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明之路(十八)火山上的天堂盛夏时节的雅典机场,充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我们文明之路摄制组一行四人也即将从这里前往希腊南部的海岛圣托里尼。同行的翻译老胡是个旅居雅典多年的上海人。异国他乡有了这样一位同胞的照顾,让我们倍感踏实。从空中鸟瞰下去,湛蓝的海面波光粼粼,一座座小岛散落其间。这便是爱琴海中部的旅游圣地基克拉泽斯群岛了。很难想象,就是在这些海岛当中孕育出了最早的地中海文明。在希腊语里,“ 基克拉泽斯” 的意思是“ 圆环”。这大概是因为组成群岛的几十座海岛构成了一个环形,而今天被称作“锡拉 ”的圣托里尼正位于群岛的最南端。有人曾经这样形容:“如果说基克拉泽斯群岛是散落在爱琴海里的珍珠项链
2、,那么圣托里尼就是项链坠上那颗最亮的钻石。”一幅墙上的毛驴画像成了我们寻访圣托里尼的起点。黑色卵石铺就的一级级台阶延伸在脚下,把我们带向前方。不知不觉间,我们来到了菲拉镇的最高处。犹如一弯新月,圣托里尼环抱着一汪纯粹得不能再纯粹的海水。水中央,耸立着一座煤堆似的小岛。老胡告诉我们,那是一座火山熔岩冷却形成的岛。而我们脚下的悬崖峭壁也是火山活动的结果。棕褐色的悬崖顶端,一幢幢白色建筑各依山势,在将近 70 度的斜坡上层层叠叠。透蓝的天空下,纯净的白色显得更加明亮。一座座夹杂其间的蓝顶教堂,用弧形的轮廓勾勒着童话般的梦境。我们注意到,在圣托里尼,各式各样的火山石制品随处可见。店家把收集来的火山石打
3、磨光滑,涂作五颜六色的珠子串在一起,就成了颇受游客欢迎的纪念品。一些摊位上还专门出售用火山石做成的各种工艺品摆件。甚至连街边餐厅的桌子上也都摆放着火山石做的小花瓶。望着眼前的奇景,我们不禁要问,如此独特的地理环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第二天,我们决定前往火山岛一探究竟。在山脚下的老码头,我们十分顺利地找到了一条快艇。船驶出港口,海风带着湿漉漉的味道扑面而来。我们的摄影师开始忙碌起来。远远望去,悬崖顶上的白房子像是一层白皑皑的雪。褐色断面上露出的火山灰堆积呈现着条带状的分布,如同年轮般记录着这里曾有的惊心动魄。穿过一条条木船的船舱,我们的双脚终于踏上了火山岛。这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小小港湾,浅绿色的海
4、水映衬着蔚蓝的天空和一条条仿古木船。来到这里的游客大多一身泳装打扮,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游览。据说,翻过火山岛的最高处以后,还可以到邻近的硫磺岛去游泳。松软的火山石踏上去吱吱作响。费力地前行了大约 400 米后,我们来到了位于火山岛东北部的火山口 A。那熔岩散布的样子将岩浆喷薄而出的瞬间凝固了起来。正当我们为它的成因而感到疑惑时,一位导游出现在我们面前。得知我们的疑问后,她非常友好地让客人们继续前进,自己则留下来接受我们的采访。事实上,圣托里尼如此独特的地形完全是板块构造的结果。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圣托里尼所在的位置介于亚、非两个大陆板块之间,地壳活动频繁而剧烈。3600 年前,一次巨大的火山爆发
5、,让原本圆盘状的圣托里尼岛中部断陷下去,化为一片内海,而四周残余的部分则形成了新月状的主岛和其他几座小岛。此后,火山爆发仍然不时发生,熔岩从海底越积越高,终于在 1570 年前后露出海面。之后的数个世纪中,每隔几十年或是上百年,就会有一次火山爆发将滚烫的岩浆从地下三四千米处喷出地表,而火山岛的面积就这样不断地变大。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三四十年代之交和五十年代都曾经出现过火山爆发的情况。那么最近的一次火山爆发是否对这里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呢?又一位导游恰好从我们面前经过,在我们的请求下,她提供给我们这样一些信息。站在火山口,眺望圣托里尼,目力所及的白房子大多都是在 1956 年的火山爆发后重新修建的
6、。空气中飘过来的微微硫磺味,还有那脚下数百公里外涌动的滚烫岩浆时时都在提醒着人们,火山并没有死去。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它还会苏醒,还会喷发在归程的路上,船长向我们讲述了另一个传说。公元前 4 世纪,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里曾经提到过一个叫做亚特兰蒂斯的海上极乐世界。那里有着高度的文明,国王贤明,军队强大,是地中海的海上贸易中心。可是这样一个理想国,却因为一次大地震和海啸在一夜之间沉入大海。两千多年来,有关“亚特兰蒂斯在哪里” 的猜测数不胜数。而今许多人相信,圣托里尼就是那个离奇消失的亚特兰蒂斯。那么,这里果真曾经产生过传说中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么?听老胡讲,在圣托里尼的最南端有一个叫做阿克尔提利
7、镇的地方。上世纪 60 年代对那里进行的大规模考古发掘曾经出土过许多极有价值的文物。这个位于海岸边、紧邻着火山断陷带的阿克尔提利。是否就是传说中那个发达的古代文明的所在地呢?当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遗址准备参观时,却遗憾地在大门口看到了闭馆的告示牌。没能进入遗址,让我们多少有些不甘心。看到遗址对面有一座小山,我们便决定前往,看看能不能从那里眺望到遗址里面的情况,不了却意外地邂逅了刚从国外回来的老人尼古拉斯。坐在院子里的大树下,我们向老人询问起有关阿克尔提利遗址的情况。没料到,他却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自己家和遗址的关系。原来,老人的家世代住在这里,遗址所在的范围有很大一片原来都属于他家的私有财产。老人告
8、诉我们,就像意大利的古城庞贝一样,阿克尔提利遗址也是一座因为被火山灰覆盖而得以完整保存的古代文明遗址。由于两年前一位英国游客在遗址里参观时被掉落的石块砸伤头部死亡,出于对安全的考虑,有关部门关闭了遗址,要等到年底加固工程完工之后才会再度开放。穿过一条条狭长的街道,摄制组一行五人找到了菲拉镇最深处的考古博物馆。与热闹的街区相比,这里很是幽静。据说,这里保存着一些火山大爆发之前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证。150 年来,考古学家们从地层中发掘出了完整的房屋遗址和各种生产、生活用品。这些发现表明,当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文明程度,并且居住在宽敞舒适的房屋里。居民的日常生活包括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
9、,渔业显得尤为重要。公元前 1650 年前后,圣托里尼的阿克尔提利已经发展成为青铜时代爱琴海上一个发达的文化聚落,它与南边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保持着频繁而密切的联系。这些色泽艳丽的壁画都出土于阿克尔提利的房屋遗址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可以让人清晰地感受到当时的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遗址中还出土了很多大型陶缸,从它们的纹饰上,学者们发现了地中海东部文明往来交流的痕迹。这些文物明显受到来自小亚细亚、塞浦路斯、叙利亚、埃及甚至希腊本土的影响。这说明,当时的圣托里尼正处在地中海东部海上文明往来的交叉路口上。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阿克尔提利遗址与火山大爆发同时期的地层中,考古学家并没有
10、发现任何人类的遗骸。是古人提前有所察觉而迁到了其它的地方?还是另有原因?这至今仍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团。然而,这个红色的陶瓶却提示给我们一个更为重要的信息:在火山爆发后的 1000 年,岛上出现过更为绚烂的古代文明。迎着十级海风,我们费力地向上攀爬。据说,在这座 369 米高的巨石山顶,有一座壮观的古代城市遗址。那个有着战车纹样的红色陶瓶应该就出自这里。公元前 9 世纪斯巴达人渡海来到这里,选择在居高临下的山顶建造起城市。此后直到基督教传入圣托里尼,这个被叫做“锡拉” 的古城一直是岛上唯一的文明中心。在管理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一座残破的古代神庙面前。这座完全由石头雕凿而成的神庙大致修建于公元前
11、4 世纪末至公元前 3 世纪初。建造者是一位来自小亚细亚的统治者阿特弥德罗斯。传说,他修建这座神庙的初衷是源于自己的一个梦。他将梦境中见到的神明一一雕刻在了岩壁上。在神庙残存的宝座上,我们依稀地辨认出了几个希腊字母。当年,面对着浩瀚的爱琴海,居于山颠之上的阿特弥德罗斯王不知会有怎样的心情?由于常年受到强风吹拂,这里的树木都顺风生长,树冠几乎和地面平行。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让我们相信古人一定是因为担心会被火山熔岩吞没才会选择住在高山之巅。当我们来到石山的最高处,成片的民居建筑和属于公共活动空间的会堂、剧场一一呈现在了眼前。城中的排水系统也已经十分完备。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出乎我们的意料。凝望着远方
12、的海洋,我们忽然对圣托里尼有了另一种认识:这个位于火山口上的小岛,或许从来都没有远离过危险,但是人类的活动却为天然的美丽不断增添着新的活力。夜间,伊阿镇的街道别具风情。随意地走在其中,你会惊讶地发现街上的每家店铺,无论摆设、装潢都自成一格,流露出不俗的品味与格调,洋溢着浓浓的艺术气息。是什么让这里变成了艺术的天堂,让人们流连忘返?就在我们反复思量的时候,街边的一家小店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是一家面积很小的陶艺店。货架上摆放的是岛上考古遗址出土的陶器复制品。一件件陶器复制品惟妙惟肖,使人一下子又联想到那遥远的过去。我们不禁想知道制造这些陶器复制品的人会是谁呢?不难看出,小店里的作品绝对不是平凡的手
13、艺人可以做得出来的。这对陶艺夫妇一定手艺不俗。看出了我们的好奇,老人拿出相册指给我们看,并且为我们留下了陶艺家夫妇的地址和电话。他们为什么会有意识地去复制这些古色古香的陶瓶?在他们眼中,古代圣托里尼的陶艺作品究竟传递着怎样的信息呢?我们的车子停在一座白房子前,一头灰白色乱发的陶艺家安德里亚斯先生早已等候我们多时了。走进安德里亚斯的工作室,简洁的装修让我们初步领略了主人的风格。环绕房间一圈,高低错落地摆放着一组组已经完成的陶艺作品。和我们在小店里看到的仿制品不同,它们颇为现代,金属般的质感甚至颠覆了我们对于陶器的概念。陶轮飞快地转动着。仅仅几分钟的时间,泥巴就在安德里亚斯的手中听话地变成了一个陶
14、瓶。我们不知道像这样的工作他已经做过多少。对于这个不善言辞的艺术家来说,或许他早已习惯了用泥土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安德里亚斯告诉我们,陶胎被制作完成后,得放在架子上通风晾干,之后需要把外部打磨光滑,才可以上色。看安德里亚斯工作,总会觉得他很随意,并不刻意地追求什么。朴素的颜色,简单的手法,没有一定的规矩和程式。寥寥数笔之间,一只小燕子带着乡野的气息,活灵活现地出现在陶瓶上。我们惊讶地发现,它与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那些陶罐上的小鸟十分相似。当我们问起他制作的那些仿古陶罐时,安德里亚斯从架子上拿下了几张图片和一个做好的陶坯给我们看。安德里亚斯的夫人克里斯蒂比丈夫年轻很多。她也是一位陶艺家。攀谈
15、中我们得知,今年 56 岁的安德里亚斯先生早在 1973 年便已获得了全希腊陶艺大赛的终身成就奖,那时候他只有 22 岁。然而他却选择了从首都雅典,来到了圣托里尼。史前阿克尔提利和古代锡拉的文化让他沉醉其中。于是他定居在了这里,尝试用自己精湛的陶艺,赋予这些古老的陶瓶和陶罐新的生命。看着照片上安德里亚斯仿制的巨大陶罐,我们揣测着在他的内心深处,一定与那个遥远而略显神秘的古代文明产生了共鸣。那是对生命的热爱和赞颂,抑或是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我们不得而知。而我们十分肯定的是,正因为有了像安德里亚斯这样的人,圣托里尼才会变成今天的模样。黄昏时分,游客们大多都会选择来到伊阿镇最西端的小广场,等待着红日慢
16、慢落入爱琴海的那一刻。此时的圣托里尼,不仅拥有无与伦比的美景,更因为人类的到来,而显得格外迷人。这个令人浮想联翩的浪漫时刻,每天都会准时降临在圣托里尼。或许此时,没有人会想起危险其实近在咫尺当薄雾慢慢笼罩住这座爱琴海的小岛时,点点灯火,竟将这里变成了仙境一般。是的,即使每天面对着极端的危险,人类也从未离开过这座火山上的天堂文明之路(十九)“多金的”迈锡尼2007 年 8 月,文明之路摄制组告别了天堂般的圣托里尼岛,开始了寻觅迈锡尼文明的旅程。迈锡尼位于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的阿尔戈斯平原上,这里是希腊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影响曾经覆盖过整个地中海。“ 迈锡尼”这个在荷马史诗中曾多次被提到,
17、并且每次都要加上“ 多金的” 一词来形容的地方,不仅有着太多的故事与传奇、也有着无数的未解之谜。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我们一路疾行。一路盘山穿行,我们到达了一个满是杂草的平原上。极目远眺,隐约可见群山环抱的高丘之上,有座气势恢弘的城堡遗址。难道那里就是我们要去寻访的迈锡尼?就是荷马笔下的那座“多金的” 古城吗?迈锡尼遗址的山脚下,一群人正在虔诚而庄严的举行着一个仪式,伴随着空灵的诵经声我们放缓了探寻的脚步,走近了他们。当地人告诉我们,这里正在举行一次颇希腊传统特色的考古工作开工仪式。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这支考古队来自于哪里?他们准备发掘什么?为什么要举行这种颇具希腊特色的开工仪式呢?带着疑问
18、,我们采访了此次考古发掘工作的负责人麦基迪斯教授。当我们问起考古挖掘为何要选择如此传统的开工仪式时,麦基迪斯教授告诉我们,他本身就是一个希腊人,而此次又是要发掘希腊文明的发祥地,所以他希望用希腊传统的方式来得到人们的祝福。麦基迪斯教授告诉我们,迈锡尼古城之所以成为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主要得益于三个人。他们是阿伽门农、荷马和谢里曼博士。阿伽门农,作为希腊神话中迈锡尼的国王和远征特洛伊的希腊联军首领,为了给弟弟报仇,他带领希腊各城邦的英雄在特洛伊进行了一场历经十年之久的战争,并最终借助闻名于世的“ 木马计” 获得胜利。但当他带着俘获的卡桑德拉公主以及大量战利品衣锦还乡时,却被自己的妻子及其奸
19、夫合谋致死。虽然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最终以悲剧收场,但由于他英勇善战、足智多谋,他依然成为了受人尊重的“人间王”。引领谢里曼博士来到迈锡尼古城的不是别人,正是荷马。谢里曼不仅相信荷马史诗中的记载,而且这些史诗中的故事让他发狂。为了这些虚无缥缈的传说,为了寻找阿伽门农的领地,他不惜倾家荡产,来到希腊这片荒山。可以想象,当这堆乱石即将面临开挖的时候,当时为他工作的希腊本地人,一定充满疑惑。因为当时,除了谢里曼自己,没人相信这样做会有结果。在前往迈锡尼遗址中,我们邂逅了一位叫瓦西里奇的小姑娘。交谈以后得知,她就是遗址的工作人员之一。于是在瓦西里奇的带领下,摄制组抄近路来到了迈锡尼古城遗址。呈现在我们
20、眼前的这座拥有三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城,如今仅剩下废弃的乱石一堆。在古城入口处,巍然耸立着的一对高大无头猛兽闯进了我们的视野。瓦西里奇告诉我们,“狮子门”是城堡的正门。据考古证明,它建于公元前 1300 年左右。门两侧的城墙向外突出,形成一条夹道,加强了城门的防御性。“狮子门”宽 3.5 米,高 4 米,门柱用整块石头砌成;柱子上的横梁,重 20 吨,由于中间厚两边薄,使它形成一个弧形。而这种造型,巧妙地减轻了门柱的承重力。横梁上,雕刻在三角形石板上的两只狮子的前爪搭在祭台上,形成双狮拱卫之势,威风凛凛地俯视着。虽然迈锡尼城堡已成废墟,但这个庄严肃穆的城门,历经 3000 年的风吹雨打依然巍然屹
21、立,威武尤存。狮头虽已不见踪迹,但从狮子那收紧的后背和有力的前足上,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它那种蓄势待发的张力。新的疑问产生了,狮子头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城门之上会出现狮子的形象呢?瓦希里奇告诉我们,据考古学家推测,虽然狮身是石制的,但石狮子头很可能是金制的,所以不排除狮子头有被盗走的可能。至于为什么要选择狮子的形象,有人说它是国王阿伽门农家族的象征,也有人说它是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的化身。不管怎样,今天,狮子门已成为了迈锡尼的标志。令我们惊奇的是,组成城墙的这些粗糙巨石,一块块被垒叠起来,而且其间并未用任何黏合材料。城墙的平均厚度达 6 米,最厚处甚至高达 8 米至 10 米。它依山形而建,时起时伏。
22、如此高超和精湛的建造技艺不得不令人疑惑和猜测。公元前二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波桑尼阿斯的游记中,有一段对于迈锡尼古城墙的描述:“迈锡尼的一部分城墙和狮子门至今仍然留存了下来,据说这道城墙是独眼巨人修建的。”在他的游记中他还这样写道:“迈锡尼的废墟中有一些阿特柔斯父子所修造的地下建筑,他们的珍宝就藏在那里。还有一座阿特柔斯的陵墓,一座阿伽门农的陵墓和另外三座勇士的陵墓。这五座在城墙里面,而阿伽门农的妻子和其奸夫却被葬在城墙之外,因为他们不配被埋在古城内部”。但是,我们眼前目力所及的除了迈锡尼城堡现存的狮子门附近的这段城墙,城墙内部仅有的是一个光秃秃的荒坡,波桑尼阿斯所看到的坟墓在哪里?难道他的描述有
23、误?穿过“狮子门” 向西南行进大约 500 米后,山坳环抱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颇具规模的石头长廊,长廊尽头一扇高大壮观的石门隐隐地显现在我们面前。急步走进长廊,身旁两侧精工垒砌而成的石制墙面,犹如两排卫士。走廊尽头的这一扇由巨石砌成的大门棱角分明,其结构与“狮子门”极为相似。如此工整而又巨大的石块到底是如何搬运并垒砌而成,至今还是个谜。在发出由衷赞叹的同时,我们更为迫切的想要知道究竟谁有可能是这个建筑的主人?这难道就是“阿特柔斯宝藏” 吗?瓦西里奇给了我们一个准确而肯定的回答。同时这里也是迈锡尼遗址中发现的最大的一座圆顶陵墓。但令人遗憾的是,陵墓发现之时,内部文物已被盗贼盗掘一空。我们不禁万分担忧
24、,传说中阿伽门农的坟墓不就是位于在宝藏之中吗?如此说来,它会不会也难逃此劫呢?瓦西里奇告诉我们,一百多年前,当谢里曼博士走进这所陵墓时的反应恰恰与我们相反,他丝毫没有怀疑而且坚信阿伽门农不会遭受如此悲惨结局。在他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在城堡内的荒坡下再次寻找阿伽门农的坟墓,当时他的这个决定还引起了一些专业的考古学家的嘲讽。不过谢里曼并不介意,因为他深信,阿伽门农的陵墓一定就在古城内部。1876 年 11 月,在希腊考古协会的监督下,谢里曼从“狮子门”附近开始发掘。不久,在距离“ 狮子门” 约 12 米远的地方,他发现了一个由竖立的石板圈成的大圆圈,直径约有 30 米,圆圈内的土地被夷为平地。圈地
25、的出现使谢里曼大为振奋,他相信这块圈地中一定大有文章。果然,发现一个紧接一个。先是在圆地内掘出了几块直立的石板,石板上雕刻的战车勇士,图像清晰可见。紧接着他又发现了一座圆形的石制祭台,祭台四周是“井”字形通道,谢里曼认定,“ 井”字通道的用途是让祭祀的血由此处流走,让地下的死者享用。那么如此推断,这块土地的下面一定会有坟墓。他信心大增,加快了挖掘的速度。不久,一条通道显露出来,坟墓的存在确定无疑。接下来的挖掘他非常小心。在经过几个星期的辛苦工作后,终于,五座坟墓出现在了他的面前。瓦西里奇带领我们来到那块被石板圈起的地方,这就是谢里曼曾经发现陵墓的位置,这些长方形的坑墓,大小深度各不相同。有的深
26、约 15 米,有的深约 36 米,而且由于坑墓在荒坡的斜面上,所以坑墓的两头有高有低。据记载,坑墓中共发现有 17 具尸体,每个坑墓有两名以上的死者。大多数的尸体上都严密地覆盖着黄金制品。据说,黄金制品设计巧妙,工艺精湛,样式繁多,令人叹为观止。所有这一切,使得那些对荷马史诗持有怀疑态度的人瞠目结舌。而谢里曼在第五号墓穴里,还找到了他盼望已久的东西,此后,谢里曼对荷马的描述更加深信不疑。在第五号墓穴里,三具男尸身旁分别摆放着镶金嵌银的武器,他们胸前不仅覆盖着黄金铠甲,而且脸上还罩有黄金面具。当谢里曼揭开第一具和第二具的男尸黄金面具时,发现他们的头盖骨已经破碎,但当第三个黄金面具被揭开时,一张面
27、部肌肉保存完好的男子面容出现在谢里曼眼前。这张脸由于受到黄金面具的重压,呈扁圆形,口张得很大,露出 32 颗牙齿。经鉴定,死者死去时的年龄还不到 35 岁。而这正与阿伽门农死亡之时的年龄符合。站在山冈上俯瞰整个迈锡尼遗址, 3000 年前的古城辉煌已一去不返。迈锡尼古城在谢里曼博士的成功发掘后,再次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人们看到的不仅是那个湮没已久的文明成就,更证实了荷马史诗中“多金的” 迈锡尼的存在。对迈锡尼遗址的寻访即将结束,但我们心中的疑团依然久久没有散尽,迈锡尼文明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文明?为什么人们称它为“多金的”城市?带着疑问,我们驱车前往迈锡尼中心,据说那里有更多关于迈锡尼考古发
28、掘的成果。这里是迈锡尼中心,室内陈列着的大都是迈锡尼遗址考古挖掘出的文物的复制品, 用以满足前来探访辉煌迈锡尼文明的世界各地的游客。走进迈锡尼中心,海伦女士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当了解了我们的走访目的之后,她向我们展示了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海伦女士介绍说,三千年前的迈锡尼工业繁盛,贸易横跨整个地中海东面,迈锡尼的工厂制造了数千只陶罐,用以出口。这些陶罐除了实用性以外,有的还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海伦女士告诉我们。她为我们展示的这些精美文物都是复制品,要想真正的了解迈锡尼文化,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不能错过。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位于首都雅典欧摩尼亚广场附近,走进馆中,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迈锡尼展室,在这里只
29、见游客们安静、认真的观赏着每一件展品。忽然,三号展柜里的一件展品闯进我们视线,这就是著名的阿卡伽门农黄金面具。凝视着它,心中的震撼无以言表。这绝对是一件可以被称为迈锡尼文明最好的明证的文物,它精致的做工,巧妙的细节刻画,生动的再现出死者的真实形象,它是迈锡尼文明巅峰的象征。精美的文物依次出现在眼前,我们仿佛看到了荷马史诗中的那个世界:一把镶嵌黄金的青铜匕首上,描绘出一头受伤的野兽扑向一群拿着“8”字形盾牌的猎手;在一枚金质指环上,则描绘了一个进贡的场面,四个可以像人一样直立行走的动物,手捧酒瓶排成纵队向一位女王进贡,而女王则高举酒杯,高傲的等待着他们的供奉。类似这样的场面在荷马史诗中出现过多次
30、,但今天,我们终于在这里找到了佐证。近年来,相当数量的具有明显迈锡尼特色的陶器发现于爱琴海沿岸、埃及、甚至中欧以至大不列颠。这表明迈锡尼曾经是用当地出产的陶器、青铜、谷物等来交换埃及等国的金银的,经过数年的积累,迈锡尼终于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之国”。值得欣喜的是,除此以外,在迈锡尼古城的挖掘中,人们还发现了迈锡尼的线形文字 B,它的发现,给传奇的迈锡尼考古又增添了几分新的魅力。1952 年,考古学家对线形文字“B”解读成功,证明迈锡尼语言是属于古希腊语的一支。而且文字显示当时的迈锡尼社会已是奴隶制社会。这使我们对迈锡尼社会的奴隶制度和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有了更多的了解。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迈锡
31、尼文明本身并没有延续下来,从公元前 13 世纪开始,迈锡尼走向衰落。看着眼前这一件件无声的、传递着宝贵信息的文物,我们不禁感叹,一百四十多年来迈锡尼考古的辉煌成就,确切无疑地证明了荷马史诗中描述的一切不是荒诞之谈,迈锡尼考古的进行,使荷马的优美的诗句又一次回响在迈锡尼的废墟中。堙没已久的迈锡尼文明在一代又一代考古学家的努力下,正向人们展现着辉煌灿烂的面目。而“多金的”迈锡尼注定会成为考古史上继特洛伊之后的又一个传奇。 文明之路(二十)克里特岛的前世今生凌晨三点的圣托里尼,还沉浸在沉沉的睡梦中。囫囵地只睡了两三个小时的我们,却早早赶到了码头上等船。由于头天下午的客轮因为机械故障被取消,为了继续行
32、程,我们只得牺牲睡眠,换乘一艘即将靠岸的过路轮船。客轮缓缓驶入我们的视野,灯火把海面照得通明,原本静谧的港口一下子热闹起来。闸门落下,船上的游客们拖着行李走出来,在夜色中拥抱了圣托里尼。而我们则随着人流,踏上了前往克里特岛的旅程。海岛在薄雾的笼罩下朦胧地显出些影子。晨曦中的甲板上还是凉意十足。每年夏季,数以万计的游客会选择乘坐这样的轮船,往来游览于希腊的各个海岛之间。也许,只有这样的方式,才是属于爱琴海的。船舱主控制室里,船长和水手们仍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还有不到一个小时,我们的轮船就将抵达目的地希腊最南端的海岛克里特岛。天色渐渐亮了,横亘在前方的克里特岛离我们越来越近。在三千年前的荷马史诗里
33、,它被描绘成一个漂浮在深蓝色海面上的大岛屿:“这里富饶而秀美,四周都有海浪冲刷。人口稠密,有九十座城镇” 。这便是光辉灿烂的克里特文明爱琴海上最早飘扬起文明风帆的地方了。面积 8200 多平方公里的克里特岛,是希腊境内最大的岛屿。它与科西嘉岛、撒丁岛、西西里岛、塞浦路斯岛并称为地中海的五大岛屿。克里特岛东西狭长,主要的港口城市都集中在地势平缓的北侧,一条高速公路把它们串连起来,引领着我们欣赏岛上的别样风情。这里有着典型的地中海气候,炙烤的骄阳近乎直晒。层峦叠嶂间,满山遍野生长的橄榄树说明着种植业在岛上的重要地位。位于岛北岸中部的伊拉克里翁,是克里特岛的首府。由于地理上,克里特岛占据着地中海东部
34、十字方向往来的重要交通区位,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这里时常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除了希腊人以外,斯拉夫人、威尼斯人、热那亚人、土耳其人、德国人,都曾经或长或短地占领过克里特岛,让这里的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时至今日,旧港口附近,中世纪威尼斯人修建的要塞和当时港口附属的海关、货栈遗迹仍然保存完好,无言地告诉着人们这里航海贸易繁荣的过往。每到夏季,克里特岛就变成了欧洲人的快乐天堂。对于生活在欧洲中部、北部国家的人们来说,度过了长而寒冷的冬季以后,能够到克里特岛上享受日光浴是一件最令人向往的事情。此时白色的细沙滩上便会成为太阳伞和比基尼的世界。一面不大却很醒目的五星红旗忽然飘进了我们的眼睛。翘角
35、的木牌楼、红漆的盘龙柱,还有两座金黄色的狮子把门,这些中国元素在满街的英国气息中显得是那样独树一帜。究竟是谁会在这样一个克里特岛上的小镇里,开起一家中餐馆呢?好奇心引领着我们走了进去。谈话中间,亚尼斯骄傲地向我们展示起他袖子上的中国国旗。他说自己虽然没有去过中国,却对中餐情有独钟。于是,这个土生土长的克里特人,就在镇上开起了自己的中餐馆。他的店里一共有三个中国人,跑堂儿的女孩来自上海,还有两个后厨师父,一个来自西安,另一个来自福建。提到克里特文明,粗通世界历史的人们都会立刻想到希腊神话里有关克诺索斯迷宫的传说。相传,居住在克里特岛上的国王米诺斯曾经耗尽人力修建了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迷宫克诺索斯。迷
36、宫里囚禁着牛头人身的怪兽米诺陶。为了满足米诺陶的胃口,依仗着国力雄厚,米诺斯国王要求雅典和其它爱琴海上的城邦每隔几年就要向他奉献童男童女,供米诺陶享用。这年,又轮到了雅典进贡。雅典王的独生子忒修斯自告奋勇,带着其他童男童女渡海来到了克里特。他勇敢英俊,智慧过人,赢得了公主阿里亚娜的芳心。为了拯救自己的恋人,阿里亚娜送给了忒修斯一卷羊毛线。正是借助着毛线留下的线索,忒修斯杀掉怪兽米诺陶,并且成功逃离了迷宫。这个神话故事究竟和真实存在的克诺索斯王宫有着怎样的联系?而故事里那些生动的细节又是否是历史真实的一种演绎?带着疑问,我们走进了克诺索斯王宫遗址。正值七月下旬的旅游旺季,前来遗址参观的游客摩肩接
37、踵。年代久远的克里特文明带给每一位游客未知的诱惑。导游露茜阿戈拉克女士引领着我们来到三个大坑的前面。看来,这些深埋在地下的遗址应该是克里特岛更为久远的人类居住遗址。那么,它们和克诺索斯王宫的历史又有什么关系呢?站在伊文思铜像的下面,露茜向我们介绍起了发现克诺索斯王宫的历程。在她看来,克诺索斯遗址的发现是许许多多好古之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伊文思不过是那个最为幸运的人。克诺索斯的发现,让欧洲的考古学家们兴奋不已。的确,谁可以率先在克里特岛挖到传说中的克诺索斯王宫,谁就可以成为那个改写欧洲古代文明历程的人。为此,德国人谢里曼也曾多次来到克里特岛进行发掘,却没有更多的收获。1900 年 3 月,时任牛
38、津大学阿西莫林博物馆馆长的伊文思宣布,由自己主持的考古发掘工作开始。两年后,一个完整的克诺索斯王宫重现在了世人面前。此后的三十年间,伊文思不仅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克诺索斯王宫和米诺斯文明的研究论著,并且指导了对遗址的全面修缮工作。虽然他的一些做法受到了广泛指责,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承认是伊文思为世界复原了米诺斯文明的全貌。根据伊文思等人的研究,克诺索斯王宫是一座规模巨大的多层平顶式建筑,面积超过 23000 平方米,有大小宫室 1500 多间。1400 多平方米的长方形中央庭院把整个王宫分为东西两翼。在中央庭院四周建有国王宝殿、王后寝宫,还有庙宇、珍宝库、住所等等。建筑之间由长廊、阶梯相接,千门百户
39、,曲折通幽。位于高坡地区的西宫的大部分宫室为三层建筑,而在低坡地区的东宫多为四层建筑。每一幢建筑的屋檐上都装饰着一对对用陶土烧制的有着宗教含义的黄色牛角。而这里出土的泥版文书上刻画的线形文字 A 和线形文字 B,更证实了克里特文明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它们甚至就是希腊文最初的形态。克诺索斯王宫西翼有很大一片都是当年王宫的窖藏所在。考古学家们在这里发掘出了成排的大型陶罐。顺着露茜的手指我们看到,在这些陶罐的旁边还有一个个用石块修葺的深槽。它们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呢?这样大规模的窖藏,让我们感受到了当年米诺斯人的富有。走在克诺索斯王宫里,尽管当年迷宫似的建筑规模早已不在,仅剩下一座座石块垒砌的房址
40、残缺地矗立在原地,却仍能让人感受到当年这里盛极一时的恢弘。我们发现,和许多古代遗迹“灰头土脸”的样子不同,克诺索斯王宫看上去却是“衣帽光鲜” 。导游露茜告诉我们,这就是经过了伊文思重修的结果。那一根根用红漆、黑漆粉饰一新的柱子,一幅幅重新绘制、色泽光鲜的壁画,还有用水泥加固的横梁上人为画出来的木头纹理,都被指责为是对遗址不可逆转的破坏。也许对于伊文思来说,他的初衷只是想要保护好自己辛劳一生所得的克诺索斯王宫,在那个“修旧如旧”的文物保护观念还没有形成的年代里,这种修缮原本无可厚非。或许,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更加精心的保护远比苛责古人更为重要吧。走在遗址里,随处可见的石头遗址大多被粗大的柱子支撑
41、着。这就是古代米诺斯人建造迷宫的秘诀了。柱子支撑的拱廊将整个王宫连成一个整体。可是仔细看去,这里的柱子却是粗大的一头朝上。为什么米诺斯人会颠倒着使用木材?他们这样做,难道是源于某种宗教信仰吗?跟着导游露茜,我们来到了王宫西侧。在克诺索斯的宫殿内,一幅幅精美的壁画再次出现在我们眼前。露茜告诉我们,王宫为数众多的壁画是古代克里特文化的瑰宝。目前人们对于米诺斯人的宗教信仰了解甚少,但通过这幅公牛和运动者的形象可以猜测,当时的米诺斯人很可能把牛视为很神圣的东西。据专家推测,绘画中这些运动者参加的这种叫“跳牛”的运动,是一种要求技艺非常高超并且危险的运动。它要求运动者在公牛背上反复跳跃而又尽可能避免不让
42、公牛伤害到自己。跳牛很可能就是当时宗教议式的一部分。这不禁让我们再次想起了那个关于米诺陶怪兽的希腊传说。也许在神秘莫测的克诺索斯王宫中真的有过米诺陶?也或许古希腊人是想通过这样神奇迷离的故事向人暗示克诺索斯迷宫般的建造布局吧!露茜告诉我们,在古代,克里特岛是人们往来于欧亚大陆和非洲之间的必经之地。当年的米诺斯王正是凭借着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物产资源,一度称霸整个东地中海。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以及地中海区域内的其它早期文明都在克里特岛上留下了清晰的印记。然而,克诺索斯王宫里反映出来的文明形态又与这些古代文明有着显而易见的不同。跟随着露茜,我们来到王宫遗址东侧。在这里,沿着地势的起伏,一
43、条石头凿砌的排水系统清晰可见。离开克诺索斯王宫遗址的时候,已是太阳落山时分。余晖下的断壁残垣,恢复了千百年来的幽静,益发显现出它的宏伟。对于古代文明的产生,我们或许可以用出现人类聚落、创立文字体系或者建造起具有仪式性质的建筑物来判断,而在四千年前的克里特岛上,所有的这一切都已经十分完备。于是,它当之无愧地享有了“欧洲文明摇篮”和“ 地中海文明发祥地”的美名。那么,在这个最先扬起了爱琴海上文明风帆的地方,今天的人们又在享受着怎样的生活呢?在今天克里特岛的首府伊拉克里翁,生活着超过 15 万的居民。他们大都是从各处移居到岛上的。和世界上任何一个以旅游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地区一样,克里特岛也被观光客的
44、匆匆脚步充斥着。为了寻找岛上的老克里特人,我们再一次踏上寻访的旅程。克里特岛民俗博物馆位于城市的一角。各式各样岛上的生产、生活用具,琳琅满目地陈列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场景,让时光仿佛在这里倒流。直观的感受告诉我们,这样的传统生活方式才是属于克里特岛的。那么,今天,我们有可能寻觅到保留着这种生活状态的老克里特人吗?克里特岛中部多山。一个个小山村就坐落在山坳的深处。一路上,我们看到风车守候着田园里自然清新的气息。当车辆行驶了大约 30 分钟以后,一个异常幽静的、但不知名的小村再次出现在我们眼前,惊奇的是,路边寥寥无几的村民大都是穿着黑衣的老人。老人告诉我们,这里从没有中国人来过。几十年前,村子里倒是
45、有一个人去过中国,所以她们大多知道那时的中国领导人叫做毛泽东。清冷的街道,以及不愿多聊的黑衣老人多少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丝克里特岛冷落的一面。听老人讲,村子里年轻力壮的成年人大多都去了像伊拉克里翁这样的大城市或者更远的首都雅典。只剩下穿着传统黑衣的老年人守候在这里。得知我们想要寻访岛上保持有传统生活方式的老克里特人,她们建议我们继续前行,去山上的莫豪斯村看看。车辆再次行进了约 15 分钟后,老人们所说的莫豪斯村出现在眼前。莫豪斯村看上去并不大,路边的小教堂透着几分精致。只见安静的街道上,几个老人在悠闲地下着棋。听着人们骄傲地说着自己的姓氏,我们强烈地感受到,生活在克里特岛上的人们似乎还在坚持着某种
46、东西。交谈中我们得知,和泽米亚多村的状况相似,莫豪斯村也有很多人外出打工,只在每年橄榄收获的季节才会回来的年轻人。但是不管走得多远,他们的名字上早已被打上了深深的“克里特烙印” 。浓密的树荫下,卡帕塔 阿基斯弹着他心爱的布祖基琴,轻轻地为我们哼唱起传统的希腊民歌。跟着卡帕塔 阿基斯的妻子,我们学跳起了克里特岛的民间舞蹈。或许,对于村子里的人们来说,那个古老的文明早已成为了久远的回忆。虽然今天的克里特不再是欧洲文明的中心,但是这里仍然是热爱生活的人们亘古不变的家园文明之路(二十一)奥林匹亚往事2007 年 8 月,文明之路摄制组告别了天堂般的圣托里尼岛,开始了寻觅迈锡尼文明的旅程。迈锡尼位于希腊
47、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的阿尔戈斯平原上,这里是希腊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影响曾经覆盖过整个地中海。“ 迈锡尼”这个在荷马史诗中曾多次被提到,并且每次都要加上“ 多金的” 一词来形容的地方,不仅有着太多的故事与传奇、也有着无数的未解之谜。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我们一路疾行。一路盘山穿行,我们到达了一个满是杂草的平原上。极目远眺,隐约可见群山环抱的高丘之上,有座气势恢弘的城堡遗址。难道那里就是我们要去寻访的迈锡尼?就是荷马笔下的那座“多金的” 古城吗?迈锡尼遗址的山脚下,一群人正在虔诚而庄严的举行着一个仪式,伴随着空灵的诵经声我们放缓了探寻的脚步,走近了他们。当地人告诉我们,这里正在举行一次颇希
48、腊传统特色的考古工作开工仪式。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这支考古队来自于哪里?他们准备发掘什么?为什么要举行这种颇具希腊特色的开工仪式呢?带着疑问,我们采访了此次考古发掘工作的负责人麦基迪斯教授。当我们问起考古挖掘为何要选择如此传统的开工仪式时,麦基迪斯教授告诉我们,他本身就是一个希腊人,而此次又是要发掘希腊文明的发祥地,所以他希望用希腊传统的方式来得到人们的祝福。麦基迪斯教授告诉我们,迈锡尼古城之所以成为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主要得益于三个人。他们是阿伽门农、荷马和谢里曼博士。阿伽门农,作为希腊神话中迈锡尼的国王和远征特洛伊的希腊联军首领,为了给弟弟报仇,他带领希腊各城邦的英雄在特洛伊进行了一
49、场历经十年之久的战争,并最终借助闻名于世的“ 木马计” 获得胜利。但当他带着俘获的卡桑德拉公主以及大量战利品衣锦还乡时,却被自己的妻子及其奸夫合谋致死。虽然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最终以悲剧收场,但由于他英勇善战、足智多谋,他依然成为了受人尊重的“人间王”。引领谢里曼博士来到迈锡尼古城的不是别人,正是荷马。谢里曼不仅相信荷马史诗中的记载,而且这些史诗中的故事让他发狂。为了这些虚无缥缈的传说,为了寻找阿伽门农的领地,他不惜倾家荡产,来到希腊这片荒山。可以想象,当这堆乱石即将面临开挖的时候,当时为他工作的希腊本地人,一定充满疑惑。因为当时,除了谢里曼自己,没人相信这样做会有结果。在前往迈锡尼遗址中,我们邂逅了一位叫瓦西里奇的小姑娘。交谈以后得知,她就是遗址的工作人员之一。于是在瓦西里奇的带领下,摄制组抄近路来到了迈锡尼古城遗址。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拥有三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城,如今仅剩下废弃的乱石一堆。在古城入口处,巍然耸立着的一对高大无头猛兽闯进了我们的视野。瓦西里奇告诉我们,“狮子门”是城堡的正门。据考古证明,它建于公元前 1300 年左右。门两侧的城墙向外突出,形成一条夹道,加强了城门的防御性。“狮子门”宽 3.5 米,高 4 米,门柱用整块石头砌成;柱子上的横梁,重 20 吨,由于中间厚两边薄,使它形成一个弧形。而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