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手部损伤手是人类劳动的器官,是进行正常生活、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不论平时或战时,手部损伤都很常见。我院 1985 年 14852 例外科急诊中,手外伤占 23.2%,占骨科急诊总数的 42.5%。手的结构复杂而精细,处理手外伤时,医生必须熟悉手部解剖生理特点,掌握手外伤处理原则和技术,才能做好手外伤的初期外科处理,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恢复手的功能。第一节 手的解剖生理特点 人类双手能作复杂而灵巧的捏、握、抓、夹、提等动作,有极其精细的感觉。手的这些复杂功能与其解剖结构有密切关系。一、皮肤 手的掌面皮肤有较厚的角化层,皮下有较厚的脂肪垫,有许多垂直的纤维小梁,将皮肤与掌腱膜,腱鞘及指骨骨膜相
2、连,使牚侧皮肤不易滑动,有利于捏、握动作。但在皮肤缺损时,则不易直接缝合,常需植皮或皮瓣转移覆盖创面。手指末节皮肤的乳头层内,有十分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及感受器,感觉十分灵敏。两点区别试验可达 35mm 距离(图 3-80),有良好的实体感觉,仅用手触膜,可以识别物体的形状,软硬度及光滑与否。手部皮肤纹理明显,在掌部及指间关节相对处,有恒定的皮纹,它们是手部切口的重要标记,切口要与皮纹平行,以防止疤痕挛缩(图 3-81)。图 3-80 手的两点区别试验手的背部皮肤较薄,皮下脂肪少,仅有一层疏松的蜂窝组织,有较大的移动性。伸指时,手背皮肤可以捏住提起,但握拳时,皮肤拉紧,在掌指关节背面因张力增加而
3、局部变白。因此,手背的皮肤缺损时也应象手掌一样植皮或皮瓣覆盖,而不应勉强缝合,影响手指屈曲。图 3-81 手的正确切口手指和手掌的静脉及淋巴管经手背回流,因此,手掌炎症时手背肿胀明显。二、肌腱 (一)屈肌腱 指深、浅屈肌分别附着于远节及中节指骨基底部,分别屈曲远侧指间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在接近肌腱附着处,有三角形的膜状组织,连结于肌腱与骨膜,为短腱纽。在近节指骨处有带形膜状组织与肌腱相连,为长腱纽。它们是腱鞘滑膜脏层、壁层交接部分。腱纽内有营养肌腱的血管(图 3-82)。手指屈曲时,深腱与浅腱收缩幅度不一致,它们之间有 0.50.75 厘米的相对滑动,深、浅肌腱有粘连时,相对滑动丧失,影响手指
4、屈伸功能。从掌骨头到中节指骨,屈肌腱被包围在纤维骨管内,该管叫腱鞘。起滑车作用,其中掌骨头、近节指骨中部、中节指骨中部的腱鞘明显增厚,称腱鞘的滑车(图 3-83)。这些滑车损伤后,屈指时肌腱会离开指骨,形成“弓弦状” 而不能充分屈指。掌部指深屈肌腱的桡侧是手蚓状肌的起点,所以,手指肌腱断裂时,深腱因蚓状肌的牵拉而仍在手掌内。拇长屈肌止于拇指远节指骨基部,拇指内亦有腱鞘,因为它与指浅屈肌都没有蚓状肌牵拉,断裂后,近端常回缩到腕部甚至前臂内。图 3-82 指屈肌腱的腱纽 图 3-83 屈指腱鞘的滑车(二)伸肌腱 手背的伸肌腱仅被皮肤及一层疏松网状组织覆盖,肌腱外有腱旁膜,有较好的循环。示指及小指各
5、有一条固有伸肌腱,均位于指总伸肌腱的尺侧。在牚指关节背面,肌腱扩展成膜状,称为腱帽。两侧接受来自骨间肌(桡侧还有蚓状肌)的纤维,腱帽有保持伸肌腱不向两侧脱位的作用。紧靠掌指关节的远侧,从腱帽的深面分出一些纤维止于近节指骨的基部。在近节指骨,伸腱分成三股继续向前,即中央束和两条侧束。中央束止于中节指骨基部及关节囊,骨间肌、蚓状肌参与构成中央束及两侧束,所以手内肌能伸指间关节。侧束有纤维与中央束联系,使手指屈曲时两条侧束不会向牚侧滑脱,在中节指骨中远侧,两条侧束逐渐汇世一条,止于远节指骨基部及关节囊,两束间有横向纤维相连(3-84)。手指部的伸腱很薄,与指骨骨膜仅隔一层疏松网状组织,长期固定、炎症
6、、水肿等都容易造成粘连,妨碍手指活动。图 3-84 手指伸肌腱结构拇指有拇长伸肌及拇短伸肌,分别附着于远节指骨及近节指骨的基部,分别伸拇指指间关节及牚指关节。(三)手内肌 包括骨间肌、蚓状肌及大、小鱼际肌。掌侧骨间肌使手指内收,背侧骨间肌使手指外展。骨间肌与蚓状肌协同能屈曲牚指关节,伸展指间关节。大鱼际包括(由浅入深)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指对牚肌及拇内收肌。小鱼际肌包括掌短肌、小指外展肌、小指短屈肌及小指对牚肌。(四)腕管与腕横韧带 腕骨在掌部形成一条深沟,腕横韧带横跨其上。韧带的尺侧附着于豆状骨及钩状骨的钩部,桡侧附着于大多角骨嵴和舟骨结节,形成一个骨性纤维管道,叫腕管。管内有拇长屈肌腱、
7、指深、浅屈肌腱及正中神经通过。正常时屈肌腱有薄的滑膜包绕,正中神经在管的浅层偏桡侧,紧贴韧带,有纤维脂肪样组织与肌腱相隔,若腕管内因滑膜水肿、增生等而压力增高,正中神经易受韧带压迫而产生症状,称为腕管综合征。三、血管 手部供血主要来自桡动脉、尺动脉及掌侧骨间动脉(图 3-85)。尺动脉终支与桡动脉浅支构成掌浅弓,位于掌腱膜下、屈肌腱浅面。相继发出指总动脉及指固有动脉,是手指的主要供血来源。桡动脉终支从手背动脉穿过 1、2 掌骨间隙,进入手掌与尺动脉掌深支形成掌深弓,位于屈肌腱下,骨间肌浅面,发出细小掌心动脉与指总动脉吻合,参与手指供血。深、浅弓之间通过终末分支及牚心动脉等而相互交通。桡动脉穿过
8、掌骨间隙后,发出拇主要动脉,供应拇指,示指的桡侧指动脉常由拇主要动脉发出。桡动脉在进入掌骨间隙前,发出第一掌骨背动脉共同供应虎口及示指背面皮肤,是示指背侧以瓣的轴心动脉。桡动脉在腕背部发出腕背支,与尺动脉腕背支及掌侧骨间动脉背侧支组成腕背侧动脉网,发出掌背动脉,供手指背侧循环。图 3-85 手的血液供应手部的静脉分深浅两层。手掌的深静脉多与动脉伴行,回流至尺、桡静脉或手背静脉网。手的浅静脉在背侧,远较深静脉重要,最后回流至头静脉及贵要静脉,是断指再植或拇(手)指再造的主要血液回流通道。四、神经 手部主要由正中神经及尺神经支配,桡神经仅支配部分手背感觉(图 3-86)。图 3-86 手部的感觉神
9、经分布正中神经在腕上发出一掌皮支,支配手掌桡侧及大鱼际部感觉,主干在掌长肌深面进入腕管,刚出腕横韧带就分出大鱼际肌支,支配在鱼际诸肌(拇内收肌除外,拇短屈肌深头偶尔由尺神经支配)(图 3-87)。正中神经出腕管后,相继发出感觉支配桡侧三个半手指。图 3-87 手部的运动神经分布尺神经在腕上分出一感觉支到手背,支配背面尺侧两个半手指。主干在豆状骨的桡侧进入尺神经管。在管内分成浅支和深支。浅支靠桡侧,主要是感觉支,支配掌短肌、手掌尺侧及尺侧一个半手指的感觉。深支是运动支,与尺动脉伴行,穿过小鱼际进入手掌,在屈指肌腱的深面,骨间肌的浅面与掌深弓伴行,沿途发出肌支,支配小鱼际肌、骨间肌及 3、4 蚓状
10、肌,最后支配拇内收肌,偶尔支配拇短屈肌的深头。在腕部尺神经干内,深浅支有 56 厘米的自然分束,在腕部吻合神经时,可按自然分束,分别吻合感觉、运动支。手部感觉的神经支配有较多变异。拇指掌指关节背侧及大鱼际一部分偶可由肌皮神经终支支配。五、骨关节及韧带 桡腕关节由桡骨、舟状骨、月状肌及三角软骨盘构成,尺骨不直接参加,桡腕关节是个球窝关节,能作多轴向运动。腕掌关节中以拇指的最重要,由大多角骨与第一掌骨基部构成,是鞍形关节,关节囊较松弛,可作拇指屈、伸、内收和外展,是拇指对掌一外展运动的主要关节。掌指关节由掌骨头与近节指骨基部构成。拇指的掌骨头较扁平,动度不及其它掌指关节大。每个掌指关节由侧副韧带及
11、掌侧韧带加强。两侧的侧副韧带由近背侧斜向远掌侧走行。关节屈指曲时韧带绷紧,关节较稳定,伸直时韧带松弛。伸指位固定可引起韧带挛缩致屈曲受限,故手部外伤时应屈曲位固定。指间关节只作屈伸运动,两侧也有副韧带加强。结构与掌指关节相同。掌指关节是手指运动的主要关节,伸直位或过伸位强直时,虽指间关节屈伸正常,也难以与拇指捏握,功能严重受限。若能屈曲到 3545则可发挥指间关节作用,手功能大大改善。第二节 开放性手部损伤的处理一、初期外科处理初期外科处理是处理手外伤的主要环节,也是今后再次处理的基础。其处理原则是:早期彻底清创,防止伤口感染;尽量修复损伤的组织,最大限度地保留手的功能。具体步骤是清创修复组织
12、闭合伤口包扎固定。伤口要及时止痛,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抗感染药物。(一)麻醉手术应在完善的麻醉下进行。单指外伤,可用指神经阻滞麻醉;伤口累及手掌、手背或多指损伤,可作腕部神经阻滞;较大的伤口,最好在臂丛麻醉下进行。(二)清创 清创的目的是清除伤口内的污物及异物,去除失去活力的组织,使污染伤口变成清洁伤口(不是无菌伤口)以预防感染,具体方法同总论创伤章。但强调:1.要认真做好伤口清洗,虽方法简单,却实为预防伤口感染的重要步骤,应十分认真进行。2.应遵循清创术的原理,由外及里、由浅入深地按层次有计划清创。手的结构复杂、精细、循环丰富,清创时要尽可能保留有血供的组织,少切除皮缘。3.在有计划清创的同时
13、,全面、系统检查损伤组织,估计损伤程度及范围,必要时松止血带观察组织(如肌肉、皮肤等)的循环,以便制定全面的手术计划。(三)处理损伤的组织平时手外伤,只要条件许可,应尽可能一期修复损伤的组织。因为这时解剖关系清楚,继发变性轻微,不仅手术操作容易,而且效果好,功能恢复快。处理顺序是: 图 3-88 克氏针交叉固定法1.骨、关节的处理。与一般的清创原则一样,尽量保留骨碎片,仅去除完全游离的小骨片。复位后用克氏针交叉固定(图 3-88)。长斜形骨折也可用加压螺丝钉。不作通过邻近关节的髓内固定。缝合开放的关节囊。2.修复肌腱、神经。3.一侧指动脉或指总动脉损伤,对手指循环影响不大,可不修复。两侧指动脉
14、全断,常造成手指供血不足,则需修复。(四)闭合伤口 闭合伤口是预防伤口感染的重要措施。只有彻底清创基础上闭合了伤口,才能保护外露的深部组织,阻止细菌入侵,防止感染。手的循环丰富,抗感染能力强,手部闭合伤口时限一般可延长至受伤后 12 小时,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可根据受伤性质、污染程度及气温高低等而增减,闭合伤口有以下几种方法:1.直接缝合皮肤没有缺损或缺损很少,可直接缝合,但切忌勉强作张力缝合。对跨越关节、与掌纹垂直、与指蹼平行的直线伤口,要作局部“Z”形皮瓣转移,避免疤痕挛缩。2.游离植皮皮肤缺损创面的基底仍保留血运良好的组织床,骨质、肌腱没有裸露,可进行游离植皮,骨质、肌腱小片外露可用附近
15、软组织(肌肉、筋膜)或软组织瓣覆盖,再行植皮,一般以中厚皮片为好,指腹、手掌也可用全厚皮片。3.皮瓣覆盖 骨质、肌腱有较大裸露,常需皮瓣覆盖。(1)局部皮瓣 指端小面积缺损可用指端各种皮瓣(图 3-89)、鱼际皮瓣(图 3-90)等,手背用局部任意皮瓣,拇指、虎口可用示指背侧皮瓣或示指背侧带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覆盖。 图 3-89 手指残端各种局部皮瓣设计 图 3-90 鱼际皮瓣(1)指端三角皮瓣 (2)V-Y 皮瓣 皮瓣蒂在近心端(3)指背旋转皮瓣 (4)指背双蒂推进皮瓣 皮瓣蒂在尺侧(2)邻指皮瓣(图 3-91)是用相邻手指背侧的皮肤形成皮瓣,常用于覆盖指端或指腹的缺损。游离植皮 指背皮瓣转
16、移至指端掌侧后图 3-91 邻指皮瓣(3)远位皮瓣大面积裸露则需大面积的远位皮瓣,常用的有臂交叉皮瓣,腹部皮瓣和髂腰皮瓣等(图 3-92)。由于显微外科的迅速发展,近十年来不断设计出各种游离皮瓣,为手部创面提供更多的选择。比较适用于手部的有前臂皮瓣,隐动脉皮瓣,上臂内外侧皮瓣及腹股沟皮瓣及足背皮瓣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1)腹部皮瓣 (2)臂交叉皮瓣图 3-92 远位皮瓣(五)包扎固定:手部损伤包扎固定很重要。骨关节损伤,术后应包扎固定在功能位。肌腱神经损伤修复后应包扎固定于无张力位。第三节 手部骨关节损伤一、腕舟骨骨折舟状骨是腕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周与桡骨及腕骨构成关节面,80%被软骨
17、覆盖,营养血管从腰部及结节部进入,血流方向是由远而近的分布,腰部骨折可使近段骨血流中断。(一)骨折原因及分类舟状骨骨折占腕骨骨折 7080%。骨折原因:摔倒时,腕极度背屈,轻度桡偏位着地,舟状骨被桡骨背侧缘挤压而骨折(图 3-93)。图 3-93 腕舟骨骨折发生机制 图 3-94 腕舟骨的供血及骨折类型 1.结节部骨折 2.腰部骨折 3.近端骨折骨折类型(图 3-94)1结节部骨折 循环不受影响,愈合快。2腰部骨折 可有移位,循环有严重障碍,近端骨可发生缺血性坏死,经较长时间固定,可望愈合。3近端骨折 循环完全丧失,易发生缺血性坏死及不愈合。(二)临床表现及诊断伤后腕部桡侧肿胀疼痛,腕关节活动
18、时疼痛加剧并受限。鼻咽窝及舟骨结节处有明显压痛。腕关节桡偏,沿、掌骨长轴叩击或挤压时均引起骨折处疼痛。X 线片需摄腕关节正、侧位及舟骨位三个方向,多能显示骨折线。有时没有移位的骨折,早期 X 线片为阴性。对可疑病例,应在两周后再照片复查,因伤后骨折处骨质吸收,骨折线增宽而显出。陈旧性骨折,可见骨折线明显增宽,骨折端硬化或囊性变,这是骨不连接的表现,若近段骨块密度增加、变形等则为缺血性坏死。(三)治疗1新鲜骨折用前臂石膏管型固定于功能位,石膏范围应从肘下到远侧掌横纹,拇指包括近侧指节(图 3-95)。固定期间,应坚持手指功能锻炼,以免关节强直。结节部骨折,固定 46 周,腰部或近端骨折固定 34
19、 个月,有时甚至半年或一年。每 23 个月定期照片检查,固定至骨愈合为止。图 3-95 腕舟骨骨折的石膏固定临床上怀疑骨折而 X 线片阴性的患者,应先用石膏固定,2 周后拆除石膏复查照片,证实骨折后继续固定。图 3-96 陈旧性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2陈旧性骨折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可不治疗,仅减轻腕关节活动量,继续随访观察。症状明显者,如未发现缺血坏死或骨不连接,也可试用石膏固定,常需 612 月才能达到骨愈合的目的。已发生骨不连接或缺血性坏死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桡骨筋膜骨瓣转移植骨术、钻孔植骨术、近端骨块切除术或桡骨茎突切除术等(图 3-96)。腕关节有严重创伤性关节炎者可做腕关节融合术。二、第
20、一掌骨基部骨折指第一掌骨基部 1 厘米处的骨折,多为横行或粉碎骨折。骨折近端受拇长展肌的牵拉,向桡侧背侧移位,骨折远段受拇长屈肌及拇内收肌的牵拉,向掌侧尺侧移位,骨折部呈向背侧桡侧成角畸形(图 3-97)。伤后局部肿胀、压痛,拇指对掌外展动作受限。掌指关节及指关节仍可活动。治疗:新鲜骨折复位较易,一手牵引并外展拇指,另一手拇指加压骨折处,纠正成角畸形。复位后前臂石膏固定拇指于外展位 46 周,石膏应包括近节指节。不稳定的骨折可行牵引固定(图 3-98)。轻度成角的陈旧性骨折,对拇指功能影响不大者,可不处理。如成角大,虎口过小,可做第一掌骨基部楔形截骨术。图 3-97 第一掌骨基部骨折 图 3-
21、98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牵引固定法 图 3-99 Bennett 氏骨折 图 3-100 第一掌骨基部骨折、脱位的整复 三、第一掌骨基部骨折脱位(Bennett 骨折)第一掌骨受轴向暴力,使基部尺侧斜形骨折,骨折线通过腕掌关节,近端骨块呈三角形,被强大的掌骨间韧带保持原位。拇指腕掌关节是鞍状关节,掌骨基部尺侧骨折后,失去骨性阻挡,骨折远端滑向桡侧,再加拇长展肌及大鱼际肌等牵拉而造成腕掌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图 3-99),严重地影响拇指外展和对掌活动。临床上见第一掌骨向桡背侧突出,压痛及拇指活动受限,X 线片检查可以确诊。治疗:主要困难是复位后不易保持。手法复位方法与单纯第一掌骨基部骨折相同,复
22、位后若能稳定,可于拇指外展位固定 46 周。手法复位后不能保持者,可在复位后,持续牵引(皮肤或骨牵引) 保持拇指在外展对掌位,用压垫垫在掌骨基部,用管型石膏固定,再持续牵引 6 周。如不能保持对位应手术复位,用克氏针固定小骨块,另一克氏针固定掌骨基部于第二掌骨,保持复位(图 3-100),术后石膏固定 46 周。骨愈合后及时去除内固定,练习活动。四、掌骨、指骨骨折(一)临床表现及诊断 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可有局部肿胀、疼痛、畸形、压痛、异常动度、骨擦音、骨擦感、纵向叩击痛、活动障碍等表现。由于骨间肌、蚓状肌、屈指肌、伸指肌的牵拉,掌骨骨折及中节指骨基部骨折,骨折端向背侧成角,而近节指骨及中节指骨
23、浅屈肌附着点以远的骨折,骨折端向掌侧成角。X 线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二)治疗 1.闭合性、稳定性骨折:一般采用手法复位,前臂石膏托或铝板功能位固定 46 周。2.开放性、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开放复位,克氏针交叉或斜形固定,外加石膏托或铝板动能位固定 46 周。 五、掌指关节脱位 手指扭伤、戳伤、手指极度背伸时发生,拇指,示指最多,脱位后指骨向背侧移位,掌骨头突向掌侧,形成关节过伸位畸形(图 3-101,102)。示指尚有尺偏及指间关节半屈曲畸形。关节脱位后,手法复位往往失败。因为拇指脱位时,掌骨头穿破掌侧关节囊,颈部被卡在纵行撕裂的关节囊间,有时籽骨或拇长屈肌腱也嵌入两关节面之间,使复
24、位困难。示指脱位时,掌骨头从掌板近端穿破关节囊,掌板嵌在两关节面之间,掌骨颈两侧夹在屈指肌腱及蚓状肌之间,造成复位困难(图 3-103)。图 3-101 拇指掌指关节脱位畸形 图 3-102 示指掌指关节脱位畸形 图 3-103 掌指关节脱位后复位困难机制 图 3-104 掌指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 治疗:可先试行手法复位(图 3-104)。若不成功,即手术复位,牵开夹住掌骨颈的组织,还纳掌骨头,屈曲位固定 3 周。第四节 手部肌腱损伤手部肌腱损伤多为开放性,以切割伤较多,常合并指神经伤或骨折等,也可有闭合性撕裂。肌腱断裂后,相应的关节失去活动功能。如指深屈肌腱断裂,表现为远侧指间关节不能屈曲;指
25、深浅屈肌腱均断裂,则远近侧指间关节均不能屈曲。由于手内肌仍完整,掌指关节屈曲不受影响。伸肌腱不同部位断裂,其相应关节不能伸展,并可出现畸形。有时肌腱不完全断裂,关节虽仍能活动,但作抗阻力试验时无力、疼痛。只要条件允许,如伤口在 12 小时以内,伤口较整齐,污染不重,肌腱没有或很小缺损等,都应争取早期缝合肌腱。常用缝合肌腱的方法如图(3-105)所示。肌腱手术的最大难题是术后肌腱粘连,目前尚未很好解决。若在手术中遵循肌腱损伤的治疗原则,采取“无创伤”操作技术,熟练掌握肌腱修复方法,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则可以减少粘连,获得较好的效果。图 3-105 肌腱的各种缝合法一、屈肌腱损伤根据屈肌腱的解剖和处
26、理特点,分为五个区(图 3-106)。图 3-106 屈肌腱分区(一)深肌腱抵止区(区) 从中节指骨中份至深腱抵止点。该区只有指深屈肌腱,断裂后应争取早期修复,直接缝合断端。若在抵止点 1cm 以内断裂,可将腱端前移,即切断远断段,将近端重新附着于止点处。(二)腱鞘区(区) 从腱鞘开始至指浅屈肌的附着处(即中节指骨中份),在此段深、浅屈肌腱被限制在狭小的腱鞘内,伤后很易粘连,处理困难,效果较差,故又称为“无人区”。目前一般主张,如系指浅屈肌腱牵拉断裂可不吻合,以免粘连,深肌腱浅肌腱同时断裂,仅吻合深肌腱,同时切除浅肌腱,保留腱鞘及滑车。亦有主张同时修复深浅屈肌腱。(三)手掌区(区) 脱横韧带远
27、侧至肌腱进入腱鞘之前的区域。手掌内深肌腱的桡侧有蚓状肌附着,断裂后限制近端肌腱回缩。在蚓状肌区深浅肌腱同时断裂,可以同时吻合,用蚓状肌包裹深肌腱,防止与浅肌腱粘连。蚓状肌至腱鞘段,仅吻合深腱,切除浅腱。(四)腕管区(区) 九条肌腱及正中神经挤在腕管内,空间较小,正中神经浅在,常与肌腱同时损伤。处理时应切开腕横韧带,仅缝合深肌腱及拇长屈肌腱,切除浅肌腱,以增大空隙。吻合口应不在同一平面。必须同时吻合正中神经。(五)前臂区(区) 从肌腱起始至腕管近端,即前臂下 1/3 处。此区屈肌腱,有腱周组织及周围软组织保护,粘连机会少。屈肌腱在此区损伤,应全部作期缝合,效果常较好。但在多条屈指深浅肌腱断裂时,
28、要避免吻合口在同一平面,以减少粘连。拇长屈肌腱断裂,亦应争取期修复。在掌指关节平面,肌腱被夹在两块籽骨之间,易造成粘连。该平面的断裂,不直接缝合肌腱,而是切除远断端,在腕上腱一腹交界处作肌腱延长,将远断端前移,重新附着于止点处,亦可行环指屈指浅肌腱转移代拇长屈肌腱。止点 1 厘米以内断裂,通常采用肌腱前移法,但不延长肌腱。二、伸指肌腱损伤(一)伸肌腱止点断裂 多为戳伤,远侧指间关节突然屈曲而撕脱伸腱附着点,局部切割伤亦可割断。表现为锤状指畸形,部分病人伴有撕脱骨折(图 3-107)。图 3-107 伸指肌腱止点断裂或撕脱骨折及复位固定法1.开放伤 清创后缝合肌腱,手指置于远侧指间关节过伸,近侧
29、指间关节屈曲位,使伸肌腱松弛,用石膏或铝板固定 46 周。2.闭合伤 固定于上述位置 46 周。如伴有较大块的撕脱骨折,可早期手术,用“拉出钢丝法”固定骨折片,外用石膏或铝片夹板固定。3.陈旧性损伤 近端肌腱回缩,在断裂处形成疤痕,使肌腱松弛。对功能影响不大者可不处理。如功能影响大,则手术处理,在远侧指间关节背侧作 S 形切口,翻开皮瓣,重叠缝合肌膜。术后固定于上述位置 46 周。(二)伸肌腱中央束断裂 屈指时,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突出,该处易受损伤,常伴中央束断裂。正常进中央束与两侧束均在手指长轴的背侧,中央束断裂后,侧束仍可伸指。若不及时修复中央束,随着屈指活动,两侧束逐渐滑向掌侧,此时侧束就
30、不能起伸指作用,反使近侧指间关节屈曲,远侧指间关节过伸,形成典型的“钮孔 ”畸形(图 3-108)。图 3-108 伸腱中央束断裂治疗:1.新鲜的开放伤或闭合撕裂,都需手术,I 期修复中央束。2.陈旧性撕裂,若屈曲畸形小,可不处理,伸指差 30 度以上,影响功能大,可手术修复。(三)手背、腕背及前臂伸肌腱损伤 均应 I 期缝合断裂的伸肌腱,效果较好。在腕背部断裂时,要切开相应部分的腕背横韧带及滑膜鞘,使肌腱直接位于皮下。第五节 手部神经损伤手部主要由正中神经及尺神经支配,桡神经只支配部分手背感觉,各条神经损伤的表现及处理,第七章已作叙述,本节只讨论手部神经损伤的特点。一、手部神经损伤,只要条件
31、允许,应争取期修复。二、正中神经刚出腕管即发出一支大鱼际支,行走很短距离即进入大鱼际诸肌,支配拇短展肌,拇指对掌肌及拇短屈肌浅头,该段很容易损伤。损伤后拇指失去对掌、外展能力,严重影响手功能,应争取期修复神经。神经无法修复时应期作拇指对掌成形术。正中神经的其余分支均为感觉支,支配桡侧三个半手指。断裂时直接吻合效果好,有较大缺损时可作神经移植术,效果亦较好。三、尺神经在前臂中下 1/3 交界处已分出手背感觉支,腕部损伤时,手背尺侧感觉仍正常,只有掌侧感觉丧失。尺神经的感觉、运动支在腕部已自然分出,所以手术时应分别分离出两端的感觉、运动支,将性质相同的神经作吻合,手掌区尺神经运动支可单独损伤,仅表
32、现为爪形手,手内肌萎缩,手指不能内收外展,而感觉正常。单纯运动支吻合后,效果也较好,无法修复的尺神经损伤,可作手内肌成形术,改善手的功能。第六节 拇指再造术拇指能外展,对掌,与其余手指相对,准确而有力地完成握、捏等动作。拇指约占手功能的 40%。拇指的缺损,将严重影响手的功能。因此,拇指伤残后,如何再造拇指,恢复功能,是手外科的重要课题。处理好急症拇指外伤是挽救功能的关键,外伤性断拇,应首先争取拇指再植。如无再植条件,可采用吻合神经、皮管包埋法再造拇指。即切除断指的皮肤、指甲、保留两侧指神经、肌腱、克氏针交叉固定骨骼,吻合神经、肌腱、锁骨下皮管包埋,34 周后断蒂。这个方法可形成良好感觉的拇指
33、,越来越多的人采用 甲瓣急诊再造拇指,获得较满意效果。一、拇指缺损的分类度:自近节指骨远端或指间关节缺损。度:自掌指关节缺损。度:经掌骨缺损。度:整个拇指连同大多角骨缺损。二、拇指再造的方法根据缺损程度及功能要求,可选不同的再造方法。(一)指间关节缺损(度缺损) 仍保留拇指部分功能,非特殊职业需要,一般不需作处理。(二)近节指骨中段缺损 保存的拇指长度较短,对功能影响较大,可选下述方法,改进拇指功能。1.虎口加深术 可相对延长拇指长度。方法是 Z 形切开虎口皮肤,切断挛缩的拇内收肌条索,必要时转移示指背侧皮瓣,加深虎口。2.帽状皮瓣提升法 又叫脱套植骨术。适于残留 1/2 或 1/3 近节指骨
34、,拇指残端皮肤很松者。方法:在残端近侧 34 厘米处环形切开皮肤,向近端游离神经和动、静脉。全层游离远侧皮瓣形成帽状皮瓣,指端植骨,提升帽状瓣覆盖骨端,近端创面植皮修复(图 3-109)。此法可延长拇指 11.5 厘米左右。图 3-109 帽状皮瓣提升植骨法3.第一掌骨延长术 手术显露第一掌骨干,骨膜下切断掌骨后嵌入植骨块,延长掌骨,亦可切断掌骨后,安装撑开器,关闭伤口,逐日撑开,延长掌骨,期植骨。4.以跖底动脉为供血动脉的第二趾部分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此法外观及功能均较满意。(三)掌指关节或部分掌骨缺损(度缺损)拇指完全缺如,仅存第一掌骨或部分掌骨,大鱼际功能部分或全部存在。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下
35、述方法:1.转移邻近残指再造拇指 利用功能不大的伤残邻指作拇指再造术,应为首选方法。要求转移的残指循环、感觉良好,神经血管未受损伤。设计利用适当长度的残指,连同肌腱、神经、动脉、静脉及血管周围软组织,一并转移至第一掌骨。克氏针交叉固定骨骼于对掌位,使之能与各指指腹接触(图 3-110)。此法不需切断神经血管,可形成感觉、运动功能良好、外形较满意的拇指。图 3-110 转移邻近残指再造拇指2.游离移植第二足趾再造拇指 是我国杨东岳等于 1966 年创用,它为拇指再造提供了一个较理想的新方法。此法可增加一个手指,适用于拇指、度缺损,特别是伴有两指以上缺损者。此外,四指缺损者亦可用此法再造手指。游离
36、第二趾也可为手再造提供手指。第二足趾较长,外形接近拇指,切除第二趾及第二跖骨头对走路功能外形影响很少。方法:(图 3-111)如图切开皮肤,向远端游离足背动脉、大隐静脉、趾屈、伸肌腱及趾神经并高位切断,离断跖趾关节或跖骨颈,完全游离足趾,移植于拇指处。克氏针交叉固定骨骼于对掌位,分别与拇指屈伸肌腱、指神经及桡动脉、头静脉吻合,一次完成再造手术。再造的拇指,不但外形较好,感觉运动功能亦较满意,但技术上要求较高。图 3-111 第二趾游离移植拇指再造术近年来,有人用类似的方法,用游离 趾甲皮瓣加髂骨移植再造拇指,获得外形良好的拇指,但对足部功能影响较大。3.转移正常示指再造拇指 又称示指拇指化。、
37、度拇指缺损,如不能采用上述方法再造拇指,可考虑转移正常示指。此法优点是保留神经血管及肌腱的连续性,易于成功,再造的拇指感觉、运动功能良好。其缺点是用正常示指,代价较大,手术方法与残指转移法相同,但应注意拇指长度,不可过长。4.皮管加植骨法再造拇指 方法是第一掌骨残端植骨,用皮管(如锁骨下皮管)包埋,34 周后断蒂,形成拇指。用此法再造的拇指,循环感觉都很差,常冻伤或烫伤,功能不好,现已基本废弃,仅在个别情况下应用。为改善感觉功能,可切取环指一侧带神经血管蒂的岛状皮瓣,转移至拇指皮管上(常转移至指尖及尺侧),使该区有良好的感觉(图 3-112)。图 3-112 用环指岛状皮瓣重建拇指感觉第七节
38、手的功能恢复对待手部损伤,除及时正确地进行初期外科处理和必要的晚期处理外,还应该充分发挥伤员的主观能动作用,积极地、长期地进行手的功能锻炼,多使用患手,应用理疗、体疗、弹性夹板等辅助方法,争取最大限度地恢复手的功能。一、功能锻炼分主动及被动锻炼,应从早期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在石膏固定期间以主动锻炼为主,积极活动未固定的手指及上肢的各关节。固定部位亦可作肌肉静力收缩练习(肌腱缝合术后早期不作)。去除固定后,仍以主动活动为主,亦需逐渐作关节被动活动。要求伤员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刻苦锻炼,从轻到重、从小到大地活动每个关节。此外,积极使用患手是最好的功能锻炼方式,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应尽量运用患手,如拿筷子、
39、执笔、扣钮扣和系鞋带以及使用钳子、螺丝刀等工具、也可执钢球、玻璃球练习。总之,要充分发挥伤员的积极性,主动坚持功能锻炼。二、物理疗法及体育疗法理疗能促进手部循环,消除水肿和软化疤痕等,有利于手的活动,但不能代替功能锻炼。体疗是在医生指导下,对患手作适当的按摩活动,利用各种器械练习关节活动。理疗与体疗相互配合,收效更好。戴上夹板后,利用橡皮筋的弹性拉力。使掌指关节强力被动屈曲,也可做主动的屈伸活动。图 3-113 掌指关节屈曲弹性夹板 三、支具治疗关节活动受限或僵硬的患手,配戴各种弹簧夹板(图 3-113),利用弹簧或橡皮筋的弹性持续牵引,帮助关节主动、被动活动,预防或纠正关节、肌腱、肌肉的粘连与挛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