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课标第一网,资源无限制下载就是好!- 1 -课题: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泉州九中 高一年地理备课组教材分析: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是目前人类最为关注的三大热点问题。沿着人类成长的足迹探究三大问题的关系,不难发现,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人口问题是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人口数量和空间上的变化,都会引发包括资源、经济及社会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因此,教材把人口的变化作为全书的开篇。这也正符合了高中地理课标总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的要求。第一节教材内容的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
2、要特点及地区分布。首先从数量这样一个最直观的角度来探讨人口的变化,因为目前我国和世界上的人口问题,正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引起的。并且,这一部分的基础知识,初中已有涉及,由此引入,更显得顺理成章,有助于学生对该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树立起人地关系的思想理念。学情分析:作为当今世界最令世人关注的三大问题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特别是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及生物课中都已学过。但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因此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目的旨在使学生对这个问题由初中的感受
3、型为主提升到理性认识层面。同时,教学中有意设计了部分活动,使课堂教学更为活跃,也使学生能够更乐于参与互动,并从中达到学习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2、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源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
4、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替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3、利用图表分析、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4、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分析和讨论,认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差异,启发引导学生对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阐释。(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2、 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辨正唯物主义世界观。3、 通过学习进一
5、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教学重点: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新课标第一网,资源无限制下载就是好!- 2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难点: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2、比较两种“低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本质区别。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比较法、因果联系法、中心主线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课前准备自主学习:预习教材内容,完成基础知识梳理。(二) 、课堂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互动一老师:大家春节回去有没有发现自己住的社区周
6、围人口有没有什么变化?学生:略老师小结:很多同学都感觉到了人口数量上面有所变化,有变多的,有变少的。这就是我们这一章有关人口变化的一个最直观的,在数量上的变化。那么是什么引起这样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对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已经产生、正在产生和将要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开始今天的内容(板书)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第一节 人口数量的变化设计意图 :学生寒假归来的第一节课,从春节和师生平常的对话导入新课,显得很自然亲切,能很快地把学生引入本节的课堂教学,并激发他们对该课的兴趣。新课教学 :互动二(图片展示):世界 60 亿人口日老师:图片中,大家看到了什么?学生:
7、安南抱着一个小孩。老师:为什么这个小孩的出生,社会会如此关注,甚至安南都要亲临现场?学生:因为他们降临人世,意味着世界人口增长到了创纪录的 60 亿。老师:是的,这个小孩的出世,意义重大,据说他很荣幸地成为了“世界公民” ,可以享受许多优惠的政策。从这个图片,我们看到了世界的人口不断增长,目前已经达到了相当庞大的数量,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 7000 多万的数量在继续增大,请大家计算下到今年,世界人口已经大概达到了多少?学生:约 65 亿。设计意图 :由书上的图片入手,并加入一些趣闻,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让学生清晰地意识到人口问题的严峻。(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一)人口在数量变化在时间
8、上是不均匀的互动三请同学理解人口的自然增长由人口基数及自然增长率决定,而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1)通过实例及问答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出生率、死亡率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人口自 新课标第一网,资源无限制下载就是好!- 3 -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根据 P3“活动” ,使学生得出人口的自然增长不仅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而且还与人口基数有关: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设计意图 :针对人口自然增长和自然增长率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并通过实例和活动帮助学生对概念的充分理解。 互动四(课本图片展示):10 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和 100 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结合课本的读图思考题,引导
9、学生观察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影响人口增长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使学生能够区分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快慢及判断依据。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地理坐标图的能力,如何从中获取信息:(1)认清坐标表示的变量;(2)图形的变化特征:曲线坡度大小陡缓程度的含义;(3)思考各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师小结:人口增长的总体趋势:不断增长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的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都能促使人口的增长正说明了这个问题:教师承转 :人口的数量变化不仅在时间上有差异,同样在空间上也是有差异的。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或地区,往往也具有不同的人口自然增长特点。(板书) (二)
10、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差异不均衡 互动五(课本图片展示):1950-2000 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人口增长的空间特点,并分析影响这一差异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地理统计图的能力,如何从中获取信息:(1)认清图例,辨别柱子的色泽、长短所表示的含义;(2)比较同一时段(时间)不同对象,同一对象不同时段(时间)柱子的长短,确定其含义。结合 P5“阅读” ,进一步验证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差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教师小结:(表格对比)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 原因分析 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举例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 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
11、还会逐渐减少俄罗斯、德国和日本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 很快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 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设计意图 :针对课本的图片,采用问题引导法,将思考问题逐个分解,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同时,结合表格对比法使问题更清晰化。 互动六通过之前探讨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的趋势,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各自出现的人口问题和解决对策,树立学生的人口发展观。 (结合课本图片 1.5“世界部分国家的人口政策” ,并向学生展示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图片来直观说明各个国家存在的不同的人口问题。 )生产力水平
12、高低出生率死亡率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医疗水平人口增长数量变化 新课标第一网,资源无限制下载就是好!- 4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采用以中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数量与英国、法国、德国的总人口数量作比较计算,同时比较他们的 GDP 世界排名。其间,适当补充各国具体采用的人口政策的材料,例如:日本、意大利耗资鼓励生育,印度采用的抑制生育政策等。教师小结: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太慢:劳动力不足,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空间得不到合理利用;人口老龄化,个人及社会赡养负担增加,社会福利和保障面临的压力增大,国防兵员不足等问题。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太快: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衣食住行、教育
13、、医疗卫生、交通等各方面的社会开支扩大,压力增大,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资源需求增大,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废弃物增多,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人地矛盾进一步被激化。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法,结合学生自身所处中国的例子,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吸引学生注意,更好地掌握不同国家针对不同的人口现状所采用的人口政策;同时,补充一些典型国家的例子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师承转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们衡量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是通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来衡量的,而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这三项指标相结合就形成了人口再生产的不同特征,形成了不同类型,构成人口的增长模
14、式。(板书)二、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互动七(课本图片展示):图 1.6“人口增长及其转变示意”让学生通过读图比较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采用问题引导:(1)三种不同的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各有怎样的差别?(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引导学生注意从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入手:原始型发展为传统型主要是由于死亡率发生的变化,传统型逐步发展成现代型则是由于出生率发生了变化,从而探讨可能的原因。 )(3)三种模式可能分别出现于人类社会的什么历史时期?教师小结:人口增长模式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所处历史阶段 原因原始型 高 高 低 农业文明传统型 高 低 高 工业
15、文明现代型 低 低 低 后工业文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具体略)设计意图 :这一部分主要要求学生通过课本的图掌握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各自的特点和产生的时间及原因。采用问题引导法,帮助学生自主地寻找答案,加强记忆,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互动八幻灯片展示表格:世界及各大洲的人口及其自然变化(2000 年)地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非洲 3.8 1.4 2.4拉丁美洲 2.4 0.6 新课标第一网,资源无限制下载就是好!- 5 -亚洲 2.2 0.8 1.4发展中国家 2.5 0.9 1.7大洋洲 1.8 0.7 1.1北美洲 1.4 0.9 0.5欧洲 1.0 1.1 -
16、0.1发达国家 1.1 1.0 0.1全世界 2.2 0.9 1.4通过表格的数据,让学生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并引导学生对中国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探讨。教师小结: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例如:欧洲和北美)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属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例如:亚非拉地区)全世界:以发展中国家居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渡阶段设计意图 :针对这一部分,有意地准备了各个大洲人口的数据,更加直观,便于学生的比较和得出结论。 互动九结合“案例 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 P7 的“活动” ,让学生根据第二部分学习的内容,自主地归纳总结出针对芬兰这个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设计意图 :前面由老师帮忙引导,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内容和分析方法之后,最后由学生自己来探讨,有助于开拓他们的思维和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内容作最后的概括评价。探究性问题 :查阅 49 年以来中国历年的人口数据资料,绘制人口增长的统计图表,探究中国人口增长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