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京剧的起源.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7400297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剧的起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京剧的起源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 ,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4 个徽调班社,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其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瓜为主,所以旧时称之为“皮黄” 。另有西皮反调(即“反西皮”) 、二簧反调(即“ 反二簧”)以及南梆子、四平调、吹腔、高拨子、南锣等唱腔。伴奏乐器以京胡为主,二胡、月琴、三弦为辅。有的唱腔及乐曲以唢呐、笛等伴奏。打击乐器有单

2、皮鼓、檀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星子等。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京剧自产生以来,曾有过许多名称,如“乱弹”、 “簧调” 、 “京簧”、 “京二簧” 、 “二簧(二黄) ”、 “大戏” 、 “平剧”(北京曾称为北平) 、京戏等。京剧传统剧目有上千个,流行的有将相和 、 群英会 、 空城计 、 贵妃醉酒 、 三岔口 、 拾玉镯 、 打渔杀等。 京 剧 的 形 成 京剧的形成大约有 150 年左右。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江南久享盛名的徽班“三庆班“ 入京为清高宗(乾隆帝)的八旬“万寿“ 祝寿。徽班是指演徽调或徽戏的戏班,清代初年在南方深受欢迎

3、。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习称“四大徽班“ 。他们在演出上各具特色,三庆擅演整本大戏;四喜长于昆腔剧目;春台多青少年为主的童伶;和春武戏出众。 1828 年以后,一批汉戏演员陆续进入北京。汉戏又名楚调,现名汉剧,以西皮、二黄两种声腔为主,尤侧重西皮,是流行于湖北的地方戏。由于徽、汉两个剧种在声腔、表演方面都有血缘关系,所以汉戏演员在进京后,大都参加徽班合作演出,且一些成为徽班的主要演员,如余三胜即是。 徽调多为二黄调、高拨子、吹腔、四平调等,间或亦有西皮调、昆腔和弋腔;而汉调演员演的则是西皮调和二黄调。徽、汉两班合作,两调合流,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会吸收,

4、再加上京音化,又从昆曲、弋腔、秦腔不断汲取营养,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第一代京剧演员的成熟和被承认,大约是在 1840 年左右。 京剧从产生以来曾经有过许多名称。计有: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皮簧(皮黄) 、二簧(二黄) 、大戏、平剧、旧剧、国剧、京戏、京剧等。 京剧流派的形成不外有三:一是集百家之大成,取长补短,兼容并蓄,融合于一身,而不是简单地继承某一流派创始人或传人的艺术衣钵。二是在表演上具有自己独特的,系统的,符合观众欣赏要求的理论根据和艺术创造,并在频繁的实践中得到观众的理解和熟悉,而不是通过评选、大赛和某位专家的批准。三是必须建立以主演为中心的创作和表演团体,从编剧、演员、作曲、乐队、服装上形成统一的艺术风格。例如四大须生的余、言、高、马,都是在继承谭、孙、汪等前辈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在长期的演出中逐渐形成了简约明快的余派,委婉俏丽的言派,高亢挺拔的高派,潇洒飘逸的马派。四大名旦的梅、尚、程、荀则是在继承陈德霖、孙怡云、王瑶卿等前辈艺术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本身条件发展成庄重深邃的梅派,矫健流畅的尚派,深沉含蓄的程派,自然质朴的荀派。三大名净的金、郝、侯则是在学习何桂山、黄润甫、金秀山等前辈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成以重唱工的金派铜锤、以“架子花脸铜锤唱“ 为特点的郝派架子花脸和以表现人物精气神为特征的侯派架子花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