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实验 19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加试)考纲解读 (1)尝试设计实验方案,知道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所需器材。(2)根据不同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记录表,收集并正确记录数据。(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原理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物体的质量 m 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 v、 v,找出碰撞前的动量p m1v1 m2v2及碰撞后的动量 p m1v1 m2v2,看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 实验器材方案一: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重物、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等。方案二:带细线的摆球(两套)、铁架台、天平、量角器、坐标纸、胶布等。方案三:光滑长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
2、、小车(两个)、天平、撞针、橡皮泥。方案四:斜槽、小球(两个)、天平、复写纸、白纸等。 实验步骤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如图所示)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质量。2.安装: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3.实验:接通电源,利用配套的光电计时装置测出两滑块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改变滑块的质量。改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4.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方案二:利用等长悬线悬挂等大小球完成一维碰撞实验(如图所示)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 m1、 m2。22.安装:把两个等大小球用等长悬线悬挂起来。3.实验:一个小球静止,拉起另一个小球,放下后它们相碰。4.测速度:可以测量小球被
3、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碰撞前对应小球的速度,测量碰撞后小球摆起的角度,算出碰撞后对应小球的速度。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方案三:在光滑桌面上两车碰撞完成一维碰撞实验(如图所示)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车的质量。2.安装: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长木板的一端,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后面,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3.实验:接通电源,让小车 A 运动,小车 B 静止,两车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小车连接成一体运动。4.测速度:通过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及时间由 v 算出速度。 x t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6.验证
4、: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数据处理1.速度的测量方案一:滑块速度的测量: v ,式中 x 为滑块挡光片的宽度(仪器说明书上给出,也 x t可直接测量), t 为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滑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方案二:摆球速度的测量: v ,式中 h 为小球释放时(或碰撞后摆起的)高度, h 可用2gh刻度尺测量(也可由量角器和摆长计算出)。方案三:小车速度的测量: v ,式中 x 是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可用刻度尺测 x t量, t 为小车经过 x 的时间,可由打点间隔算出。2.验证的表达式方案一、二、三: m1v1 m2v2 m1v1 m2v2。 注意事项1.前提条件3碰撞的两物体应保证“
5、水平”和“正碰” 。2.方案提醒(1)若利用气垫导轨进行实验,调整气垫导轨时,注意利用水平仪确保导轨水平。(2)若利用摆球进行实验,两小球静止时球心应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刚好接触,摆线竖直,将小球拉起后,两条摆线应在同一竖直面内。(3)若利用长木板进行实验,可在长木板下垫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4)若利用斜槽小球碰撞应注意: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选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变。3.探究结论寻找的不变量必须在各种碰撞情况下都不改变。考点一 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1.(多选)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中的
6、不变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相互作用的两车上,一个装上撞针,一个装上橡皮泥,是为了改变两车的质量B.相互作用的两车上,一个装上撞针,一个装上橡皮泥,是为了使两车碰撞后粘在一起C.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D.先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解析 改变小车的质量可以加砝码,装上撞针和橡皮泥,这样做是为了使两车碰撞后粘在一起,有共同的速度,选项 A 错误,B 正确;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原则是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选项 C 正确,D 错误。答案 BC2.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入射球 a 的质量为 m1,被碰球 b 的质量为 m2,小球的半径为 r,
7、各球的落地点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4A.入射球与被碰球最好采用大小相同、质量相等的小球B.让入射球与被碰球连续 10 次相碰,每次都要使入射小球从斜槽上不同的位置滚下C.要验证的表达式是 m1ON m1OM m2OPD.要验证的表达式是 m1OP m1OM m2ON解析 在此装置中,应使入射球的质量大于被碰球的质量,防止入射球反弹或静止,故 A错误;入射球每次必须从斜槽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保证每次碰撞都具有相同的初动量,故 B 错误;两球做平抛运动时都具有相同的起点,故应验证的关系式为:m1OP m1OM m2ON,D 正确,C 错误。答案 D3.(2017湖州模拟)
8、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用轻质细线将小球 1 悬挂于 O 点,使小球 1 的球心到悬点 O 的距离为 L,被碰小球 2 放在光滑的水平台面上。将小球 1 从右方的 A 点( 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由静止释放,摆到最低点时恰与小球 2 发生正碰,碰撞后,小球 1 继续向左运动到 C 位置,小球 2 落到水平地面上到台面边缘水平距离为 s 的 D 点。(1)实验中已经测得上述物理量中的 、 L、 s,为了验证两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还应该测量的物理量有_。(2)请用测得的物理量结合已知物理量来表示碰撞前后小球 1、小球 2 的动量p1_; p1_; p2_; p2_。解析 根据机
9、械能守恒定律计算碰前和碰后小球 1 的速度,根据平抛运动规律计算碰后小球 2 的速度,最后根据 p mv 计算各个动量值。答案 (1)小球 1 的质量 m1、小球 2 的质量 m2、桌面的高度 h、 OC 与 OB 的夹角 (2) m1m1 0 2gL( 1 cos ) 2gL( 1 cos )m2s2h/g4.用如图所示的装置也可以完成“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5(1)若实验中选取的 A、 B 两球半径相同,为了使 A、 B 发生一维碰撞,应使两球悬线长度_,悬点 O1、 O2之间的距离等于_。(2)若 A、 B 两球的半径不相同,利用本装置能否完成实验?如果你认为能完成,请说明如何调节?
10、解析 (1)为了保证一维碰撞,碰撞点应与两球同在一条水平线上,故两球悬线长度相等,O1、 O2之间距离等于球的直径。(2)如果两球的半径不相等,也可完成实验。调整装置时,应使 O1、 O2之间距离等于两球的半径之和,两球静止时,球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答案 (1)相等 球的直径 (2)见解析考点二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1.(多选)在利用气垫导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可导致实验误差的因素是( )A.导轨安放不水平 B.小车上挡光板倾斜C.两小车质量不相等 D.两小车碰后连在一起解析 选项 A 中,导轨不水平,小车速度将受重力分力的影响,从而导致实验误差;选项B 中,挡光板倾斜会导致挡光板宽度不等
11、于挡光阶段小车通过的位移,使计算速度出现误差,而 C、D 中对探究不会造成误差。答案 AB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 A 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 A 使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 B 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他设计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小车 A 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 50 Hz,长木板下垫着薄木片以平衡摩擦力。6(1)若已测得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标在图上),则应选_段来计算 A 碰前的速度。应选_段来计算 A 和 B 碰后的共同速度(选填“ AB”或“ BC”或“CD”或“ DE”
12、)。(2)已测得小车 A 的质量 mA0.4 kg,小车 B 的质量为 mB0.2 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 mAvA_kgm/s;碰后( mA mB)v 共 _kgm/s。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本题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 (1)小车碰前做匀速直线运动,打出纸带上的点应该是间距均匀的,故计算小车碰前的速度应选 BC 段。 CD 段上所打的点由稀变密,可见在 CD 段 A、 B 两小车相互碰撞。 A、 B碰撞后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打出的点又是间距均匀的,故应选 DE 段计算碰后的速度。(2)碰撞前: vA m/s1.050 m/s,BC t 0.105 00.1碰撞后: vA
13、 vB v 共 m/s0.695 m/s。DE t 0.069 50.1碰撞前: mAvA0.41.05 kgm/s0.420 kgm/s碰撞后:( mA mB)v 共 0.600.695 kgm/s0.417 kgm/s由于 0.4200.417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一维碰撞过程中,两物体的速度与质量的乘积的和保持不变。答案 (1) BC DE (2)0.420 0.417 结论见解析3.(2017金华模拟)在一次实验中,某同学选用了两个外形相同的硬质小球 A 和 B,小球A 质量较大,小球 B 质量较小。该同学实验发现:若在水平面上用 A 球去撞击原来静止的B 球,碰后 A
14、 和 B 都向前运动;若用 B 球去撞击原来静止的 A 球,碰后 A 球向前运动, B 球7向后运动。为了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该同学计划用如图所示的圆弧槽进行实验。实验时,分别将小球 M、 N 放在竖直平面内的半圆形玻璃轨道内侧(轨道半径远大于小球半径)。现让小球 M 从与圆心 O 等高处由静止释放,在底部与静止的小球 N 发生正碰。(1)实验中,若实验室里有如下所述的四个小球:半径为 r 的玻璃球;半径为 2r 的玻璃球;半径为 1.5r 的钢球;半径为 2r 的钢球。为了便于测量,该同学 M 球应选用_, N 球应选用_。(填编号)(2)实验中不用测量的物理量为_。小球 M 的质量 m1和
15、小球 N 的质量 m2;圆弧轨道的半径 R;小球 M 碰后上升的最高处与 O 点连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 1;小球 N 碰后上升的最高处与 O 点连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 2。(3)用上述测得的物理量表示碰撞中的不变量的等式为:_。解析 (1)两球大小应该相同。为使 N 球不被撞出圆弧槽,由题意条件,要使 M 球质量小于N 球质量。(2)(3)根据机械能守恒,碰前 m1gR m1v12 21碰后: m1gR(1cos 1) m1v1 212m2gR(1cos 2) m2v12 2碰撞过程,由动量守恒 m1v1 m2v2 m1v1得 m1 m2 m1 ,故圆弧轨道的半径不用测量。1 cos 2 1
16、cos 1答案 (1) (2) (3) m1 m2 m11 cos 2 1 cos 14.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 A、 B 两球的碰撞来验证 mv 的矢量和在碰撞中是守恒的。图中 PQ 是斜槽, QR 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 A 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 G 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 10 次,得到 10 个落8点痕迹。再把 B 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 A 球仍从位置 G 由静止开始滚下,和 B 球碰撞后, A、 B 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 10 次。图甲中 O 点是水平槽末端 R 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
17、 B 球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放置方向平行于 G、 R、 O 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点与 O 点对齐。(1)碰撞后 B 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_cm;(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_(填选项号)。A.水平槽上未放 B 球时,测量 A 球落点位置到 O 点的距离B.A 球与 B 球碰撞后,测量 A、 B 球落点位置到 O 点的距离C.测量 A 球和 B 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D.测量 G 点相对水平槽面的高度(3)实验中,关于入射小球在斜槽上释放点的高低对实验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释放点越低,小球所受阻力越小,入射小球速度越小,误差越小B.释放点越低,两
18、球碰后水平位移越小,水平位移测量的相对误差越小,两球速度的测量越准确C.释放点越高,两球相碰时,相互作用的内力越大,碰撞前后动量之差越小,误差越小D.释放点越高,入射小球对被碰小球的作用力越大,轨道对被碰小球的阻力越小解析 (1)用圆规画最小的圆把 10 个落点圈在里面,圆心位置就是小球落点平均位置。(2)A、B 选项测量了两球平抛运动的水平射程,有了水平射程才能表示两球在碰撞前后的速率,而质量是必须测量的,所以必须测量的是 A、B、C。(3)入射小球的释放点越高,入射小球碰前速度越大,相碰时内力越大,阻力影响越小,可以较好地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有利于减小误差,故 C 正确。答案 (1)64.7(64.265.2) (2)ABC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