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年感音神经性耳聋血流变检测观察老年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在耳鼻喉科临床为一种常见病,血流变分析仪其发病机制甚多,如内耳微循环障碍,其中包括神经调节、血液循环动力学、内分泌学的改变、感染、解剖发育异常等。然而,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近年来有人提出可能和血流变学机制改变有关,由于血管的管径、血黏的改变导致血流的变化而引起本病。我们从 1996 年 7 月至 2005 年 10 月对 300 例老年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血流变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的选择:300 例老年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及 300 例健康老年人,均无心脑血管疾病。耳聋组 300例,均选择 60 岁以上,原因不明
2、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测听测得结果,听力损失在 40 dB以上的患者,男性 270 例,女性 30 例,年龄 6091 岁,平均(745) 岁,其中单耳发病 183 例,双耳同时发病 117 例。对照组 300 例,男性 180 例,女性 120 例。体检健康的老年人,年龄 6583 岁,平均(744) 岁。1.2 使用的仪器及检测的项目:使用血黏细胞电泳仪及血小板聚集自动平衡仪。检测项目:测试的血黏诸因素包括:全血比黏度(高切低切 )、血浆比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 (ESR)、血小板聚集率等。1.3 统计学处理:所有统计数据进行 t 检验,以 P005
3、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见表 1。从表 1 中观察检测结果可见到老年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与健康组对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讨 论血流变学是在物理化学相互渗透和交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人体内的血液作为一种流体,在有弹性的心脏和血管内具有流动和变化的特点,即流变性。血液的流变性不仅对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影响着人体的免疫功能和体液调节,又是许多疾病发病的基础。因此血流变的变化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血流变学科正迅猛的发展。关于老年感音神经性耳聋血流变学的改变本组从 300 例检测结果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是全血比黏
4、度,不论高切低切、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本结果表明,老年感音神经性耳聋 ,大部分处于高血黏状态,这也说明高血黏的发生,是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某种原因引起血液黏度的增高时导致血液的流变性下降,可在内耳产生微血栓,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组织慢性缺氧,代谢障碍,继而引起耳蜗功能受损,致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生。综上所述,慢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病可能与血流变学改变有关,对于老年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的检查是必要的,它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一个参考,也可以做为疗效动态观察的一项指标。通过对老年感音神经性耳聋血液流变学的检测为临床提供考,降黏治疗做为一种治疗方法,在防止、延缓和治疗老年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价值可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