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校园网许红洲 韩迪自教育部 2000 年 10 月提出“校校通”工程以来,全国中小学校掀起了一场校园网络建设的热潮。钱花出去了,设备买进来了,校园网络建起来了;甚至实现了“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但是实际上不少校园网络纯属摆设。校园网能干什么用?已建成的校园网如何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网络时代,尽管黑板、书本这些标志性课堂教学工具的主导地位还未彻底改变,但已在动摇。网络及计算机技术,正在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教学、学习工具与管理工具,在整个学校教育中扮演着一个积极的角色。 校园建网热潮正起 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育部于 2000 年 10 月提出“校校通工程”:从 2001 年起,用
2、 5 到 10 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使全国 90中小学实现上网。一时间,中小学校建网热潮起。据统计,全国目前已拥有校园网的中小学达 6000 多所。 与此相比,高校校园网的建设走得要更快一些。目前仅中国教育科研网便已连接起全国 800 余所高校。作为龙头,北大、清华的校园网硬件设施已初具规模,实现了“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几乎所有的办公、教学、寝室楼都铺了网线。网络系统成熟稳定,24 小时开通。到 2001 年 1 月,清华大学主干网容量高达数万兆,联网计算机达到 2.4 万台(学生寝室个人电脑 0.7 万台),上网人数达到 2.6 万,学生上网率达到 100。为了做
3、到进一步的无线畅通,北大、清华正投入了几百万资金准备在报告厅、阅览室等人们经常活动的公共场所进行无线网络建设,届时只要有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等无线终端就可以上网。网络建得快面临问题多 建起校园网,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传统教育,固然意义重大且势在必行;但纷纷上马的校园网实力不一、规模不一,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有硬无软”和“重硬轻软”。或是建好的网并不能真正完全得到使用;或是硬件设备投资过于高档,甚至造成浪费,而应用软件却跟不上。 北大、清华的硬件建设各用了 1 亿多元的专项拨款,其网络建设与利用率也在全国前列。但清华大学网络中心主任李学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坦陈:“就清华而言,其硬件设施
4、建设和国外名牌大学相差无几;我们的差距主要是在网络服务的实际应用上。应该说,因特网还没有真正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而在许多中小学,“有硬无软”和“重硬轻软”的问题则十分严重。据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信息中心主任李冬梅介绍,北大附中的校园网自 1998 年即开始筹划;当时硬件投资了 300 多万,2000 年 9 月开始运行后发现一个问题:“我们要在校园网上做些什么?大家没有感受到什么大变化,似乎只是可以接上互联网了。” 提到“校校通”,便以为是要校校都建网;提到校园信息化,便以为只要花钱买设备即可实现等错误想法,使一些校园网络建设走进了误区。 校商联盟力推应用 有关专家指出,校园网络建设不能单纯
5、地看成购买各种现代化设备;它是对教学方式的一种改变,是一项校园再造工程,需要大量资金与技术投入,而这些恰恰是学校所缺乏的条件;为此,与有实力有经验的 IT 企业合作已成为解决问题的一条捷径。 但是,有些厂家却不具备系统集成能力,加上不了解学校的需求,设计出的软件适用性不强。即使设计出来了,后期的维护工作却脱节。同时,有的学校由于受一些厂商影响,片面追求硬件设备的先进性和网络建设一步到位,结果软件和应用跟不上,设备闲置浪费。诸如此类都造成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收效不大的局面。 针对上述问题,国内 IT 业龙头老大联想集团将校园信息化建设进程划分成 3 个阶段:整体规划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
6、整体规划指设计上有超前意识,要通盘考虑,不仅仅是着眼于眼前,要使整体方案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联想清醒地认识到,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硬件建设是基础,应用是核心。为此在实施阶段,联想为教育用户提供了全面的、可定制的精品组件,并提供系统建设的集成服务。组件是构成一个信息系统所需要的“零件”。全面的,是指既提供硬件也提供软件;可定制的,是指组件可以“量体裁衣”定制;精品的,是指每个组件都拥有完美的品质,为用户提供可靠的保证。 在产品层面上,联想经过努力推出了电子教室解决方案和数字校园解决方案,并推出信息点播系统,将学校的视频、音频、图像、动画、教案等教学资源作为节目,让学校师生随时取用。此外,考虑到校园
7、网是基于 Internet 平台来开展,防止机密信息如试卷、成绩单等被窃取或更改等网络安全问题不可避免,联想率先推出了安全管理模块,来过滤不良站点、查杀病毒、建立校园网防火墙,以保证整个校园网的安全平稳运行。 与此同时,作为美国教育行业网络解决方案最大供应商,3Com 公司也于日前向中国市场正式发布了其 e教育解决方案,并表示与中国教育电子公司、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等一起,共同开发适合中国本土的校园信息化应用软件和课件内容。3Com 的这套新方案是一套完整的软件与硬件解决方案,它把先进的教学方法、丰富的媒体内容与易于使用的网络发布机制结合在了一起,利用其直观的界面,教师可以浏览包括话音、数据和图像在内的信息,并把它们组合成可以重放、保存和修改的动态教程。教师还可以访问各种素材库,与其他教师分享教案等。 正如教育部科技司司长张尧学在 3Com 的 e教育解决方案发布会上所言,“为了保证未来世界的持续创新,没有必要让我们的孩子迷恋技术,关键的是要用技术帮助孩子学习。”因此在政府鼓励和推动校园网络建设的大好时机,作为主体的各个学校应调整思路,避开误区,真正搭好网络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