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学院 “概论”教研室 卢瑞瑞,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我们搞了几十年社会主义,但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邓小平,原因: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简单化(二)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 模式,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的预测: (1)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 (2)生产资料公有制。 (3)生产按预定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4)消除了商品货币关系,采取从社会储存中直接供应的方法进行消费品的供应。 (5)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 (6)国家将逐步自行消亡。 (7)人将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社会主义的目的(和实质)是把土地、工厂等等即全部生产资料变为社会财产,取消资本主义生产。按照总的计划进行有利于社会全体成员的生产。”,列宁第一个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实质问题,斯大林提出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逐步结束新经济政策、建立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模式。,斯大林: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1、所有制上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2、按劳分配下的平均主义分配;3、高度集中的单一计划经济,忽视商品经济;4、政治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必须继续革命,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第一代社会主义领导人对于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失误:,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1980年,邓小平开始提出“社会主义的本
3、质”的概念。1992年,邓小平作出明确的概括,中间共历时12年之久。,【背景材料】 “傻子瓜子”年广久 1937年出生,安徽人,“傻子瓜子”品牌创始人。因邓小平多次在高层提及此人并收入邓小平文选而闻名全国,号称“中国第一商贩”。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注释第43条,这样解释“傻子瓜子”:“指安徽省芜湖市的一家个体户,他雇工经营,制作和销售瓜子,称为傻子瓜子,得以致富。” 年广久曾三次入狱,其罪名分别为“投机倒把罪”、“牛鬼蛇神”、“流氓罪”;三次被邓小平点名(邓小平文选收录了其中两次)。分别为1980年,1984年,1992年,这刚好是改革开放的三个重要转折点。年广久命运的起承转合被认为暗合着我国个私
4、经济的发展进程。,【邓小平三谈“傻子瓜子”】1 、1980年,邓小平看到了杜润生送来的“傻子瓜子”问题的调查报告后,当时就对个私经济发展给予肯定,并对一些人对姓“社”姓“资”的争论,表示要“放一放”和“看一看”。这是邓小平最早谈到的“傻子瓜子”问题2、 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说:“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3、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再次谈到
5、了“傻子瓜子”问题:“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像这一类的问题还有不少,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动摇我们的方针,影响改革的全局。”,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之际,针对一些人因政策的调整而产生的困惑和疑虑,邓小平在论述怎样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问题时,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1、1980年5月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如果在
6、一个很 长的历史时期 内,社会主义国 家的生产力发展 的速度比资本主 义国家慢,还谈 什么优越性?”-邓小平,从批判中认识社会主义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速度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闭关自守不是社会主义 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 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2、1985年4月,邓小说:“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1986年9月,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关于“致富光荣的口号同社会主义的关系”时说:“提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这段话成为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1986年年底,邓小平又说: “我们允许
7、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义。“,3、1992年,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1、科学内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 二是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亚洲“四小龙”起飞对我们的启示,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的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省和香港先后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所谓“东亚模式”引起全世界关
8、注,它们也因此被称为“亚洲四小龙”。,发展生产力还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邓小平强调,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手段和基础。,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邓小平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的结合。,“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
9、前提和根本保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从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和根本目标角度出发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运动的结果。,邓小平一再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华夏第一村”华西村:共同富裕的典范,华西村在全国率先成为“电话村”、“别墅村”、“轿车村”、“电脑村”,“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 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作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
10、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二 、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上。,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对改革开放的一些政策调整之所以经常会出现不同的意见,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也是因为离开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孤立地看待是否符合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社会主义的特征。,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针对性:一方面是过去只着重于关注巩固和扩大公有制、按劳
11、分配和计划经济,把它当作目的本身,而忽视了更为基本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另一方面是防止改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少部分人富而大部分人穷的两极分化和其他消极现象。,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过程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小 结,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毛泽东邓小平,1992年 “发展才是硬道理”,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12、,“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宣言,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也指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邓小平,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没有充分发挥),邓小平指出,如果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
13、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维护和平的中流砥柱),“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毛泽东,“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江泽民,(1)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1992年初南巡谈话时,邓小平谆谆告诫:“现在,周边一些国
14、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2)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江泽民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无论国内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正确坚持和贯彻发展的思想,我们党就能够从容应对挑战,克服困 难,不断前进。,(3)更加注重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持续性、全面性。,现在探明的储量:石油1万亿桶;天然气120万亿立方米;煤炭1万亿吨按目前世界对燃料的消耗速度算,这些能源可供人类使用的时间约有:石油 45-50年;天然气 50- 60年;煤炭 200-220年,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15、要求,衡量和判断一个政党是先进还是落后,其先进程度如何,最根本的是看政党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1、正确认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区别和联系,区 别,(1)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促进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2)提高人的素质、技能和创造才能,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3)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2、如何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1、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作用,毛泽东:1953年,提出要学
16、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 1958年,又提出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来。,周恩来:1956年,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邓小平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的著名论断。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江泽民: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胡锦涛: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劳动者: 劳动能力取决于智力高低。 劳动工具:工具改革对生产发展起巨大作用。 劳动对象:随着科技进步,范围不断扩大。 生产管理:运用现代科技,把生产力要素合理整合,使生产要素最大的发挥作用。,生产
17、力内涵的主要变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主要内涵,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要素的关系: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第二,科学技术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美国学者丹尼森研究发现:时间 科技进步的贡献率 20世纪初 20%20世纪中叶 50%1970s以后 60-80%,、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和集中体现.,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当今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和关键在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第一次:中国的辉煌时代,李约瑟博士:“中国古代的发明
18、和发现,往往是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以前,更是如此,这可以毫不费力地 加以证明。” “在313世纪,中国保持一个让西方人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第二次:英国产业革命17331830,1516世纪英国:崇尚科学的思想。 思想巨匠:培根; 科学巨匠:牛顿。 工具机纺纱机蒸汽动力机 工作机机床的改进和发明。,德国化学之父:李比希,首创了肥料业,发展了合成化学工业。 思想解放:康德宇宙进化论,谢林对立统一,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次:德国化工技术革命18611900,第四次:美国电力技术革命 18791930,电力“四大发明”,照亮人类电气化道路:
19、 马可尼尼电力通讯,西门子的电机,贝尔的电话, 爱迪生的电灯; 完善三大技术: 铁路、化工、电力; 完成三大发明: 汽车、飞机、无线电技术;,第五次:日本技术综合创新19501980,半导体技术的改进 -索尼会社创始人盛田昭夫 半导体收音机-半导体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 电子表挤占瑞士市场,傻瓜相机占领德国市场,机器人占领美国市场。,(“世界家庭主妇的钱,大量流入了日本家电企业。” ),4、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
20、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才强国战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宽进严出” “严进宽出”,本章关键词:,“第二次结合” 社会主义的本质,本章小结,“第二次结合”(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最初探索中取得的理论成果和正反两方面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基础。)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发展才
21、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考题:,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 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阅读书目: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3、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
22、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卷人民出版社,1993 4、邓小平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 5、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6、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 7、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本章课堂练习,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问题是( ) 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 B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 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
23、样建设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D,2、邓小平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在( )年 A.1978 B.1980 C.1992 D.1995 参考答案:C,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搞清楚( ),而这正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 B.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 D.什么是解放思想 E.什么是实事求是 参考答案:A B,4、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 A.消灭剥削 B.消除两极分化 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人的全面发展 E.民主法制 参考答案:A B C D,辨析题,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体
24、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答案提示:本命题正确; (1)社会主义本质(略),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二是突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2)对社会主义来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是建成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离开了这个目标,也不能建成社会主义。,2、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就是社会主义,答案提示:不完全正确。前半句是正确的。 后半句不准确。 (1)从前一句看,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2)从后一句话看,当
25、今世界,由于历史等原因,最富裕的是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众多国家和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富裕,甚至处于不同程度的贫穷状态。目前,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状态,还不富裕,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论述题,1、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案提示: (1)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2)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3)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26、,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答案提示: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要解决这些问题,不发展是不行的。 (2)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国际上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我们国家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因此,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是发展。,(2009)考研真题 19、“随着新生产力的获
27、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段话表明科学技术是( )。 A、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B、历史变革中的唯一决定性力量 C、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 D、一切社会变革中的自主性力量 参考答案:A C,(2010) 6.“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 A增强综合国力 B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