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法考试方法论吴鹏一、司法考试的规律总结司法考试到今天,08 、09 年考试通过率大幅度提高,以前通过率较低,最低的时候仅为百分之六点多,一般都是百分之十几。而 08、09 年,通过率大幅度提高,平均通过率在 20%左右。总的说来,每年会有百分之八十多的考生在考试中“死掉”。有一个令人绝望的“烧开水”理论:很多考生年年考,每年都是差几分,就像烧开水一样,烧到九十几度而没有开,下一年从凉水开始烧,又烧到九十几度,年年烧开水,年年烧不开。烧到最后,对自己彻底没有信心了,为什么自己年年失败?我们不要“烧开水”,要争取一年通过。我来告诉大家,怎么样去拼,怎样比别人的通过率要高。首先,总结一下司法考试的
2、规律和趋势:(一)难度加大,灵活度加大,偏难古怪。这是因为,司法部要确保 85%的考生不能通过,所以题一定会难、活,知识没有弄清楚一定会答错。请大家注意,司法考试题目,每题都有陷阱,一般的题一个陷阱,难的题两到三个陷阱;一般的题,的陷阱,难的题,很深的陷阱。所以,做题就是在和陷阱作斗争。考完试后,我们已经不再相信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东西,然后我们就可以做法律的职业人了。(二)广度加大,深度加大。司法考试考了这么多年,很多考点都已经考了十遍以上,年年都考,新的考点已经很少了。所以,扩大考察面是一个趋势,命题人都在盼着新法出台,都在找过去考察的死角,出一些新的题目。同时,深度也在加大,以前出题程度较浅
3、,现在完全不同了,仅靠记法条没有用。有的人把去年的题做对了,但是做今年的很相似的题,却一做就错,原因就是学习的深度不够。(三)理论性加大,应用性加大。过去我们考题,只是考对法条的简单理解,只要把几个“重点法条”背住,就可以过。但是现在,只背几个法条,而不去理解,肯定过不了。现在不仅要全面的了解,而且要知道法条的理论背景。同时,考题与现实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很多考题,尤其是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都是由现实的案例改编而成的。所以,我们不仅要知道法条的理论背景,而且要知道法条的具体应用。司法考试的特点:难、活、广、深、实、虚,很多人感觉无从下手,很迷茫,甚至很绝望。其实,司法考试真的有窍门。任何考试都是
4、竞争性考试,水涨船高,你的任务就是要成为那百分之十几的人,你过了,别人没过,这就是你的目标。下面,我讲司法考试两个最重要的规律,作为考生们的准备方向。把握这两个规律,司法考试过关,真的不难。(一)考点重复,重者恒重司法考试的重要考点,十年来没有大的变化。每年 70%的考分,还是在常见的考点上,考生的任务是考 360 分,考生只要把这 70%、420 分的知识点拿下,也就过关了。剩下30%的知识点,蒙对一个算一个。所以,在准备考试上要有针对性,在全面的基础上抓重点,抓大放小,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知识上,次要的、边边角角的、很久没考过的,可以少看。司法考试的真题,是最重要的参考资料,考生要做三遍以上
5、。(二)名师名校、名书名辅所谓名师,就是出镜率最高的老师,司法考试一线名师有十几位,每个部门法 1-2 位。二线名师有十几位,名气要小一点。司法考试的名师,就是这 30 多位。大家可以上网去查,所以听他们的课。大家都讲,我的行政法讲得不错,其实一点科技含量也没有,就是靠重复。每年 40 遍,十年 400 遍。每年要出几本书,十年几十本。课讲几百遍,书出很多本,重点、难点、考点已经烂熟于胸。有些知识点,告诉大家不用看了;有些知识点,记住三句话;有些知识点,记住一句话就够了。就这么简单,就是经验的长期积累。所谓名校,就是名师集中的学校。名校和名师在长期合作中,相互信任,紧密配合。现在的名校有 5-
6、6 家,其它的学校还有一些,但是名师越来越少,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所谓名书,就是含金量很高的出版物,由名校组织名师遍写的辅导书。这些辅导书主要是四个系列,一是名师讲义,浓缩了教材的精华,直击考点,提高考生的学习效率。二是法规组合,组合法条的概念是我最早提出来的,就是把相关的考点涉及的法条组合起来,尤其是把法律和司法解释重新拼接,让松散的法条变得集中。三是真题解析,把历年真题解释清楚,说清楚考点,以及命题思路。四是模拟题,随堂发放,课后练习,边听课边做题,加强学习效果。所谓名辅,就是辅导团队、服务团队、管理团队,乃是很多辅导学校最薄弱的环节。考生上辅导班,其实最重要的是得到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旦
7、进入某个学校,就按照学校的计划,按部就班地听课、做题、看书、思考。因此,学校的服务很重要,要有科学的教学计划,要有严格的班级管理,要有随时随地的答疑讲解。名辅,才是司法考试培训学校和核心竞争力。新律政保成教育集团首创的学员服务中心“We care”,开创了国内辅导学校的先河。二、司法考试的备考建议备考技巧非常重要。大家现在准备的方法都有问题,每个人都在犯错误。我的建议,相信对每个人都有参考的作用。(一)自我摸清底细司法考试的统计数据表明,法学专业与非法学专业、文科生与理科生的通过率没有太大的差别,考试面前人人平等,司法考试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与学科基础的关系不大,法学专业、文科生并没有明显
8、的优势。每个人都要从零开始,都要辛苦准备。但是,不同的专业基础准备方法是不同的,法学专业的要注意摆脱头脑中混乱的法学知识,文科生要避免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非法学专业的要努力打好法学基础,理科生要培养文科思维。自我摸底,最重要的是一个问题,就是喜欢不喜欢法律。学法律很辛苦,做法律更辛苦,如果不喜欢法律就不要逼着自己参加司法考试。(二)准备三个材料司法考试考什么?一是教材!二是法条!三是真题!教材:就是法律出版社的三大本,名曰:“辅导用书”,实则“指定教材”,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在这套书中;法条:就是政法大学出版社的一大本,叫“法规汇编”,司法考试涉及的法条全部都在上面。真题:2002 年
9、以后的真题,实在是太重要了。80% 以上的考点都是重复的,重要考点不厌其烦地反复出现。而且,历年真题反映了命题人的思路,考察知识点的思路,涉及陷阱的思路。做历年真题,就是做今年试题。准备司法考试,以上的资料是基础资料。考试的范围,就在这三个资料里面。但是,以上三个资料,都有严重的缺陷。由于编写体例、编写思路、作者的限制,不能真正满足考生应考的需要。“指定教材”的编写模式与高等学校的法学教材没有区别,为了照顾体系的完整和初级考生的需要,偏重说理,实用性不足,写进了很多司法考试根本不会考察的内容。这样,使得许多考生把握不住重点和考点,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做无用功。同时由于该教材由不同的老师编写,前后
10、重复、观点冲突、考点遗漏的现象非常严重,影响了教材的可信度。“法规汇编”中收录的法规太多,有些法规缺乏可考性,司法考试很少涉及或者从来不涉及。更大的弊端是法规本身的混乱。法律自身的散乱、冲突,法律和司法解释脱节、抵触。法规的混乱,带来理解上的混乱,使考生无法形成系统、正确的认识,严重地影响了学习的效率。“真题解析”有很多种,由于作者的限制,有些解析是错误的,有些解析是罗嗦的,有些解析是模糊的,没有一针见血的阐述。考生看了解析,脑子是乱的,抓不住考点,弄不清命题人的思路,浪费了时间乃至生命。为了弥补以上材料的缺陷,名师们参与写作了“升级版”的资料:(1)名师讲义。名师们结合过年从事考试辅导的经验
11、,出了一本大讲义,把教材上的废话去掉,把法条不考的去掉,把真题错误的去掉,把教材、法条、真题的精华浓缩成一本书,为考生备考提供便利、提高效率。(2)名师组合法条。以考点为中心,把法律和司法解释相关条款嫁接在一起,解决了法条凌乱、混乱的问题。市场上的组合法条,大都是学生做的,法条拼接上有问题。(3)名师真题精解。名师解析,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地直击考点。市场的真题解析,有的错误连篇,比如经常说某某题无解,命题人犯错误了,请记住,命题人永远正确;有的废话很多,一道真题解析了两三页,太啰嗦,考题没有那么复杂,做题时单选 1分钟,多选 2 分钟,不定项选 3 分钟,哪有时间去想几页纸的解析?有的寥寥数语
12、,一道真题下面两句话就说清楚了,这样的书不要买,因为不可能那么简单,每道考题都有陷阱,一句话就说透了,怎么可能? (三)划分三个阶段考试计划很重要。每一年司法考试之前,资料太多,时间很紧。考生的头脑混乱,四处出击,疲于应付。大多数考生都有这样的问题,没有计划。一定要列计划,要列每天干什么,每星期干什么,每个月干什么,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最好上一个辅导班,按辅导班的课表来列自己的计划。比如今天讲行政法,那么事先要把行政法的教材过一遍,然后去听课,听课后回来查漏补缺,然后做真题,然后总结、消化,再做真题,看法条。司法考试 14 门课,分为八个版块:五大法(民法、刑法、民诉、刑诉、行政法)、三小
13、法(商经、三国、宪法法理法制史),5+3 的结构。其中,五大法占 400 分以上,要重点掌握。八个版块,要分成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卷一里面大多数是理论法学,象宪法、法理、法制史、三国法等等,还包括应用法学的理论部分,要天天背,每天花一个小时去背,记忆的窍门是重复,每天看一小时,每天50 页,从今天坚持到考试,理论部分肯定没问题。背到一定阶段就要开始做题,做历年真题。应用法学,占分值很高,卷二、卷三以及卷四的大部分,考得都是应用法学。需要大量时间去训练的。这个训练分三个阶段,作为考生来讲要有意识的划分这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对三个材料要多管齐下,但是各有侧重。第一个阶段是基础阶段,先看教材,再看
14、法条,试做真题。打好基础,很关键。开始做真题,寻找感觉。第二个阶段是提高阶段,以法条为主,教材为辅,猛做真题。司法考试是“法条中心主义”,绝大多数考题落实在法条上,理解法条、记忆法条最重要。第三个阶段是冲刺阶段,总结教材与法条的知识点,查漏补缺,同时再回顾真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再适当做一些模拟题,就可以了。司法考试准备的过程就是一句话:把法律知识转变成生活常识,做题时,是凭常识、凭逻辑、凭感觉做题。没有法律常识、法律思维、法律热情,就不要学法律,死记硬背一点用处都没有。(四)选择一个学校选择一个学校,要选择口碑好的学校。司法考试历史上,北京的培训学校有四十家以上,到现在还有七、八家,剩下全
15、部都死掉了,为什么呢?靠骗人,说冲刺班有真题,泄露国家秘密;说不过关退费,其实不退费,等等。虚假宣传,导致很多学校把自己的品牌砸掉了。现在的网络很发达,如果学校骗人,网上都能搜出来。司法考试的考生,往往都是靠口碑宣传来招生的,所以北京有很多学校,骗了好几年,骗不动了,就关门了。还有些学校,名气很大,但质量并不高。有的学校主要用在校的博士生、硕士生讲课,效果当然很不好。有的学校承诺一线名师讲课,结果没有几个名师。我建议,考生报辅导班的时候,要看三点:一是名师,二是名书,三是名辅,缺一不可。名师,全国就是 20 个人左右,每个名师每年大概是 70 天课,一共 1400 天的课,集中到 5、6、7、
16、8 月上课,而全国每年的辅导班有几百个,名师根本不够用。你去报辅导班,一定要问一下,到底是哪位老师上课,让学校签一份承诺书。这个方面,我推荐大家,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以外的考生,考虑去听卫星远程直播的课程,因为师资有保证。名师在北京讲课,全国都收到了。名书,就是前面说的三个系列,名师讲义、名师法条、名师真题。名师为名校写名书,本身就是强强结合,名师授课与名师著作相得益彰,对考生帮助很大。名辅,就是服务团队。一个学校的教学管理与教学服务,非常关键。有了名辅,考生进了名校,只用低头拉车,不用抬头看路,跟上教学进度努力学习就是了,其它的,学校都搞定了。三、司法考试的做题技巧我总结的做题技巧,一般在
17、冲刺班上讲,考生感觉用处很大,终于知道了选择题怎么蒙,终于知道了卷四怎么答。司法考试是一种考试,而任何考试都有技巧。选择题怎么做?给大家还原一下命题过程。选择题是客观题,但是客观题主观化,绝大多数用一个小的案例带出知识点。命题人根据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或者编造一个案例,从中找出一个考点,根据考点设计 A/B/C/D四个选项,首先是正确项,然后围绕正确项设计迷惑项、中间项、荒诞项。司法部要求命题人,每道题都要有陷阱。做司法考试题,必须要有个观念,四选一、四选二、四选三、四选四,选一个的是单选,选两个三个四个是多选。A/B/C/D 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因此,做选择题最好的方法是排除比较法。首先排除
18、错误的选项,然后再对比选项的关系,最后确定正确的选项。排除的方法,就是选项本身是错误的,或者选项虽然表述正确但是与答案没有关系。比较的方法,主要是找选项的同义关系和反义关系。司法考试总分是 600 分,三个 200 分。第一个 200 分,非常容易,是送分的,用排除比较法,仔细推敲选项,基本上可以保证 85%以上的命中率。第二个 200 分,稍微难一点,用排除比较法,仔细推敲选项,应该得到 65%以上的命中率。第三个 200 分,非常难,用排除比较法,耐心细致,用力思考,得 40%的分数没有问题。这样,总分应该是 380 以上。但是,很多考生把精力放在第三个 200 分上,思考难题花了太多的时
19、间。结果,前两个 200 分丢分很多,丢了不该丢的分,这样怎么能通过呢?所以,学习的时候,考试的时候,都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上,不要去钻研超难的题,不要钻牛角尖,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案例分析题怎么做?不要根据司法部公布的答案做,要根据评分标准去做。评分标准是三段论,要有逻辑分析,最重要的是法条,要指明适用的法律条文是什么。还是把命题过程还原,这几年卷四的案例分析,都是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案例,命题老师对这些案件加工一下,找出几个点来考,会有几问。那么做题时怎么办呢?还是反着想。第一,把材料看懂,法律关系搞清楚;第二,要找到其中的考点;第三,要验证考点。好多人做案例分析,题都没看懂就抢
20、做,做到第二问会发现第一问答错了,然后回头去改,做第三问,发现第二位错了,再回头改,最后卷子都没法看了。所以卷四做题技巧,先慢后快,审题要慢,写题要快。考生答案例分析,要看三遍:第一遍,把材料通读一遍,用铅笔勾出主语谓语,谁干了什么;第二遍,带着问题在材料中找条件,拟出答案;第三遍,再读一遍,按照逻辑关系,验证你的答案,看答案之间冲突不冲突,然后开始展开。展开就是两句话:一是开门见山答观点,把答案写出来。二是法律事实加结论,用三段论展开,背出法条的意思,找出题目中的事实,得出结论。案例分析,核心部分就是法条,出题时根据法条,阅卷时也是找法条,写上就有分,没写就扣分。请大家看 09 年司法部的答
21、案,没有问“为什么”也要写法条,就考你的法条,法条是不能少的。论述题,总结三句话。第一点,它是一道“论述题”,不是“议论文”,网络上给的答案,参考书上给的答案,有些老师讲课时给的答案,都是写的议论文,这是错误的。原因是,阅卷的规则是“踩点给分”,根据要点确定评分标准,点到了就给分,不是写的慷慨激昂就给分。第二点,它是“论述”,不是“案例分析”。好多人就案子论案子,没有高度,不是论述。论就要论出高度。高度在哪里?三个地方,宪法、法理、部门法的法理。答一道论述题,先要找到理论证明你论述的东西,所以论述题最重要的一个词是“理论”。比如行政法,最重要的是第一章,六大原则,所有行政法论述题没有超越过这六大原则,行政法哪一个原则来作为论述的理论?考过合理合法性原则,还有信赖保护原则,先答理论,再展开。最后,三段论加评价,法律上怎么说,事实上怎么说,结论是什么样,法律是事实加结论。法律是背的,事实是找的,结论得出来了,最后是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