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5/10/23,浙江大学 制冷与低温研究所,1.2 制冷技术,浙江大学制冷与低温研究所,2005/10/23,一、制冷机与热泵,用人工的方法将热量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的过程称为制冷,实现这一过程的机械称为制冷机。 热泵在原理上与制冷机相同,只是目的不同。热泵的目的是为了取得热量,而制冷机的目的是为了制冷。 制冷系数与制热系数。,2005/10/23,二、常用制冷方法,相变制冷:汽液、液固 气体膨胀制冷:节流膨胀、膨胀机膨胀 半导体制冷: 涡流管制冷: 磁制冷: 稀释制冷: 激光制冷:,2005/10/23,三、汽液相变制冷,蒸汽压缩制冷 蒸汽吸收制冷 吸附制冷,2005/10/23,
2、四、逆卡诺制冷循环,由两个等熵过程和两个等温过程组成,逆时针旋转。制冷量 耗功量制冷系数,2005/10/23,四大部件:蒸发器、冷凝器、膨胀阀、压缩机,五、蒸汽压缩制冷循环(1、理论循环),2005/10/23,方法:设置过冷器、增大冷凝器面积、采用回热循环 目的:提高制冷量、减小节流损失,五、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2、过冷循环),2005/10/23,方法:增大蒸发器面积、采用回热 目的:增大制冷量,保护压缩机,五、蒸汽压缩制冷循环(3、过热循环),2005/10/23,五、蒸汽压缩制冷循环(4、回热循环),方法:采用回热器 目的:提高可靠性,提高循环效率,2005/10/23,方法:使用经
3、济器 目的:提高效率、降低排气温度,五、蒸汽压缩制冷循环(5、带节能器(经济器)的二次吸气制冷循环),2005/10/23,五、蒸汽压缩制冷循环(6、带节能器的多级压缩制冷循环主要是多级离心机用),2005/10/23,六、吸收制冷循环,2005/10/23,七、制冷工质,实现制冷循环的工作流体称为制冷工质。分为制冷剂(冷媒)和吸收剂。 平常把制冷剂称为制冷工质。 常用制冷剂:氟里昂(R11、R12、R22、R123、R134a、R407c、R410a等)、氨(R717)、碳氢化合物(R600a、R290等)、水(R718)、二氧化碳(R744) 常用吸收剂:溴化锂水溶液、氨水溶液,2005/
4、10/23,八、CFC、HCFC、HFC、ODP、GWP,CFC为氯氟烃的缩写,严重破坏臭氧层、高温室效应值,典型代表:R12、R11,发达国家1995年已经禁止使用;发展中国家2005年禁止使用; HCFC为氢氯氟烃的缩写,轻度破坏臭氧层、中等温室效应值,典型代表:R22、R123,发达国家2020年已经禁止使用;发展中国家2030年禁止使用; HFC 为氢氟烃的缩写,不破坏臭氧层、中等温室效应值,典型代表:R134a、R152a、R407c、R410a,目前不禁止使用,京都会议提出要淘汰; ODP为破坏臭氧层潜能值的缩写; GWP为全球变暖潜能值的缩写。,2005/10/23,九、混合制冷
5、剂,共沸混合制冷剂:R502、R507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R407c、R410a、R404a 近共沸混合制冷剂:温度滑移小于等于1度?,2005/10/23,十、制冷剂与润滑油,互溶性强与弱各有利弊; 矿物油与合成油,前者用于CFC和HCFC,后者用于HFC; 满液式制冷机要注意回油的设计。,2005/10/23,十一、载冷剂,载冷剂也叫二次冷媒。 常用的有:空气、水、乙二醇、卤水(氯化钠、氯化钙等) 作用:系统简化、运行稳定、提高可靠性、减少一次冷媒用量,2005/10/23,十二、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组的组成和流程,四大部件: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2005/10/23,十三、制冷压缩
6、机的种类,容积型:往复活塞式和回转式(滚动转子式、滑片式、螺杆式(单、双)、蜗旋式) 速度型:离心式(单级、多级),2005/10/23,十四、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特点,单机功率范围0.1150kW(小中); 开启式、半封闭式、全封闭式; 容积效率低,压缩比不能太高(小于10); 易制造,质量大; 振动大、噪声大、单机容量不太大; 能量调节特性差,只能改变工作气缸数,不能连续,2005/10/23,十五、双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特点,品种多:开启式、半封闭、全封闭、单级、多级 体积小、质量小、振动小; 结构简单、易损件少; 单机制冷量大,容积效率高; 无液击危险; 能量调节方便,滑阀调节法,通常四级
7、,也有连续10100; 可以代节能器; 油膜密封; 加工精度高。,2005/10/23,十六、单螺杆压缩机的特点,受力平衡,轴承寿命长; 啮合面受力小,更易密封; 两个基元,压缩速度快; 部件少,压差供油,无油泵。,2005/10/23,十七、蜗旋式制冷压缩机的特点,结构简单、零部件少; 振动小、噪音低、运行可靠; 容积效率高; 能量调节可以采用变转速进行; 可以中间进气,可以带节能器; 加工要求高。,2005/10/23,十八、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特点,单机能力大,达30000kW,效率高; 结构紧凑、体积小; 运转平稳、噪声小; 易损件少,寿命高; 能量调节方便:改变入口叶片导流角(简单但会影
8、响效率)、导流角加出口扩压器宽度调节、导流角加变转速; 全封闭、开启式各有特点; 单级、多级各有特点; 有多种冷媒机组可选; 电源可以有高电压3kV、6kV、10kV,省投资和维护费; 材料、精度要求高; 不适合小容量; 低负荷有可能喘振; 对工况要求高。,2005/10/23,十九、空气源热泵特点,要有宽广的工作温度; 逆向除霜时,要防止液击; 冬季润滑油始终要加热; 供热能力与建筑物需求相反; 宜采用全封闭压缩机,2005/10/23,二十、制冷压缩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实际输气量(吸气状态下) 理论输气量 容积效率(输气系数),实际与理论之比; 制冷量,单位容积制冷量,单位质量制冷量; 制热
9、量; 性能系数,COP,制热、制冷; 特性曲线:制冷量、耗功量、与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的关系,冷凝温度升高不利,蒸发温度降低单位能耗增加,总能耗有最大值。,2005/10/23,二十一、冷(热)水机组特点,产品结构紧凑; 配置齐全、使用方便; 具有因使用载冷剂带来的优点:远距输送、多用户、制冷剂充注量少、安装场所灵活; 产品系列化; 整机自动化。,2005/10/23,二十二、冷(热)水机组种类,按功能:单冷、冷热、热回收 按冷却方式:风冷、水冷、蒸发冷却 按组织结构:单机头、多机头、模块式 按压缩机类型:活塞、螺杆、蜗旋、离心,2005/10/23,二十三、直接蒸发式空调机组特点,结构紧凑、机
10、房小; 使用灵活、安装方便; 能效比(性能系数)高,不需载冷剂系统; 由于采用小型封闭压缩机、特别风冷,则相对大型水冷效率低; 台数多,维护保养工作量大。,2005/10/23,二十四、直接蒸发式空调机组种类,按容量:房间空调器、单元式空调机(柜机)、屋顶空调机组; 按整体性:整体、分体 按冷却:风冷、水冷、蒸发冷却; 按供热方式:普通、热泵; 按制冷剂流量:定流量、变流量;,2005/10/23,二十五、VRV和水环热泵系统,VRV:交流变频、直流变速、数码变频 水环热泵:水冷送风机组,2005/10/23,二十六、各类冷水(热泵)机组的主要性能参数,名义制冷(制热)量; 名义消耗功率; 名
11、义工况性能系数; 冷(热)水、冷却水压力损失; 部份负荷性能; 变工况性能。,2005/10/23,二十七、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蒸汽型,直燃型; 单效、双效; 单冷、冷热、卫生热水; 组成:(高压、低压)发生器、冷凝器、U型管、蒸发器、吸收器、溶液换热器(高温、低温)、自动抽气装置、溶液泵、吸收泵、蒸发泵、燃烧机 特点:用热制冷、真空、腐蚀、冷量衰减、结晶; 参数:名义制冷(制热)量;名义能耗(热水、蒸汽、燃气、燃油);名义工况性能系数;冷(热)水、冷却水压力损失;部份负荷性能;变工况性能。,2005/10/23,二十八、吸收制冷与压缩制冷的异同点,同为相变制冷; 吸收制冷热量驱动,压缩制
12、冷功驱动; 吸收制冷工质为溶液、制冷剂为纯质; 吸收制冷机组复杂; 吸收制冷热力系数、热力完善度;,2005/10/23,二十九、双效机与单效机,双效机热力系数高; 双效机需要更高温度的热源; 双效机有串连(正、逆)、并联、串并联; 高压蒸汽通常双效; 直燃通常双效; 热水通常单效; 低温热水用单效两段。,2005/10/23,三十、制冷剂管路设计注意事项,合理、方便可靠; 保证流量; 压降; 坡度和坡向; 液体管路不许倒“U”型;气体管道不许正“U”; 防止润滑油集聚; 停机防止液体进压缩机; 氟里昂管路要注意回油; 氨管路要注意油分离。,2005/10/23,三十一、管材,氟里昂无限制,一
13、般铜管; 氨不能用铜、锌管,一般钢、铝管,2005/10/23,三十二、自动控制与安全保护,启动:冷却系统、冷水系统、制冷系统; 关机:制冷系统、冷水系统、冷却系统; 保护:冷媒高低压,冷却(冷冻)水断水,过电流,过电压,欠电压,缺相,油压,压缩机过热,溴化锂结晶,机组真空等 报警:保护后报警 网络化,2005/10/23,三十三、机组试验,按标准要求进行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 冷量测定:焓差法、房间热平衡法、载冷剂量热法 功率测定、温度测定、压力测定、流量测定、阻力测定、噪声测定等常用方法,2005/10/23,计算题举例,压缩机实际排气量计算:要注意不同压缩机理论排气量不同,不同工况容积效率不
14、同,体积排量与质量排量不同,体积排量是按进气状态计算。 压缩机制冷量计算:蒸发器进出口比焓差与制冷剂质量流量的乘积,注意蒸发器进口比焓等于节流装置进口比焓。 两热源卡诺循环制冷系数:三热源卡诺循环制冷系数(吸收制冷):,2005/10/23,计算题举例,热力完善度:实际制冷系数与相应可逆循环的制冷系数之比。要注意两热源与三热源的区别。 制冷(制热)COP的计算:实际制冷量(热量)与实际耗功量的比值,要注意扣除各种损失以及考虑各种效率。 计算经济器循环的制冷系数。 两器传热设计计算:传热系数(内侧、外侧)、对数传热温差、翅片效率、热阻、污垢热阻。 阻力计算:局部阻力,沿程阻力,总阻力 综合题:计算空调系统热负荷,然后计算压缩机的排气量,计算冷媒水流量,选择冷媒泵,计算冷凝器负荷,计算冷却水泵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