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胃镜手法.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7372838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胃镜手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胃镜手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胃镜手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以下胃镜手法是我个人的一点亲身体会,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1胃镜手法:第 0 步:首先要清楚,在食道:左前右后,上右下左;在胃及十二指肠:左前右后,上小弯下大弯。活检钳张开以后大小约 0.5cm,幽门口张开以后大小约 2.0cm。第一步:器械准备-安装胃镜器械,调平衡,试吸引。第二步:术前准备-进镜之前先安抚患者的紧张心情,简要询问患者的病症及以前是否做过胃镜检查及如何诊断。使患者处于左侧立卧位,身体纵轴与口角竖线为十字交叉状态。调整大小螺旋,使它们归为原始状态。第三步:由咽进入食道-直视下从口腔进镜,使屏幕上的舌面处于正上方,送镜约 10cm,感到阻力后向内打大螺旋(up ),使镜身符合嗓门的

2、自然弯曲,送镜约 15cm,见到环咽肌和梨状窝,向外打大螺旋,使镜头贴于咽喉后壁,并从屏幕中的左侧或右侧梨状窝(一般都选左侧)走镜(如果稍提高镜身,镜头就会自动走向左侧梨状窝),嘱患者做吞咽或深呼吸动作,同时稍用力向内右送镜(右旋),如果感到一种突破感,内镜便顺利进入食道。(食道内有时可见到白色的糖原颗粒沉积)第四步:由食道进入胃部-调整螺旋,使视野处于食道中间,吸气,将位于咽部的粘液吸掉,以免误吸入气管,送镜,充气,观察食道四壁粘膜,见到齿状线后定位采图。继续送镜约 40cm,可见到贲门口,左手向外拉平镜身,视野出现胃粘膜皱襞,内镜便顺利进入胃部。第五步:由胃部进入十二指肠球部-继续充气,如

3、果镜头出现一片模糊,那是镜头贴于胃底粘膜上面,稍退后镜头,使视野出现清晰的胃粘膜皱襞,大螺旋向内打 45-60 度,左手向右转,基本处于端平镜身,送镜约 20cm,可见到镜头由胃底逐渐走向胃窦。见到胃窦后,迅速向内送镜,调整大螺旋,使视野处于胃的中间,送镜约 60cm,镜头到达幽门,充气,可见到逐渐开启的幽门口,送镜,使镜头穿入幽门,如果感到一种轻松的突破感,内镜便顺利进入十二指肠球部。撤镜,向外调整大螺旋,可看到十二指肠上角,调整视野,最好在保证同时含有球部和上角的角度定位采图。第六步:由十二指肠球部进入降段-在球部向外调整大螺旋,可看到十二指肠上角和降部入口,送镜身越过上角,同时左手大幅度

4、向右转镜身,向内打大螺旋,可看到镜头逐渐向内滑动,到了降部,充气,如果看到粘膜呈螺旋形的一空腔皱襞,内镜便顺利进入十二指肠降部,定位采图,撤镜身。第七步:由十二指肠降部撤入球部-松开大螺旋,右手拿一块干纱布包住镜身,撤镜,可见到镜头经过一片模糊后,由降部顺利回到球部。第八步:由十二指肠球部撤入胃部-继续撤镜身,可看到镜头由十二指肠球部回到幽门口,再继续撤镜身,可看到刚才走过的胃窦部。稍撤镜身,向内打大螺旋,可见到胃角,定位采图。继续向内打大螺旋,可见到胃角体测,撤镜身,可看到视野逼近胃底,定位采图。向右大幅度转镜身,同时保持向内打大螺旋状态,可看到视野由一侧胃底转向另一侧,定位采图。注意,如果

5、看到胃底清晰的血管网属于正常现象,不要误以为是胃底萎缩。松开大螺旋,撤镜身,可看到镜头回到胃体侧。调整螺旋,观察胃体的前后壁和大小弯。(在退至近贲门口胃脊处,亦可以采用高位转角看胃底的方式,方法是看到胃脊后,向左放平镜身,同时向内打大螺旋,送镜身,可看到一侧胃底,向右大幅度转镜身,可看到另一侧胃底)记住,在这一环节,可一边撤镜身,一边吸引,吸引时要采取点吸时,不要一直摁着吸引钮不放,不然容易吸到粘膜,下一步同样。第九步:由胃部撤入食管-继续撤镜身,可见到视野由贲门回到食道,边点吸式进行吸引边撤镜身,要慢慢撤,仔细观察食道粘膜有无病变,尤其是食管的三个狭窄处。注意在由胃部撤入食道前,应当尽可能的

6、将患者胃内的气体抽干净,不然仅靠患者自己往外排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第十步:由食道退出来-你成功了,完成的很漂亮。望下次继续努力!2、胃镜检查进镜方法操作要领1前视型 左手握住操纵部,右手扶持镜身距头部 30CM 处,稍向上转动距柄使镜头端成弧形弯曲,将镜前端通过口垫沿舌面送入口腔。操纵镜角方向,使镜前端与患者身体平行,沿咽后壁轻轻推进。可看到会厌、声带及食管入口。对准食管口,松开角度控制钮,轻轻推进,送入食管,开始观察。胃镜通过齿状线,即进入胃的贲门部。适当注气后可见胃体大弯侧的纵行屈曲的皱壁及粘液池。继续注气体使胃腔扩张,沿大弯皱襞方向循腔向前推进。若遇瀑布胃,注入气后仍不能找到胃腔时则需变换

7、体位,必要时采取俯卧位。胃镜进入4550cm 刻度处时,轻轻调节上下角度钮,即可看到拱门形的胃角,圆弧向上。继续前进,镜前端到 60cm 左右时,镜角稍向上即可看到胃角的正面像,如一根横梁,两端宽中间窄,将胃分为两腔,上方为胃体,下方为胃窦。此时如将镜角再向上弯并继续推进,则可看到窦小弯及角切迹的窦侧,此时角切迹呈月牙形,并可看到镜身,即所谓丁形反转。将镜稍后拉,镜角稍向下则可遥望幽门为一圆洞,此时可观察胃窦部。在胃窦部纵行皱襞已消失,蠕动明显。充分观察胃窦以后,使幽门保持在视野正中,继续前进即可进入十二指肠球。胃镜进入十二指肠球时,可见位于视野右下方的十二指肠上角,呈半月形,此面为下壁,在相

8、对侧是十二指肠球上壁,视野左下为前壁,右上为后壁。若要进入十二指肠降部,须右旋镜身 90180,并将镜角向上弯,轻轻进镜,即可看到环形皱襞,即十二指肠降部。将镜后退,胃镜拉直,前端会继续向前滑动一定距离。前视镜对降部的十二指肠乳头观察不够满意,侧视镜则可满意地观察乳头及其开口。退出至球部,仔细观察球部各壁之后,再边退镜边观察。退至体上部,应观察胃底、贲门。前视型胃镜观察胃底贲门,需用 U 形返转才能使观察满意。U 型返转是将胃镜送入胃体中部,在看到胃腔转向后壁侧时,将内镜角度向上旋,并将镜身顺时针旋转 90180,边观察后壁粘膜,边将胃镜向前推进,内镜则向贲门侧前进,直到可以看到贲门及从贲门进

9、入胃内的镜向,此时插入管已成 U 形,故称 U 型返转。U 型返转时,所见物像与常规位置相比,前后颠倒。胃内有四个重要的定位标记:胃体大弯皱襞、角切迹、幽门及十二指肠上角。胃镜插入及观察方法见图 2-8-24 所示。2侧视型 侧视镜顶端为圆形,较易通过咽部,但在食管内为盲区,在食管下端活动镜角可以见到部分食管壁。在通过食管时,应用轻柔力量,有阻力不应推进。正常在通过贲门时有轻微的阻力。进入胃内使镜角向下,吸尽粘液池中胃液并注气。进镜时保持镜角向下,以得到轴向的图像。镜角伸直后可通过转动镜身对各壁进行仔细观察。当镜端达体部大弯侧时使镜角向下,才能见到幽门口,对向幽门口,然后使镜角恢复伸直状态,此过程中见幽门向视野下方移动,像太阳落山。至不见幽门时推进镜身,即可进入十二指肠球。镜身旋转 180,再使镜角向上,向前推进,胃镜即进入十二指肠降部。 3斜视型 特点介于前视型与侧视型两者之间,观察侧面时,须使镜角稍向上,观察前面时,则须使镜角稍向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