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类型专题一 公民与国家.ppt

  • 上传人:fmgc7290
  • 文档编号:7356697
  • 上传时间:2019-05-16
  • 格式:PPT
  • 页数:10
  • 大小:48.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专题一 公民与国家.ppt
    资源描述:

    1、政治生活,一、公民与国家,虎匆访铱眉屹迁房桃妨詹起挫氮芝胚庄臻举扯猿灼渐扰绿枕礼蜘潞滥龟舅专题一 公民与国家专题一 公民与国家,第一、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含义: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根本属性,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本质:人民当家作主,最大特点:多数人民主、少数人专政,人民民主,广泛性:民主权利、民主主体,真实性: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第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权利,A、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B、政治权利;C、监督权,义务,A、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B、遵守宪法和法律,C、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D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遵循的原则,法律面前一律

    2、平等:享受权利、履行义务、适用法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纬惹瞪知龙犁樊摩风裳翠弓革绩枫篆延十脸梗妙就链涌温肺碉渐治肪呆枣专题一 公民与国家专题一 公民与国家,第三、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民主选举,方式:选民:直接、间接;被选举者:等额、差额,注意,A、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与生活进步经济发展相适应,B、我国采用直接、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C、公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民主决策,方式,政府的决策,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起居。,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B、专家咨询制度,C、社会公示制度; D、社会听证制度,意义:决策者;公民

    3、P22,民主管理,形式:村委会、居委会(都是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意义:,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民主监督,方式,A、信访举报制度;B、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C、舆论监督制度;D、监督听证会、网上评议政府,意义(有利于、有助于);意义(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只赞寐叁内凹介恕正碱叛啊纲氟傍再攒寞桓亚捅盅肖滩铣经譬甘忽留哆自专题一 公民与国家专题一 公民与国家,一、选择题,1.为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卫生部公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各界人士可用信函、传真或网络邮件等方式返回意见。上述

    4、事实表明问计于民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生动实践我国民主政治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公务员作为人民公仆要坚持执政为民我国政府坚持科学民主决策A. B. C. D.,22009年4月5日羊城晚报载文:网友愚人节制造假澌闻遭查处。说的是一网友把埃及金字塔的考古新闻“嫁接”到四川涪陵的一座山上,在愚人节那天发表于某媒体。2009年4月6日南方都市报报道:肇庆女子网上发帖谣传杀人案被行政拘留。这些事件说明A.公民是义务的主体而不是权利的主体;B.公民行使一切权利要向政府申请;C.自由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D.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D,D,届躬奢沧绢爪俏腆庆耻瘤搀紧济裕尘伟汉匀惕磷榔详若溜乌马

    5、凳吐捂解柿专题一 公民与国家专题一 公民与国家,32010年3月,备受关注的“两会”在北京开幕。 “我有问题问总理”网络互动话题已经连续几年在“两会”期间推出,今年参与网民更是达数千万,提出的问题超过百万。这说明 我国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网络参与让我国的民主选举由间接选举转为直接选举 网络参与可成为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的有效形式 网络参与可对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A. B. C. D.,42009年6月22日,检察机关全国统一举报电话“12309” 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和部分省级检察院正式投入使用,其余省份将在年内陆续开通。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举报网站6月22日起正式更新网

    6、址为www.12309govcn。这种民主监督方式属于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舆论监督制度C.信访举报制度 D.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D,C,瓦簧干直晨否眠吃磺炸和邀憋旁庶黎乍尸帽恕易漠苫吱淮馒巫埠芽颗匀默专题一 公民与国家专题一 公民与国家,5.(09广东卷11)、“你对国家的热爱更高于你对职业和薪水的追求。”这是某媒体对姚明回国参加奥运会的高度评价。姚明的行为体现了我国公民 A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 B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一致的原则 C坚持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对等的原则 D把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誉紧密联系在一起,62009年1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安部等7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

    7、议,部署在全国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对在网上传播低俗信息的不法分子和网站,依法处理。这表明,公民自由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自由公民是现实社会的权利主体,但不是网络世界的权利主体国家机关坚持依法治国原则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A B C D,倘裤涸题鄂沉盼钒誉鹅崎表困悠轩恭放衅漱崭绵纵膀雨毯氨牟谤恐徊式拥专题一 公民与国家专题一 公民与国家,二、非选择题,2008年10月6日,一网友发帖,指责某市长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为个人谋利,此帖反响很大。10月19目,该市长在网上发帖回应网民的指责,他说:“我欢迎网友们严格监督我,但是我不赞成捕风捉影,更反对胡编乱造作为一个市长,应该善待网民,善

    8、待提不同意见甚至是错误意见的网友,应该有一个更宽阔的胸怀。但是有人过头了,造谣诽谤了,我当然要还其事实的本来面目,以正视听。”许多网友对该市长没有运用政法机关的力量,而是在网上发帖以正视听的做法表示支持。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市长就网民的指责坦诚地与网民进行对话,这样做有何意义?(2)有人认为:“网络是一个自由空间,网民可以随意发表言论。”请你对此观点加以评析。,解析:本题第(2)问实际上是一道辨析式问题,要求对试题观点作出判断,再列举判断的理由。,匀涨苞勃网糕肘界宜菏南桌捌及霞呈财勾驹晨堵割灸辑综乃定惹磷蕾属际专题一 公民与国家专题一 公民与国家,答案要点:(1)有利于保护公

    9、民的合法权益,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有利于公民理解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有利于国家机关更好地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建立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2)在我国,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权利,有权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言论。但网民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言论,一方面,公民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利,网民在网上发表言论不得触犯法律;另一方面,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网民发表言论不得损害他人、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谚烧卢靠岿化槐棕嘲冬陷积项详低屎辫鬃顽梭翰泊咸倒请奈坛什罗宪劫扶专题一 公民与国家专题一 公民与国家,31、材料一:发生在拉萨“

    10、3.14”打砸抢烧事件的事实证明,这是达赖集团有预谋精心策划的,旨在破坏社会稳定,分裂祖国,制造国际影响,干扰北京奥运会顺利举行,属于严重的暴力犯罪事件。我国政府依法对此进行了平息,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材料二:面对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图谋,面对一些西方媒体歪曲事实的报道,面对“藏独”分子破坏奥运会的行径,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激情如海啸般迸发。中国青年出于对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和一些政客敌视中国,支持“藏独”,破坏北京奥运会的行径,进行了反击、抵制和抗议。,(1)结合材料一,运用国体有关知识,回答我国政府依法平息拉萨打砸抢烧事件的政治学依据。 (2)运用公民和国家关系的知识,评析中国青

    11、年的行为,并说明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省动穗聂谗俭下显订艘乍掐倔癌惕遣翔啊嚏戴潍簇赢丹午爸擅回涟响锨方专题一 公民与国家专题一 公民与国家,【参考答案】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属于严重的暴力犯罪事件,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有效打击破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证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政府依法对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起先了平息,有效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2)在我国,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中国青年对破坏北京奥运会等行径进行的反击、抵制和抗议,维护了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是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和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浆长诫焉卒晤拯炊忘禁廷粕蒙朴纸得枕鸿搏它幼求忍商苍差扯凭七砌咕锣专题一 公民与国家专题一 公民与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专题一 公民与国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735669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