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球化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doc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7384161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化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全球化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全球化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全球化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全球化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1.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现代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推动下,把世界的生产、贸易、金融等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设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关系逐步走向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的新阶段。2.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3.经济全球化的标志第一,世界经济的信息化;第二,全球化以水平分工为基础;第三,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第四,国际经济联系的主体是国家,现代跨国公司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二、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1.跨国公司是一种国际性企业,它以本国总公司为基础,通过对外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子公司,从事跨国生产

2、、销售和其他业务活动。2.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在经济全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它凭借技术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等条件,绕过贸易壁垒,使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内流动。第二,跨国公司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形式,丰富了国际贸易的内容,使得公司内贸易成为贸易全球化的一个崭新形式。第三,跨国公司的发展在推动金融全球化、加速资本跨国界流动(直接投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总之,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活产和流通,它成为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和主要载体。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第一,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以寻求

3、相应的位置进行最佳的资源配置。这又助于各国经济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第二,经济全球化使生产网络化体系逐步形成,投资外向化现象日益凸现。第三,经济全球化使贸易自由化的范围、金融国际化的进助于程以最快的速度扩大和推进。2.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第一,经济全球化把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消极功能扩展到世界范围,造成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周期性波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世界性。第二,经济全球化把资本主义追求最高利润率的动机和目的扩展到世界范围内,是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服从于利润最大化目标。第三,经济全球化把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从一国扩展到世界范围,对发展中国形成新的经济霸

4、权威胁,损害了这些国家的主权和经济的正常发展。第四,经济全球化把一国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两极分化扩展到世界范围,使一些国家和一部分人走向了贫穷化。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1.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1)经济全球化具有技术扩散效应、示范效应、学习效应以及规模经济效应,应为我们所用。2)当前有利的国际政治形势为我们提供了经济发展的空间。3)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我国较成熟的一般制造业向外发展和引进成熟的先进技术。4)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发达国家的低效率政策有利于我国吸引外资。5)我国有广阔的市场,而且需求结构、层

5、次不断提升。2.经济全球化我国面临的挑战1)我们时刻加强防范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风险。2)国内经济发展中许多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农业与农村经济,就业压力大等问题将长期存在,这些问题的解决程度,既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也关系到我国对抗外部冲击力的能力。3.我们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对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通过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应对各种挑战。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实践证明,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是正确的。2.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势,我们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第一,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第二,坚持市

6、场多元化战略,努力扩大对外出口。第三,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第四,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三、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1.我们只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参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2.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和科技兴贸战略,是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对外贸易效益的有效手段。1)积极推进高兴技术产品出口,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建设;2)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自主开发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3)以资本为纽带,积极推动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企业重组,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参与国际

7、竞争;4)进一步巩固已发展的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大力发展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系列贸易产品和服务贸易;5)主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快研究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有关问题,积极发展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贸易关系,推进 APEC 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促进多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和发展1.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并存和共同发展,将是长期的现象。2.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由资本主义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的,是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历史必然性。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复杂性、曲折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第一,

8、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部通过调整使生产关系所能容纳的生产力仍有较大的空间;第二,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发达资本主义仍拥有科技、军事上的优势,广大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的依赖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国际垄断资本;第三,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虽代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他们原有的经济基础薄弱,仍属于科技、经济实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他们需要加快发展,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具有必然性,但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4.结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两种制度共存和发展中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社会主义国家要善于抓住机遇,学习、吸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经验和成果,减少全球化

9、带来的负面影响,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活力充分的表现出来,最终战胜资本主义。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以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金融国际化趋势增强,全球生产经营网络形成,区域经济集团化向纵深发展,世界各国在有关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合作与联系日益加强等。 二、经济全球化的形成1、经济全球化的形成过程 经济的全球化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展相伴随的。 15 世纪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开始发展; 19 世纪末

10、到 20 世纪初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被两次世界大战所打断; 战后经济全球化的第二次高潮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的,在 90 年代逐渐加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潮流。 2、20 世纪末期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原因 (1)科学技术的进步; (2)跨国公司的发展; (3)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各国的选择。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1、生产的全球化 人类的生产活动分工深化的程度反映着生产社会化的程度。 传统的国际分工是垂直型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则是高层次的生产专业化形式。 2、贸易的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加。3、金融的全球化 首先,国际

11、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 其次,国际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迅速发展; 再次,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 4、企业经营全球化 企业经营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是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矛盾一、经济全球化的实质1、经济全球化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是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扩张。 2、从从生产力发展和资源配置的角度看 经济的全球化是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更高阶级,表现为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各国之间经济上相互依赖的不断加深。 经济的全球化对生产社会化的推动具体表现在: 首先,全球市场加速形成; 第二,跨国公司高度发展; 第三,科技进步,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第

12、四,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空前强化。 3、从生产关系的发展角度看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关系的全球化。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2)经济全球化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反映; (3)经济全球化使贫富差别全球化。 4、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后果 经济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 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为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各种内在矛盾也将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解体,最终被社会主义所取代。尽管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但最终结局是确定不移的。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

13、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因历史延续可以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多利益,而且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自我加强和自我维持的。 第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制定规则而获得好处; 第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贸易获得好处; 第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国际资本流动获得好处。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收益和机会,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的风险和许多新的挑战。 (1)资本流动的冲击; (2)民族经济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 (3)降低国内政策的有效性。 三、经济全球化的矛盾 经济全球化所导致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1、 “数字鸿沟”出现,新经济与旧经济脱

14、节,世界经济呈现结构性失衡; 2、经济增长忽视社会进步,环境退化与经济全球化同步; 3、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4、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进一步加强; 5、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 6、经济全球化使国家经济主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7、经济全球化存在着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1、金融业在全球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首先,证券市场对全球资源配置所起的支配作用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其次,金融业的全球化正在导致财富在全球的重新分配。 再次,国际货币体系将走向多极化。 2、

15、国际贸易将有力地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 首先,世界贸易的高速增长的趋势将延续下去,使国际经济关系乃至国际政治关系发生某种质的变化; 其次,贸易和投资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国际分工和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这一趋势,将随着金融全球化而不断得到新的推动; 最后,国际贸易在 21 世纪将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 3、跨国公司将持续推动企业的跨国兼并浪潮 首先,企业的跨国兼并是优化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是规模经济的需要,在 21世纪仍将继续下去,而且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之间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兼并也会越来越多; 其次,企业的跨国兼并打破了民族国家的壁垒,模糊

16、民族国家的经济界线。二、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协调1、国际协调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是各国是市场经济走向全球的过程。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跨国界延伸,形成世界市场,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理的配置。 然而,市场对资源配置并不是万能的,市场有其固有的缺陷,国际层面的市场同样也存在失灵和缺陷,客观上要求市场规则和弥补市场缺陷的调控手段跨国界延伸,即为全球性的经济提供全球性的规则和制度。2、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调节能力远远滞后于经济全球化水平 表现在几个方面: 全球经济许多制度安排以发达国家的利益为核心,未将发展中国家考虑进去;国际组织没有找到一条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模式; (3)全球一体化程度低于区域一体化程度,

17、并且区域间一体化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4)全球经济一体化规则最终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分配。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经济协调与合作的加强,是客观形势使然,乃大势所趋。但是,在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世界经济中,又充满了矛盾和斗争。这是资本的本性所决定的。 内容提要资本的全球扩张开启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容纳的范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另一方面它也不断加深和扩展着当代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和弊端,这种悖论必将导致资本主义趋向灭亡,取而代之的将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全球化。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资本主义 历史命运分类号D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6505(2003

18、)03-0048-05 以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为线索,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关系为视角来考察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对于我们解读全球化与“两制关系”,对于认清垄断资本主导全球化的有限性,把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全球化的历史必然性具有重要意义。一、历史考察:资本主义开启、主导和控制着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从经济全球化的起点来看,经济全球化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展而开始其漫长历程,即资本的全球扩张开启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众所周知,18 世纪中叶以前,资本主义的触角就向世界各地延伸,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包括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众多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在内的资本主义。从文艺复兴到尼德兰革

19、命,从英国工业革命到美国南北战争,资本主义从萌芽来到世间,就显现出资本的“勃发”势头,资本主义不断冲破封建主义的枷锁,冲破地域分割和封锁,不断把中世纪封建主义狭隘的民族史、地域史,变为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史。特别是伴随科技革命的一次又一次浪潮,资本借助科技的力量,其扩张的空间范围越来越广,资本的国际化达到了更深、更广的程度。这一方面从总体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资本的扩张形式不断发生变化,资本控制“世界市场”的手段也不断更新。从十六七世纪资本主义来到世间到 21 世纪初的几百年间,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一次又一次浪潮,我们可以这样描述资本主义发展和资本“扩张”的历史:十七八世纪是资本主

20、义商业发展和“繁荣”的世纪,19 世纪是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开始发展到资本输出和资本垄断阶段的世纪,而 20 世纪则是金融垄断资本在国际经济中逐步居于支配地位的世纪,进入 21 世纪这种金融资本的“扩张”势头有增无减。因此,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扩张大致已历经四个发展阶段:商业资本全球化借贷资本全球化产业资本全球化金融资本全球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所具有的二重性。经济全球化既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又是生产关系或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产物。这两种因素之间虽有联系,但也有区别。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决定着经济全球化的自然属性,生产关系或国际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属性。考察经济全球化的性质必

21、须把二者结合起来,否则就会产生片面性,难以全面、正确地把握它的社会经济本质。经济全球化的自然属性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密切相关。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动因是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及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特别是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全球配置和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从而能产生更多的社会财富、更大的经济效益。正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经济全球化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现代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结果,是生产社会化达到前所未有高度的表现。经济全球化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不依人们主观意愿为转移的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总体上具有合理性、进步性

22、。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化具有“普遍性” ,它将贯穿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因此,每个国家、每个企业乃至个人只能“顺应” 它,寻求合理、有利的方式参与它,而没有能力阻止它、拒绝它,就像一个国家如今已不能闭关自守,一个企业不能脱离市场一样。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属性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内在相联的。也就是说,全球化在历史上首先与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联系在一起,其发端与西方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具有同步性,是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伴生物,所以全球化一开始就打上了“资本”的烙印。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属性是由占统治和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据此可以认为,当今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属性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因为到目前为止

2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经济起了主要的推动作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着优势地位。当代的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突出表征和鲜明色彩,反映了当今全球化的社会属性和本质所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自 20 世纪中叶以来,发生了以信息革命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正是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加快了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和对外扩张的进程。而二战后摆脱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许多第三世界国家都相继进入资本主义工业化阶段,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结果一方是大量的资本急于寻找进一步增殖“扩张”的出路,一方是广泛的工业化运动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于是引发了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

24、动和“扩展”。而资本的扩张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的国际化发展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广泛国际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几乎覆盖了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而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的苏东剧变,又为资本的进一步国际化消除了壁垒和障碍,资本的“扩张”更加肆无忌惮。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又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而来,人类经济全球化进程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资本扩张出现了许多新形式和新手段。可以说,正是凭借着雄厚资本和先进技术的“垄断”地位,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资本主义通过不平等交换,把广大发展中国家变成它们的廉价资源供应地、获取高额利润的投资对象和推销剩余产品的市场。当代西方垄断资本的扩张,使我们看到了“一箭三雕”之利

25、:西方资本不仅仅是在发展中国家大举占领了商品和贸易市场,更严重的是压榨广大发展中国家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并对这些国家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因此,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代表着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趋势,要求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优配置。另一方面也有西方国家在后面大力推动的主观意图和战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总是在其竞争力占优势的生产领域大力推行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以此来打开其他国家的市场。可以说,我们面临的不是抽象的经济全球化,而是西方国家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所在。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考察及其二重性的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国际垄断资本运动和扩张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

26、剥削的全球化。历史的辩证法告诉我们,资本主义一直主导控制着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二、现实透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日益激化着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经济全球化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允许”的范围内使生产力获得了快速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缓解”了资本主义的矛盾,使资本主义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从而“延长”了资本主义的生命周期,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但跨国垄断资本主导的全球化为当代资本主义取得一定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日益激化和扩展着当代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第一,全球化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全球性扩展。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7、”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上升为垄断直至跨国垄断,全球化在不断扩展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同时也把其基本矛盾扩展到世界各地,并由此引发了整个资本主义体系的世界性危机。首先,全球化导致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从一国范围内扩展到全球范围内和多个领域。当今全球化浪潮为金融资本的全球渗透和扩张提供了“良机”,但令金融资本集团和跨国资本家想不到的是,在他们攫取巨额利润的同时,已把资本主义固有的各种矛盾和痼疾扩展到世界各地。当前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不合理和不公正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是廉价劳动与资源,而绝大部分产品却被西方发达国家“文明占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已趋向“全球化” 。同时,

28、作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体表现的“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其发生作用的范围从一国扩展到全球。在金融领域,每天有数万亿美元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快速流动,它的进出都是盲目和自发的,呈现出无政府的状态。由于传统国家干预手段日趋乏力,在基本处于无政府状态的世界市场上,资本主义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的弊端将会愈演愈烈,从而引发全球性的经济风险与危机。如某个发达国家发生经济危机,就迅速“传染”到许多国家甚至全球。此外,全球化也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更加尖锐化,使全球分裂加深:在全球化“凯歌行进” 中, “反全球化”的声音和反全球化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各跨国公司的高度组织性和计

29、划性与世界市场的无序状态之间的矛盾加剧;全球化使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的劳资矛盾加剧,使社会分化和贫富对立日趋严重;资本主义“列强”如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集团内部的斗争已由过去对“疆域”的争夺,变为对全球经济和全球市场霸权的争夺;而随着资本全球化的推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化与对立也在加深。第二,全球化引发经济和金融危机的世界性显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跨国公司科学管理与世界市场盲目扩张的矛盾、全球生产的无限扩大与世界市场容量有限之间的矛盾、各国家之间乃至各跨国公司之间的矛盾的不断尖锐化,导致世界经济动荡不定和金融领域危机四伏。特别是由于市场经济矛盾的尖锐化和“全球化”,不仅

30、导致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危机以及结构性失衡,更为严重的是导致世界金融体系的失调和危机。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货币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及金融全球化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危机日趋严重,货币汇率的大起大落、股市的剧烈动荡、大银行的破产接踵而至,形势愈益险恶,危机发展到了新阶段。伴随全球化进程而发生的金融危机、债务危机不断发生,比较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有: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巴西金融危机以及进入新世纪从美国开始的世界经济衰退、阿根廷、乌拉圭和委内瑞拉等国家的经济动荡等。2003 年以来西方经济仍然动荡低迷,回升乏力。第三,全球化带来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两极分化的世界性

31、。首先,资本主导的全球化使各国发展差距拉大,不平衡加剧,特别是发达国家与穷国、弱国之间呈现出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马太效应” 。事实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南北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一边是北方发达国家财富的急剧膨胀,一边却是南方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日益加剧。20世纪 50 年代以来,全球生产的物质财富按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增长仅 6 倍,但占世界人口20的少数富国与一批穷国,其占有社会财富的比例差距,则从 1960 年的 301 扩大到1997 年的 741。在当今 190 余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真正称得上是发达国家的也不过 20 多个,而最不发达的 49 个国家基本上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0

32、00 年人均 GDP 最高的日本等5 国与最低的莫桑比克等 5 国相差 315 倍。其次,当今经济全球化也使西方发达国家内部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在美国,1979 年最富的 20%的人的收入,比最穷的 20%的人高出 3.5倍;到 20 世纪 90 年代末,这个差距已经扩大到 9 倍。在英国,最富的 20%的人所占有的财富,是最穷的 20%的人的 10 倍。进入 21 世纪,美国贫富差距明显拉大。1992 年至1998 年间,全美 10收入最高的家庭与 20收入最低的家庭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9,而1998 年至 2001 年间拉大了 70。目前,全美 20收入最高者拥有全美 50的收入,5的最富有者

33、占全美总收入的百分比由 2000 年的 22.1上升到 2001 年的 22.4。特别是全美无家可归问题的严重程度,已经接近“二战”结束时的水平。另外,全球化使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后发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贫富分化也加剧了,出现了大批可以在全球经济中进行竞争的“新富” 。第四,全球化也导致全球性问题的日趋严重性。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展和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全球化,还引起或者加深了各种更为广泛的地区性甚至全球性的复杂矛盾和危机。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一方面加深着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依附性,另一方面也加强着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市场和资源的依赖性,发达国家的再发展及其发展速度日益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的

34、发展状况。世界石油市场的每一次风吹草动,都在西方发达国家掀起轩然大波。为确保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确保对世界经济的主导权,美国等西方大国不仅利用经济手段,而且用超经济的政治和军事手段,实行单边主义、 “新干涉主义”和所谓“先发制人” 的新“ 炮舰政策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了新发展,成为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可见,资本全球化不会带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另外,毒品、走私、暴力、色情、邪教、黑社会、贩卖人口、恐怖主义、跨国犯罪和科技反人道运用等问题,也困扰着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还造成了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三、未来瞻望:经济全

35、球化的发展趋势将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和扬弃当今全球化的现实表明,它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可容纳的范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另一方面也不断加深和扩展着当代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和弊端。这种悖论必将导致资本主义走向灭亡,即当资本主义不能再容纳全球化的更大发展之时,它就将走向终点,取而代之的将是新质的全球化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全球化。第一,马克思恩格斯对全球化历史趋势的科学预测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支持。马克思恩格斯早在 150 多年前就从世界历史的理论形态出发,对全球化问题作过精辟论证和科学预见,这主要体现在他们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以及资本论等著作中。他们以“世界历史” 的特定概念阐述了全球化

36、的意蕴及发展规律,从资本的本性出发揭示了全球化的本质及发展趋势。马克思恩格斯精辟地阐述了当时全球化的特点并对它的发展趋势作了前瞻性的预测,认为当时全球化发展的结果将是把资本主义制度“推行”到整个世界,但终究将被共产主义所代替。他们不仅预见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而且指出了全球化的特点在于由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所主导:“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

37、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 同时,他们精辟地阐述了全球化由经济到政治的发展趋势:“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积聚在少数人的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 ”在马克思看来,这种资本的全球化为共产主义的生成创造了重要条件。没有“世界历史”的发展,便不会有共产主义的形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资本主义的扩张也就没有

38、全球化。当然,共产主义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 “因为: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普遍交往,一方面,可以产生一切民族中同时都存在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现象( 普遍竞争),使每一民族都依赖于其他民族的变革;最后,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 ”而“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只有交往的普遍发展, “单个人才能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同精神的生产) 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的生产(人们的创造) 的能力”。也就是说,只有在共产主义条件下,才有可能克服资本主

39、义的种种弊端,真正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可见,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期望的全球化最终并不是当今的全球化,而是共产主义这种新的社会形态的出现。他们认为,狭义地域性的个人将被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 “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因此,全球化发展的最终结果将是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第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将使当代资本主义积累和孕育出社会主义新因素。全球化在推进中不断扬弃资本主义“弊端”,使资本主义内部发生某些“变化”,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当今全球化进程,已在西方资本主义内部“催生

40、”出新情况,发生着有利于社会主义价值扩展的“征兆”,即在资本主义内部出现了一些为社会主义作准备的新因素。这主要表现在“七化”:即资本占有形式的社会化、企业管理的社会化、经济运行的有序化、计划化、社会生活福利化、三大差别逐步弱化和国家职能的社会化等。这些社会主义因素的生成足以证明,当代资本主义部分质变的实质不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而是当代资本主义孕育新社会因素的嬗变。可见,全球化进程中的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明,这种变化离社会主义不是越来越远,相反,它离社会主义是越来越近了。可以说,当代资本主义正产生着旧的生产方式解体的各种要素,提供着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冲突的“线索”,创造着“ 扬弃”资本主义

41、的“新的经济制度因素”和“新的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将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提供必要因素和条件。资本主义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意义的打破民族壁垒、消除民族差别、促进各民族“同化”的趋势,每过 10 年就显得更加强大有力,并且是使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最大动力之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会渐渐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靠近”,至少为在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准备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基础,而且不排除“和平进入”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当然,倘若能“和平”进入社会主义,还必须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改造和扬弃。总之,尽管资本主导的全球化进程在一定时期内增加了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难度,但终究

42、“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因为资本的全球化扩张既是它自身走向极限的过程,又是为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创造物质条件的过程。随着国际垄断资本的“全球化扩展”和资本主义对全球各地的“征服”,必然引发资本主义矛盾的总危机和总爆发,从而迎来世界社会主义的高歌猛进和价值复兴。 第三,当代西方学术界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也感到“前景暗淡”。全球化对社会主义是挑战,对资本主义同样也是挑战。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并没有使资本主义摆脱困境,西方许多左翼学者对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的未来不仅提出了质疑,而且感到前景暗淡,有的甚至认为资本主义正走向衰亡。如美国学者贝特尔奥尔曼认为

43、,当今西方资本主义正在走向崩溃和衰亡, “如同一只被割掉头的鸡,尽管它到处乱窜乱跳,还可能伤害别人,但它很快就会倒下去,因为它已经没有头了,这个头也就是资本主义赖以存在的条件,它已经不复存在”。美国的另一位学者彼得德鲁克认为,资本主义的前途一片茫然,他甚至认为西方在经历“后资本主义”以后,仍看不到它的未来。沃勒斯坦则认为,自由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处于崩溃之中,正在走向解体。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对资本主义的未来也提出新看法,认为资本主义必然要灭亡,经济全球化也救不了资本主义。秘鲁的发展问题专家霍兰多德 索托认为,由于像俄国和委内瑞拉这样很不相同的国家都因无法融入市场经济而产生幻灭,因此,全球资本主

44、义正面临着危机时刻;经济学家阿兰鲁格曼则指出,我们正在目睹着全球化的终结,1997 年亚洲经济增长崩溃,随之而来的是世界范围的经济不景气,1999 年的“西雅图的骚乱”已经表明贸易自由和全球化的失败。尽管西方有的学者并不完全赞同马克思主义,而且他们大多只是从当代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的视角来论述的,但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的未来失去了信心。当今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告诉我们,当代资本主义与全球化是矛盾的、悖论的和根本对立的。全球化的发展将逐步否定和“扬弃”资本主义,它最终由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当然,正如马克思所强调的,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

45、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胚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全球化使得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回旋余地,对此我们应有清醒认识,以便长期应对西方资本全球化的挑战。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最终将容纳不了全球化推进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被新的更高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所代替。从经济全球化看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摘要: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诸多新变化,但是这些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性质,因而也就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必然

46、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新变化;发展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内涵和实质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对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 1997 年 5 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曾对经济全球化下过这样的定义:“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 1 经济全球化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 1492 年全球化起源到 19 世纪 70 年代; 第二阶段从 19 世纪70 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

47、战结束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 第四阶段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到现在,并继续延续。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它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全球化既是社会生产力和劳动分工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也是资产阶级在全世界范围内追逐利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向全球扩张的历史进程。 共产党宣言中写到:“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 2 然而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和未来结果看,其实质又是共产主义的。因为经济全球化的高度发展,不仅意味着人类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全面进步,意味着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广泛传播和

48、高度发展,而且还预示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暴露、累积和激化,从而导致资本主义最终的自我否定和灭亡,取而代之的是共产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胜利。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是生产工具、分配和交换为私人所拥有,并为私人利益服务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产生迄今已有 360 多年的历史,其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17 世纪 40年代到 18 世纪 60 年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初阶段,亦即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第二阶段,从 18世纪 60 年代到 19 世纪 80 年代,是自由竞

49、争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转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其中在整个 20 世纪,垄断资本主义又经历了从私人垄断(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 ,到国家垄断 ( 20 世纪初至 80 年代)再到国际垄断(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以下新的变化: (一) 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长由于新技术革命的群体化、智能化、高速化,使工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工艺化和管理科学化,迅速地提高了工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到 70 年代中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5. 5%。到 2000 年,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约为 30 万亿美元,其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约占 75% ,美国约占 27%。 3 (二) 生产关系方面的变化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调整,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局部范围内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新的调整。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继续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使国家干预经济活动成为一种经常性、稳定性的内在机制。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地采用凯恩斯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