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永年县中医院胆结石围手术期中医诊疗规范胆囊结石是指胆囊内发生结石的疾病。胆囊结石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若与胆道感染一并统计,则在急腹症中占据第二位,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7%-10%。女性发病多于男性。一般可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临床症状等决定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预后良好。胆囊结石在中医学中称为“胁痛” 。中医学 认为胆为六腑之一,主贮藏与疏泄胆汁,又与肝相表里,其病因病机乃饮食失节,水湿内生,湿蕴久化热,湿热煎烁胆汁;或情志失调,肝胆失于疏泄,胆汁壅滞,积而成石。1、诊断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胆石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2、中医治疗辩证论治(1(肝胆气滞证:主症:
2、上腹或胸胁胀痛,甚者绞痛,牵引肩背,嗳气吞酸,食纳减退,或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舌淡、苔白或微黄,脉弦或弦紧。治法:疏肝和胃,利胆排石。方药:自拟胆石 1 号方加减:柴胡 12g,枳壳 9g,木香 9g,川楝子 6g,黄芩 18g,生大黄 9g。(2(肝胆湿热证:主症:右上腹阵发性绞痛,牵引肩背,恶心呕吐,口干而苦,目黄,面黄,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法:清热利湿,通肺排石。方药:大柴胡汤加减。柴胡 15g,大黄 10g,枳实 15g、法夏 15g、法夏 15g、白芍 20g、生姜 15g、黄芪 15g、白术 15g、茯苓 20g、甘草 10g或选中成药:胆宁片,每次 5
3、片,每日 3 次。(3(肝胆瘀滞证:主症:胃脘痞胀,胸胁不舒,反复发作,或全无症状,仅感饭后不适。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脉弦或沉涩。治法:疏肝利胆,化瘀消食。方药:自拟胆石 2 号方加减:柴胡 12g,白芍 15g,青皮 6g,桃仁 9g,川楝子 6g,香附 12g,郁金 12g,元胡 15g,生大黄 9g。或选中成药:消炎利胆片,每次 5 片每日 3 次。(4(肝胆脓毒症:主症:胁腹胀痛,痛引肩背,痛而拒按,腹皮挛急,高热寒战,口干舌燥,饮食即吐,恶呕频频,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甚者神昏谵语,身热肢冷,舌绛、苔黄腻,脉滑数或脉微欲绝。治法:泻火解毒,通腑救逆。方药:自拟胆石 3 号方加减:茵陈蒿
4、 15g,黄芩 12g,蒲公英 30g,黄连 6g,丹皮 12g,瓜蒌 18g,大黄 9g,芒硝 15g。以上方剂的拟定只是按理想之证型建立,临床上不多见,临床上多见兼杂证和变证,不能墨守成方,各医师要根据患者的体质、是否术前术后、有无排气排便等情况选用治疗方法和调整方剂内容,谨遵因时、因人、因病制宜的治疗原则。3、疗效评价标准目前中医中药对泥沙样结石有明显的排除功效。手术治疗直径一般在 0.3cm 以上的胆囊结石效果明显优于中医药排石,特别是微创手术的开展及应用以来伤口愈合快且遗留瘢痕少,易恢复。4、中医治疗难点分析中医治疗胆囊炎、胆结石具有独特疗效,大量的临床研究机实验室研究表明,与单纯西药对比,手术前后中医药及中医系结合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优势,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分型标准及中医诊断不准确,缺乏统一标准;2.中药临床疗效的体现缺乏客观量化的临床指标,缺少客观评判的依据;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胆囊炎、胆结石中的作用,并使其疗效优势得到认可,本专科拟提出如下解决措施和思路:加强胆囊炎、胆结石的相关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尤其是中医病机的分析,根据发病特点结合临床实际,使中医诊断及辩证分型更精确;加强中药配伍的研究,尤其是本院制剂的分析,使之更切合临床,并对剂型进行改革,使患者服用更方便;加强实验研究,希望能发现客观判断指标,以理论研究来推动临床治疗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