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畜禽营养与饲料.doc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7395345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41 大小: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禽营养与饲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畜禽营养与饲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畜禽营养与饲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畜禽营养与饲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畜禽营养与饲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绪 论一、畜禽营养学的性质和地位畜禽营养与饲料是畜牧等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教导学生从一般基础知识进入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桥梁,一方面以生物化学 、生理学等学科为基础发展而来,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畜禽营养与饲料将动物与饲料作为统一研究对象,将营养需要与营养源作为统一的研究中心,将动物生产性能与饲料生产效益作为统一的研究目的,并且通过对动物生长 、繁殖和生产全过程的营养需要和营养源利用的测定,确定了动物的营养需要量和饲料的营养价值,将动物研究成果应用于畜禽饲养实践,从而推动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二、课程的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在研究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转化规律的基础上,掌握

2、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转化与动物营养需要的关系,为动物生产者提供理论根据和实际指南,以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达到以最少的饲料、最短的时间为人类提供量多质优且安全的动物产品。本课程培养学生识别常见饲料、测定饲料营养成分的能力;能根据具体饲料条件灵活设计日粮配方。三、畜禽营养学在现代畜禽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畜禽生产是人类获取优质营养食品和某些生活用品的重要社会生产活动,现代畜禽生产,实际上是把畜禽作为生物转换器,将饲料,特别是营养质量比较差的饲料转化成优质的畜禽产品(肉、奶、蛋、皮、毛等),转化利用程度是畜禽生产效率的具体体现,从本质上说,畜禽转化的是其所需要的并含于饲料中的可利用营养物质,转化效率固

3、然是畜禽自身遗传特性的体现,但营养仍是挖掘畜禽最佳生产效率或最大生产潜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即畜禽品种确定以后,饲养、营养是决定生产效率高低,生产潜力发挥程度的关键因素。提高畜禽生产效率,除了合理选用品种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提高,后者则取决于畜禽营养研究的发展。二十世纪,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畜禽营养、动态营养、营养需要研究的深入发展和畜禽营养学边缘学科领域不断扩展,畜禽生产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畜禽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全世界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效率比 50 年以前提高了 1 倍以上,出栏时间缩短到 6个月以下,以前肉猪增重 1kg 消耗 5kg 饲料,而今仅需 2.53.

4、0kg;肉鸡由原每增重 1.0kg 需饲料 4.0kg 降到只需 1.82.0kg;高产蛋鸡群,年平均每只产蛋量可达 250270 枚。淡水鱼已达摄入 1.0kg 饲料,增重 1.0kg 的水平;奶牛年产奶量已从 1000kg 上升到 5000kg,不少牛群平均达 9000kg,世界纪录已刷新到 23000kg;肉牛长到 500kg 体重,由原来的 56 岁,现已缩短到 1 周岁左右,每增重1kg 耗料已从过去的 8kg 以上,下降到 56kg;我国畜禽生产效率从 1978 年以来有了极大提高,生猪平均出栏率达到 125以上,每头存栏肉猪平均产肉量达到 96kg,耗料增重比已经下降到 3.5

5、左右,产蛋鸡和肉鸡的生产已基本上达到国际水平,整体畜禽生产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但是,世界畜禽生产的饲料成本仍占总生产成本的 5080,畜禽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仍有待畜禽营养研究的新突破。饲料工业是畜禽营养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有力地推动了集约化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畜禽生产效率的提高,以畜禽营养学为重要科技支柱的饲料工业已发展成为一项重要产业,为畜禽生产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我国饲料工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饲料是生产畜禽产品的原料,饲料支出占养殖业总投入的 70%左右,对养殖业的作用致关重要。我国饲料工业是新兴的产业,起步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经过二十几

6、年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的饲料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稳步提高,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养殖业的发展。(一)我国饲料工业的现状1 饲料生产分布:我国配合饲料的原料来源不平衡,饲料原料主要来自北方农村,南方生产的原料很少,饲料工业发展地区间也不平衡,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地,城市快于农村。饲料工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和饲养业生产状况密切相关,华东、华南、华北各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饲养业较发达的地区饲料工业发展较快,而西北、西南地饲料加工业发展缓慢。2 饲料加工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大型饲料厂占 1/3 左右。3 饲料产品结构:全价配合饲料的比重不断增加,混和料的比重越来越少,预混料占有重要

7、市场份额,而浓缩料比重偏低。产品主要用作猪料、禽料、鱼料,家禽养殖业中全价料普及率高,而农村养猪业中混和料比重大,猪用浓缩蛋白质饲料较多,其他动物配合饲料产品很少。4 综合发展:一些饲料加工企业开始注意与饲养场、饲养户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一些合资企业,在国内相继建立了“一条龙”联合企业,以饲料为龙头,以屠宰加工销售肉产品为龙尾的一体化企业。5 饲料添加剂工业:我国添加剂工业起步较晚,发展快,但与畜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主要表现在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甚至违规添加有害成分。此外,产品种类规格少,产品更新换代慢,一种规格的产品往往延用多年,而长期使用一种产品则易使畜禽产生抗性,促进生

8、产和防病效果下降。(二)存在问题1 饲料原料供需平衡脆弱,蛋白质饲料资源缺口大。2 饲料原料生产体系尚未建立。3 饲料工业的科技水平不高,科技创新不够,现有饲料利用率低。4 饲料机械工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5 饲料工业科研、教育、人才培训基地建设落后。6 饲料添加剂品种不全、质量差、总量不足。7 饲料科技应用水平发展不平衡,饲料加工企业布局不合理。8 全球一体化给我国饲料工业带来冲击。(三)对策1 实行饲料行业的市场准入制,严把产品质量关。2 加快发展添加剂预混料、浓缩饲料工业。3 开发非常规饲料资源。4 开发饲料蛋白质饲料资源。5 把好原料质量关。原料应逐批检测,配合设计要合理,还要符合饲料

9、安全卫生管理规定。6 改革经营体制:建设饲料、饲养、加工、销售“一条龙”基地,把饲料工业、饲养业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集团优势和综合商品生产优势。思考题1、营养、营养学、动物营养及动物营养学的概念。2、简述动物营养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3、简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4、论述动物营养在提高动物生产效率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章 畜禽营养基础知识学习要点通过本章知识学习,使学生能够:1 说出植物与动物的化学组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 解释动物的各种消化方式,叙述影响消化率的主要因素。3 简要叙述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在畜禽营养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4 准确诊断患有典型营养

10、缺乏症的畜禽。畜禽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后代,必须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所需的营养物质,含有这些营养物质,且不含有毒、有害成分的畜禽食物称之为饲料,植物及其产品是畜禽饲料的主要来源。研究畜禽营养基础,首先应了解动物、植物的化学组成及其相互间的联系。第一节 动植物中的营养成分一、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一)组成饲料的化学元素自然界中各种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按其在饲料内含量的多少可分为两大类,即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含量不低于 0.01%者称为常量元素,包括碳、氮、氢、氧、硫、磷、钠、钾、钙、镁、氯、硅等;含量低于 0.01%者称为微量元素,包括铁、铜、钴、锰、锌、碘、硒等。经过实验测定证明:不管是

11、来源于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生物细胞都具有相似的元素组成,即各类细胞的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含量略有差异。(二)组成饲料的化合物各种化学元素在饲料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有六种:水分、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这些营养成分除水分和一部分无机盐外,绝大多数都是有机化合物,如图所示1-1 所示。这些有机化合物在动、植物体内进行着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构成分子水平的生命活动,维持生物体内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干物质有机物无机物(矿物质)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组成动植物的化合物 核酸图 1-1 动、植物体的组成成分饲料中的水分一般以两种状态存在。一种含于动、植物体细胞内,与细胞结合不紧密,可以自由移动,容易挥发

12、,称为游离水或自由水;另一种与细胞内的胶体物质紧密结合在一起,难以自由移动及挥发,称为结合水。水在饲料的含量较多,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动、植物体内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运输、转化等几乎都需要了水的参与。饲料中的有机物质主要是蛋白质、脂类和糖类。三大有机物质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化学元素组成,蛋白质中还含有磷、氮、硫等元素。糖类在动物体内的存在形式主要是葡萄糖和糖原,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主要是淀粉、纤维素等。饲料中的无机物中主要有钙、磷、钾、钠、硫、氯、镁、铁、碘、氟、铜、钴、硒、锌、锰等元素,这些元素在机体内含量虽然不高,但均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实验室中,由常规营养成分分析可知,构成饲

13、料的营养物质为水分、粗蛋白质、粗灰分、粗脂肪(乙醚浸出物) 、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1 水分 水分是各种畜禽生命活动中绝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畜禽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维持血液循环和调节体温等生理作用,都是靠动物体内水分参与才能进行。各种饲料因种类,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含水量不同,而且差异很大。青绿多汁饲料新鲜状态时一般含水分 60-95,粗饲料 15-20,粮谷饲料 10-15。在饲养畜禽时,要根据喂给饲料含水量的多少,决定补给适当的饮水。2 粗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动物肌肉、皮、毛、血液和组织的主要成分。动、植物体内一切含氮物质总称为粗蛋白质,它包括真蛋白质和非真蛋白质的含氮化合物,这些非

14、真蛋白质的含氮化合物称为非蛋白氮,如氨基酸、硝酸盐、铵盐、氨及尿素等。3 粗脂肪 动、植物体内的油脂类物质总称为粗脂肪。粗脂肪中的中性脂肪(真脂肪)、磷脂、植物色素类、固醇类和挥发油等可用乙醚浸出,所以这些物质又称为乙醚浸出物。4 粗纤维 粗纤维是由纯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多缩戊糖、 聚乙糖)和其他树脂类物质的结合物,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物质。5 无氮浸出物 无氮浸出物是单糖、双糖、多糖等物质的总称,葡萄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等。6 矿物质(粗灰分) 粗灰分是动、植物体内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主要为矿物质氧化物或盐类等无机物质,称为粗灰分或矿物质。二、动植物中营养成分的比较

15、由于动、植物体所含营养物质种类大致相同,所以饲喂植物饲料基本上能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但是,动、植物体中各种营养物质含量又有很大差异。1 水分 水分在成年动物体内含量较稳定,占体重的 45%60%,在植物体内含量变动较大,占体重的 5%95%。2. 粗蛋白质 在动物体内含量较稳定,占体重的 13%19%;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变动水分较大,占体重的 1%36%。在植物体内非蛋白氮含量较高,而在动物体内真蛋白质含量较高,非蛋白氮含量较低。3. 粗脂肪 动、植物体各自的脂肪含量相差较多。植物脂肪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而动物脂肪多由饱和脂肪酸组成。植物体内的粗脂肪中除了含有脂肪酸、醇类和磷脂外,还含有蜡质和

16、色素,而在动物体内的粗脂肪中只有脂肪酸、醇类和磷脂。4. 糖类 植物体中的无氮浸出物主要是淀粉,而动物体内的无氮浸出物主要是葡萄糖和糖原。且动物体内无氮浸出物含量小于 1%。植物体内均含有粗纤维,而动物体内则不含有粗纤维。总之,各种植物体间所含营养成分差别较大,而动物体间差别相对较小。要想充分利用植物体所含营养成分,满足动物的生存、生长和繁衍后代的需要,就要进一步了解各种营养成分在植物体内的存在方式及其对动物体的营养作用。三、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利用(一)消化的概念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进入家畜的消化管,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微生物的复杂作用,将不能透过消化管壁的大分子化合物分解成能透过消化管壁的小

17、分子化合物,这一生理过程叫消化。已消化的小分子化合物,透过消化管壁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生理过程叫吸收。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输送到机体各组织器官,供动物体利用。可以说,消化是吸收的准备,吸收是机体新陈代谢的前导。(二)消化方式、畜禽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1 消化方式与消化部位畜禽采食的饲料由于畜禽的种类不同,在消化系统中消化的部位不同,其消化的方式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动物所采食饲料的分子结构往往极为复杂,难溶解的大分子物质只有经过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过程,才能变为可溶性的有利于畜禽消化吸收的物质。(1)物理性消化 畜禽采食饲料后,经咀嚼、吞咽、胃肠运动等活动,把饲料切短、撕烂、磨

18、碎、压扁,使事物的表面积增加,易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把食糜从消化管的一个部位运送到另一个部位,这个过程为物理性消化。这种消化方式虽然改变了饲料的物理性质,但并没有改变饲料的化学性质。饲料在畜禽口腔内的消化方式主要是物理性消化。所有物理性消化过程,都有利于饲料在消化管内形成多水悬浮液,为消化系统后段的化学性消化、微生物消化作好充分准备。猪是单胃杂食动物,其牙齿对饲料的咀嚼比较细致,但盲肠不发达,消化管的容量也有限。其食物消化主要依靠化学性的消化作用,而微生物的消化作用较小。因此用适当的精饲料喂猪比用大量青粗饲料更为适宜。家禽靠喙采食饲料,撕碎大块食物。在生产中长采用中等粉碎程度的饲料喂猪、禽类

19、,其目的是降低养殖成本,有助于保持畜禽正常的咀嚼功能及撕切饲料的能力。家兔是单胃草食动物,主要靠门齿切断饲料,臼齿磨碎饲料,并与唾液充分混合而吞咽。马属动物主要靠帮唇和门齿采食饲料,靠臼齿磨碎饲料,咀嚼比猪更为细致。该类动物胃容积相对较小,肠长而容积大,盲肠和结肠特别发达,盲肠内有大量的微生物。因此,在饲喂前适当切短饲料,有助于马的采食和咀嚼。牛羊等反刍动物采食饲料后,不经过充分咀嚼就吞咽到到瘤胃,饲料在瘤胃内受胃液的浸润而软化,休息时再返回口腔仔细咀嚼,这种现象叫反刍。反刍是复胃动物特有的生理现象。经反刍后的食糜,颗粒很细,有利于前胃内微生物的进一步消化。饲料在家畜胃、肠内的物理性消化,主要

20、靠管壁肌肉的收缩对事物进行研磨和搅拌。家禽则主要靠强有力的肌胃壁及少许砂石把饲料磨碎。(2)化学性消化 动物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含有能分解饲料的多种酶。在酶的作用下,各种营养物质被分解为易吸收的物质,这一消化过程称为化学性消化。此外,饲料中也含有相应的酶,在畜禽消化管中的适宜环境下,也参与消化作用。高等动物的消化系统分化比较完全。在消化管的不同部位,能分泌不同的消化液,消化液中酶的种类也不相同。畜禽饲料主要来源于植物。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在畜禽体内分别被相应的蛋白酶、脂肪酶、糖酶和淀粉酶等消化。不同的动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所分泌的酶的种类、数量不同。因此,供给的饲料种类和加工调制方法也应

21、不同。(3)微生物消化 反刍动物的瘤胃和马、兔等家畜的盲肠、结肠内栖居着大量的细菌和纤毛虫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能分泌多种酶,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分解,这一过程称为微生物消化。畜禽消化腺本身并不分泌能分解饲料粗纤维的酶,只有寄生在消化管内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酶类。因此,微生物对粗纤维在畜禽消化管中的分解起着关键作用。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和微生物消化这三种消化方式彼此不是孤立的,口腔和胃肠内的物理性消化为后段的化学性消化和微生物消化做准备,后段的化学性消化和微生物消化使物质分解更为彻底。三者共存,相互联系,共同作用,只是某种消化方式在消化管的某一部位、某一消化阶段或某种消化过程中居

22、于主导地位而已。2 畜禽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畜禽因畜别、年龄、生理状态等有所不同,对饲料消化吸收的能力不同。畜禽消化、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叫畜禽的消化力;由于饲料的来源、加工制作等不同,饲料被消化的水平也有所不同。饲料可被畜禽消化的程度称为饲料的可消化性。在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时,不仅要看饲料养分含量的多少,还要看畜禽对饲料养分的消化程度,两者结合起来考虑,才能评定某种饲料对某畜禽营养价值的高低。消化率是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养分的百分率,是衡量饲料可消化性和动物消化力的统一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饲料中可消化养分=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饲料中可消化养分 饲料中某养分的消化率= 10

23、0%食入饲料中某养分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 100%食入饲料中某养分 因粪中养分并非全部来自饲料,还有少量来自消化管中的物质,如残存的消化液、肠管脱落细胞及肠管微生物等,故上述公式计算的消化率为表观消化率。真消化率的计算如下: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消化管来源物中某养分)饲料中某养分的真消化率= 100% 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畜禽的消化能力因诸多因素而有所不同。畜禽的种类、品种、年龄与个体是影响畜禽消化力的主要因素。反刍动物和草食单胃家畜对富含粗纤维的饲料消化力较强,而杂食动物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则相对较弱,肉食动物最差;幼小家畜、体弱多病及老龄家畜的消化力弱,高产畜禽对饲料的要求严格,消

24、化吸收能力强。所以,要搞好畜禽生产,必须观察饲养对象,了解其消化特点,按需配料才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饲料的可消化性同样也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饲料的组成、饲料的收获时期、贮藏加工和制作工艺的水平、适口性、各类营养物质配比、植物生长所处的环境等。饲料中粗蛋白质和粗了纤维的含量对饲料消化率的影响最大。粗蛋白质水平越高,则各养分消化率越高,即畜禽的消化能力越强;粗纤维占日粮干物质的比例越大,则养分的消化率越低。要搞好畜禽生产,不仅要研究畜禽的消化力,还要研究饲料的可消化性,从饲料的种植管理、收获贮藏、加工制作、营养配比等诸方面入手,供给畜禽所需养分,以期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第二节 蛋白质与畜禽营养

25、一、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蛋白质是一类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其主要组成化学元素是碳、氢、氧、氮,有的还有硫,少数含有磷、铁、铜等元素。各类蛋白质的含氮量不同,但总的来说,饲料中的真蛋白质平均含氮量为 16%,故通常用饲料中的总含氮量来估算饲料中的蛋白质质量: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饲料中总含氮量6.25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生物体内一切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几乎都与蛋白质有关。实验证明,在所有的或细胞中都有蛋白质存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且每个物种都有其特殊的蛋白质。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是限制才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蛋白质营养对动物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营养过程。1 蛋白

26、质是动物机体的结构物质。蛋白质在动物体内的含量仅次于水,通常可占动物体固形物质的 50%左右,某些组织器官中,如肌肉、肝、脾等的蛋白质质量分数可高达80%,动物体的妊娠、生长、泌乳、产毛和产蛋等生理生化过程均是以特定的蛋白质作为物质基础的。动物三大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糖类中,惟有蛋白质含氮,所以,蛋白质是动物体氮的惟一来源,无论脂肪还是糖类都不能代替它。因此,蛋白质是畜禽不可替代的营养物质,畜禽日粮必须满足替体对蛋白质的需要。2 蛋白质是构成动物体组织细胞的物质基础。蛋白质是构成畜禽肌肉、神经、结缔组织、皮肤、血液等一切组织细胞的基本成分。动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蛋白质始终处于不断的分解、

27、合成过程中。3 蛋白质可构成生物体的活性物质如酶、激素、抗体等,参与机体的各种生化反应、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蛋白质这种特有的生物学功能不能被其他任何物质所代替。4 蛋白质是形成各种畜产品如肉、蛋、奶、毛的主要原料。5 蛋白质可转化为糖类和脂肪,为梯级新陈代谢提供能力。在机体营养不足时,蛋白质也可以分解供能,维持机体的代谢活动。当了摄入蛋白质过多或所摄蛋白质不能被利用时,亦将被氧化而释放出能量,或转化为糖和脂肪,作为能源储备以供不时之需。二、氨基酸的营养功能蛋白质在酶、酸或碱的作用下水解生成氨基酸,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构成单位。常见的氨基酸有 20 多种,根据氨基酸对畜禽的营养作用,通常将氨基酸

28、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1 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是指畜禽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很少、不能满足畜禽营养需要、必须从饲料中供给的氨基酸。成年猪维持生命需要 8 种必须氨基酸,即:赖氨酸、色氨酸、甲硫氨酸(蛋氨酸) 、缬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生长猪尚需组氨酸和精氨酸,共 10 种必需氨基酸。雏禽除需生长猪必须的氨基酸外,还需要胱氨酸、甘氨酸和酪氨酸,共 13 种必需氨基酸。成年反刍家畜因瘤胃中微生物可以利用饲料中的含氮化合物合成机体所需的全部的氨基酸,故必需氨基酸对反刍动物的营养意义小于单胃动物,但是高产奶牛还应适当补充必需氨基酸,尤其是甲硫氨酸。限制性氨基酸是指饲料中含

29、量较少、低于畜禽的需要量、限制着其他氨基酸利用率的氨基酸。常用饲料中,赖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不能满足畜禽的需要,多把这三种氨基酸称为限制性氨基酸。通常将饲料中最缺少的氨基酸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依次类推为第二、第三限制性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的顺序对于不同的畜禽和不同的日粮是不同的。例如:对大多数玉米-豆粕型日粮而言,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甲硫氨酸,而对于禽类来说甲硫氨酸则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2 非必需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在畜禽体内能够合成或由其他氨基酸转化而成,不必从饲料中专门供给的氨基酸,如丙氨酸、谷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绝大部分仍由日粮提供,不足部分才由体内合成

30、。如果日粮中非必需氨基酸不能满足需要,机体将利用必需氨基酸转化为非必需氨基酸,结果引起必须氨基酸的缺乏。因此,在日粮组成成分中应尽量做到氨基酸全面而且比例适当。三、短肽的营养作用蛋白质在消化吸收过程中,不仅以游离氨基酸形式,而且也以短肽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转运至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参与蛋白质和矿物质的代谢。短肽的吸收因动物消化管结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反刍动物以短肽吸收为主,以氨基酸吸收为辅;单胃动物以氨基酸吸收为主,以短肽吸收为辅。短肽吸收的主要部位是瓣胃、瘤胃等非肠系膜系统,以小肠为代表的肠系膜系统也吸收一定数量的短肽。短肽对畜禽有着重要的营养作用:1 与游离氨基酸相比,短肽具有吸收速度快、

31、耗能低、离子浓度较低、不易饱和、各种肽之间运转无竞争性与抑制性的特点,可以可阻止由于离子浓度高高而引起的腹泻,有利于畜禽健康。 短肽可使幼小畜禽的小肠提早成熟,促进小肠绒毛的生长。有些短肽如胸腺肽能促进淋巴细胞分化成熟,提高机体的消化吸收以及免疫机能,增强断奶仔猪应激能力,提高血浆中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从而促进畜禽的生长,提高饲料的转化率。 一些特定的生物活性短肽可能成为抗生素的替代品,多种环状肽、糖肽和脂肽也句抗生素和抗病毒的活性。像抗生素一样,通过增加“好”细菌群来抗击致病菌,从而改善消化管功能。 短肽能促进氨基酸的吸收,提高蛋白质的沉积率。哺乳动物乳腺组织可直接利用短肽中氨基酸合成乳蛋白。

32、 短肽能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其原因可能与肽链的结构及氨基酸残基序列有关。一些肽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讲解产生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短肽,能够直接被畜禽吸收,参与机体生理活动和代谢调节,从而提高其生产性能。如猪饲料中添加少量肽类可显著提高其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律。 短肽可提高瘤胃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缩短细胞分裂周期,特别是刺激发酵糖和淀粉的微生物生长,从而提高粗纤维的消化利用率,节省精料的喂量。 酪啡肽能增进采食、调节机体胃肠运动以及提高血液中胰岛素水平、促进淋巴细胞增生、调节动物免疫系统的功能、镇痛安眠等。四、蛋白质缺乏与过量的危害当蛋白质供应不足时,会影响畜禽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力,导致各种蛋白质缺乏症

33、。相反,如果日粮中蛋白质供应过多,也无助于提高畜禽生产力。这不仅造成蛋白质的浪费,提高饲料成本,而且还可能导致动物采食量下降和严重的生长障碍。只有合适的日粮蛋白质水平,才能保证畜禽的健康,提高畜禽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蛋白质不足对畜禽的具体危害是: 体内不能形成足够的血红蛋白,导致贫血的发生;血液胶体渗透压降低,发生水肿;血液免疫球蛋白减少,畜禽抗病力降低。 种公畜精液品质下降精子数减少;母畜性周期失常,受胎率降低。 幼畜生长发育受阻,仔猪可成僵猪;泌乳家畜产乳量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五、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的利用1 非蛋白氮饲料的概念非蛋白氮是指非蛋白性质的,即不具有氨基酸肽

34、键结构的简单含氮化合物。非蛋白氮包括尿素、硫酸铵、碳酸氢氨、氯化铵、氨水,以及尿素的衍生物如双缩脲、磷酸脲、羟甲基脲、尿素舔块等。尿素成本低、效果好,所以,使用很普遍。2 反刍家畜对非蛋白氮饲料的利用尿素含有碳、氢、氧、氮四种化学元素,溶解度极高,在瘤胃中很快转化成氨。氨在瘤胃中微生物的作用下与碳架结合形成菌体蛋白,这些菌体蛋白随食糜进入后段消化管后被消化吸收。其具体过程如下:细菌脲酶尿素 氨+二氧化碳细菌酶糖类 挥发性脂肪酸+酮酸(碳架)细菌酶氨+酮酸 氨基酸细菌酶氨基酸 细菌蛋白真胃和小肠消化酶 小肠吸收细菌蛋白 游离氨基酸 点体蛋白及其产品蛋白六、饲料蛋白质的利用原理(一)单胃家畜蛋白质

35、的消化 单胃家畜对蛋白质的消化代谢主要是在消化管分泌的蛋白质消化酶的作用下对蛋白质的分解过程。饲料中的蛋白质进入动物胃后,被蛋白酶分解为大分子的多肽和少量游离氨基酸。未被消化的蛋白质与消化分解生成的肽和氨基酸一同介入十二指肠,被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进一步分解。吸收氨基酸的主要部位是十二指肠。被肠壁吸收的氨基酸进入血液,随同血液的流动被送到全身器官组织。其中大部分氨基酸被合成机体蛋白质,少部分氨基酸被脱去氨基后,转化为脂肪或糖类,有的进而彻底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并提供能量。含氮的氨基部分以尿素或尿酸的形式排出体外。小肠中未被消化的蛋白质进入大肠后,部分蛋白质受大肠内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氨基酸,然后进

36、一步被合成菌体蛋白。(二)反刍家畜蛋白质的消化反刍动物具有复胃,特使是具有容量大的瘤胃是反刍家畜消化系统的特点。瘤胃内具有大量细菌和纤毛虫等微生物。饲料进入瘤胃,瘤胃中的微生物将饲料中的蛋白质分解为肽、氨基酸和氨,然后再利用这三种物质合成菌体蛋白。菌体蛋白进入真胃后的消化代谢特点同单胃动物相似。在瘤胃中,被微生物分解的蛋白质称为“瘤胃降解蛋白质” ,未被微生物分解的饲料蛋白质称为“过瘤胃蛋白质” 。进入瘤胃的蛋白质大部分被分解为氨,氨与来自日粮成分的碳架相结合,在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下,合成氨基酸。因此,日粮中真蛋白质和作为碳源的物质如糖类含量应充足。瘤胃降解蛋白质和过瘤胃蛋白质都是反刍家畜所需要

37、的饲料蛋白质。前者供应不足会影响瘤胃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进一步引起家畜对饲料采食量及消化力的下降;后者供应不足,不能满足反刍家畜自身对蛋白质的需要。因此,饲喂反刍家畜时既要保证蛋白质在瘤胃中具有一定的降解率,又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控制过瘤胃蛋白质的数量。瘤胃氮素循环是反刍动物所特有的现象。饲料中粗蛋白质在瘤胃中被分解为氨,这些氨除一部分被合成菌体蛋白外,还有一部分被瘤胃壁吸收,随血液假如肝脏,合成尿素。大部分尿素由肾脏排出体外,少部分尿素经唾液和血液返回瘤胃被重新利用,周而复始。这种现象称为瘤胃氮素循环。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提高氮的利用率,还可以避免氨中毒。七、饲料蛋白质的合理供应一种特定饲料的

38、蛋白质品质是用其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总含量来表示的,或者由那些最易缺乏的必需氨基酸表示的。当饲料蛋白质所含氨基酸齐全、搭配比例适合时,该蛋白质的品质就好,利用率高。在畜禽生产中,由于谷类籽实占非反刍家畜与家禽日粮的大部分,因此,畜禽对蛋白质饲料的要求是补充谷类籽实中所缺乏的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和甲硫氨酸,使日粮中氨基酸的配比“理想化” ,即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恰好符合畜禽生长的需要。此种蛋白质被称为“理想蛋白质” ,它不需要靠替换氨基酸来改善蛋白质的品质。饲料中理想蛋白质的含量是用蛋白质的化学分数乘以总蛋白质含量而得出的。蛋白质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的实际浓度与其理想浓度的比值为蛋白质的化学分

39、数。如 1kg 蛋白质中应含有 70g 赖氨酸,如果只含有 40g,则 40/70=0.57,赖氨酸又是这种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这种饲料蛋白质的化学分数为 0.57。理想蛋白质的含量应为所用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乘以 0.57。各种畜禽在各个生长阶段对氨基酸的需要量不同。因此,各自都有对理想蛋白质的具体要求。理想蛋白质不允许过量供给任何一种氨基酸。如果过量供给,在某些情况下则可能有害。对户家禽,其蛋白质的品质要求赖氨酸、色氨酸、甲硫氨酸和精氨酸这四种主要限制性氨基酸配比平衡。 应用理想蛋白质饲喂畜禽既节省蛋白质,又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节 碳水化合物与畜禽营养一、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和分类碳

40、水化合物(也称糖类)的成分中均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其组成中除碳原子外,氢、氧原子数之比恰好与水分子相同,即 H:O=2:1 ,故而统称碳水化合物。可用通式Cm(H 2O) n(m、n 为正整数,它们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表示碳水化合物分子的组成。如葡萄糖的分子式是 C6H12O6,可用 C6(H 2O) 6表示;蔗糖的分子式为 C12H22O11,可用C12(H 2O) 11表示。但也有个别情况,如二脱氧核糖(C 5H10O4)和鼠李糖(C 6H12O5) ,虽然氢与氧原子数之比不符合 2:1 的比例,却属于糖类的范畴。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中,糖类包括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粗纤维包括纤维素、半

41、纤维素和木质素,三者均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不易溶于水,一般情况下不易被动物所消化和吸收。纤维素、半纤维素在反刍动物的瘤胃中易被消化管中的微生物消化利用,但木质素难被其消化。日粮中粗纤维含量越高,饲料的消化率越低,同时也会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与利用。无氮浸出物包括单糖、低聚糖和多糖等物质,易溶于水,主要存在于果实与根茎中,有利于动物的消化与吸收。小肠是消化吸收淀粉的主要器官。二、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 糖类是动物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 糖类,特别是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产生大量能量以维持畜体体温、生命活动、劳役等需要,少量糖类形成糖原贮存于肝脏和肌肉中,但存量很少,一般

42、不超过体重的 1%。因此,在生产中必须保证糖类的经常供给。2 糖类是形成体脂的主要原料 饲料中的糖类除了氧化供能外,多余的还可转化为脂肪贮存在动物体内。但一般是在肝脏和肌肉中贮积了足够的糖原后,再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脂肪贮存。3 糖类是形成体组织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原料 糖类普遍存在于动物体各组织中,同时为动物体提供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碳架。4 糖类为泌乳家畜合成乳糖、乳汁提供原料 乳糖是初生仔畜的主要能量来源,乳糖在肠道内的吸收较其他糖类慢,它可促进胃肠蠕动,也可促进钙质的吸收。三、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的营养与利用猪、兔唾液中含有 -淀粉酶,饲料中的淀粉首先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和

43、未分解的淀粉到达小肠后,在麦芽糖酶和胰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变为葡萄糖而被小肠吸收,参加体内代谢。猪属于单胃杂食动物,对粗纤维的消化利用率很低。但成年猪对青饲料中的粗纤维消化率较高,可达 55%,所以,成年猪可以放牧饲养。当饲料秕壳中的粗纤维含量超过 5%时,猪消化管内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就受到抑制,使之失去消化粗纤维的能力。所以,粗纤维增多既影响猪对粗纤维自身的消化,也降低了其对他营养物质的消化率。禽类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也较差,但对青绿饲料中粗纤维的消化率明显高于秕壳等粗饲料中的粗纤维的消化率。故可以全用青草喂鹅,也可以用幼嫩青草喂育成鸡,但不要用稻壳喂鸡。马属动物具有体积较大的盲肠和结肠,是消化

44、粗纤维的主要器官。粗纤维在这些部位也被分解为挥发性的脂肪酸及其他气体,挥发性的脂肪酸被吸收利用。因此,饲料中的粗纤维对此类动物有一定的营养作用。马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比牛差,比猪强。四、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与利用除前胃外,反刍动物消化管各部分的消化吸收和幼年反刍动物的消化吸收与非反刍动物相同。饲料中的糖类在口腔内基本不发生化学变化,瘤胃是反刍动物消化饲料中糖类,特别是消化粗纤维的主要器官。饲料中的粗纤维在瘤胃中发酵分解为乙酸、丙酸、丁酸三种挥发性脂肪酸。这三种挥发性脂肪酸被吸收后可直接进入三羧酸循环而彻底氧化分解供能。乙酸、丁酸还可以合成短链脂肪酸,乳中的脂肪约有 75%是以糖类在瘤胃中发酵产

45、生的乙酸和丁酸为原料进行合成的。丙酸可转变为葡萄糖,进而转化为乳糖。所以,乳牛适当多喂粗饲料可以提高乳脂率。第四节 脂肪与畜禽营养脂肪是动、植物体的组成部分,也是动、植物体能源贮备的重要来源。动物体内的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大量的能量供机体利用,同时脂肪还可以转变为糖类和蛋白质。一、脂类的组成与性质脂肪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与糖类、蛋白质相比较,碳、氢含量较多,氧的含量较少。能值约为糖类的两倍多,故饲料的能值主要取决于脂肪含量的高低。根据脂肪的结构,可分为真脂肪和类脂肪。真脂肪由脂肪酸与甘油化合而成,故又称为甘油三酯或三酸甘油酯,如一般植物油、动物油;类脂肪包括磷脂、蜡质、

46、固醇等。这些物质均由脂肪酸、甘油及其他不含氮的有机物质化合而成。磷脂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以动物的脑、心脏和肝脏中含量较多,蜡质无营养价值,主要存在于动物的毛、羽之中,具有沥水性。脂肪易溶于乙醚,在分析实验中常用乙醚提取,故粗脂肪(包括真脂肪和类脂肪)又称乙醚浸出物。脂肪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即酸败现象) ,产生恶臭味。酸败后的脂肪不能饲喂动物,否则将导致机体代谢紊乱。二、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1 构成动物体组织 动物梯级除各器官贮有脂肪外,神经、肌肉、骨骼、皮肤及血液等组织中均含有脂肪。这些脂肪多属于脑磷脂、卵磷脂和胆固醇等。2 畜禽热能来源和贮存能量的最好方式 脂肪是含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

47、。生理条件下同等重量的脂类分解产生的能量是糖类所产生能量的 2.25 倍。动物底内贮积的脂肪,因其体积小而产热量高,是动物贮存能量的最好方式。动物生产中由于脂肪适口性好、含能量高,所以,常用补充脂肪的高能日粮提高消化率。肉仔鸡的高能饲料长加有脂肪。3 提供必需脂肪酸 脂肪中的亚油酸、亚麻油酸及花生四烯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饲料中供给,故称为必需脂肪酸。它们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也参与构成多种激素,如前列腺素等。调节脂类的正常代谢,可影响动物的繁殖性能。当幼畜日粮中缺乏必需脂肪酸时,皮肤常发生鳞片性皮炎,生长停滞。仔猪皮肤发疹,尾部坏死,白猪可看出耳后、腋区分泌有棕黄色胶样物。一般植物油中含

48、有必需脂肪酸较多,现多在肉仔鸡饲料中补充豆油或用大豆代替豆饼以增加能量和脂肪酸含量。大豆油中含亚麻油酸 52%。成年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可合成这些必需脂肪酸,饲料中不必单独供给。4 供作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 饲料中的维生素 A、维生素 D、维生素 E、维生素 K及胡萝卜素必须溶于脂肪中才能被许亲吸收利用。当缺乏脂肪时,这些维生素不易被吸收,畜禽将发生脂溶性维生素代谢障碍及缺乏症。因此,日粮中含有一定数量的脂肪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5 作为畜产品的组成成分 在肉、乳、卵黄中都含有较多的脂肪,这些脂肪可由糖类转化而成,不必为此单独供应脂肪。三、必需脂肪酸的营养功能它们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也参与构成

49、多种激素,如前列腺素等。调节脂类的正常代谢,可影响动物的繁殖性能。当幼畜日粮中缺乏必需脂肪酸时,皮肤常发生鳞片性皮炎,生长停滞。仔猪皮肤发疹,尾部坏死,白猪可看出耳后、腋区分泌有棕黄色胶样物。一般植物油中含有必需脂肪酸较多,现多在肉仔鸡饲料中补充豆油或用大豆代替豆饼以增加能量和脂肪酸含量。大豆油中含亚麻油酸 52%。成年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可合成这些必需脂肪酸,饲料中不必单独供给。四、饲料脂肪对动物产品的影响饲料中的脂肪在反刍家畜体内和单胃家畜体内的转化有所不同:反刍家畜采食了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软饲料后,经瘤胃中微生物的作用水解成甘油、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中经氢化作用,变为饱和脂肪酸,然后经小肠吸收形成体脂。因此,反刍家畜体脂肪性质并不受饲料中脂肪性质的影响。单胃家畜如猪、鸡、马对不饱和脂肪酸不能进行氢化作用。体组织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