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视民生新闻“热”的原因探析1 1 绪论汕头电视台电视新闻栏目今日视线开办至今五周年了。在这五年中,今日视线成了汕头人必看节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今日视线所报道的新闻事件也经常成为汕头老百姓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对此,笔者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今日视线这样的民生新闻会如此得到老百姓的喜爱?为什么它会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其实民生新闻的渊源应该追溯到报纸。但是真正使民生新闻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并不是报纸。民生新闻“热”的出现是在电视民生新闻出现之后。尽管现在各大报纸不管是党报还是商业报纸都设立专门的民生新闻版面或者是增加了民生新闻的比重,而现在在民生新闻大潮中的主力军依然是电视民生新闻,是电视民生新闻
2、引领了民生新闻“热”。所以本文分析民生新闻“热”的原因就把目光聚焦在矛盾的主要方面电视民生新闻 1。1.1 文献综述自 2002 年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节目的创新,电视民生新闻给自己界定了明确的身份以来,关于民生新闻的研究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节目特点、主持风格、栏目策划、市场效应、新闻理念、品牌营销、社会作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都进行了探析(具体见本文参考文献)。笔者发现这些研究或从微观上对电视民生新闻进行现象描绘,并就现象总结规律;或从市民话语权和意识形态角度进行分析,具有明显的批判意识。本文正是在吸电视民生新闻“热”的原因探析2 收借鉴这些文献的基础上完成的。此外,电视民生
3、新闻虽然是 21 世纪才兴起的新兴事物,但在其理论方面仍适用经典的传播学理论,譬如新闻价值五要素理论,这也是本文的重要参考依据。1.2 研究框架本研究以电视民生新闻为研究对象。在选取标准上,依据研究者对于民生新闻的已有认知,以新闻是否以平民百姓作为主体为标准,如文章前面所提及的汕头电视台的今日视线,南方电视台的今日一线等。本研究的基本框架主要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界定民生新闻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第二层次是分析民生新闻兴起的背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电视民生新闻“热”的原因。电视民生新闻“热”的原因探析3 2 民生新闻概念与基本特征2.1 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界定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界定主要是来自于对南京零
4、距离、第一时间等电视现象的认识和总结,但由于这类节目往往既包含社会新闻、生活资讯、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也包含时政新闻,甚至市民生活投诉等等,因此用“任何一种传统新闻分类概念来概括都是片面和不合适的”。 2目前,业界和学界对于“民生新闻” 的内涵,众说纷纭,且尚无定论。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1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2民生新闻:“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
5、距离。” 13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电视新闻表现形式。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4民生新闻是以城市居民为传播对象,以频道主要覆盖城市为报道范围,以与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民生新闻.百度百科网,(2009-12-26)2010-3-28 http:/ 要题材的一种电视新闻体裁。5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城市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编制作,注重新闻的实用价值、娱乐价值、情
6、感价值的电视新闻 3。而被较多人认可的一种定义是:民生新闻是指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去播报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百姓关心的事情,并为百姓排忧解难,从而体现出社会主义媒体对百姓的社会关怀,是一种以大众为收视对象的新闻样式。2.2 电视民生新闻的基本特征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基本特征的归纳,研究者们的分歧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民生内容、平民视角、民主的价值取向和电视新闻的本土化发展上。民生内容:“是指新闻报道关注的是平民百姓的生活状况、生存状态和心灵状态”。 1具体涉及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改革开放过程中涌现出的社会公德、邻里家风、购物看病、就业上学、物价波动、打假治劣、交通治安、生活方式
7、、思想观念、消费意识等与市民息息相关的种种冲突。平民视角:是指立足于城市最基层的普通市民,从他们的切身利益出发,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看问题。民主的价值取向:民生新闻强调了让百姓说话,通过新闻报道,1 陆晔,苏菲. 地方电视新闻的新走向.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 (6):26电视民生新闻“热”的原因探析5 帮助受众树立起公民意识,参与社会改革过程,行使民主权利,这实质上是基于民生新闻在发挥社会服务功能方面为公众搭建了一个发言的场所,使公众得以加入讨论,更充分地实现舆论监督。电视新闻的本土化发展:民生新闻的兴起被看做是中国电视真正拥有自己的本土化的开端,并被看做是地方电视新闻的新走向。在传播形式
8、和运营方式上体现了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特征 4。电视民生新闻“热”的原因探析6 3 民生新闻兴起的背景分析现在,电视民生新闻发展速度之快甚至可以称为泛滥或许是任何人都始料未及的。面对这种现状,学者们对于民生新闻研究陷入了一个全面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怪圈不能自拔,以至于笔者撰文翻阅资料时竟发现原先直接导致民生新闻迅速崛起并广受群众欢迎的因素在多数学内论文中却被认为是民生新闻“原罪”的症结所在,笔者将对此谈谈自己的观点。从一定意义上说民生新闻的兴起和其造成的巨大影响是有其内在必然性的,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3.1 城市化:民生新闻兴起的社会背景民生新闻的兴起与我国近年来大规模
9、的城市化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化是经济迅猛发展的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当代中国正处在都市化的发展高潮阶段,在未来的 20 到 30 年间,中国城市将从目前的 600 多座发展到 1300 多座,城市人口将从目前占全部人口的 30增加到 65,将有 5 亿多农民走进城市 5。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社会经济形态转型与结构变迁的过程中,大众传媒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对此有所反映,民生新闻正是这一反映在传媒业务层面的体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着大众传媒对民生新闻性质的理解: (1)城市化为民生新闻提供了庞大的受众群。经济学家张五常指出:“在这二十年间必须要有三、四亿人
10、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里电视民生新闻“热”的原因探析7 去。小市镇会扩大,新城市会出现,而迁徙到现有大城市里的将近二亿人。 ”1与农村居民相比,城市居民有着良好的媒体消费习惯和固定的媒体消费支出,城市化造成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也就意味着受众群的扩大,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民生新闻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把目标受众定位为城市市民。例如,以“了解世情,关注民生”为宗旨的汕头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今日视线的报道对象就以城市生活、社会新闻为重。(2)城市化为民生新闻提供了新闻源和业余记者群。城市化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宗教、民俗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过程带来社会结构的巨大
11、变动以及不同阶层或利益群体间的冲突与碰撞,如与城市扩张相关的经济发展、收入分配、生存空间、道德教化、社会审美、性别平等、投资理财、就职谋业、物价变动、社会保障、教育学习、权益保护、城市建设、环境优化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一系列问题,为民生新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问题发生在市民身边,事关每个市民的切身利益,受众的参与意识和公共意识空前高涨,传统的“传者受者”模式被打破。市民站在自己立场维护其所代表的群体利益,纷纷主动参与到民生新闻节目的制作、讨论和传播过程中,媒体出于提高收视率的需要也为受众表达自己的心声大开方便之门 6。例如南方电视台的今日一线 、汕头电视台的今日视线等民生新闻栏目都开通了爆料热线
12、,根据笔者观察,这些民生新闻节目所播放的绝 城市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03-4-23) 2010-4-2 http:/ 大多数的新闻事件是由市民提供的。3、城市化促使媒体发现城市贫民,人文关怀成为大众传媒的新语境。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放大了原本被掩盖的城市贫民问题, “城市扶贫”成为各个阶层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政府也逐渐意识到并开始着手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予以解决。新一代党中央领导反复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施政纲领,新闻媒体作为“政府喉舌”在政府的默许下视野下移,站在弱势市民的立场上对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负面现象给予适当的揭露和批判,以平民视角反映城市居民生活
13、需求,展示他们的生存状态,表达他们的心声,为他们提供切实有用的信息,帮助指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大众传媒在不突破制度设置的阈限内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媒体的独立、批判品质,彰显了民生新闻的大众价值取向和草根情结 7。3.2 政治解冻:民生新闻兴起的历史背景以 2002 年江苏卫视城市频道创建南京零距离为中国民生新闻元年,我们观察到其发轫与中央近年来提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政治口号在时间上是协调甚至是同步的。可以说,电视民生新闻就是随着民主法制化建设而产生的。民生新闻出现的契机在于特定历史时机下官方意识形态与民间意识形态之间的缝隙,民生新闻起到了一定程度重塑国家媒
14、体亲民有信的公众形象。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当下中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并不是一种成熟且具有独立新闻品质的新新闻样式,其本质上只是被电视民生新闻“热”的原因探析9 官方意识形态驾驭、担负舆论引导控制任务的媒体“奇兵”,其作用更类似于党的公关公司的功能,传媒由党喉舌的角色转变,旨在提升党的形象及合法性,而不是依托于传统的意识形态舆论工具对民众进行洗脑运动 8。3.3 民生新闻兴起是民众的需要3.3.1 求新心理正如改革开放了,满大街只穿一种颜色衣服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电视新闻节目的雷同乏味的内容,严肃而不苟言笑的主持人再也难以引起观众的兴趣。开阔了视界的中国电视观众难以满足只报大事、只报好事的新闻,他们要求
15、知道的是所有他们感兴趣的新闻、与他们息息相关的新闻。晚饭时间,如果走在汕头的大街小巷,听到的更多是今日视线播音声。千家万户只盯着中央台新闻联播的日子已成为历史。3.3.2 接近性人们总是期望舆论中心方向与自身利益趋同,即尽可能使或与自己发生关系的关系圆周内事物处于公共舆论的靶内。就以平民为单位的关系圆周,民生新闻的靶面显然是与之趋同的,在这样的背景下,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就充分表现出发掘和弘扬本土文化习俗、文化习惯,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关注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同时采用平民化的表述方式。这也正是新闻价值五要素之一:接近性 9。民生新闻的接近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空间上的接近,即地域性。电
16、视民生新闻所关注的主要的电视民生新闻“热”的原因探析10 就是本地域的一些百姓比较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百姓的心情。地域性是民生新闻的一个重要特质也是它吸引受众眼球的地方。著名的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讯息的理论,该理论的核心认为,使人们的生活和思想真正发生变化的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往往是那个时代的主导媒介。因此,对一档真正成功的民生新闻节目来说,能为观众记住的,真正对他们产生影响的不是具体的新闻内容,而是节目传达的并为他们认同的价值。而民生新闻的成功正是由于它的地域认同价值 10。随着现在媒介的发展,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人们对于距我们十万八千里的某个地方的恐怖袭击或者是战争都了
17、如指掌。就在这样一个全球信息膨胀的年代,人们正在逐渐失去对自己身边事物的关心。你可能在家里的书房通过互联网和在大洋彼岸的网友,但是或许和你对门的邻居却从来没有说过话。模糊的地域认知和松散的人际联系正在淡化着人们对身处其中的族群的记忆,进而解构着人们对所在地域的认同。地域认同和族群认同的丧失直接导致了某一群体团结感的淡化以及群体中的个体对自我认知的模糊。这在社会学中称为集体失忆。于是人们会感到我们周围的世界冷漠,世态炎凉。而民生新闻所报道的正是一些本地域内的百姓的生活琐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本地域的文化,使百姓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并不与自己隔离的世界,感到自己不再孤独不再寒冷。这是民生新闻的一个重
18、要作用,也是民生新闻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2)时间上的接近,即时效性。新闻是易碎品,时效越强越有电视民生新闻“热”的原因探析11 生命力。好的新闻对时效性的要求是很高的。民生新闻在时效性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利用一些技术上的优势。比如记者亲临现场,同期声以及百姓手机摄影的运用。比如汕头电视台的今日视线节目就多次在新闻中插用群众用手机录到的新闻画面。这样既达到及时的效果,同时也获得了百姓认为重要的新闻,也就是注意受众的感受,从受众的角度选择新闻 11。(3)心理上的接近。民生新闻在心理上的接近主要体现在新闻的播报方式及采用明星主播的做法。民生新闻的播报方式摒弃了传统的播新闻的方式,已经接近于说新
19、闻的方式乃至于运用方言播报。以“说 ”来播报新闻,从原来的第三人称新闻叙述转变为第二人称叙述方式,主持人跟社会大众唠嗑式的“说”新闻,这种形式让社会大众感到亲切、随意自然,同时让社会大众有了情感交流、被重视的感觉。方言是一种以地域化为标志的语言载体,也是地域文化重要特征的表现。很多代表地域文化的生动活泼的内容,如果使用普通话来表达,则特有的文化韵味会荡然无存。因此,方言的特殊语境对受众来说有独特的吸引力。其二,方言播报新闻突显平民化,更具有地域特色和亲和力,让普通观众感到亲近而更乐于接受。其三,方言播报新闻易于为受教育程度低的观众所接受。正因如此,以潮州话播报的今日一线最受家庭妇女、老人、小孩
20、的喜爱。电视民生新闻中,适度的口语和地域方言的使用无疑是一剂良方,大大地缩短了新闻与老百姓的距离 12。电视民生新闻“热”的原因探析12 节目主持人实际上充当了舆论领袖的角色,主持人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节目甚至媒体的品位、可信度和权威性。民生新闻的主持人,或是看上去憨厚可靠的百姓代言人,或是有血有肉敢爱敢恨的鲜明形象。他们不仅帮助节目树立和巩固观众心目中的品牌形象,为节目增加人际传播的个性化和软性特征,而且还因其独特的个性魅力成为新闻权威性、可信度和风格化的象征 13。如南方电视台马后炮的小马、汕头电视台的今日视线主持人许友文都深受观众喜爱。3.33 强效的舆论监督舆论监督对于当代中国的意
21、义是十分重大的,根本原因是发展的滞后,而直接原因则是政府、法律以及相关职能的缺位,媒体因此也负担了一项远大于其本职的使命,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现阶段特殊的国情,所谓“舆论监督”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有所为,有所不为”。而敢于批评是民生新闻的实力指标, 受众往往也在冷眼观察媒体的实力。批评的力度常常成为受众衡量媒体实力的指标,也是媒体号召力的来源之一。舆论监督不仅仅是针对政府管理而言的,媒体的舆论监督是针对全社会的。例如,政府管理部门的官僚主义、衙门作风令百姓深恶痛绝,城市中某些角落有人从事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歌舞厅中的色情表演、非法网吧对青少年的影响、商品交易、服务行业的欺诈行为等,对百姓利益
22、构成了危害。记者通过暗访,对其中藏污纳垢的现象予以揭露,使观众感到大快人心,从而使各行各业的风气得以扭转。电视民生新闻“热”的原因探析13 其次,观众的道德良知在观看新闻的过程中被唤醒了,他们自觉去维护城市的文明形象,一旦发现违背道德、法律的行为就主动与电视台联系,自觉地充当城市文明的监督员 14。当然,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很多民生新闻在揭露社会丑恶事件时只能用“希望引起有关部门重视”结束。3.4 民生新闻兴起是传媒本身的需要长时间以来,我国的媒体由于对“工具”和“喉舌”性质的片面理解,将严肃的新闻灌输给受众,背离了新闻服务受众的基本规律。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民生问题有了历史性的质的转
23、变,这一切使民生新闻遇到了一个适宜它发展扩大的好时代。民生新闻以其亲切活泼的新鲜面孔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打造的南京零距离,进入全国新闻栏目收视率前十名排行榜,节目收视率惊人,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于是,各大媒体争先推出民生新闻节目。一时之间,民生新闻长“热”不退。3.4.1 关注民生是媒介自身发展的需要2005 年,中央制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指导思想以后,民生问题成为了国家大事。诸如教育平等、下岗再就业、收入分配、税收及外来民工工资等问题,逐渐成为媒体报道的重要内容。民生新闻的地位已从非主流向主流转移,民生新闻不再是原先单纯的社会新闻概念了
24、,老百姓也真正感受到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的本意所在。民生新闻的出现不仅从技术上拓展了新闻信息源,还从效果上提高了传媒人期待已久的电视民生新闻“热”的原因探析14 公众参与度,以更为快捷的速度,更为新鲜的质地抵达普通民众,从而满足了大众在第一时间了解真相的欲望,极大地实现了大众吁求已久的知情权。民生新闻以平视的目光,将媒介的底层关怀真正送给了底层民众。他们以民生电视新闻模式,张扬了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大量报道发生在百姓身边的新闻故事,道尽了那个城市的底层愿望和困厄,最大限度地表达了底层生活原生态。3.4.2 做好民生新闻是媒介的责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行车难和停车难、教育乱收费
25、、下岗失业、外来民工、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一系列更带有时代特征的民生新问题随之而来。现代传媒具有速度更快,面更广,解读效果更佳的优势,这就对媒介本身提出了新的要求。媒介有责任引导民众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环境。因此在在选题和报道内容上,媒介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及信息。因为题材与民众的健康休戚相关,因而使民生新闻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他们关注老百姓生活,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甚至采用新闻事件重现的手法,成功的吸引了对传统的新闻失去兴趣的观众 15。电视民生新闻“热”的原因探析15 结论笔者
26、在撰写此文查阅资料时发现,原先直接导致民生新闻迅速崛起并广受群众欢迎的因素在多数学内论文中却被认为是民生新闻“原罪”的症结所在,并大加抨击。如:新的播报方式可以被称为新闻娱乐化,舆论监督也成了媒体职能化。我认为这过分苛求民生新闻了。作为中国新闻界在本不宽松的环境下能成功有效的改革创新,意义是更为重大的。借用黑格尔的一句名言:存在就是合理的。民生新闻是一种大众新闻,世俗新闻,其定位是十分明确的,其受众是广大的城市居民。本文正是从其定位出发,挖掘民生新闻“热”的原因。笔者认为,是城市化催生电视民生新闻。快速城市化下产生的城市居民,不是健全的城市市民,他们需要通过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了解这个社会,遇到问
27、题也需要通过它发出自己的声音,有时候声音虽小,但却改变了人们观念,推动社会发展。虽然有时候媒体为了迎合受众,扭曲了民生新闻原有的功能。但是,这样的民生新闻“热”是不会持久的。因为,民生新闻的兴起有更深层次的民众的需要。他们只会暂时被花俏的形式迷住眼睛,他们追求的还是新闻原貌及其背后的社会效应。而这才是真正的民生新闻“热”。电视民生新闻“热”的原因探析16 致谢电视民生新闻“热”的原因探析17 参考文献1 朱天,程前,张金辉.解读电视“民生新闻”现象.传媒观察, 2004, (8)2 景志刚.存在与确认:如何概括我们的新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11)3 民生新闻 .百度百科网,(200
28、9-12-26)2010-3-28 http:/ 谭筱玲.电视民生新闻的文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四川:四川大学,20095 张鸿雁.农村人口都市化与社会结构变迁新论孟德斯鸠农民的终结 带来的思考 .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社会学月刊 ,2002,(6)6 王立洲 .农民工媒介表达失语现象的经济学透视 .当代经济 ,2008,(9)7 洪大用.城市扶贫:从制度创新到组织创新.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月刊,2002,(6)8 周炯.意识形态梳理与主流媒体构建新意识形态下的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学术中华网,(2004-10-29)2010-4-2http:/www.xschina.org/show.p
29、hp?id=22009 项德生,郑保卫.新闻学概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10 吴文虎.传播学概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11 邓海燕.民生新闻“热“的原因探析:学士学位论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512 应建勇.电视方言节目的生存与发展.新闻界杂志,2009,(3)13 刘洋.浅谈民生新闻主持人的主持艺术.文学与艺术, 2009,(8)14 张运国.舆论监督有力量.新闻爱好者,2004,(4)电视民生新闻“热”的原因探析18 15 张天蔚.媒体与社会责任.新闻周刊,2003,(17)本科(自考)毕业论文评定表中段意见:签章:年 月 日 指导教师意见论文评语:评定分数:_ 签章:年 月 日系主任意见签章: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