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一、导入新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 肇 中,教学目的:,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2学习编写阅读提纲。,第一课时,教时安排:,丁肇中(1936),美国华裔物理学家。生于密执安州安阿伯。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二、作者简介,
2、三、课前预习,理解下列词语:,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致知:求知,得到知识。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正心:端正心思。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齐家:整齐家政。抽象: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四、默读课文,讨论编写阅读提纲。,提示: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第一部分(l2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第二部分(312段):分析问题。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王阳明的格物是
3、格已,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层(1112段):分析在这种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并以自己的经历举例。第三部分(13段):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五、阅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1、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有格物致知精神。,2、“格物致知”出至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格物致知”出至四书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
4、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2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第二课时,一、精读探究、理解观点,精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2)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3)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4)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二、聚焦方法、学习论证,聚焦论证方法,重点学习“摆事实”“道理”相结合的说理方法。提问: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理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作简单分析。,延伸拓展,开阔视野,“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你能举一些例子来证明吗?,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并且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大胆尝试,做你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事。,丁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