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泾阳茯砖茶制作技艺恢复 “自 古 岭 北 不 植 茶 , 唯 有 咸 阳 泾 阳 出 砖 茶 。 ”泾 阳 茯 砖 茶 , 距 今 已 有 近 千 年 的 历 史 ,她 兴 于 宋 , 盛 于 明 清 和 民 国 时 期 , 数 百 年 来 与 粮 、 奶 、 肉 一 起 , 成 为 西 北 地 区 少 数 民 族生 活 的 必 需 品 。 泾 阳 茯 砖 茶 在 历 史 上 远 销 西 北 乃 至 更 遥 远 的 中 西 亚 各 国 , 不 仅 带 来 了 当地 商 业 的 繁 荣 , 产 业 的 兴 盛 , 更 承 载 着 秦 人 自 强 不 息 、 奋 发 有 为 、 开 拓 进 取 的
2、 豪 迈 情 怀 。今 天 的 中 国 , 今 天 的 陕 西 , 今 天 的 咸 阳 泾 阳 , 无 疑 正 处 在 历 史 上 又 一 个 全 盛 的 辉 煌 时 期 ,因 此 , 我 们 有 理 由 相 信 , 咸 阳 泾 阳 茯 砖 茶 定 会 迎 来 她 又 一 个 更 加 灿 烂 的 美 好 明 天 。 丝 绸 之 路 神 秘 之 茶 泾 阳 茯 砖 茶 的 历 史 地 位 中 国 茶 按 基 本 类 分 有 绿 茶 、 红 茶 、 青 茶 、 白 茶 、 黄 茶 、 黑 茶 六 大 类 , 泾 阳 茯 砖 茶属 黑 茶 类 ; 按 再 加 工 茶 类 分 有 花 茶 、 紧 压
3、茶 、 萃 取 茶 等 , 泾 阳 茯 砖 茶 又 属 紧 压 茶 类 。 全国 一 千 多 种 茶 品 中 , 唯 泾 阳 茯 砖 茶 品 中 生 长 繁 殖 有 一 种 有 益 曲 霉 菌 “金 花 菌 ”,生 物 学 家 现 定 名 为 “冠 突 散 囊 菌 ”。 它 是 泾 阳 茯 砖 茶 的 独 特 之 处 , 因 而 形 成 了 泾 阳 茯 砖茶 的 独 特 风 格 。 “泾 阳 茯 砖 茶 ”茶 体 紧 结 , 色 泽 黑 褐 油 润 , 金 花 茂 盛 , 菌 香 四 溢 , 茶 汤 橙 红 透 亮 ,滋 味 醇 厚 悠 长 。 适 合 高 寒 地 带 及 高 脂 饮 食 地
4、区 的 人 群 饮 用 。 特 别 是 对 居 住 在 沙 漠 、 戈 壁 、高 原 等 荒 凉 地 区 , 主 食 牛 肉 、 羊 肉 、 奶 酪 的 游 牧 民 族 而 言 , 在 缺 少 蔬 菜 水 果 的 情 况 下 因而 , 在 我 国 西 北 地 区 有 “一 日 无 茶 则 滞 , 三 日 无 茶 则 痛 ”、 “宁 可 一 日 无 粮 , 不 可 一 日 无茶 ”之 说 。 古 时 中 国 历 朝 历 代 的 统 治 者 们 正 是 看 到 这 一 点 , 利 用 茶 来 安 边 治 边 。 从 宋 时 起 就 有以 茶 治 边 的 政 策 , 朝 廷 设 有 “茶 马 司 ”
5、以 茶 易 马 , 与 边 民 进 行 “茶 马 交 易 ”, 统 治 边 民 ,从 中 获 利 。 泾 阳 茯 砖 茶 正 是 历 史 上 历 朝 各 代 用 于 “茶 马 交 易 ”的 主 要 茶 品 。 历 史 上 中 国 沿 古 丝 绸 之 路 外 销 的 货 物 主 要 有 三 大 类 , 丝 绸 、 瓷 器 、 茶 叶 。 茶 叶 正 是以 泾 阳 茯 砖 茶 为 主 。 因 而 , 泾 阳 茯 砖 茶 被 誉 为 “中 国 古 丝 绸 之 路 上 的 神 秘 之 茶 ”。 泾 阳 位 于 岭 北 , 本 不 植 茶 , 但 泾 阳 位 处 关 中 腹 地 , 泾 河 下 游 ,
6、自 古 是 三 辅 名 区 、京 畿 要 地 , 也 是 南 茶 北 上 必 经 之 地 。 因 而 , 从 汉 代 始 泾 阳 就 成 了 “官 引 茶 ”到 中 原 的 集散 地 。 官 茶 到 泾 , 另 行 检 做 , 制 成 茯 砖 茶 后 , 才 沿 丝 绸 之 路 销 往 西 北 各 地 乃 至 中 西 亚 各国 , 遂 形 成 加 工 制 作 输 运 中 心 枢 纽 。 在 漫 长 的 集 散 、 加 工 、 制 作 岁 月 中 , 茶 商 在 不 经 意情 况 下 偶 尔 发 现 加 工 之 茶 中 长 出 “金 花 ”( 茯 茶 中 的 “金 黄 色 星 状 斑 点 ”茶
7、商 们 称 其 为“金 花 ”) , 因 “金 花 菌 ”在 黑 毛 茶 的 二 次 发 酵 中 生 长 繁 殖 、 代 谢 作 用 , 极 大 地 改 变 和 提 高了 原 黑 毛 茶 的 品 质 , 从 而 形 成 了 茯 茶 独 有 的 风 格 。 茶 商 们 在 此 基 础 上 , 不 断 探 索 、 总 结 、完 善 制 作 工 艺 、 定 型 , 形 成 了 泾 阳 独 有 的 茯 砖 茶 品 。 据 史 料 载 , 茯 茶 ( 散 茶 ) 在 泾 出 现是 在 北 宋 神 宗 熙 宁 年 ( 1068-1077) 左 右 ; 茯 砖 茶 形 成 定 型 是 在 明 洪 武 元 年
8、 ( 1368)前 后 , 距 今 643 年 。 欲 移 他 地 均 未 成 功 泾 阳 茯 砖 茶 的 独 特 魅 力 泾 阳 是 历 史 上 唯 一 的 茯 砖 茶 加 工 基 地 , 茯 砖 茶 能 在 泾 阳 筑 制 延 续 近 千 年 , 自 然 有 其历 史 的 必 然 。 “金 花 菌 ”孢 子 是 原 茶 自 身 就 带 有 的 , 为 什 么 在 其 他 地 方 长 不 出 来 , 而 到 泾 阳 就 长 出来 呢 ?一 是 泾 阳 的 水 质 , 酸 碱 度 和 水 中 的 矿 物 质 适 宜 “金 花 菌 ”生 长 发 育 的 条 件 需 求 。二 是 泾 阳 地 处
9、关 中 平 原 腹 地 , 位 于 冶 峪 河 和 泾 河 两 河 下 游 之 间 , 北 有 嵯 峨 、 北 仲 两 座山 系 , 南 有 终 南 山 , 地 势 低 洼 , 形 成 了 一 种 既 具 有 关 中 气 候 特 点 又 具 有 湿 地 气 候 特 征的 独 特 自 然 环 境 。 这 一 独 有 气 候 条 件 , 恰 好 适 宜 “金 花 菌 ”生 长 、 发 育 、 繁 殖 。 三 是 技术 因 素 , 也 是 人 为 因 素 。 包 括 制 作 工 艺 , 炒 茶 的 火 候 及 水 分 含 量 , 发 花 的 温 度 , 筑 制 砖体 的 松 紧 度 等 。 古 时
10、没 有 温 度 计 和 干 湿 仪 , 全 凭 匠 工 的 经 验 和 感 知 来 把 握 。 千 百 年 来 ,有 多 少 人 曾 想 把 泾 阳 茯 砖 茶 制 作 技 术 引 进 到 泾 阳 之 外 去 , 均 未 成 功 。 也 说 明 历 史 上 的“三 不 离 ”( 离 了 泾 阳 水 不 能 制 , 离 了 泾 阳 气 候 不 能 制 , 离 了 泾 阳 人 的 技 术 不 能 制 ) 是 有道 理 的 , 泾 阳 是 茯 砖 茶 最 佳 筑 制 生 产 地 位 也 是 不 可 动 摇 和 替 代 的 。 如 同 有 人 想 把 贵 州 茅台 181.93 -2.19%镇 的 茅
11、 台 酒 引 进 到 当 地 制 作 , 无 法 达 到 茅 台 镇 茅 台 酒 的 独 特 风 味 一 样 。新 中 国 成 立 后 , 有 关 决 策 层 决 定 把 茶 叶 的 加 工 制 作 转 移 到 茶 产 地 去 , 当 时 只 考 虑 降低 生 产 成 本 , 未 考 虑 水 质 和 气 候 环 境 , 可 以 说 是 不 科 学 的 。 湖 南 安 化 20 世 纪 40 年代 引 进 了 泾 阳 技 术 , 50 年 代 才 算 有 了 发 花 , 还 是 采 用 了 一 种 喷 花 接 种 技 术 , 茶 品 发 花情 况 散 而 少 , 至 今 还 达 不 到 泾 阳
12、原 先 的 发 花 水 平 。 口 感 、 滋 味 、 质 量 也 与 泾 阳 产 的 茯 砖茶 有 差 异 。 泾 阳 茯 砖 茶 因 茶 品 中 生 长 繁 殖 有 “金 花 菌 ”, 极 大 地 改 变 并 提 高 了 茶 品 中 各 有 效 成分 的 含 量 , 这 是 茯 砖 茶 的 品 质 比 其 他 茶 品 独 特 的 原 因 所 在 。 历 史 铭 记 时 代 呼 唤 泾 阳 茯 砖 茶 的 辉 煌 复 兴 泾 阳 茯 茶 产 生 于 宋 代 , 泾 阳 茯 砖 茶 成 名 于 明 朝 , 兴 盛 于 明 清 至 民 国 时 代 。 历 史 上 , 茯 茶 西 运 主 要 靠
13、骆 驼 驮 、 马 载 , 销 售 后 , 回 来 带 的 主 要 是 兰 菸 , 甘 、 宁 、青 的 毛 皮 、 药 材 、 香 料 、 珠 宝 等 ; 南 茶 北 运 泾 阳 后 , 回 去 主 要 带 有 在 泾 阳 改 制 的 兰 州 水烟 和 在 泾 阳 加 工 好 的 皮 货 、 中 药 材 和 泾 阳 产 的 硝 盐 及 棉 布 。 至 明 清 民 国 时 期 , 商 品 生 产和 商 业 贸 易 进 一 步 扩 大 , 过 泾 茶 叶 量 不 断 增 大 , 茶 叶 西 去 运 输 问 题 突 显 。 为 了 解 决 这 一问 题 , 增 加 运 量 , 茶 商 设 法 改
14、进 茶 叶 包 装 , 压 缩 茶 叶 体 积 , 开 始 筑 制 砖 茶 , 随 之 诞 生 了“泾 阳 茯 砖 茶 ”。 这 一 时 期 也 正 是 泾 阳 茯 砖 茶 发 展 的 鼎 盛 时 代 。 泾 阳 县 志 载 : “清 雍 正 年 间 , 泾 邑 系商 贾 辐 辏 之 区 ”。 在 泾 阳 境 域 商 号 131 家 。 其 中 经 营 茯 砖 茶 的 商 户 门 店 达 86 家 , 每年 每 家 约 300-500 吨 。 当 时 泾 阳 茯 砖 茶 除 销 往 西 域 各 地 外 , 更 远 销 至 俄 国 、 西 番 、 波斯 等 40 余 国 家 。 据 卢 坤 秦
15、疆 治 略 记 载 : “泾 阳 县 官 茶 进 关 , 运 至 茶 店 , 另 行 检 做 ,转 运 西 行 , 检 茶 之 人 , 亦 有 万 余 。 ”时 置 泾 阳 县 城 及 周 边 的 茶 行 、 茶 庄 、 作 坊 、 茶 商 号林 立 , 热 闹 非 凡 。 白 天 人 潮 如 海 , 车 水 马 龙 , 夜 晚 灯 火 通 明 , 歌 舞 升 平 , 好 一 派 繁 荣 景象 。 1873 年 前 , 茶 商 内 部 分 为 东 西 两 柜 。 东 柜 为 汉 族 , 西 柜 为 回 族 。 到 1873 年 后 ,陕 甘 总 督 左 宗 棠 改 引 为 票 后 , 有 意
16、扶 持 湖 南 人 , 泾 阳 增 加 了 南 柜 (全 系 湖 南 人 )。 是 为泾 阳 茶 商 最 盛 时 期 。 新 中 国 成 立 之 初 , 泾 阳 县 成 立 了 人 民 茯 茶 厂 , 生 产 茯 砖 茶 , 起 初 茯 茶 厂 经 营 不 错 ,后 因 原 料 全 靠 外 进 , 国 家 计 划 经 济 限 制 较 多 , 加 之 中 央 政 府 要 求 把 加 工 生 产 转 移 到 茶 产地 。 湖 南 黑 毛 茶 到 泾 生 产 成 本 较 安 化 高 , 生 产 逐 渐 减 少 , 至 1958 年 后 绝 产 。 今 天 , 随 着 社 会 经 济 事 业 的 发
17、展 , 人 民 群 众 的 物 质 文 化 生 活 水 平 日 益 提 高 , 人 民 生活 需 求 丰 富 多 彩 , 要 求 越 来 越 高 , 特 别 是 对 传 统 产 品 更 加 青 睐 。 于 是 在 泾 阳 大 地 上 , 泾阳 茯 砖 茶 老 商 号 的 后 裔 们 又 看 到 了 重 振 先 辈 们 曾 经 创 造 过 的 “茯 砖 茶 霸 业 ”的 历 史 机 遇 ,决 定 开 发 这 一 历 史 传 统 产 品 。 这 一 进 程 正 如 火 如 荼 。 近 年 来 , 在 县 委 、 县 政 府 的 大 力 支 持 下 , 泾 阳 县 已 成 立 了 茶 业 协 会 ,
18、 组 建 了 人 民 茯茶 研 究 所 , 倾 全 力 挖 掘 搜 救 传 统 工 艺 , 旨 在 重 点 扶 持 泾 阳 茯 砖 茶 这 条 绵 延 的 血 脉 。 “泾 阳 茯 砖 茶 要 重 出 江 湖 必 须 两 手 抓 。 ”有 关 专 家 认 为 : “我 们 一 手 要 抓 茶 叶 的 制 作内 功 , 另 一 手 要 扩 延 茶 叶 宣 传 的 外 力 。 ”茶 叶 的 振 兴 , 是 一 个 战 略 的 布 局 , 既 要 看 到 今天 , 更 要 看 到 未 来 。 县 长 何 建 军 指 出 : “我 们 既 要 有 权 宜 之 计 , 继 续 保 持 与 湖 南 的 传
19、 统业 务 联 系 , 又 要 有 长 久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战 略 思 考 。 把 原 料 基 地 最 终 移 至 我 们 眼 皮 底 下陕 南 逶 迤 无 际 的 茶 园 , 这 是 我 们 跨 入 近 期 目 标 所 必 须 考 虑 的 首 要 问 题 。 ” 泾 阳 茯 砖 茶 这 一 完 全 按 传 统 手 工 艺 加 工 生 产 的 在 泾 阳 大 地 绝 迹 了 半 个 多 世 纪 后 , 今天 又 呈 现 在 世 人 面 前 , 她 以 优 良 的 品 质 、 独 特 的 风 味 期 待 着 新 时 代 的 重 新 拥 抱 。 我 们 相信 , “泾 阳 茯 砖 茶 ”重
20、 振 雄 风 , 走 向 辉 煌 , 指 日 可 待 。 编 辑 本 段 制 作 技 艺 恢 复为 了 拯 救 陕 西 传 统 技 艺 茶 品 拥 有 600 年 历 史 的 茯 砖 茶 , 恢 复 世 人 倍 感 神 秘 的茯 砖 茶 制 作 绝 技 , 2009 年 , 在 陕 西 省 供 销 合 作 社 李 三 原 主 任 带 领 下 , 陕 西 省 苍 山 茶 叶有 限 公 司 领 导 以 及 相 关 技 术 人 员 多 次 泾 阳 实 地 考 察 调 研 , 在 咸 阳 市 和 泾 阳 县 相 关 部 门 的大 力 协 助 下 , 寻 访 到 当 年 茯 茶 作 坊 几 位 耄 耋
21、之 年 的 老 茶 工 和 一 些 茯 茶 生 产 的 珍 贵 历 史 资料 , 还 几 件 上 世 纪 四 、 五 十 年 代 遗 留 下 来 的 弥 足 珍 贵 的 原 始 产 品 及 生 产 模 具 。 随 后 立 即组 织 相 关 人 员 对 传 统 工 艺 技 术 进 行 一 系 列 紧 急 的 发 掘 性 研 究 , 并 注 资 成 立 咸 阳 泾 渭 茯 茶有 限 公 司 根 据 已 经 整 理 出 的 技 术 数 据 基 本 复 制 出 了 口 感 近 似 的 “泾 渭 茯 茶 ”产 品 , 使 得具 有 六 百 年 历 史 的 茯 砖 茶 制 作 工 艺 得 以 传 承 。
22、针 对 发 掘 、 整 理 、 研 究 出 的 茯 砖 茶 传 统 工艺 , 公 司 着 手 整 理 泾 阳 县 茯 茶 作 坊 历 史 文 献 资 料 及 其 现 行 的 茯 茶 制 作 工 艺 生 产 文 件 并 申请 了 咸 阳 市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 获 准 后 由 咸 阳 市 送 报 到 陕 西 省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中 心 。 2012 年 4 月 15 日 至 28 日 , 陕 西 省 文 化 厅 组 织 省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工 作 专 家 委员 会 有 关 专 家 按 照 评 审 标 准 对 全 省 11 个 市 、 区 申 报 的 2
23、36 个 项 目 进 行 了 审 议 。 经 评审 委 员 会 认 真 评 审 和 科 学 认 定 , 提 出 第 三 批 省 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名 录 推 荐 项 目 名 单 共117 项 ( 140 个 单 项 ) 。 其 中 咸 阳 泾 渭 茯 茶 有 限 公 司 申 遗 项 目 “茯 砖 茶 制 作 工 艺 ”也 榜上 有 名 , 入 选 陕 西 省 第 三 批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名 录 推 荐 项 目 。 “泾 渭 茯 茶 ”传 统 技 法 发 掘 及 恢 复 性 生 产 项 目 的 实 施 , 拯 救 了 具 有 600 多 年 历 史 的陕 西 优 秀 非
24、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 此 次 “泾 渭 茯 茶 ”入 选 陕 西 省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名 录 , 将 有 力推 进 陕 西 名 优 茶 品 工 程 建 设 , 使 得 昔 日 “朝 廷 官 茶 ”早 日 入 得 “寻 常 百 姓 家 ”。 1 参考资料 泾阳茯茶发布时间:2011-05-27 | 浏览:2167 次【 字体:大 中 小 】泾阳砖茶历史悠久,颇负盛名,明、清时期曾为“陕引” 、“甘引” 之主要茶品,沿丝绸之路远销西北各省及国外,曾被誉为西部人的生命之茶、长寿之茶,在惶惶的中国茶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泾阳砖茶因其加工过程中独特的发花工序产生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
25、”),具助消化、减肥、利尿、醒酒、增强毛细血管通透之作用,史有“茶好金花开,花多茶质好”及“泾阳砖茶非泾阳水、泾阳气候、泾阳传统制作工艺而不能”之说,适宜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肾、胆结石、肠胃综合症等入群饮用,而成为茶中精品,美名远播。泾阳砖茶的第十二代传人贾根社,为保护和开发泾阳砖茶传统工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历史文化,斥钜资创建泾阳根社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以传统工艺生产泾阳砖茶,让这一失传近百年的制茶工艺重放异彩,造福茶人,人间流芳。泾阳黄金花泾阳砖茶历史悠久,颇负盛名,明、清时期曾为“ 陕引 ”、“甘引”之主要茶品,沿丝绸之路远销西北各省及国外,曾被誉为西部人的生命之茶、长寿之茶,在
26、惶惶的中国茶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泾阳砖茶因其加工过程中独特的发花工序产生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具助消化、减肥、利尿、醒酒、增强毛细血管通透之作用,史有“茶好金花开,花多茶质好”及“泾阳砖茶非泾阳水、泾阳气候、泾阳传统制作工艺而不能”之说,适宜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肾、胆结石、肠胃综合症等入群饮用,而成为茶中精品,美名远播。泾阳砖茶的第十二代传人贾根社,为保护和开发泾阳砖茶传统工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历史文化,斥钜资创建泾阳根社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以传统工艺生产泾阳砖茶,让这一失传近百年的制茶工艺重放异彩,造福茶人,人间流芳。泾阳茯砖茶最新市场行情综述发布日期:2012-02-14
27、浏览次数: 395 中国茶网资讯:“经过近三年的加速酝酿,陕茶必将在今年的茶市中掀起一次波澜。”刚刚迈进新年的门槛,这一预判开始在茶产业界蔓延。春节刚过,被视作西北第一茶楼的西安福宝阁内基本到下午就已找不到茶位了,据工作人员介绍,近半年里,点单率最高的高端茶品是“泾阳茯砖”。如果在两年前,这种产自陕西泾阳的黑茶还几乎无人知晓,但现在,茶楼里高级别的“泾阳茯砖”单泡要卖到 200 多元,半斤一块的每块标价 1680 元。断产 60 多年的陕西“泾阳茯砖”正在拉开陕茶升腾的帷幕。黑茶市场升温杰克(中文译名)至今仍对去年夏天没能达成的一项合作抱有遗憾。作为一个在美国专营中国名茶的经销商,近两年他开始
28、常常听到自己祖籍青海的中国太太提到一种“重出江湖”的陕西黑茶“泾阳茯砖”,商人的敏感促使他在去年到国内时专程和太太来到陕西咸阳的泾阳县。在泾阳泾砖茶业有限公司品尝完“泾阳茯砖”,这位美国商人当即向公司董事长贾根社表示愿意出资协助扩大生产,提议被毫不犹豫地婉拒,杰克最终只好带着几十斤“泾阳茯砖”和几张在茶厂的留影离开了泾阳县。据记载,茯砖茶曾是中国最大宗的加工茶,一直是历朝各代用于“茶马交易”的主要茶品。据悉,当地从 2008 年开始实施“陕茶复兴计划”。2009 年起,在泾阳地区很快出现了四五家茯茶生产厂,其中规模最大的为陕西苍山茶业有限公司投资 1.2 亿元设立的咸阳“泾渭茯茶”项目。春节刚
29、过,陕西苍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纪晓明已经忙得焦头烂额,“一个星期里来找我们谈投资的 PE有十几个,提议很简单,全是冲着我们泾渭茯茶项目来的:入资,帮助上市,然后撤出。”但纪晓明说,自己都拒绝了,“来了都是客,多认识几个朋友自然有好处,不过陕西黑茶刚开始起跳,市场正在升温,不用急着合资。”作为目前西北地区经营规模最大的茶企,陕西苍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往更侧重流通环节,从上世纪 90年代末到 2007 年,苍山茶业完整参与了普洱茶的沉浮,是其在西北地区的龙头推手,有着丰富的茶业运作经验。即便如此,纪晓明仍坦承两年前开始“泾渭茯茶”项目时的确没有想到市场会如此之旺,“当时主要是看到陕西的大宗茶没有出
30、路,绿茶摘一斤芽要剩四斤叶,大量鲜叶采下后没人要成本就很便宜。”但后来发现,当年生产出的许多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后遭到资金热捧,“当时的产品现在的价格基本都翻了 5 到10 倍。”纪晓明说。炒茶资本大迁移事实上,“泾渭茯茶”项目成功如此之快还是得益于在同一时期赶上了一次大规模茶叶投资资金的迁移。“从 2009 年起,沉淀在普洱茶中的大批资金开始流向大红袍、金骏眉以及同属黑茶类的湖南茯茶,2010、2011 年,茯茶价格猛涨,现在看来这种上涨只能说是刚刚抬头。”纪晓明说。由于历史及政策等方面的原因,除普洱茶被炒作过之外,黑茶的价格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直到最近一两年前价格变化幅度均不大,相比生活中其他
31、成本的上升幅度,黑茶价格可以说是被大大压制了。在这一市场背景下,陕西咸阳一带作为茯茶的发源地,优势立刻得以凸显,“对于任何茶品生产来说,发源地的优势是无可比拟的,当地的水源、气候等自然条件超出十公里范围都不行。”纪晓明表示。同时,茯茶生产中的发酵工艺非常复杂,它不像普洱茶还有后发酵过程,一旦发不出“金花”就废掉了。“现在无论是绿茶、红茶、青茶,在制茶工艺上可开发的空间基本到了极限,一家会其他厂家很快也都会,门槛越来越低,但茯茶中的发花工序技术难度大,还流传有不少秘方,同时受气候影响,因此无论是生产条件还是技术条件门槛都很高。”陕西省茶叶协会副会长傅铁红分析。几方面因素的多重叠加下,茯茶在陕西重新恢复生产后立刻受到资金追捧并不奇怪。在泾阳县自家老宅附近,贾根社又购置了两亩土地准备盖一座解放前风貌的老茶铺,同时也便于更多存储生产出的茯砖,“等价格的引爆点来临,这里的东西就是难以估量的财富。”望着堆满房间的茯砖茶,老贾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