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古瓷鉴赏系列——永乐瓷器真伪鉴定.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7378175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瓷鉴赏系列——永乐瓷器真伪鉴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瓷鉴赏系列——永乐瓷器真伪鉴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瓷鉴赏系列——永乐瓷器真伪鉴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瓷鉴赏系列——永乐瓷器真伪鉴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瓷鉴赏系列——永乐瓷器真伪鉴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永乐瓷器真伪鉴定(图)公元 1402 年,靖难之变告捷,明成祖朱棣从其侄建文帝手中夺得政权,把首都从南京迁移到北京,有效的抵御了蒙古各部的侵扰,加上恩威并施,使蒙古、西藏、东北渐渐稳定下来。永乐帝在加强皇权、创造安定的政治局面的同时,在经济上推行休养生息发展农业的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大大推动了制瓷工艺的进步。自永乐三年(1405 年)始,三宝太监郑和曾先后七次下西洋,足迹远涉地中海、东非一带,即向外推销了精美的瓷器,又带回了制瓷所需的“苏麻离青”色料。由于中外文化和贸易的交流,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在器形、纹饰、品种都较前朝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以后的瓷器发展真正的拉开了序幕,工艺日臻成熟,

2、从几厘米的小罐、碗、杯到五六十厘米的炉、盘烧造得非常成功。器物造型规整端庄,纹饰精美大气、胎釉细润光滑(图一)。永乐时期大量生产白釉瓷永乐皇帝对白瓷情有独钟(图二),明太祖实录永乐四年十月丁未条有这样一段记载:“回回结牙思进玉碗,上不受,命礼部赐钞遣还。谓尚书郑赐曰:朕朝夕所用中国瓷器,素洁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况此物今府库亦有之,但朕自不用。”。“洁素莹然”之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无彩绘的素白瓷,所言“甚适于心”表示永乐皇帝对白釉瓷器非常喜欢。另 1412 年,在当时首都南京建造一座白色大报恩寺塔,此塔塔身为九层,全部用精美的白瓷砖砌成。我国民俗中白色含有“孝”及“哀”之意。永乐皇帝以白色

3、为贵,并以白色建塔,很可能是缓和他登基后的社会矛盾,永乐帝发动“靖难之役”,以武力废除其侄建文帝,自己登上皇位,改年号为永乐。这种行为以儒家的观点看是不忠不孝之举,所以为巩固帝位,争取民心,永乐皇帝在夺得天下后建次白塔。可能含有公开哀悼其父朱元璋和马皇后之意,此外明王世贞的名卿绩记一书内还有这样一条记载:“洪武中诏,选十高僧分侍诸王,广孝与燕,因私文庙曰:若蒙殿,厂下弃当奉上白帽子戴。”。文中广孝是一僧人,名姚广孝,法名道衍,据说此人颇有谋略,朱元璋令其辅佐当时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永乐帝。广孝言“王”字上加一“白”字,实际上是指“皇”字,后来燕王手下都戴白帽子。当驻地一统天下后,一直以“白”字为

4、吉,对白瓷也就偏爱至深。因为皇帝的嗜好,所以白瓷大量烧造,并达到中国白瓷烧造水平的最高峰。永乐瓷器器型受西亚文化影响永乐时期器形比洪武时期丰富的多,传统器物有梅瓶、玉壶春、执壶、盏托、各式盘碗等。其中梅瓶造型古朴,肩部丰满圆润,非常具有时代风格;另有压手杯可谓本朝极品,坦口折腰,滑底砂足。顺口沿而下,胎骨渐厚。将其握于手中则切合于手心,执于手中则恰合于虎口(虎口位于拇指与示指之间),均有凝重之感,故有压手杯之美名(图三)。由于频繁的对外交流,这一时期瓷器器形受西亚文化影响,有天球瓶、抱月瓶(图四)、大背壶(图五)、藏草壶、无档尊、鱼篓尊、八方烛台、花浇、折沿盆等,模仿波斯文化中的金银器造型。永

5、乐瓷器纹饰题材较元代丰富,但人物纹少见永乐时期纹饰一改元代、洪武朝豪放的风格,纹饰显得疏朗秀丽,笔意自然。纹饰很丰富,常见的缠枝、折枝花果纹有:莲花、牡丹、菊花、茶花、秋葵、荔枝、葡萄、寿桃等;龙凤纹在该时期出现较多,有云龙、云凤、海水龙、赶珠龙等;由于苏料容易晕散,不容易控制,故人物纹很少见,仅见胡人乐舞(图六)和婴戏纹;还有花鸟、园景、竹石芭蕉纹融写实为一体;这时还以梵文为饰,说明与宫廷的佛教活动有关,意为受佛庇护吉祥之义。永乐时期纹饰对后世官民窑瓷器纹饰影响很大。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烧造青花所需的“苏”料从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郑和率领万人使团先后七次远航西洋,带回了制造青花所需的青料“苏麻离

6、青”,用此种钴料,烧出的青花呈色鲜艳,蓝中泛紫,浓重者发黑,在纹饰上凝结有自然形成的结晶斑点,并有锡光,俗称“铁锈斑”。特点是像墨点再生宣纸上,产生自然晕散的效果,这主要是由于进口青料含铁量高所致,此种青料与元青花和洪武青花所用的青料相同,青花发色与元代相似。永乐时期丰富多彩的单色釉瓷器永乐朝官窑瓷器烧造的品种除烧造青花瓷外,单色釉瓷器尤其是白釉瓷器也成为主流。永乐时期的白瓷,釉质洁白、温润似玉、肥厚如脂,恰似白砂糖的颜色,给人一种甜的感受,故名“甜白”(图二)。永乐甜白瓷大体分为厚胎与薄胎两种,薄胎器釉面晶莹,有光素、刻划、模印三种装饰。大器以光素为多,小件器物身上纹饰线条极细,需借光细查才

7、可发现,无论薄釉厚釉,器物胎釉均呈现肉红色,而清代呈亮青色,其实永乐时期白釉看起来较历朝显得莹润,经过对比观察,永乐甜白釉并不是纯白的颜色,釉色白中闪灰,因此釉面显得莹润。永乐时期红釉釉面均匀,釉色莹润透亮,鲜艳犹如红宝石,亦称“宝石红”(图七)。其特点是大部分红釉器物,口沿都有一条呈白色的边线,非常整齐,俗称“灯草口”,此外器物底边垂流的釉汁截然整齐,并泛虾青色。翠青釉是永乐时期新创的一种釉色,釉色青如嫩竹,是一种极淡的淡青绿色(图八)。翠青釉的玻璃质感较强,釉中隐含密集小气泡,如鱼子状,但气泡亦有大小之分。传世品稀少,器形仅见高足杯、三系或四系盖罐。彩瓷品种有青花红彩、白地孔雀绿彩、金彩、

8、黄地绿彩、绿地酱彩等,这些品种在传世品中极为罕见,有些仅在珠山御窑厂发现。无论什么品种,其器形、胎釉、纹饰、工艺与永乐时期同类器相同,如果遇到可以照此共同之处举一反三。永乐时期这些品种的开创对景德镇制瓷业有着深远的影响。永乐瓷器鉴定方法一:辩胎釉胎质洁白釉面细润永乐瓷器胎体变薄,胎质干涩有空隙,胎色趋于洁白,生烧现象已不常见,这主要是对窑温及室内气氛的控制较前朝有了进步(图九);青花器釉面较厚,釉质细腻平滑,釉色多白中泛青;个别有细碎无色的自然开片;白釉器釉质肥润细腻,器物上可见缩釉点;红釉器釉面均匀,口沿一圈白釉,俗称“灯草口”,微泛青,器物底边垂流的釉汁截然整齐,并泛虾青色。方法二:辨纹饰

9、小笔填绘,形成深淡的笔触永乐时期纹饰装饰布局大多比较疏朗,瓷器装饰线条一般比较纤细流畅;常见绘锯齿状叶纹,有别于宣德时期;莲瓣纹绘画大多勾线填色,回纹一改洪武时期两个一组的画法,大多连续不断;青花弦纹线,线条不十分均匀,给人一种古拙之感;龙纹很雄壮,龙头有竖发的处理,龙颈、龙身较元代雄壮,但少了几分矫健;龙爪依然很有力度,除五爪外,也有三爪、四爪;青花瓷器纹饰用软笔勾勒,线条流畅,多用没骨画法,即不用勾线填色,一笔点画而成。有些纹饰填色使用小笔填绘(即不用大笔渲染),形成深淡的笔触(图十)。方法三:辨工艺砂底细白,抚摸如糯米粉的感觉永乐时期器物底足有釉底和砂底两种,釉底釉质细腻、光滑,积釉处泛

10、青,呈湖水绿色;砂底细白,抚摸极为细腻,如糯米粉的感觉(也像饺子皮的感觉);由于胎土中含微量杂质,偶见褐色星点;器物底足采用平削的手法,足墙较宽;圈足露胎处泛橙色火石红,足迹露胎处可见护胎釉(图十一);除盘碗类小件器物,由于当时工具所限,大件器物底足修足并不十分规整;盘碗类内底面器壁与器底相接处有一周下凹,俗称“月亮底”;琢器类器物(瓶罐类立件器物称为琢器),由于当时是分段拉坯成型,腹部可见接胎痕,永乐时期工艺较好,接胎痕不十分明显;器物里釉依然平滑细腻,并可见白色绞丝纹;甜白釉薄胎器也称“半脱胎器”,迎光透视,并不全透亮,由于器物底部胎质较厚,透光度较差,器物棱角处如有青花线,线条发黑,铁锈

11、斑凝结现象严重;永乐青花在阳光下看,泛雪青色;青花纹饰线条上铁锈斑自然分布,像墨点在生宣纸上,自然晕散的感觉,呈放射状,有毛边现象(图十);用刻划、模印装饰的器物,纹饰不明显,有时需借助灯光才可发现。 方法四:辨款识永乐时期瓷器仅见“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于官窑瓷器上书写帝王年号款当始于本朝,在器物上模印、锥拱或以青花书写“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如压手杯内底心书青花“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曾将永乐篆书年款的特征编成口诀“永乐年款却领先,印刻暗款凸凹全。压杯青篆在内心,不是确知不胡言。”但永乐朝瓷器绝大多数不落款(图十二)。永乐民窑瓷器底足施釉稀薄永乐民窑瓷器遗存较多,但仍以盘碗高足杯常见,造型较前朝圆润、灵巧。洪武时期常见的折腰盘已不见。永乐民窑瓷的胎土淘炼粗糙,胎质干涩,间有空隙;釉面光洁,釉色灰青;底足施釉稀薄(图十三),足墙较厚,平削足,也有底足无釉,但中心已无明显鸡心状突起;此时纹饰常见碗心书写“福”、“寿”字(图十四),也有绘月映梅、兰草;碗外壁装饰较洪武时丰富,见有缠枝莲、结带绣球等;底足外足墙无青花圈线;画法用笔简练、朴实无华,俗称“一笔点画”,即在绘画中没有勾、勒、点、染,直接绘画使纹饰一气呵成。青花用料为国产的“土青”,色调普遍晦暗,常见有蓝中泛灰黑和蓝中泛灰两种青花发色,凝聚出黑褐色斑点、但无晕散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