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园林史复习整理资料全~.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7395188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史复习整理资料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园林史复习整理资料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园林史复习整理资料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园林史复习整理资料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园林史复习整理资料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一、基本概念 意境:意:主观的理念、感情 ;境:客观的生活、景物 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囿 :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是中国园林的萌芽。苑: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院,占地广、规模大,呈“苑”中有“宫”格局。台 :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原功能: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山的象征)艮岳:是宋徽宗赵佶亲自参与设计和主持修建的。艮岳位于汴京(今河南开封)景龙门内以东,封丘门(安远门)内以西,东 华 门 内以北,景龙江以南,周长约6里,面积约为750亩。艮岳突破秦 汉 以来宫苑“一 池 三 山

2、”的规范,把诗情画意移入园林,以典型、概括的山水创作为主题,在中国园林史上是一大转折。 。一池三山:是中国古代宫苑建筑中常见的规划形式,成为中国造园山水格局的典范。通常表现为一片水域中布置三座岛屿。 “一池”指太液池;“三山”指蓬莱、方丈、瀛洲 。曲水流觞:出自东晋会稽(绍兴)千古风流的兰亭盛会,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种高雅活动。夏历的三月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借景:中国园林的传统手法。即为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三山五园:位于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中,最为宏大壮丽的五座园林: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

3、寿山清漪园、畅春园、圆明园。三大御苑(大内、行宫、离宫):离宫御苑:建于远离京城的风景地带,供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行宫御苑:建在都城远效、近效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的地方;大内御苑:建在首都的宫城或皇城以内,供皇帝日常临幸游憩的地方。枯山水:枯山水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台地园 :16世纪后半叶庭园多建在郊外的山坡上,构成若干台层,形成台地园圣苑 :指为埃及法老参拜天地神灵而建筑的园林化的神庙,周围种植着茂密的树林以烘托神圣与神秘的色

4、彩勒诺特尔式园林 :它是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政治、社会和文化状况的一种反映,代表了理性主义的文化思潮,反映了绝对君权制度.这种风格具有宏伟壮丽、中轴突出、严谨对称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风靡欧洲各国100多年的一种造园样式,并影响到各国的城市建设.并且,直到今天,仍然有许多现代风景园林师从勒诺特尔式园林中汲取营养,在现代社会创造新的风格.2二、知识要点1、园林构成的四大要素及其相应的四项造园工作(手段)构成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山、水、植物、建筑造园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2、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1、 囿:王室专门圈养禽兽的场所2、 台: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登高以观天象

5、、通神明,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3、 园:种植树木的场地以上为三个源头,视为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型3、中国园林分类: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皇家园林 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私家园林 宅园、游憩园、别墅园寺观园林 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化环境公共园林 衙署园林、会馆园林、书院园林、祠堂园林以及茶楼酒肆的附属园林3、按照布置形式自然式规则式4、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三个意识形态因素 “天人合一”思想、 “君子比德”思想、 “神仙”思想5、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体系与世界上其它园林体系(西方、伊斯兰)相比较,它具有许多不同

6、的个性,而它的各个类型之间,又有着许多相同的共性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 意境的涵蕴6、艮岳的造园艺术成就有哪些?(从筑山、理水、建筑形式等方面进行论述)筑山:摹拟凤凰山(象征性做法) ,更重要的在于其独特构思和精心经营;置石: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 ,尤其是太湖石的特置手法;理水:形成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体的全部形态,水系与山系配合形成山嵌水 抱姿态;植物配置:方式有孤植、丛植、混交,大量的则是成片栽培;园内按景分 区,许多景区、景点都是以植物之景为主题;建筑:包罗了当时全部建筑形式,布局绝大部分均从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 发挥其“点景”和“观景”的作用。3

7、7、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及特点(重点) 中国古典园林体系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封闭性、拒异性和同化性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的持续演进是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生成期秦汉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全盛期唐宋成熟期宋代、元明清成熟后期 生成期秦汉时期1、不具备古典园林全部类型,皇家园林气势恢宏。园林的内容驳杂,园林的概念也比较模糊。2、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3、园林中所进行的审美的经营尚处于低级的水平上,造园活动并未完全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与生成期相比较,这时期的园林的规模

8、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1、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已基本消失或者仅保留其象征的意义,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 。2、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3、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域,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园林”一词出现于当时的诗文中。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这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有雏形的园林体系,它上承秦汉余绪,把园林发展推向转折的阶段,导入升华的境界,成为此后全面兴盛的伏脉。中国的风景式园林,正是沿着这个脉

9、络进入隋唐的全盛期。 全盛期园林隋唐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其不仅表现在园林规模的宏大,而且反映在园林总体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皇家气派是皇家园林的内容、功能和艺术形象的综合而予人一种整体的审美感受。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细致处理。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宗教和宗教建筑的进一步世俗化。城市寺观具有城市公共交往中心的作用,寺观园林亦发挥了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4、公共园林已更多见于文献记载。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两京,尤其重视城市的绿化建设。且衙署园林在唐代已成为普遍。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

10、法的运用,较之上代又有所提高而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园林建筑从极其华丽的殿堂楼阁到极其朴素的茅舍草堂,它们个体形象和群体布局均丰富多样而不拘一格。4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相互渗透的迹象。隋唐园林作为一个完整的园林体系已经成型,并且在世界上崭露头角,影响及于亚洲汉文化圈内的广大地域。当时的朝鲜、日本全面吸收盛唐文化,其中也包括园林在内。 隋唐园林不仅发扬了秦汉的大气磅礴的闳放风度,又在精致的艺术经营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个全盛局面继续发展到宋代,在两宋的特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终于瓜熟蒂落,开始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时期。 成熟期(一)宋代(公元 9601271 年)1、

11、在三大园林中,私园的造园活动最为突出,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文人园林大为兴盛;2、皇家园林失去了皇家气派,较多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3、园林四个要素的技艺达到成熟,叠山,置石显示其高超技艺,尤其是建筑小品、建筑细部、室内家具陈设之精美、比之唐代又更胜一筹;4、寺观园林由世俗化更进一步文人化;5、唐代园林创作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传统,到南宋大体上已完成其向写意的转化;6、三大主流园林其所显示的蓬勃进取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达到中国造园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元、明和清初虽然尚能秉承其余绪,但在发展的道路上就再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势头了。 成熟期(二)(元、明、清初)1、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 ,文人园林

12、涵盖了民间的造园活动,导致私家园林达到了艺术成就的高峰;2、明末清初,在经济发达地区,民间造园活动频繁的江南地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造园家,有的出身于文人阶层,有的出身于叠山工匠:3、元、文人画极盛一时,影响及于园林,而相应地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4、皇家园林的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5、在某些发达地区,城市、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 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从乾隆到清末,是中国历史由古代转入近、现代的一个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全部发展历史的一个终结时期。1、 这个时期的园林继承了上代的传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暴露出封建文化“烂熟”的情况,也反映了末世的衰颓迹象

13、。2、园林实物大量地完整保留下来,大多数都经过修整开放作为群众游览的场所。因此一般人所了解的“中国古典园林” ,其实就是成熟后期的中国园林。皇家园林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折。3、 民间的私家园林一直沿袭上代的高峰水平,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的局面。4、 园林已由赏心悦目、陶冶性情为主的游憩场所转化为多功能的活动中心。同时又受到封建末世的过分追求形式和技巧的艺术思潮的影响,园林里面的建筑密度较大,山石用量较多,大量运用建筑来围合、分隔园林空间或者在建筑围合的空间内经营山池花木。5、 造园的理论探索停滞不前 ,中、西园林文化开始有所交流。 58、中国的四大名园(名称、平面、设计特点)私家

14、园林代表:拙政园、留园皇家园林代表:颐和园、避暑山庄 拙政园设计特点:当年的拙政园是以植物之景为主,以水石之景取胜,充满了浓郁的天然野趣。建筑极其稀疏,简远、疏朗、雅致、天然。(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2) 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 著称。位置:苏州娄门内之东北街。面积:4.1 公顷,是一座大型宅院。布局:分三部分:西部补园、中部拙政园、东园,其中以中园为主。布局特点:东疏西密,绿水环绕,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 1/3,水是全园的纽带和灵魂。中部景观:是典型的多景区、多空间复合的大型宅院,有山水为主的开场空间、有山水与

15、建筑相间的半开场空间,也有建筑围合的封闭空间。中部主要景观:远香堂:明代结构的四面厅,每面装置玻璃长窗,坐在厅内可四面赏景。小飞虹:木质结构廊桥。香洲:临水而建的仿舟船形象的舫厅(旱船)是拙政园中部著名的船景。荷风四面亭:坐落在池中西岛西南方的六角小亭。西部景观: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呈曲尺形,以散为主、聚为辅,理水的处理与中部不同。主要景观:与谁同坐轩6 留园留园三绝:冠云峰、楠木殿、鱼化石面积:约 2 公顷景观布局:园林紧邻于邸宅之后,分为西、中、东三区。其间由曲桥相连。三区各有特色: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东区以建筑取胜,东区和中区是全园的精华。中部景观:东南大部分开凿水池,西北堆筑

16、假山,形成以水池为中心,西北两面为山体,东南两面为建筑的布局,临池假山用太湖石兼以黄石堆筑为土石山。东部景观:以建筑为主。东部又可分为西区和东区。西区紧邻中部景观,主要建筑物是五峰仙馆;东区建筑密度较高,其规划设计利用灵活多变的一系列院落空间创造出一个安静恬适,仿佛深邃无穷的园林建筑环境,满足了园主人以文会友和多样性园居生活的功能要求。该区主要景点:冠云峰设计特点: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1 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2 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3 全园曲廊贯穿,依势

17、曲折,通幽渡壑。4 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5 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境界。7 避暑山庄规模更大的第二座离宫御苑(汤山行宫、怀柔行宫、刘家营行宫)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山区占了整个园林面积的4/5。从西北部高峰到东南部湖沼、平原地带,相对等差180米,形成了群峰环绕、色壑纵横的景,山谷中清泉涌流,密林幽深。当年利用山峰、山崖、山麓、山涧等地形,修建了多处园林、寺庙 。避暑山庄的设计特点:建筑和景点大部分集中在湖区及其附近,2/3是建筑与局部自然环境结合的,1/3是纯自然景观。

18、建筑布局疏朗,体量较小,外观朴素淡雅。避暑山庄则从造址到规划、施工,始终贯穿着力求保持大自然的原始、粗犷的原则,建筑少而疏朗,着重大片绿化和植物配置成景,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起来,以自然融汇于园林,开创了一种特殊的园林规划园林化的风景名胜区。8 颐和园:(清漪园)性质:是一座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大型天然山水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 年) 。是清代唯一一座整体规划并一次性连续施工建成的大型皇家园林景观布局: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昆明湖的水域划分、万寿山与昆明湖的位置关系、西堤在湖中的走向及周围的环境都很像杭州西湖;b.园林布局特点:以水取胜,宽广的昆明湖是布置景物的最好基础。全园

19、面积四千三百多亩,其中陆地面积仅有四分之一,水面积之大在北京诸园中是仅有的;在世界古典园林中享有盛誉的颐和园,布局和谐,浑然一体。 云门、排云股、德辉殿、佛香阁、智慧海等一组建筑,依山而立, 步步高升,气派宏伟。以高大的佛香阁为主体,形成了全园的中心线。沿昆明湖北岸横向而建的长廊像一条彩带横跨于万寿山前,连结着东面前山建筑群。位于颐和园东北角,万寿山东麓的谐趣园,具有浓重的江南园林特色,被誉为 “园中之园”。c.总体分:宫廷区、万寿山和昆明湖。d.景点分布:以万寿山脊为界分南北两个景区:前山前湖景区、后山后湖景区。99、文人园林的风格特征 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 弦外之音 像外之音疏朗建筑布局

20、疏 园林景观朗 虚实相生筑山(主山连绵客山拱伏)理水(大面积)植物配置(丛植群植成林)建筑(密度低数量少)雅致脱俗和孤芳自赏的情趣植物(竹、梅)奇石 建筑竹石小景,太湖石天然与环境融合并以植物成景园林选址、借景10、成熟后期私家园林(江南、岭南、北方)的特征 1 江南园林:堆山:以太湖石和黄石为主,石用量很大,大型假山石多于土,小型假山几乎全是叠石而成;植物:以落叶树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萝、竹、芭蕉、草花等,利用植物10四季的变化,形成四季不同的景色。注重植物的象征意义。建筑:以江南民间乡土建筑为创作源泉。建筑形式多样,个体形象玲珑轻盈,粉墙黛瓦具有水墨画格调。理水:水面形式多样而又

21、富于变化,充分利用江南水系。2 北方园林:堆山:一=以北太湖石和青石为主,形象均偏于浑厚凝重,与北方建筑风格吻合。植物:观赏树种较南方少,多以松、柏、杨、柳、榆、槐和春夏秋三季更迭不断的花灌木,如丁香、海棠、牡丹、芍药等为主。建筑:形象稳重、敦实,为避冬雪风沙,有一种有别于江南的刚健之美。园林布局相对规则,中轴线运用较多,更显凝重、严谨格调。理水;除北京西郊外其它地方水资源匮乏,常采用“旱园”的做法。3 岭南园林:堆山:常用姿态嶙峋的石英包裹,所谓“塑石” 。也有用石蛋、珊瑚礁石叠石的,极具特色。植物:地处亚热带,观赏植物品种繁多,园内四季都是花团锦簇、绿茵葱翠,除亚热带花木外,还有大量外来品

22、种。建筑:在庭院中比重较大,形式多样,更密集、紧凑,连宇成片。建筑通透性更强,利于通风。建筑细部,细致且中西结合。理水:手法多样丰富,不拘一格。受西方影响,少数水池为方整几何形式。11、明清时期论述园林的三个著作 园冶 (明代计成著、在日本被称为“夺天工” 、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 “景到随 机” 、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 ;一家言 (出自李渔,有“主人雅而取工,则工且雅者至矣;主人俗而容拙,则 拙而俗者来矣” ) ;长物志 (出自文震亨,提出“居山水间者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 , “雅” 、“古”是建筑设计及评价标准。)12、西方园林经历的时期 一、古代造园 五、18、19

23、世纪的英国造园 二、中世纪欧洲的庭园 六、美国园林 三、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造园 七、近现代西方园林四、17、18世纪法国造园 八、日本园林西方传统园林的发展历程:公元前三千多年: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公元前五百年: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公元十五世纪后期:欧洲意大利半岛的理水方式和园林小品的产生公元十七世纪:法国的中轴线对称规整的园林布局11公元十八世纪初期:英国的风景式园林的盛行公元十八、十九世纪:靳诺特风格和英国风格的平行发展公元十九世纪中叶:植物研究成为专门的学科,大量花卉开始在景观中运用公元十九世纪后期:大工业的发展,郊野地区开始兴建别墅园林二十世纪以来

24、(一战以后):现代流派的迭兴 产生了现代园林 13、日本园林的发展过程 第1时期:时间:奈良、平安时代(646年1185年)形式:宅院形式的寝殿式庭园和作为佛寺的净土庭园代表作:平等院凤凰堂,金阁寺特点:一个共同点是都有一个面积较大的水面。 第2时期:时间:镰仓、室町时代(1185年-1573年)形式:武家式样和书院式样的宅院,宗教园林中枯山水园林流行代表作:京都的大仙院和龙安寺 第3时期:时间:桃山、江户时代(1573年-1867年)主要形式:比较大尺度的庭园以及茶庭代表作:桂离宫14、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的风格特征 :(1)以园林的形式表现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2)在园林构图中,府邸居中心地

25、位,起着控制全园的作用,通常建在园林的制高点上;(3)花园本身的构图,也体现出专制政体中的等级制度;(4)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环境完全体现了人工化特点;(5)法国式园林又是作为府邸的露天客厅来修建的,需要很大场地,并要求地形平坦或略有起伏,有利于中轴两侧形成对称的效果;(6)在水景创作方面,采用法国平原上常见的湖泊、河流形式,以形成镜面似的水景效果;(7)在植物种植方面,广泛采用丰富的阔叶乔木,明显反映出四季变化;(8)府邸近旁的刺绣花坛是法国园林的独创之一;(9)在院内道路上,将水池、喷泉、雕塑及小品装饰设在路边或交叉路口,犹如项链上的粒粒珍珠,交相辉映,引人注目。15、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风格

26、特征 :12(1)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与中国山水写意园林同属自然山水园林,而在内涵和外貌上又存在很大差异;(2)成熟期的英国园林排除直线条园路、几何形水体和花坛,中轴对称布局和等距离的植物种植形式;尽量避免人工雕凿痕迹;(3)英国风景式园林处理水方面摈弃了规则式园林几何水体、大量喷泉设施和直线水道等理水手法,把自然水体及其相关人文景观引入园内;(4)英国风景式园林除注重园内再现自然,重塑自然外,亦注意园林内外环境的默契结合;(5)英国风景式园林按自然种植树林,开阔的缓坡草地散生着高大的乔木和树丛,起伏的丘陵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知识要点:扬州个园四季假山:春山用石笋、夏山用太湖石、秋山用黄石、冬山用

27、雪石。 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园。 圆明园组成:圆明园、畅春园、绮春园。 中国历史上(现存的)最大一座皇家园林:颐和园。世界园林的三大系统:中国园林、欧洲园林、伊斯兰园林。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中国皇家园林的布局要点(中国私家园林的布局要点)答:1、园林水体布局遵循“一池三山”的传统手法 2、前宫后苑的规划模式 3、园中有园的小园林建筑集群。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 绪论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1、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2、农业文明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

28、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3、工业文明阶段13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 18 世纪后 19 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4、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 天然山水园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29、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3)寺观园林: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另外还有:陵寝园林 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3、造园四要素:山、水、植物、建筑4、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二阶段中国古典园林大约从公元前 11 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 19 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1、生成期 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2、转折期 相当于魏、晋、南北朝。3、全盛期 相

30、当于隋、唐。4、成熟时期 相当于两宋、清初。5、成熟后期 清中叶到清末。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尤其是人工造园,它是判断园林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天人合一3、诗画的情趣4、意境的含蕴第二章 园林的生成期 殷、周、秦、汉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1、 囿:王室专门圈养禽兽的场所2、 台: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3、 园:种植树木的场地以上为三个源头,视为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型二、殷、周(最大的奴隶制国家)“贵族园林”这时候的宫苑游观已经上升到主要地位,植物成为造园要素,建筑结合天然山水地貌

31、而发挥其观赏作用,开始有了游赏为目的的水体。楚国的章华台“高台榭”的典型14吴国的姑苏台山地园林两个都是利用大自然山水环境的优势三、秦皇家园林的起源:园林的发展与新兴皇帝独裁政体的政治体制相适应,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 。上林苑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是一个大型的宫殿建筑群,最主要的阿房宫,其中的兰池宫在生 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着重要的位置: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堆筑岛山,求仙的功能四、西汉的皇家园林1、上林苑山水;植物、动物;苑(园林) ;宫(宫殿建筑群) ;台(地势较高的建筑物) ;观;生产基地综上所述:上林苑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上林苑内的建筑密度较稀疏;上

32、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2、甘泉宫类似后世的离宫御苑3、未央宫相当于后来的宫城4、建章宫类似于后世的大内御苑。他的园林一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备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一池三山”成为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5、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重要地位: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山,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模拟神仙境界,从此,皇家园林又多了一求仙功能。6、兔园宫苑是当时皇家园林的普遍称谓,宫: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间;苑: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广,规模大。五、东汉的皇家园林称之为“宫苑”游赏功能上升到主要地位,比较注意造景的效果。六、汉代的

33、私家园林1、王侯官僚的园林以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兔园和东汉梁冀的苑囿为代表。(1)梁孝王兔园兔园后称梁园,也称梁苑。位置:西京长安,另说在淮阳城东。据历史记载,兔园以建筑为主,但山水、动植物已占很大比重。园中以土为山,以石叠岩,这种土石结合的假山在中国园林史上为首创。由于受文士影响,园中布景、题名已开始出现诗画意境。这是我国古代园林中值得关注的发展倾向,文化因素对苑囿的影响由来已久。(2)梁冀苑囿特点A:宅园中堆置了形似二崤绵延起伏的山丘,山上有大片树林,山下有深陡的溪涧,山林间放养奇禽驯兽。B:范围大,似现今的大型自然公园。梁冀苑囿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豪华的私家园林。2、富豪巨贾苑囿以西汉时

34、茂陵袁广汉为代表。3、文人宅园隐士庄园主多半为文人出身。如西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就是当时一位著名的致仕归田隐士15东汉梁翼园林假山的这种构筑方式,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见于文献记录最早的例子小结: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就园林本身的发展情况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殷、周;二、秦、西汉;三、东汉其中:殷、周为生成期的初始阶段;秦、西汉为生成期园林发展的重要阶段;东汉是园林生成期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过渡阶段。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一、 以自然为主的园林手法产生,自然山水园的由来;木结构建筑完全代替了汉代的夯土台榭建筑二、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魏晋六朝长期处于动乱年代,而思想、文化艺术十分活跃,对中

35、国园林体系的完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中国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仅保留其象征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则已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功能;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出现,集中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对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着主导作用;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山水地形、花木鸟兽等自然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协调关系。三、皇家园林此时期的典型代表皇家园林:北方的邺城、洛阳,南方的建康。1、 邺城御苑华林园经度、纬度的出现,后世一直沿用;把重要的建筑放在中轴线

36、上2、 洛阳大内御苑华林园(芳林苑) ,其造园艺术成就占一定位置确立城市中轴线规划体制3、 建康(南方)大内御苑华林园、乐游苑芳林苑(桃花园) 、上林苑(皇家狩猎场) 规模较小,规划设计精密细致了;造园四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有神仙虚拟转为世俗;开始受到私家园林的影响,文人参与园林开始;开始筑山、理水的人工园林造景多了,写意加写实的创作方法。四、私家园林此时期的私家园林见于文献记载的已经很多。从地理位置上私家园林有两种:建在城市里或城近郊的城市型私园宅院、游憩园;建在郊外的庄园、别墅。同时也有南方与北方私家园林的差别。161、北方的私家园林(以洛阳地区最为繁华)(1)城廓宅园洛阳城东的“寿丘里

37、”位于退酤以西,张方沟以东,南临洛水,北达邙山,是王公贵戚邸宅和园林集中的地方,民间称之为“王子坊” 。园、宅极华丽、考究。在洛阳伽蓝记中有对洛阳私家园林的细致描述,同时私家造园活动不仅体现了园林的游赏场所,也是人们斗富的一种手段。(2)郊野庄园别墅当时北方著名的庄园别墅以西晋石崇的金谷园为代表。石崇,晋武帝时为荆州刺史。晚年辞官后,卜居洛阳城西北郊金谷涧畔之河阳别墅,即金谷园。石崇经营金谷园的目的,是为了下野之后安享山林之乐趣,兼作服食吟咏的场所。2、南方的私家园林与北方一样,为贵戚、官僚所经营。为满足奢侈糜烂的生活享受,同时也为了争奇斗富,也很讲究山池楼阁的华丽格调,刻意追求一种近乎糜烂的

38、园林景观。城廓宅院茹园,吴兴武康任茹法亮的居所。书中记载, “宅后为鱼池、钓台、土山,楼馆长廊达一里。竹林花药之美,皇家苑囿所不能及。 ”茹园既有辉煌殿阁的富贵气,也有山池花药的休闲之情。南齐的文惠太子于建康开拓私园“玄圃” ,园址地势较高。其中起土山、池、阁、楼、观、塔宇,多聚异石,妙极山水。园林中掇山理水造诣高超,显示出较高的技术水平。郊野的庄园别墅会稽谢家庄园是这一时期南方私家庄园别墅的杰出代表。城市私家园林的特点:设计精致化;规模小型化。五、寺观园林1、 毗邻于寺观而单独建置的园林,宅园2、 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和园林化3、 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六、其他园林非主流园林

39、类型文人名流经常聚会的新亭、兰亭这样的一些近郊的风景游览地,公共园林,曲水流觞,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第四章 园林的全盛期 隋、唐一、长安、洛阳沿用了秦代开始的九经九纬规划格局,前宫后院的布局手法隋的大兴宫,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水系唐代正式建立“两京制”长安、洛阳二、皇家园林1、 大内御苑唐长安城中有三大宫殿区,史称“三大内” ,即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长安大内三苑:西内苑、东内苑和禁苑陶光园为洛阳宫(隋名紫微城)的大内御苑2、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17西苑 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皇家园林,是一座人工山水园,沿袭汉以来的“一池三山”的

40、宫苑模式,这是从秦汉建筑宫苑转变为山水宫苑的一个转折点,开北宋山水宫苑艮岳之先河。山上的建筑能时隐时现,反映建筑技巧的提高。在设计规划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他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上阳宫建筑密度较大,殿宇为主,园林为辅玉华宫(玄奘) 、仙游宫(舍利塔、白居易长恨歌 )依山而建的行宫御苑,翠微宫:太宗去世华清宫仿长安规划布局,最重要的离宫御苑,苑林区在天然植被的基础上,还进行了大量的人工绿化种植九成宫与华清宫齐名的离宫御苑,皇帝避暑的离宫御苑皇家园林大体上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的类别三、私家园林唐代的私家园林更为兴盛,催生出一种特殊的风格士流园林,白居易的庐山草堂便

41、是著名一例1、城市私园洛阳城内的私园多以水景取胜,长安大部分为宅园或游憩园履道坊宅园前宅后园的布局,白居易2、别墅园 :即建在郊野地带的私家园林,(1)单独建置在离城不远,交通往返方便,风景比较优美的地带洛阳的平泉园、杜甫的浣花溪草堂(2)单独建置在风景名胜区内: 白居易的庐山草堂、李泌的衡山别业(3)依附于庄园而建置: 王维的辋川别业(借景于自然山水) 、卢鸿一的嵩山别业。四、文人园林的兴起唐代科举取仕,许多文人以文入官,入官后又不忘吟诗赏景。文人出身的官僚,不仅参与风景的开发、环境的绿化和美化,而且还参与营造自己的私园。凭借他们对自然风景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高度鉴赏能力,来进行园林的经营

42、,同时也把他们对人生的哲理体验、宦海浮沉的感怀融注于造园艺术中。文人园林乃是士流园林侧重于以赏心悦目而寄托思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者,白居易为代表性人物,其是一位造诣颇深的园林理论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位文人造园家五、寺观园林长安城的佛寺,多数都有园林或者庭院园林化的建置;唐代寺观园林出现一个新的表现形式水庭。六、其他园林1、中央政府的衙署园林多有山池花木点缀,个别还建置独立的小园林。2、公共园林:多以亭为中心、因亭而成景的邑郊公共园林。长安城内开辟的公共园林有三种情况:利用城南一些坊里内的岗阜“原” ;利用水渠转折部位的两岸而创为以水景为主的游览地;街道的绿化。这个时期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

43、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互相渗透的迹象。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宋代北宋的东京城、南宋的临安城一、皇家园林宋代皇家园林规模较小,接近私家园林181、东京 只有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后苑后周的旧苑; 延福宫植物造景比重大艮岳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建园工作由宋徽宗亲自参与,具有浓郁的文人园林意趣, “左山右水”的格局,著名的人工山水园的园林景观十分丰富,有以建筑点景为主,有以山、水、花木成景的。造园艺术的成就,筑山、置石、理水(园内一整套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系形式) 、植物配置、建筑。他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的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他代表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

44、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琼林苑植物为主体的园林; 金明池大水池为主体的园林2、临安只有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后苑唯一的大内御苑,一座山地园;宫、集芳园:中国历史上最少皇家气派的园林2、私家园林中原:1、花园类: 天王院花园子、归仁园、李氏仁丰园:2、宅园类: 富郑公园、环溪以水景和园外借景取胜湖园:湖池是全园的构图中心游憩园(别业类) :董氏(西园、东园) 、独乐园宅园、单独建置的游憩园为多,栽植花木著称,筑山仍以土为主江南:南园别墅园南沈尚书园、北沈尚书园南以山石之类见长,被以水景之秀取胜沧浪亭苏州名园梦溪园沈括文人园林的兴盛占着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简约、疏朗、雅致、

45、天然,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系的四个基本特点的延伸禅宗、诗、画艺术影响园林三、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进而达到文人化的境界灵隐寺、韬光庵四、其他园林西湖成为一座特大型的公共园林开放性的天然山水园林楠溪江苍坡村唯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总体景观构思:注重蕴含文化的内涵,南宋时,村上世族按“文房四宝”构思来重新进行布局:针对村右状似笔架的“笔架山” ,以一条东西向铺砖石长街为“笔” ,称为“笔街” ,凿两条 5 米长的大青石为“墨” ,辟东西两方池为“砚” ,垒卵石成方形的村墙,使村庄象征一张展开的“纸” 。笔墨纸砚一应俱全,构思奇特,独具风格。这是“耕读”思想在山村规划建设中的充分体现。是宋代社会文化的一大特

46、征。叠石、置石技艺高超,由写实、写意结合转化为写意,景题、匾额的运用,赋予园林以“诗化”特征。19第六章 园林的成熟期(二) 元、明、清初市民园林出现与士流园林分庭抗礼叠山方面,使用的石材多样化,技法也趋于多样化景题、匾额、对联在园林中普遍使用一、元、明的皇家园林元代皇家园林都在皇城范围之内,金代大宁宫拓展的大内御苑明代的大内御苑 西苑(规模最大的一处) ,形成中、北、南三海的布局,建筑疏朗;御花园(前宫后苑) ,建筑规整,左右对称,园路不设纵横规整的几何式,山池花木仅作 为建筑的陪衬和庭院的点缀;东苑(前宫后苑) ,天然野趣、以山水取胜的园林兔园,布局比较规整,有明确的中轴线,山、池、建筑均

47、沿中轴配置万岁山,对称均匀的布局慈宁宫花园明代的行宫御苑 上林苑、南苑(猎场、供应基地)二、清初的皇家园林大内御苑西苑,把南海分隔成一个独立的宫苑区行宫御苑香山为主体的香山行宫,玉泉山为主体的静明园离宫御苑畅春园,明清以来第一座离宫御苑,首次较全面的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一座皇家园林; 苑林区(前身清华园)是一个以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建筑疏朗,大部分园林景观以植物为主调。避暑山庄,规模更大的第二座离宫御苑,具备“避暑宫城”的性质;山庄地貌形成了全园的三大景区鼎列格局:山岳景区、平原景区、湖泊景区。避暑山庄开创了一种特殊的园林规划园林化的风景名胜区。圆明园,加上长春园、畅春园,又叫圆明三园,整个山水

48、体系的布局,反映了勘舆风水学说,水系自西北而东南的流向三座离宫御苑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的著名皇家园林三、江南的私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代表着中国风景式园林艺术的最高水平扬州私园休园,以山水之景取胜影园,以一个水池为中心的水景园,由著名造园家计成主持设计和施工扬州建筑融治南、北之特色,兼具南、北之长而独树一格扬州八大名园:王洗马园、卞园、员园、贺园、冶春园、南园、郑御史园、筱园众多私园中,有士流园林和市民园林,也存在两者混合的苏州私园拙政园,以植物之景为主,以水石之景取胜,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无锡私园寄畅园,是江南地区唯一的一座保存较完整的明末清初的文人园林,是中型的别墅园林,是一座以山为重点,水为中心,山水林木为主的人工山水园南京私园东园,规模较大的一处游憩园上海私园豫园四、北京的私家园林元代私园万柳堂明代私园定国公园、英国公新,在什刹海附近20梁园清华园,以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花卉大片种植勺园,简约、朴素白石庄园清初私园怡园、万柳堂、半亩园、 王府花园(北京私家园林中一个特殊的类别)自怡园、澄怀园五、文人园林、造园家、造园理论著作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促成了文人园林的大发展,文人园林的高峰在江南造园家张南坦,叠山作品突出张然、计成造园理论著作园治 ,论述江南园林的著作李渔一家言 、文震亨长物志六、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