建制,对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看法:太平天国在占领武汉后,在决

8、定下一步进军方向时,领导集团中间曾经发生争论。以石达开为代表提出入川的进军战略;卞三娘提出由襄阳、樊城直取河南,进军中原,得到洪秀全支持;杨秀清主张发挥水师优势,顺长江东下,直取金陵,据为根本。最后杨秀清的主张取得胜利。那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决策是否正确呢?目前史学界尚有争论。发表你的看法。,思考,应该定都南京: 1、从历史上看,南京是著名的古都,许多王朝在此建都,条件优越。 2、从经济上看,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江浙一带,是当时经济最发达,能获得有力的物质支持。 3、从当时的形势看,建立相对稳定的根据地,克服流动作战的不利局面;集中革命力量,形成与清王朝正式对峙的革命政权;清政府军事力量强大

9、,很难迅速取胜。 4、从地理方面看,南京位于长江南岸,长江是天然屏障。,不应该定都: 1、没有借助有利形势,乘胜前进,定都给清政府喘息的机会 2、定都南京不利于发动北方的群众,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国革命运动。 3、在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前,定都易分散兵力、无法集中精力北上 4、较早定都,易滋生保守、享乐思想,必然影响到后来的军事战略。,(二)天朝天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天朝天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集中反映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特点,反映了农民阶级的代表人物寻求国家出路的努力。,1.天朝田亩制度(1)内容: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将土地按亩产高低分为9等,按人口平均分配。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分一份土地,16

10、岁以下减半。建立“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均平”口号的发展,1、黄巢:天补均平 (“均平”的提出,在农民起义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 2、王小波、李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 (随着历史经验的总结,农民起义口号的迷信色彩逐渐淡化,所提问题逐渐指向封建制度本身,而且越来越明确、具体和系统 ) 3、钟相、杨么:等贵贱,均贫富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等贵贱”的口号 ) 4、李自成:均田免粮 (李自成起义在中国历史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均田免粮”的口号已触及到封建土地所有制,标志着当时农民起义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 5、太平天国: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

11、均匀,无人不饱暖 (这个口号继承了先前“等贵贱,均贫富”的具体内容,又用基督教的形式为人们描绘了一个理想世界的蓝图,确实是进步了 ),此外,还规定了军政合一、军民合一的制度,选官制度以及宗教教育制度等内容。可以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政治、经济、宗教、军事、教育等方面的一部法典。,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 空想性: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落后性:企图把正在趋向分离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牢固的结合在一起,把整个社会改造成划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12、封建性:规定了天王的高度集权、官员的世袭制等,都表现了封建的等级关系 。,(2)评价:,2.资政新篇资政新篇是一个真正的全面向西方学习的方案。 (1)内容: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倡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思想文化方面:建立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并“与番人竞雄”,但严禁鸦片入口,强调外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2.资政新篇 (2)评价:首先,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

13、,是太平天国历史中一个光辉的亮点,使这次农民战争鲜明地不同于历史上的其他农民战争,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人向西方寻找真理探索国家出路的努力。其次,资政新篇作为一个建设方案,必须要有一个相对和平安定的环境,太平天国缺乏这种社会条件,同时,太平天国领导层中普遍缺乏对该方案的理解,更缺乏一个改革的核心。 资政新篇同天朝田亩制度一样未能付诸实施。,(三)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1.天京事变(1856年),“天京事变”发生于中国清朝后期的1856年,是一次太平天国领导层的严重内讧,地点在首都天京(即今南京),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在此事件中被杀,另有约二万人丧生。 “天京事变”被视为导致太平天

14、国失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亦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影响:,1)摧毁或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损失极为严重; (2)造成在战场上的全面失力,清军大举反攻; (3)政治上巩固了洪秀全的地位,加剧了政权腐败; (4)事变后,人心涣散,离心离德,一盘散沙。,封王:前期:5 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后期:8 干王:洪仁玕 ,英王:陈玉成 ,忠王:李秀成 遵王:赖文光 ,扶王:陈德才 ,启王:梁成富 文王:蓝朝柱 ,燕王:秦日纲,2.太平天国的败亡(1864年),太平天国的后期防御,主要战役:,(1)破江北大营(1858年,陈、李),解除天京北面的威胁,(

15、2)三河大捷(陈、李),解安庆之围,(3)破江南大营(陈、李合力),解除天京南面的威胁,(4)上海战役(李秀成军队),太平军损失很大, 退回苏州,(5)安庆保卫战(陈玉成),安庆陷落,年月日,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陷落。,同治三年四月二十八日(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幼主即位。不久湘军冲入天京城内,忠王李秀成被擒变节,写了自供状,向曾国藩乞降。突围后逃到江西的干王洪仁玕因兵力单薄,最后被俘。他在狱中看到李秀成的自供状,非常气愤,逐条批驳。天京陷落后,太平军余部仍在大江南北坚持斗争,陆续被清军歼灭。,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1 意义 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

16、根基; 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2、失败原因,天上神权,地上皇权一个解不开的历史死结地上天国,封建体制产生腐败的温床和土壤聚也上帝教,离也上帝教宗教对太平天国的巨大影响得人则昌,失人则亡洪秀全的孤家寡人政策北伐西征,形同流寇太平天国战略上的重大失误不修德政,治国无章洪秀全等人治国政策的检讨,内在: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无法正确的对待儒学;盲目崇拜拜上帝会; 外部:封建势力和资本帝

17、国主义的镇压,洪秀全的错误:,1 定都天京后,封建意识与日俱增,等级观念、享乐思想尤其突出。洪秀全在天王府深居简出,严重脱离将士群众。在太平天国革命政权向一个新的封建王朝政权蜕变的过程中,洪秀全起了特别恶劣的带头作用。思想作风上的质变,使其愈往后,则更多地像一个封建帝王。天京内讧就是领导集团内部这种封建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2 太平天国后期,为防大权旁落,洪秀全一反前期用人路线而“用人唯亲”,形成一个排斥异姓的洪氏集团,使得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给太平天国内部带来致命危机。洪秀全大封王爵,根本不问才德、功劳,亲戚、广东同乡或捐有钱粮者,都可以封王。封王人数竟达到2700人以上。造成后期天国朝政混乱

18、、吏治败坏、军事削弱的局面。 3 洪秀全晚年,不仅思想狭隘保守,而且陷入了宗教迷信的可悲泥潭。,3.太平天国失败的教训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具有巨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为中国找到出路,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视频,一、洋务事业的兴办,(一)洋务运动、洋务派及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1.洋务运动的概念“洋务运动”在当时称为“同治中兴”、“同光新政”等。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引进枪炮、科技、创办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学堂、新式海军等的学习西方的运动。

19、,2.洋务派及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洋务派包括洋务官僚、洋务派思想家、业务企业的创办者三类。有的人身兼两三方面,他们都是地主统治阶级的成员。洋务官僚:中央有奕 (恭亲王)、文祥(军机大臣),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沈宝桢、丁日昌、张之洞等。洋务思想家:冯桂芬、郭嵩焘、薛福成、马建忠等。洋务企业家:徐润、唐廷枢、盛宣怀等。,秋风宝剑孤臣泪, 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 诸君莫作等闲看。,李鸿章临终诗,吾敬李鸿章之才, 吾惜李鸿章之识, 吾悲李鸿章之遇也。,梁启超,使平生尽用其谋, 其成功或不止此; 设晚节无以自见, 则士论又当何如。,严复,李鸿章办理洋务:,军事方面:编练淮军,组建北洋

20、舰队及军港要塞。 军工方面: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 交通方面:轮船招商局、津沽铁路局等。 电信方面:天津电报总局,分局遍及各地。 民用工业:上海机器织布局最著名。 军事学校:创立天津水师学堂和天津武备学堂。 专门学校:设广方言馆,培养通晓外语的人才, 天津海军总医院附设医学院,培养医学人才; 还多次派遣各种学科的留学生赴国外留学,正如梁启超所言:“内政不修则外交家实无可办之理,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外之策,固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此吾所以深为李鸿章怜也。”,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发捻交乘,心腹之害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忧也;英国志在通商,暴

21、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咸丰十年十二月初三日恭亲王奕等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一),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2000年,P6。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强兵之术”。冯桂芬:采西学议,校邠庐抗议,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P21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二)洋务运动的背景,国际:从世界范围看,西方工业化国家对东方非工业化国家的影响是不可抗拒的,西方国家对落后国家的军事、政治侵略和商品输出,也必然伴随着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的推广。这是洋务运动的国际背景。 国内: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人看到了清朝的内忧外患,迫使他们寻找挽

22、救和巩固清朝统治的办法。19世纪60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国内政治局面相对稳定。,年代,年代,年代,年代,“自强”,“求富”,前期,后期,过程:世纪年代,重点发展军事工业,重点发展民用工业,(三)洋务运动的内容,1.兴办近代军事企业 1865年金陵机器局(李鸿章) 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 1866年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1866年天津机器局(崇厚) 口号:自强,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性质和特点,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仍可益固。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2、兴办近代民用企业 口号:求富,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的性质和特点,3、创建

23、新式海军到1894年前,建立了北洋水师、广东水师、福建水师、南洋水师四支舰队。,停泊在威海卫军港的北洋水师,北洋水师是洋务运动最主要的成果,1891年、1894年,海军进行了两次会操。李鸿章吹嘘说:“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京师东面临海,北至辽沈,南至青齐,二千余里,一气联络,形势完固,已无可蹈之隙。”李鸿章:巡阅海军竣事折,直隶总督李鸿章等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三册。,4、兴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洋务派最早创办的洋务学堂,附属于总理衙门,年并入京师大学堂(后者于年更名为北京大学),世纪年代 洋务派创办的著名新学堂,小资料,5、派遣留学生,赴美留学儿童,探究:,评价

24、 ? 借鉴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同时,它传入国外新的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洋务运动冲击了封建观念,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结局,破产,标志,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原因, 西方列强不真心支持 顽固派的阻挠 洋务派缺乏健全的领导核心 中体西用,布新而不除旧 ( 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失败是因为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2.洋务运动对外具有依赖性。3.洋务企业具有封建性4.洋务运动具有腐朽性,1.洋务运动的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和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

25、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的洋务运动的发展。所有现代化成功的国家,必须有一个能够主导现代化的中央政府,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政治结构。洋务运动封建性的非常重要的表现,是洋务派不敢、不愿对清王朝的政治制度做任何真正的改革,这就注定了这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的悲剧。,2.洋务运动的依赖性洋务运动所办的企业、学堂、海陆军,在设备、装备、技术、管理、训练等方面都要依靠外国人,因此,它不敢、不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不敢、不能坚决抵抗外国侵略,一味迷信所谓“国际公法”,希望用妥协换取清朝统治的苟安。,3.洋务企业具有封建性洋务企业具有浓厚的封建衙门色彩。这些企业除少数采取

26、官办或官商合办方式外,多数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朝廷、地方官府、官员个人都要谋取利益,越来越多的官员把近代企业作为牟利的新途径。“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商务叹,郑观应集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P1370页。,4.洋务运动具有腐朽性从根本上说,洋务运动的腐朽性是由其封建性决定的。在落后和腐朽的政治、经济制度未改变的前提下,腐朽性是必然的产物。洋务企业充斥着任人唯亲、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挥霍浪费等官场恶习,使企业无法维持。如开平矿务局,在唐廷枢主持下,一度蒸蒸日上,后来醇亲王奕缳的私人代理张翼靠行贿接手之后,企业每况愈下,几年就被英国企业吞并。,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兴办近代民用工业

27、 筹划海防 创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出国,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 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洋务运动的历史进步性,内容,结局,洋务运动的历史局限性,失败,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也无法实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评价,关于洋务运动总评价的问题,历来争议颇多。过去由于政治斗争需要和研究方法上有些简单化,因而全面否定洋务运动的论点,在新中国史学界中一直占优势;通过六十年代论争,特别是通过近几年来的论争,不仅反对全面否定论,并且反对两点论,进而主张全面肯定论,把洋务运动说成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进步

28、运动。在1980年12月的长春讨论会上,大家虽然基本同意对洋务运动的总评价,既不应全面否定,也不应全面肯定,而应当采用两点论,即承认它在中国近代史上同时存在进步与积极,反动与消极两方面的作用。但在探索它的重点究竟是什么,亦即上述两方面的作用究竟那一方面是主要的问题上,出现了根本的对立和分歧。这在吉林大学学报编辑出版的洋务运动讨论专辑(以下简称专辑)里,便有强烈的反映。去年3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李时岳、胡滨的“论洋务运动”一文,又引起了新的论争高潮,陆续在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等发展了近十篇文章,进一步展开了讨论。综合起来,当前关于洋务运动总评价问题的论争,主要存在下列四种不同意见:,评价洋务运

29、动,第一种意见是原来对洋务运动持全面否定的论者,他们虽然也承认洋务运动客观上存在进步与积极作用的一面,但其基调仍倾向于全面否定论。(如牟安世:洋务运动) 第二种意见是对洋务运动持全面肯定论者,他们尽管也承认洋务运动的各种弊端和缺陷,但仍然大声疾呼地理直气壮地把洋务运动称之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进步运动,其基本倾向是全面肯定洋务运动。(如李舒瑾:关于洋务运动性质的再探讨兼与“反动论”商榷,洋务运动讨论专辑)第三种意见是对洋务运动持两点论者,他们既不同意全面否定论,也不同意全面肯定论,认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同时存在反动与消极,进步与积极两方面的作用,应该兼顾,不可偏废,而前一作用又是基本的主要的一面

30、。(如逸峰、姜铎:重评洋务运动,历史研究1979年第2期)第四种意见不同意对洋务运动作一概的肯定,或作一概的否定,主张具体分析,从洋务运动本身的发展变化中去评定它的性质和作用。总的认为,“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夏东元:洋务运动发展论,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3期),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些论争,需要考虑以下四个问题。第一,评价的标准究竟是什么?现在已经出现了三个标准,一是是否向西方学习,二是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三是是否抵制外国侵略者。能否首先把标准统一一下呢?第二,有几个重点问题应先摸清楚。如洋务运动和外国侵略者的关系,究竟是抵制为

31、主还是勾结依靠为主呢?又如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的关系,究竟是压抑为主还是促进为主呢?再如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矛盾究竟是什么性质呢?第三,洋务运动范围,包括内涵和外延,口径应一致。洋务运动的内政和外交应否分开,说法不一。有人主张日本侵台、中法战争,都不属洋务运动范围,那就不仅把外交分出,连军事也分出去了,洋务运动岂不是只剩下经济活动,这种分法是否合理呢?第四,在研究方法上还是应该力求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应就事论事,更不应各取所需。 (选自历史教学问题1985年第5期),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如何一夕凋,殂谢亦可伤。” 饶宗颐:优昙花诗 “莫言过眼花时短, 玉质芳华

32、照世间。” 次虞愚:咏昙花 ,视频,一、戊戌维新运动,(一)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1、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 (1)甲午战争后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2)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从18世纪70年代初到1898年,(中国)在工矿、航运、新式金融等行业的商办近代企业有250家(多数是19世纪90年代以后设立的)。其中,可以知道具体投资的189家企业的总投资额有2844万多元。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1版,2.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追述戊戌变法杂咏张元济南洲讲学开新派,万木森森一草堂。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数康梁。,康有为(18581

33、927),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早年接受传统教育,后又从中国早期改革主义者和外国传教士的许多译著中,接触了一些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中法战争后,他看到清朝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强烈地要求改变现状。1888年,他第一次上书光绪皇帝,提出了“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项建议,要求学习西方,变法维新。1890至1893年,他完成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著作。这两部书影响很大,成为维新派变法运动的理论基础。康有为的重要著作大同书,成书较晚,但他的大同思想,在戊戌维新期间,已经酝酿,并在一些论著中有所透露。,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时,全国沸腾、群情愤激

34、。康有为联合了当时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一千三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切陈述民族危亡的严重局势,指出如果割让台湾,俄、英、德等国必将争相仿效,要求割地,最后必然导致亡国,并且提出了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这次“上书”,以反对马关条约为主题,提出了“改变祖宗成法”这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因此遭到封建反动势力的反对和阻挠,上皇帝书也没有送到皇帝手中。以后,康有为又继续上书光绪皇帝,力陈变法主张,大都没有结果。但是,由于这些上书内容反映了当时爱国救亡的要求,传抄印刷,流传很广,维新变法的思想却迅速地传播开来,日益高张。,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

35、会人。五岁时即从父学四子书和诗经,其父“日与言古谊杰哲人嘉言懿行,而尤喜举亡宋亡明国难之事,津津道之”,常言:“汝自视乃如常儿乎!”他从小就萌发了经世爱国思想。1884年(光绪十年),以12岁补博士弟子 员。1889年(十五年)以17岁参加广东乡试,中举人第八名。翌年春,入京会试。 “下第归道上海,从坊间购得瀛环志略读之,始知有五大洲各国。且见上海制造局译出西书若干种,心好之,以无力不能购也。”,是年秋,梁启超在省城学海堂的同窗陈千秋告曰:“吾闻南海康先生上书请变法,不达,新从京师归,吾往谒焉。其学乃为吾与子所未梦及吾与子今得师矣。”一见大服,遂退出学海堂,请业康有为之门。“生平知有学自兹始。

36、”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梁启超与康有为同赴北京会试,康考中进士,梁则又落第。至于落第的原因:一说是“以额满落第”;一说是因“徐桐为总裁,预戒粤省卷有才气者必为康祖诒,即勿取,适遇任公卷,以为即康有为,遂弃置。”其后,他跟康有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创办万国公报(四个月后改名中外纪闻),筹组强学会,把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维新派的领袖和骨干人物大多是士大夫或清朝的中下级官员,为什么说他们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呢?“不应该认为,所有的民主派代表人物都是小店主或崇拜小店主的人。按照他们所受的教育和个人的地位来说,他们可能和小店主相隔天壤。使他们成为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是下面这样

37、一种情况:他们的思想不能越出小资产者的生活所越不出的界限,因此他们在理论上得出的任务和作出的决定,也就是他们的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在实际生活上引导他们得出的任务和作出的决定。一般说来,一个阶级的政治代表和著作方面的代表人物同他们所代表的阶级间的关系,都是这样。”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P614。,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到外国帝国主义的压迫、打击,又受到中国的封建主义的压制与摧残,所以,新兴的民族工商业举步维艰。民族资产阶级迫切希望中国独立富强,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条件。 维新派通过接受西方的政治学说,提出了变法的理论和主张,并为此进行

38、宣传和政治活动,这首先就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所以,他们就成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3.维新派的活动方式,维 新 变 法 活 动,著书讲学,上书皇帝,国闻报,时务报,万国公报改中外纪闻,谭嗣同:长沙时务学堂,康有为:广州万木草堂,1888年上书,1895年“公车上书”揭变法序幕,创办报刊,组织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二)维新派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论战问题 (要不要),维新变法,兴民权,提倡西学,祖宗之法不可变,反对君主立宪,科举取士,反对西学,变者天下之公理,实行君主立宪,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戊戌变法开始,到1898年9月21日慈禧

39、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三)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影响下,于1898年6月11日颁布了“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1.光绪皇帝下诏变法,维新变法的内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殉难像,想一想:“回天之力”在哪里?,2.戊戌政变,(一)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1.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是一场学习西方的思想启蒙运动。,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1.失败原因客观原因:新旧力量对比悬殊。,(二)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意义,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主观

40、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局限性,谭嗣同慷慨就义前的高呼,表现了他为改革革新以死相搏、勇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但也反映了维新派的孤立与无奈。“回天之力”存在于亿万民众之中,这是维新派的志士们所没有认识到的。 昙花一现的维新运动的失败,说明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反动压制下,不触动封建制度及其根基的任何温和的改良道路根本无法解决中国的问题。,农民群众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克服本身的局限性,不可能引导革命取得胜利。地主阶级洋务派仅学习西方军事科技,不肯改革封建政治制度,决不可能使中国独立富强。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在中国也走不通。,早期探索的历史证明:,中国的出路 在哪里?!,讨论:,1

41、、假如你是洪秀全在天京事变前与后你会听取谁的意见?理由是什么?你认为这样选择最终的结果会是怎样的? 2、如果你是当时的兴办洋务的主力之一,你认为如何做才会真正的自强与求富? 3、在当时条件下怎样才能让变法通过?如果维新变法真正得到执行,你设想中国将会向何处去?,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思考题:,参考文献:,1、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6月) 2、严复:天演论自序 3、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4、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1895年5月) 5、梁启超:变法通议(节选)(1896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