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腹部分区一般用九区法。由连接左右第 10 肋骨下缘及连接左右髂前上棘的两条水平线,将腹部分为上、中、下三部;再分别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正中线之中点作两条垂直线将上、中、下腹部各分为左、中、右三部共 9 个区域。(二)腹部视诊:1.腹部外形过度肥胖、妊娠晚期、大量腹水、胃肠胀气、急性胃扩张、腹内巨大肿瘤等,可使腹部膨隆;极度消瘦、严重脱水、恶病质者腹部凹陌,甚至呈“舟状腹”2.腹壁静脉曲张正常人的腹壁静脉一般看不清楚。当门静脉循环障碍或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时,由于侧支循环形成,腹壁静脉可显而易见,甚至曲张。正常时,脐以上的腹壁静脉血流方向向上,脐以下的腹壁静脉血流方向向下。当门静脉高压时,静
2、脉曲张以脐为中心,曲张静脉的血流方向与正常相同。如上腔静脉回流受阻,则脐上、脐下的腹壁静脉的血流方向均向下,反之,均向上。3.胃肠蠕动波和肠型正常人看不到胃肠蠕动波和肠型。如有幽门梗阻时,在上腹部可见到自左向右移动的胃蠕动披;肠梗阻时,在腹壁可、看到肠蠕动波和肠型。 (三)腹部触诊:1.腹壁紧张度正常人腹壁柔软,无抵抗;当腹内有炎症时,腹肌可因反射性痉挛而使腹壁变硬,有抵抗感,称腹肌紧张。急性胃穿孔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时,全腹肌肉紧张显著,硬如木板,称“板状腹” 。结核性腹膜炎由于慢性炎症,腹膜增厚,触诊腹壁有柔韧感,似揉面团的感觉,称“揉面感” 。2. 压痛及反跳痛腹部触诊有压痛后,触诊的手
3、指在原处继续加压稍停片刻,然后突然将手指迅速抬起,此时病人腹痛如加重明显称为反跳痛。当腹内脏器或腹膜有炎性病变时,可出现相应部位的压痛。反跳痛是壁层腹膜已有炎症累及的征象。3.腹部包块腹部触及肿块时,应注意其位置、大小、形态、硬度,有无压痛与搏动,能否移动,以及与周围器官和腹壁的关系等。4.肝脏触诊触诊肝脏时,嘱病人平静地进行腹式呼吸,测量肝脏大小,由右锁骨中线肋缘至肝下缘的距离及剑突下至肝下缘的距离,以厘米计算;其质地一般以质软,质韧和质硬三级表示。正常成人的肝脏一般触不到,腹壁松弛的病人,当深吸气时在肋下缘可触及肝下缘,但在 1cm 以内;在剑突下可触及肝下缘,多在 3cm 以内;其质地柔
4、软,表面光滑,边缘规则,无压痛,无搏动。5.脾脏触诊正常脾脏不能触及。脾脏肿大的程度分为轻度肿大(深吸气时,脾下缘在左侧肋下不超过 3cm) ,中度肿大(脾下缘在肋缘下 3cm 至脐水平线)和高度肿大(脾下缘超过脐水平线下) 。6.膀胱触诊对判断有无尿液和尿潴留有较重要的意义。检查时,护土的右手自病人的脐部开始向耻骨方向触诊,触到肿物要注意鉴别是否为胀大的膀胱。胀大的膀胱触诊有囊性感。按压膀胱时如有尿意,排空膀胱后,肿物缩小或消失。(四)腹部叩诊1.正常腹部叩诊音正常腹部叩诊除肝、脾所在部位呈浊音或实音外,其余部位均呈鼓音。明显鼓音可见于胃肠高度胀气、胃肠穿孔。2. 正常人肝浊音界位于右锁骨中
5、线第 5 肋间水平至右肋下缘,肝浊音界扩大见于肝癌、肝脓肿,缩小见于肝硬化、急性肝坏死,消失见于盲肠穿孔。3.移动性浊音当腹腔内含有一定量液体(游离腹水超过 1000ml)时,可查得随体位不同而变动的浊音,称移动性浊音。见于肝硬化腹水、结核性腹膜炎等。4.叩击痛护士以左手掌平放在被检脏器的体表位置上,右手半握拳用由轻到中等强度力量叩左手背,如患者感到疼痛,称叩击痛。正常人各脏器叩击痛,如肝炎时在肝区有叩击痛;肾周围炎、肾盂肾炎时肾区有叩击痛。(五)腹部听诊1.肠鸣音当肠蠕动时,肠腔内液体与气体亦随之流动,产生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称肠鸣音。正常人的肠鸣音每分钟 45 次,若超过工 10 次称肠鸣音亢进;见于急性肠炎;如持续 35min 以上才听到 1 次或听不到肠鸣音,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提示有肠麻痹存在。2.胃振水音患者仰卧, 护士 以稍弯曲而并拢的四指,连续迅速地冲击病人上腹部,若听到胃内气体与液体相撞击而发出的声音,称振水音。正常人仅在饭后多饮时出现,如在空腹或饭后 6-8h 以上,胃部仍有振水音,则提示胃排空不良,见于幽门梗阻、胃扩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