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腘窝---囊肿.doc

上传人:myw993772 文档编号:7367704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腘窝---囊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腘窝---囊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腘窝---囊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腘窝---囊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脂腺囊肿-俗称“粉瘤”,是指因皮脂腺导管阻塞后,腺体内因皮脂腺聚积而形成囊肿。这是最为多见的一种皮肤良性肿瘤,很多人都曾有过长粉瘤的经历,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的青年人。 皮脂腺囊肿-好发于头皮和颜面部,其次是躯干部。由于其深浅不一,内容物多少不同,因而其体积大小不等且差距很大,小的如米粒大小,大的如鸡蛋大小。往往被诊断为脂肪瘤,纤维瘤等。皮脂腺囊肿生长十分缓慢,但患者仍能感到其在逐渐增大。 皮脂腺囊肿-多为单发,偶见多发,形状为圆形,硬度中等或有弹性,高出皮面,表面光滑,推动时感到与表面相连但与基底无粘连,无波动感。皮肤颜色可能正常,也可能为淡兰色,增大过快时,表面皮肤可发亮。有时在皮肤

2、表面有开口,可从此挤出白色豆腐渣样内容物。这个开口即通向皮肤表面皮脂腺的开口所在,开口凹陷系导管长度不足所致。皮脂腺囊肿往往并发感染,造成囊肿破裂而暂时消退,但会形成瘢痕,并且易于复发。 皮脂腺囊肿癌变的机会极为罕见。 手术是皮脂腺囊肿唯一的治疗方法。手术中可在与囊肿相连的皮肤,尤其是见到导管开口时,沿着皮纹方向设计梭形的皮肤切口,连同囊肿一起摘除。分离时应特别小心,囊壁很薄,应当尽量完整地摘除。如果残留囊壁,则易于复发。如果术前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则应首先控制炎症,后期再安排手术。 治疗原则 1手术切除:一经确诊后,均应手术将囊肿完整摘除。 2并发感染者应予口服抗菌药( 如增效联磺片、麦迪

3、霉素等)及热敷等抗炎治疗,炎症消退后手术切除。 要听从医生如现要做手术,必须要做,不用担心,用麻药医生有剂量,疤痕大了可以整容。囊肿药物疗效极差,主要靠手术治疗,但容易复发。2)腘窝囊肿、腱鞘囊肿1. 腘窝囊肿:早在 1829 年 Dupuytren 就提出腘窝囊肿这一病名, 1840 年Adams 首先论述了腘窝囊肿与半膜肌滑囊和膝关节腔相通的关系,1877 年助 ker 发表了对腘窝囊肿的经典性论述,后来一直延续至今。 临床表现:最常见的腘窝囊肿系膨胀的排肠肌和半膜肌健滑囊,该滑囊经常与后关节囊相通,中年以上临床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可导致膝伸、屈膝受限,疼痛较轻,紧张膨胀感明显,行走或久站

4、后腘窝酸胀或不适感更明显。病人往往以腘窝区逐渐发生肿胀伴膝后疼痛和偶尔囊肿可压迫阻碍静脉回流而引起小腿水肿就医。体格检查可见膝关节最大限度伸直时肿胀最明显,张力增高和变硬,屈曲时缩小或不见,张力降低和变软。当膝屈曲和用手加压揉按或持续压迫时,囊肿缩小证明囊肿与关节腔相通。早期触诊无压痛,有波动感,与皮肤不粘连,表面光滑。局部穿刺可抽出黏稠液体,X 光片可见腋窝有一个球形软组织阴影,膝关节造影可显示腘窝囊肿与关节腔相遇。腘窝囊肿有原发与继发两种。原发型起于关节腔而关节正常,多为双侧性,但不一定同时发病,切除后有复发倾向。继发型常继发于关节的某些病变,最多见的是骨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与半月板有

5、关的膝内紊乱,特别是与半月板后面病变有关。 传统治疗:原发型腘窝囊肿,如没症状和囊肿不大者因无特效药物一般不治疗;体积大和有症状者可行穿刺抽液或同时注入强的松龙等。反复发作和经久治不愈时可手术切除,但手术治疗有一定难度也容易复发。继发性腘窝囊肿,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2. 腱鞘囊肿:是关节附近的一种囊性肿块,病因尚不清楚。慢性损伤使滑膜腔内滑液增多而形成囊性疝出或结缔组织粘液退行性变是发病的可能原因。目前临床上将手、足小关节处的滑液囊疝(腕背侧舟月关节、足背中跗关节)和发生在肌腱的腱鞘囊肿统称为腱鞘囊肿。而大关节的囊性疝出另命名,如膝关节后方的囊性疝出称腘窝囊肿。 临床表现:A. 女性和青少年多

6、见。腕背、腕掌侧桡侧屈腕肌腱和足背发病率最高,手指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处也常见到;偶尔在膝关节前下方胫前肌腱膜上也可发生这类粘液退行性变囊肿,但因部位较深,诊断较困难。B. 病变部出现一缓慢长大包块,小时无症状,长大到一定程度时可导致关节活动时有酸胀感。检查发现 0.5-2.5 厘米的圆形或椭圆形包块,表面光滑,不与皮肤粘连。因囊内液体充盈,张力较大,扪之有硬橡皮样实质性感觉。如囊颈较小者,可略被推动;囊颈较大者,则不易推动,易误为骨性包块。重压包块有酸胀痛。穿刺可抽出透明胶冻状物。 传统治疗:A. 挤压破裂而自愈。B. 使囊内容物排出后,在囊内注入药物或留置可取出的无菌异物(如缝扎粗丝线),并加压包扎,以使囊腔粘连而消失。C. 手术治疗。腱鞘囊肿治疗方法较多,但以上方法挤压容易感染和复发,药物疗效差,手术也易复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