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2018年度中考语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素材库10篇.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735771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8年度中考语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素材库10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2018年度中考语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素材库10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2018年度中考语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素材库10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2018年度中考语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素材库10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2018年度中考语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素材库10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素材库 10 篇“平中见奇”的慧眼王子潇最近,一档名为声临其境的电视节目正在走红。节目形式简单,每期邀请四位配音嘉宾“藏于”幕后,为经典影视剧桥段配音,让现场嘉宾竞猜配音者是谁,并在最后的“四强争霸”中决出优胜者。印象极深的,是演员赵立新和朱亚文的配音。面对风格迥异的剧目场景、情绪反差强烈的配音桥段,二人诠释得专业而精彩,令人惊叹。这些荧屏上熟悉的面孔,居然还有这般卓越的配音功底,多变动人的嗓音,又是多么美妙。给观众意外之喜,帮观众发现“老熟人”身上鲜为人知的新亮点,正是这档节目创意的成功之处。而类似这样的小惊喜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居住多年的小区,周边的一切总觉得了如

2、指掌,再熟悉不过。忽然在某一天,发现那片常见的绿地上长出色彩斑斓的小花,那方不曾留意的人工湖里居然有锦鲤悠游,那幢每天路过的高楼在夕阳的余晖中竟有那般迷人的剪影,那个水果摊的老板娘,闲适时唱歌,歌声原来那么动听。我们于熟识的生活中,因发现新意,生出惊讶的欢喜。遇到“最熟悉的陌生人”,看到老地方的新风景,在习以为常的点滴中找到新的亮色,生活因此变得多彩有趣。能否在熟悉中找到“陌生”,在常见里萌生新见,不只靠偶然的运气,更是一种需要修炼的能力。凡常所见的韭菜花,就是一种平淡无奇的日常佐料、配食,莫说写一篇文章,就是让我们闲聊说说,也觉得无甚可谈。可在汪曾祺笔下,小小的韭菜花不但延伸出祖国大地饮食口

3、味的差异,还牵带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小到大,在父亲的陪伴下,我们见到过无数次父亲的背影。但只有朱自清捕捉到父亲在车站为自己买橘时那动人的背影,并以此折射出父爱的深沉与伟大,让背影成为传世的亲情名篇。在习以为常中看到不同寻常,于司空见惯里发现别有洞天,这是汪曾祺、朱自清等写作大家不同于普通写作者的扎实功力。作为编辑,我们常收到采风散文的投稿。许多来稿所述之物、所写之景大抵相似,但呈现的文字却判若云泥。一些文章文字华丽,但状物描景信手写就,全无新意,更看不出用心何在。而有的文章虽文字朴实浅白,但往往切点独到新颖,常能发现他人所未见,于千篇一律的相似里凸显出自己的巧思和新见,令人眼前一亮。这样的质地

4、差异,很多时候不是文字水平高低,恰是缺少一双“平中见奇”的慧眼。而所谓“平中见奇”的能力,说到底是我们体味人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愿你我都能练就这样一双慧2眼。(选自 人民日报 2018 年 02 月 05 日 )略说分寸感王子潇最近,一款名为“跳一跳”的微信小游戏悄然流行起来。游戏画面极简,玩法也十分简单让“小人儿”从一个物体跳到另一个物体,通过触屏的时间长短来控制起跳物的弹性,顺利跳到下一处则游戏继续;“不幸”掉落,则游戏终止。完成跳跃的次数越多,落点越接近降落物的中心处,分值也就越高。这款朴素至极的游戏迅速“火”起,原因自是众多。于我而言,这款游戏的魅力,不只其带给我的休闲与放松,更在于它

5、让我从游戏过程中体验到有关“分寸拿捏”的趣味按的时间太短,跳不到下一个“箱子”;按的时间太长,反倒容易跳过。想获得更高积分,就要力争跳到“靶心”处,这便要求手下的分寸感更精准无比。一次次跳跃的完成,也是一次次分寸拿捏的考验。这款游戏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正是分寸感带来的乐趣。仔细想来,分寸之事,似乎蕴于万物之中。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不至沸点水不开,行百里者半九十。竭泽而渔则明年无鱼,为山九仞却可能功亏一篑。火候不到或尺度失据,都会引来成效未满或过犹不及的遗憾。不久前有关“油腻”中年和“佛系”青年的热议话题,本质上也是关于分寸拿捏的思考欲望过量、心态膨胀自是“油腻”萌生之肇始,但只看“病症”不看中

6、年负担之重、奋斗之艰,未免是另一种“有失分寸”的偏颇之见;心态平和、不急不躁的处事观念确有可取之处,但失掉青年朝气、放弃进取之心甚至形成消极的人生态度,反倒陷入另一番失当的心境。大到自然万物、社会百态,小到人情拿捏、琐事处理,分寸感都扮演着微妙且重要的角色。只不过,人人皆知分寸重要,实践起来却往往知易行难,甚至常常因错误的理解引来另一番“失度”的行为。譬如,有些人将为人的分寸感理解为圆滑世故的“会做人”,凡事讲求相安无事,对谁都是一团和气,发现问题也要“视若无睹”,唯恐伤了“情面”、得罪他人,恰若不成问题的问题里的丁务源,只求“你好我好大家好”,就是不把责任感放在心上。这样的人,于事业上是慵懒

7、无为、逃避责任,腐蚀高效务实的社会肌理;于生活里易虚与委蛇、心口不一,污染正直敢当的现实风气。当年山西省纪委书记金道铭,明知当地官场“暗流涌动”,腐败滋长,就是不愿“得罪人”,不想“捅娄子”,选择睁只眼闭只眼,最后竟同流合污,沦落到阶下囚的结局。把做人知分寸当作圆滑机巧的“城府修炼”,甚至是不闻不问的“鸵鸟心态”,不是“知大局”“会做人”,实是另一种丢底线、失分寸,危害甚巨。又譬如,有些人将知分寸看做懂“规矩”,认为不懂“规矩”便是不明事理、不知分寸的表现。诚然,规矩要守,万事有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是,如何正确理解“规矩”二字,结果往往千差万别。分寸不是陈规,更不是桎梏。守规矩、知分寸不等

8、于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更不是束缚思想、缺少创新动力的个人借口。当年安徽小岗村十八户居民包产到户,在多少人看来是“不合规矩”“不知分寸”的莽撞之举。如今中国尽享改革开放的红利,回头想来不禁为当年小岗村敢为人先之举赞叹不已。曾经的政府机关、科研单位,职位评聘、职称评比,讲求论资排辈、按老“规矩”办事。如今的考评体系,资历、工龄“话语权”减小,能力与业绩“权重”增加,年轻县长常现报端,“八 0”后博导早不鲜见,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2017 年,亚洲新增十八家独角兽公司(估计市值超过十亿美元的创业公司),十五家来自中国。蔚来汽车、摩拜单车、小猪短租等新兴“独角兽”,无一不是打破传统行业思维

9、的先行者。在一些人看来,他们很多举措颇有不合时宜、“失分寸”之感,不适宜在今日中国推行。然而看到摩拜单车对我们生活的便利改变、小猪短租对旅游住宿的服务升级,便会知道,那不是一味的不自量力,而是量力而行、创新果敢的行动体现。3分寸之重,贵在精准。精准于尺度拿捏,更要精准于理解正确。做人通情理但守原则,做事讲法度但肯创新,这般的分寸才不会失准,这样的“功夫”值得我们继续修行。(选自 人民日报 2018 年 01 月 29 日)2018,呼唤回归高品质阅读李 艳年终岁首,很多人在总结自己前一年阅读了多少书的同时,也在计划着,2018 年应该怎样阅读。与其计划阅读多少本书,笔者提倡,在新的一年,我们更

10、应该呼唤高品质阅读的回归。阅读有很多种,尤其是在数字阅读风行的当下,阅读方式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多元。但无论阅读的方式有多少,我们提倡的所谓高品质阅读,主要有两个内涵。一是指阅读内容要有所选择。如今,图书很多,汗牛充栋。人们有“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遍人间书”的志向,但世界上那么多图书,没有人能够读完所有的书。进行高品质阅读,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水平,选择经过时间拣选和验证的人文社科经典、各专业领域公认的优质书籍。具体书目的选择虽然见仁见智,但它一定是给我们带来新的经验、对我们的知识构成锻炼的书,阅读的时候能够提升自己水平的书。二是高品质的阅读方式一定是深阅读。深阅读要求我们阅读起来不能

11、是囫囵吞枣,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完就完事儿了。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它以获取知识和能力、提升自身为目的,它使知识向精、深、专的方向挺进。在读完一部作品之后,可以将作者的思想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时代在变,阅读载体和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在变。2017 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突破 3 亿,电子阅读应用层出不穷,还与社交场景紧密结合,形成线上的“读书会”“书友群”。甚至文化节目、文化类影视剧都成为带动人们阅读的新渠道。从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成为全民游戏,到朗读者里的经典美文再次进入大众视野,再到近期热播的国家宝藏让历史文物“活起来”,许多网友表示,“如今看节目也能学到好多知识”。在当下,进行高品质

12、阅读,不必再去纠结和介意阅读的介质如何。无论是电子阅读还是纸质阅读,只要愿意沉下心来阅读,都可以获得高品质的阅读。数字阅读通常篇幅短小,以新闻性、娱乐性或者实用性迅速吸引读者,但“简书”“知乎”同样能够提供清新明快的文章或者简短有力的“干货”。只是大多时候,我们沉浸在芜杂的信息中流连忘返,沉潜阅读的耐心容易被轻松浏览的快感冲淡。所以,我们在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时,必须注意到,数字阅读降低了阅读的门槛,但我们深阅读的时间和习惯,也容易被碎片化阅读、娱乐化所挤压的。无论纸质阅读还是电子化阅读,在挑选高品质的阅读产品时,内容上至少有两点要求。一是与国家、社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相吻合,应该是弘扬正能量的

13、,鼓励人们积极向上、奋发有为,能够让读者追求不断实现自我提升的内容。二是在文笔或创作方式上要能够引人深思,触动人的灵魂,促进读者真正领会其文化内涵和精髓。在选择了有价值有品质的阅读内容后,我们可以将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在不同的时候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在阅读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4除了阅读者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要求,高品质阅读的回归,也需要社会的引导和合力,每个相关环节都不可或缺。如从基础教育环节开始,就应该引导孩子们养成热爱阅读、深入思考的习惯。而在全社会推行全民阅读、培育书香氛围的同时,多多推荐经典而有品质的好书,鼓励人们在阅读中有所思考有所收获。将初中等教育贯穿整个国民教育体系

14、;同时建立活跃而宽松的民间平台,让高等教育从事者有情怀和兴趣做文化普及工作。相信在多方合力的共同努力下,全社会的书香氛围也会越来越浓,高品质阅读也会成为更多人的习惯性选择。而通过高品质阅读,通过深入的思考和辨析,我们人类才能一代代将知识与智慧广泛传播,不断地发展、提升、进步,面对未知少一些惶恐和胆怯,多一些洞察和笃定。(选自福建日报2018 年 1 月 15 日)别用恶搞毁了艺术李 斌伴着黄河大合唱的旋律,一群人一边吼着“年终奖,年终奖,我们在嚎叫,我们在嚎叫”,一边摇头晃脑故作癫狂,时而瞪大眼时而张大嘴,时而扭动屁股乱舞手臂最近,一个“年终奖”版的黄河大合唱视频流传在网络上。低俗的歌词、夸张

15、的表演,大多数观众看后不仅没有发出笑声甚至想“咆哮”:“怎么能这样糟蹋我们的经典歌曲!”恶搞式表演,在生活中时常可以看到。能逗乐别人固然好,但表演形式和内容本身并非没有底线。以恶搞经典作品的形式取乐观众,既不是传承经典,也绝非艺术再创作。汉书艺文志中就提到了“哗众取宠”的问题,以浮夸的言行迎合观众,借此骗取信赖和支持,说白了就是一种对观众的欺骗。生活的确需要逗笑和欢笑,但一种表演能否达到逗笑别人的效果,靠的是实实在在的功力和水平。一位老艺术家提醒过,“歌词最容易写,歌词最不容易写好”。娱乐有娱乐的底线,严肃有严肃的必要,调侃经典作品、愚弄历史记忆,既超出了娱乐的边界也亵渎了艺术的神圣,根本无法

16、传递会心的笑声。之所以说恶搞经典作品危害甚深,不仅因为恶搞本身的解构负能量很大,也在于“集体无意识”的破坏力量不容小觑。不可否认,恶搞在表演时可能激起一些廉价笑声。正因为解构和恶搞经典来得容易,博得的笑声也很廉价,所以表演形式容易被更多人模仿。有记者发现,恶搞黄河大合唱不仅堂而皇之出现在某些公司年会上,还出现在幼儿园、中学、大学等教育机构的晚会上,甚至登上了电视荧幕。嘻嘻哈哈一场看似无足轻重,但廉价笑声中所传播的,并不是什么娱乐精神或者欢笑氛围,而是价值的愈发虚无,道义的愈发破落。以无所谓的态度恶搞和篡改经典作品,会在温水煮青蛙中撕毁本应坚守和捍卫的道义底线、价值认同,从而拉低人们的审美品位,

17、混淆正常的社会认知。由此而言,抵制恶搞和解构,人人都有责。历史不是一个什么都可以装的“空袋子”,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的文艺作品,同样不是什么都可装的“空袋子”、想怎么改就怎么改的“草稿纸”。黄河大合唱中所歌唱的,是八路军东渡黄河、饮马太行抗击日寇的坚定决心,是全民族觉醒、同日寇抗战到底的不屈精神,说它是“民族之魂”“不朽之作”毫不夸张。为图搞笑而篡改这一反映民族救亡之声的代表作,显然是一种对历史的亵渎、对民族精神的挥霍,与浑浑噩噩的“蓬间雀”何异?军人常常说,和平年代尤须警惕“和平积习”。对我们每个人而言,同样需要保持对历史冷漠病和虚无症等和平积习的警惕。“不懂自己出生前历史的人,永远是个

18、孩子。”对待先辈们燃烧生命谱写的历史,抱持温情与敬意是最起码的要求。历史里不仅有先辈的奋斗,更维系着我辈的过去和未来;经典作品承载着的不仅是艺术创作的高峰,更有民族的兴衰和荣辱。尊重历史、尊重经典,其实就是对自己的尊重,对未来的尊重。(人民日报2018 年 01 月 29 日)5别把你的大脑当搜索框饶高琦新年伊始,互联网投资新风口“直播答题”近乎在一夜间刷爆各大平台,冲顶大会芝士超人百万英雄等各类直播答题 APP 一夜之间火爆大江南北。低门槛、高奖金、良好的互动性及灵活的模式,让逐渐沉寂的电视版有奖问答迅速引爆社交网络。“能挣钱,又能学知识”“知识变现”让直播答题初一露面,似乎就在“格调”上胜

19、了游戏直播、弹幕狂欢等上一代风口一筹。全民狂欢,疯抢大奖,这样的“奶嘴乐”在娱乐至死的年头本无可厚非。但谁要说直播答题和曾经的电视答题里学到的是“知识”,那可就得大大地打个问号了。电影泰坦尼克号男主角为女主角画的是什么?哪种海洋动物的血不是红色?盐度最低的海是哪个?准备充分的用户或许能够迅速抢选出答案。但这里的“素描”“鲎”和“波罗的海”真的是知识吗?现代汉语大词典中,知识被定义为人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认知和经验的总和,以及学术、文化或学问。对于渔民、海洋生物工作者,流蓝血的“鲎”可能是有用的认识,因为这是掌握它的人生活和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但脱离了这些,鲎流蓝血就从知识变成了聊以打发时间的谈资

20、和“知道”。事实上众多答题用户自己也都是边听题,边在网络的“知道”上搜索答案。现在越来越多的智能外挂和答题机器人加入大战,也纷纷表现出了远胜于人的精度和速度。但是自从 2011 年IBM Watson 在电视答题中完胜人类冠军后,这类事件就再也无法引爆媒体了。人工智能产业已经明证在一切有形式化规则、范围和答案的比赛中,机器都将战胜人类。而人类创造它们也正是为了将自己从繁琐而重复的“知道”和“操作”中解放出来。信息科学中,存在一个四层金字塔模型,自下至上分别是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结果,有价值的数据构成信息,用于解决问题的结构化信息则成为知识,而金字塔尖的智慧则是为达成目

21、标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此不难看出,“泰坦尼克号中的杰克给露丝画过素描”这一点在绝大多数场景下,不过是数据或信息。目前,知识图谱因其对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的巨大作用,成为了学术界和工业界下大力研究的领域。典型的知识图谱由大量的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表示不同关系的链接构成。知识图谱本身是知识,而里面的节点只是数据。这也说明,只有互相链接,具有结构和功能,形成体系的数据才能成为知识,才能为真正解决问题提供帮助。“知道”和“知识”之间,还差着一张“大网”。德国哲学家尼采写过一篇文章叫我为什么这么聪明。他的回答是:我之所以这么聪明,是因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精力。各种精心设计答题竞赛本身绝对是娱乐工业智慧

22、和知识的结晶,但指望从题里学到知识,就大错特错了。毕竟你的大脑不是被设计出来当搜索框用的。(选自科技日报2018.1.19,有删改)6读书可以任性一点张 贺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不少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小书架,但是如果问一问孩子书架上的书都读过吗,那么答案十有八九会让父母失望,从头到尾认真读过的书不过少数几本,能反复阅读的就更少了。也就是说,孩子的阅读量和拥有的图书量不成比例,这就意味着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图书时出现了严重的错位。父母认为好的书,孩子不感兴趣;孩子喜欢的书,家长认为不值得读。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孩子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对此,不少朋友难以接受,他

23、们说:“小孩子懂什么?怎么能让他们自己去选呢?读到坏书怎么办?”其实,“读什么书”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的是孩子自己。父母为孩子选择的图书不论多么优秀,如果孩子不喜欢,读不进去,还是没用的。更何况,所谓父母为孩子挑选图书如今已经沦为根据销量排名和网站评论买书的“跟风”,未必就真的适合孩子。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重要的不是读什么,而是培养一种以书为伴的良好习惯,而这种习惯只能通过从头到尾读完一本再读一本的循环不断的过程才能培养出来。阅读是需要耐心的,如果书中的故事抓不住孩子的心,以小孩子的专注程度,很快就会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了。所以,我们的目标其实是通过阅读培养专注和耐心,这两种品质的价值远远超过某本

24、书所传递的知识。实际上,决定孩子未来人生和事业成就的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就是专注和耐心。明白了这个道理,家长就不必再纠结于孩子读什么书,而应该着力培养孩子的专注和耐心。只有孩子感兴趣的书,他才有可能认真地耐心地读完。完完整整读完一本书所带来的成就感也会使孩子更加自信,不会因书太厚而产生畏惧感。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就是一个好例子。阿西莫夫小时候热衷于阅读低俗杂志小说,他爸爸斥之为“垃圾”,但阿西莫夫说:“不论低俗杂志小说多么无聊,还是该读一读。年轻人渴望阅读粗野的、粗制滥造的、文体臃肿、题材陈腐的故事,只有通过阅读这些故事的单词和句子才能满足他们的这种渴望。凡是读过的人都必然会受到阅读能力的训

25、练,其中一小部分人会转而去阅读比较好的作品。”阿西莫夫就是通过大量阅读通俗小说培养了对文学和写作的兴趣。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来说,有时候“量”比“质”重要,只有量上去了,阅读能力才会有一个质的提高。所谓阅读能力,本质就是记忆与理解。如同健身时必须通过反复提举重物才能促使肌肉生长,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刺激大脑掌握阅读技能,更有效率地处理信息的输入输出。因此,在青少年时期大量阅读是极其重要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会因此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所以,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大量阅读,而不必过于计较读什么。越是年幼的孩子对阅读材料的趣味性要求越高。此时如果家长一味强调要读好书,读名著,反而容易使孩子以为读书就是这

26、么没意思,难以真正建立阅读习惯。反之,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让孩子自己随便选,只要去的次数足够多,孩子最终将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读书的劲头就会大大增强。犹太人有一个传统,在给孩子的第一本书上涂蜂蜜,让孩子从小就认为读书是一件甜蜜的事,目的正在于此。读书,还是要任性一点儿的。(选自人民日报2017 年 6 月 29 日,有删改)善于总结是一种智慧何冠军7总结是一种智慧,也是一门学问。历览前贤俊杰,凡事业有成者,往往都善于总结。秦国蜀郡太守李冰潜心钻研水文,设计建造了“独奇千古”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六字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真言,泽被后世。楚霸王项羽自矜其功,

27、直到四面楚歌时仍执迷不悟,发出“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喟叹;而汉高祖刘邦清醒自知,将“所以取天下”的原因归结为“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回溯历史,一个人总结能力的高下,映照着认识水平、为人境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生走向与事业成败。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总结经验。正如毛泽东同志在 1965 年与程思远谈话时所言,“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事实证明,从革命年代、建设时期到改革岁月,打完一场仗、建完一项工程、推进一项改革,我们党都会及时总结反思,认真发扬优点、纠正失误。正是在不断地总结归纳中,我们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筑牢了事业发

28、展的坚实基础。然而,现实中不少看似有模有样的总结,却背离了初衷。有人把总结等同于写材料,任由“秀才”坐而论道、凭空出理,只求辞藻华丽、句式整齐,不管是否源自实践,是否对工作有益;有人视总结为论功行赏的机遇,把尚在构思的蓝图包装成已经完成的工作,为明显存在的问题罗织借口,结果吹大了政绩泡沫,遮蔽了潜在矛盾;有人把总结写成流水账,抄抄文件、堆堆数字、列列表格,既囫囵吞枣应付自己,也草草了事敷衍上级。凡此种种,均徒有总结之表、无总结之实,落入了形式主义的窠臼。如果对总结来个“总结”,敢于直面问题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心理学认为,人在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问题时,会本能地选择逃避或推卸,以拒绝痛苦情感的折磨。

29、然而,哲人有言: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一个人在舒适区待久了,就如同“温水煮青蛙”,长此以往,只会踟蹰不前、能力退化。勇敢面对难题、善于剖析自我、学会总结得失,才能增长心智、提升认知,更好地适应当下和未来。法国作家福楼拜谈及写作体会时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你必须把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如果我们缺少勇于剖析的心理素质,丧失探寻本质的研究精神,就容易制造言不由衷、词不达意的“花架子”,总结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总结是客观的观察,也是高度的概括、智慧的结晶,必须保证“含金量”。王安石创作“

30、春风又绿江南岸”时,一个“绿”字,就经历了十多个字的反复揣摩。安于做思想懒汉,惯于照猫画虎,难以成就高质量的总结。保持清醒、善于钻研、提高认识,才能知兴替、明得失,用理性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人民日报2018 年 01 月 29 日 04 版)最好的美容毕淑敏你想美好吗?就请抓紧一切时间悉心读书吧。坚持下去,正气便濡养你的身心,让你由内及外,光彩照人。书让我们从他人的智慧里,领悟到更广大的世态和更深邃的思考。古往今来那些动人心魄的字,把我们的耳朵拉长了,听到了遥远地域和年代的回声。使我们的视力像喜马拉雅鹰一般清晰,笔直地俯冲穿透尘埃洞察秋毫。使我们生命线的两端射线般抻延,触摸到今生今世我们未必能

31、有机遇亲身体验的人类复杂情感深处。使我们的心智丰沛和强韧,迸射出更热烈的光华阅读就这样为精神的成长提供食粮,并持续地补充营养。8读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美容。谁不想让自己赏心悦目呢?是的,除了心灵的美好,我们希望外表也美好,表里如一。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但其实最简单的美容之法,是读书啊!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数不胜数。在生活中也沿袭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成长的绝好方式。读

32、书的时候,常常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美容和彩妆,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了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那些因子香氛蒸腾,滋润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自得其乐。也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时有哭泣呢!哭,其实是一种广义的情绪按摩。灵魂在这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这可是另一种享受啊。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尚未揭开。我们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当谨言慎行。你在书籍里看到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

33、不敢口出狂言。了解自我的渺小,是一切智慧的基石。读书就这样略带神秘地给予我们一种有意义的快乐。快乐堆积得多了,积跬步以成千里,人们就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选自人民周刊2017 年 2 期,有删改)“价值”杂说司马牛2017 年 8 月 8 日,科学界大师级的人物柯俊逝世,虽有领导人致电悼念,但媒体却反响平平。而那几天对某明星的绯闻却炒得沸反盈天、热闹非凡。这种冰火两重天的舆论反差,着实令人诧异。不过,这倒使我想起,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去世前的十年中,他已经不是相声舞台上的最活跃者,名气、挣钱都逊于许多新“星”。每次演出,“出场费”有限,“追星族”也不怎么簇拥他。但是他故去后,许多清醒的评论家都公

34、认他是中国相声事业的一个“句号”。什么叫“句号”?他身后的那些“星”都未沾上相声“事业”的边儿之谓也。若是有哪位新“星”举起钱袋子对侯先生说:“你有什么了不起,咱们比比身价!”这就是错用了衡量“价值”的标准。“星”们所玩的是相声“商业”,侯先生从事的却是相声“事业”。两者的“价值”类属也不同,这也许就是艺术大师与 “星”们的最大区别。难怪前几年曾有学者说:如果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把知名度、发财度作为一个人事业成就的唯一标志,这是一件很不妙很糟糕的事。侯先生与新“星”,不管怎么说都是说相声的,属于“同类比较法”。而科学家与明星隔行如隔山,可比性更低。像柯俊这些科学家所从事的是“小众”事业,看上去似

35、乎很“高冷”。而相反,“星”们尤其是娱乐明星,得靠粉丝的关注为生。为此,不少明星千方百计依靠一些商业网站大刷“存在感”,炒“热度”,而网站则要靠明星拉点击率、拉流量,结果是做大了公众的媚俗规模,也放纵了公众的“重口味”。这恐怕正是当下科学家被冷落、“星”们被热捧的一个重要原因。9但我们不能因为科学家遭受新媒体“冷遇”,就看轻了他们的价值。柯俊教授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婉拒了国外众多知名研究机构的邀请,毅然偕妻携子回国。他几十年来教书育人,潜心科研,成为国际著名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铁科学与技术的集大成者、中国电子显微镜事业的先驱者、中国冶金史研究的开拓者。这样一位在多个学科领域的开拓者

36、、奠基人,甚至连最后的遗体都无私捐献了,他的离世本应享尽哀荣。这不仅是对逝者的肯定和嘉许,更是对科学家价值的肯定。对矫正当下人心浮躁、价值失范,也大有裨益。当然,社会是多元的,人们的需求也是多样的,娱乐明星的价值也不能小觑。但说到底,科技创新、科教强国,还是要靠柯俊们及广大科教工作者的顽强拼搏、奋力攻关。总不能因为柯俊们身上没有所谓“娱乐”和“眼球”价值就冷遇他们,弄到“英雄枯骨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的地步,这就不仅仅是柯俊们个人的悲哀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倘若在舆论导向上都不能做到,遑论其他。(选自今晚报2017.11.9,有删改)命运是一个借口鲁先圣无论下多久的雨,最后都会有彩虹。有读

37、者问我:“为什么哲学家说人生是一个悲剧?”我说:“人类的历史不是一个悲剧,因为一个时代走错了道路,下一个时代往往会吸取前车之鉴,引以为戒,接受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灾难也往往就不会重演。”可是,人却不同,人生没有假设,也没有改正的机会,选择错了道路,犯了错误,往往就不可收拾,岁月不会给你重头再来的机会。所以,人生注定是一个悲剧。有人说:“不对,谁都有机会重新开始。”我说:“那不是重新开始,仅仅是亡羊补牢。你经过了惨痛的失败之后,再重新开始,但是,你失去的岁月,永不再来了。”所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时刻警惕的,是不要犯大错,不要走错了路。因为一旦踏上了人生之路,时光就不可逆转。很多人一生一事无

38、成,那是因为他选择了一条不适合自己的道路。在一条不适合自己的道路上,纵然付出百倍的努力,也是徒劳的枉然;有的人最终成为人类世界杰出的人物,虽然是因为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更重要的是他选择了正确的道路。有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陷入人生的困惑。人是重感情的动物,如果一个人不讲感情,则会被人视为冷血动物一样的毫无人性;可是,如果一切从情感出发,则会让自己陷于软弱可欺。没有人不追求完美,可是,完美的事物与完美的人都是不存在的,过于追求完美则会出现有遗憾的烦恼。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接纳遗憾与欠缺。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和事,但是,可以有完美的心态。不论是那些初出茅庐的青年人,还是没有什么成就的中年人,他们常常会

39、谈论命运。出师不利,说自己命运不济;人生失意,就说自己命运不好。其实,命运是什么?就是一个人的人生借口,或者人生托词。自己看错了方向,选错了道路,努力不够,所以才没有成功,才人生失意。但是,一句命运不好,就把这些本来属于自己的过错,都掩盖了。这是一個人生失败者堂皇的理由,虚伪的台阶,也是一步步逐渐走向颓废甚至堕落的向导。这个时候,这些人往往是渴望一份理解,一份同情,一份尊重,甚至是一份援助。10其实,很多人生失意的人不知道,当自己一败涂地之后,这个心态只会让他的痛苦更深。他完全可以有另一个态度,让自己赢得尊严:勇敢面对和承认自己一手造成的结局,不推诿过错,不怨天尤人,理直气壮地担当。一旦有了这样的胸襟,困境往往戏剧化地转变,自己的人生因而有了另一个出口。而一个强者,或者一个取得了杰出成就的人,从来不会谈论命运。因为,他们始终把自己的人生握在掌心,始终是自己人生道路的舵手。一帆风顺,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努力得到的回报;人生挫折,他们会审时度势,寻找自己的不足,亡羊补牢,重新再来。成功面前,笑傲世界的,一定是做事严肃、认真、扎实,对人生和世界充满敬畏的人;而失败的人,一定是投机钻营、总妄想不劳而获之辈。强者从来都是积极地把握人生,弱者却常可悲地怨叹命运,所谓命运,只是弱者的一个借口。(选自思维与智慧2017.09 期,有删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