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历史中考模拟一、单项选择题(20 分). 1.下列史实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特征的是百家争鸣 商鞅变法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兼并争霸战争A. B. C. D. 2. 下面四幅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皇权势力消长的示意图,哪一幅是最准确的?A. B. C. D. 3.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清朝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A. 设立特务机构 B. 设立军机处C. 实行八股取士 D. 制造文字狱4. 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 ”文中的“这场战争
2、”指的是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 1919 年的五四运动是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 “一个时代”是指A.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C.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 社会主义革命时代6. 2017 年 1 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中明确要求,凡有“八年抗战”字样,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 ,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十四年抗战”开始于2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C. 卢沟桥事变 D. 南京大屠杀7. 在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
3、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此山无言,却在 1947 年见证了A. 人民解放战争的打响B.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C. 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的开始D. 人民解放军彻底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8. 下图是我国某地某种粮食作物产量数据柱状图。造成 1958 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 土地改革的完成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 “大跃进”运动的兴起D. “文化大革命”的开展9.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极大地提高粮食产量的农业科学家是A. 邓稼先 B.
4、袁隆平 C. 焦裕禄 D. 钱学森10. 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中开篇提到:1689 年英国权利法案 ,1776 年美国独立宣言 ,1789 年法国人权宣言 ,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因为它们都A.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平等 B. 对民主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C. 反对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D. 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A. 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B. 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11. 下侧两枚邮票所反映的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阶段特征是3A. 从现实到发展 B. 从理论到实验C. 从空想到科学 D. 从理论到现实12. “大战历时 4 年多,将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15 亿人口卷入
5、战争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达 3000 余万人,经济损失 3400 多亿美元”对上述材料解读有误的是( )A. 材料中的“大战”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B. 这场“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C. 科技的不当应用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D. 战争危害巨大,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13. 英、苏、美等大国认为法西斯“攻击一方,就是攻击我们全体” 。这种正确认识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 波兰的灭亡 B. 日本偷袭珍珠港C.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D. 诺曼底登陆14.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已触动许多人的切身利益。无论富国还是穷国,全球化提供了巨大机遇、潜力与可能,但也产生了人类必须面
6、对的新挑战、新威胁。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就业、收入、健康、文化、环境等事关人类切身的问题都变得更不确定与不安全。” 由此说明经济全球化A. 发展经济的同时带来新问题 B. 建立了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C. 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D. 违背了各国人民共同意愿15. “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以下内容支持这一观点的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中华民国的成立 侵华日军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 国民党政权垮台A. B. C. D. 416、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列图片与此无
7、关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百团大战 D、占领南京总统府17、2018 年春节上映的影片红海行动受到观众的欢迎,大国尊严、大国气魄贯穿该片始终。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重大事件是( )A、中华民国成立 B、抗日战争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18、如图所示反映出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A、国际化趋势 B、区域化趋势 C、全球化趋势 D、多极化趋势19. 比较法是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李斯同学在比较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之后发现,两个会议的共同点不包括 A.国强权政治色彩明显 B.惩处德国 C.都决定建立
8、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D.限制日本20 “精准扶贫”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而土地则是核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土地改革运动是以公有制为基础 B.农业合作化运动把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 D.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公有制转变为私有制二、材料分析题(30 分)1 (8 分)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在更替与演变中不断的进步,对中国政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极格局 “一超多强”苏联解体5图三 元朝疆域图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
9、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意为:秦以来各朝君主都没有吸取“秦设相“的教训,都跟从设立,结果影响君主,原因是他们“擅专威福” 。)(1)材料一的图一 表明,秦朝管理地方的措施是_,图二表明,汉初管理地方的措施是_。图三表明,元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行政管理,实行了_制度 (3 分)(2)选做题:一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小题计分)6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 朝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有哪些“历史经验”?(3 分)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朝在加强中央集权中采取的改革措施。(3 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元
10、、明三代在地方管理上共同的趋向是什么?(2 分)2. (10 分)世界历史波澜壮阔,大国崛起构成了其中重要的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伊丽莎白一世被称为“荣光女王” ,其近半个世纪的统治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而富有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开始确立。1689 年,议会宣布威廉为英国国王,玛 丽为女王,双王统治持续到 1694 年,“生而自由”的精神一直得以保留和传承, “王在法下”的传统也逐渐成为英国人的共识。从荣光女王到双王统治,英国霸权时代呼之欲出。摘自大国崛起-英国(1)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文化角度概述材料一中“从荣光女王到双王统治
11、,英国霸权时代呼之欲出”的有利因素。 (2 分)材料二 美国崛起于 19 世纪后半期到 20 世纪上半期。以 1998 年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 50 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 50 年美国越来越深刻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设。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美国其崛起过程中,没有成为英国霸权及其殖民体系的直接挑战者,不是推翻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而是在英国霸权自然衰落的过程中逐步取而代之。 大国崛起兴衰的历史比较(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成为世界全球霸主的原因。 (3 分)7材料三
12、 日本在 30 年里,走完了西方二三百年才能走 完的路。崛起世界东方但是日本拿它一切去冒险,崛起是冒险的结果最关键的是毫无节制地挑战现成霸权和国际体系,以军事扩张来解决经济资源的短缺,结果丢掉了一切,八十年来的巨大努力和非凡成就化为烟尘。 (美)赖通肖尔(评论)(3)结合所学指出什么事件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分析日本崛起后“挑战现成霸权和国际体系”的原因。 (3 分)(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美国、日本崛起道路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 分)3在 2018 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亿万炎黄子孙有幸一睹丝路山水地图之芳容。此宝乃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先生于 2017 年 11 月
13、 30 日向故宫博物院无偿捐赠。 丝路山水地图是一份承载了厚重历史和文化内涵的珍宝,它将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研究历史上的“丝绸之路” ,并为未来“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推进发挥积极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6 分)(1) “丝绸之路”开通于什么朝代?为此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谁?(2 分)(2)这一朝代的什么举措为“新疆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供了有力的法理依据?(1 分)(3) “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影响?(要求:用一句话概括) (1 分)(4) “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社会能够得到积极响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要求:用一句话概括) (1 分)(5)请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一点建议。 (1 分)4年代坐标尺能清晰地反映历史发展的脉络。认真观察下列年代坐标尺。 (6 分)开天辟地 生死转折 当家做主 伟大转折A 1935 年 1978 年 B8请回答:(1)A、B 处对应的年份分别是?(2 分)A: B: (2) “生死转折” 、 “伟大转折”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2 分)(3)1935 年的这一历史事件为什么称为“生死转折”?(1 分)(4)1978 年“伟大转折”后,我国从此走上怎样的正确道路?(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