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腐治本,重在修德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 ”可见,惩治腐败固不可手软,但那只是在问题出现后的一种补救措施,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只有防患于未然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反腐败措施。腐败的主体是人,人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要思想不滑坡,就不会产生滋生腐败的土壤。因此,前移反腐关口,从加强学习、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慎独、慎欲、慎交友,从源头上斩断腐败的根,才是治本之策。凡人之初,就会有各种欲望,有欲望是正常的,但如何把这些欲望控制在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就是“腐” 与“ 福”的分水岭。赖昌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不
2、怕领导廉洁,就怕领导没爱好。 ”是啊,爱好有时候就会成为一个人的弱点。投其所好,必能达到许多酒场上或其他手段达不到的目的。一个人可能不好钱、不好色,但他好“名”,好“书画”,好“ 奇石”,这些都有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的突破口。能不能在自己的爱好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因为道德防线一旦崩溃,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就会一步步走进不法分子的圈套,供人驱使。 “猩猩饮酒”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永远都不会过时。孔子说:“小道亦有可观之处,但致远恐泥,故圣人不为也。 ” “致远恐泥”的意思就是一旦陷入 “治国理政”的大道之外的“ 小道” ,就会无法自拔,迷失本性。如果不做皇帝,南唐李煜应该会
3、成为一个优秀的词人,南齐的萧宝卷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市场管理员,明朝的神宗皇帝会是一个出色的木匠,但他们忘了自己的身份,他们没有行使好自己的职责,迷失在自己的爱好中无法自拔,结果轻者导致吏治腐败,重者亡国亡家亡身。如果没走上领导岗位,你可能是一个出色的书法家,抑或是一个出色的画家,但既然选择了从政,就必须收起自己的欲望,牺牲自己的爱好,一心一意地为人民服好务,做好公仆,这是从政必须付出的代价。古代的君主用“旒”遮蔽双目,把“璜”挂在耳朵两侧,就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不让耳边眼前的声色所迷惑,以便能够听到更多的声音,看到更远的地方,思考更深刻的问题。中国有句古话叫作“人伴贤良品自高”,我们相信有“ 出淤
4、泥而不染 ”的君子,但我们更要记取“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教训,防微杜渐,慎重交友。 “以势交者,有势则从,无势则去;以利交者,利丰则聚,利尽则散”。胡建学和卢胶青、程维高和李真的蜜月,在共同攫取利益的同时,也为自己掘下了坟墓,这样“一根绳上俩蚂蚱”的过命交情,注定了他们可悲可笑的下场。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一个好的朋友可以使人情趣高雅、人格高尚;一个损友能够使人追求享乐、颓废堕落。作为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要牢牢记住“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古训,
5、交友当慎之又慎。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位而众星拱之。 ”“德”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才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中国自古就有“以吏为师”的传统,有道是“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上有所好,下必效之 ”, “吏”在社会上不仅起着管理者的作用,更起着引导社会道德走向的重要作用。吏治腐败是社会最大的赘瘤,关系到民心向背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无论哪个王朝,在励精图治、奋发向上的时代,必是一个吏治清明的时期,官吏们乐于学习,百姓也乐于上进。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历来是儒家修养要诀, “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是为人行事的基础。作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更要把“修身”放在第一位,而学习是“修身” 的必要途径,只有不断地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人民群众学,才能不断开阔眼界,提高素养,增强拒腐防变自觉性,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自觉置于高尚道德的追求之中,做一个能够经得起诱惑和有高尚道德的大写的“人”。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 ”“浩然之气”是靠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得来的。因此,修德为“本”, “本”立则正气生,正气生则远离腐败,远离腐败就会使自己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一个受群众爱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