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在情景交融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为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教师必须在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激发与培养学生丰富的道德情感,应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精心设计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孩子在情景交融之中领悟教学要求,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 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情感,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中,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以情感人 人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 使其产生同样的情感;别人的情感也可以感染自己, 使自己产生同样的感觉。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充分利用教
2、材和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使自己的情感和教材与学生的情感相容,教师入境入情,带来学生的心动情发,去感染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起道德情感 ,加深学生对道德概念的理解,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我们这儿所说的“以情感人”是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要求教师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因为孩子的心灵是敏感的,如果教师仅仅是“逢场作戏”,那么就会适得其反,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同时也会使教师失掉威信。 二、以境动人 人的情感不但具有感染性的特点,还具有情境性。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因素往往具有综合的作用。所以一节成功的品德与社会课,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是十分重要的。我经常巧妙
3、地创设必要的情境,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体验。如在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节课时,我激情洋溢地介绍了新中国的来之不易, 孩子们随着雄壮的国歌不由自主地站立起来,凝望着黑板上的五星红旗, 行少先队队礼。因此,适宜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一节成功的品德与社会课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科要求,运用各种手段创设学习情境, 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领其情,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能力。 三、以美冶人 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教师还应该运用美的教学手段给学生以道德情操的陶冶。别林斯基有一句名言:“美和道德是亲姐妹
4、。”思想品德教育只有结合美的教育,才能取得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人们常说:“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灵魂。”我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着力刻画、揭示人的灵魂美人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思想意识和志趣情操的美。我在教授我的劳动感受时启发孩子领悟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激发了孩子们对劳动者心灵美的敬佩之情。此外,我还经常运用艺术的手段, 如唱歌、跳舞、绘画、听音乐等来熏陶孩子的心灵,强化道德意识, 做到情理交融。孩子们边歌边舞,陶醉在美的旋律之中,积极的、健康的、高尚的、美好的道德情感就是在这样潜移默化的陶冶之下,逐渐在孩子身上形成的。所以,品德与社会课如果没有美育的渗透,是决不会取得成功的。 四、以形育人 以榜样人
5、物的光辉形象来培育我们的下一代,这也是我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经常运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有一句名言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 ,是一面旗帜。各种各样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坐标。如何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模范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的作用?我认为,首先要做到讲述的事迹生动感人。在教授绿色小卫士一课时,我根据教学的要求, 亲自采访了环保所的同志,并根据收集的先进事迹,塑造了“小于阿姨 ”的典型形象,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要做到树立榜样人物与联系班级实际相结合。我在介绍榜样人物的事迹之后,总要联系班级实际表扬一个或几个先进同学,哪怕是点滴的闪光思想或微不足道
6、的榜样行为, 都抓住不放加以宣扬。这样容易使道德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学习和模仿。最后, 要做到讲述榜样人物动人的事迹与分析榜样人物闪光的思想结合起来。因为孩子具有模仿性强的特点,他们总是先模仿榜样人物的外部的行为表现, 再体会其内心思想;先从机械式的模仿再到独创性的模仿。教师有责任教育孩子尽快地从外部的、机械的、形式的模仿中摆脱出来,唯一的办法就是从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中分析出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揭示他们的道德动机,这样孩子才会明白为什么必须这样去做的道理, 进而转化为他们内在的需要,成为推动他们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 总之,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既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又不能死守课堂, 而应该主动适应、主动参与社会生活,走出课堂, 与火热的现实生活相沟通,知行统一。这样才能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