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建筑设计-基础关于设计讨论案例-无止桥.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73481 上传时间:2018-03-09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设计-基础关于设计讨论案例-无止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建筑设计-基础关于设计讨论案例-无止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建筑设计-基础关于设计讨论案例-无止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建筑设计-基础关于设计讨论案例-无止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建筑设计-基础关于设计讨论案例-无止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無止橋”是一個慈善建橋計劃,由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及西安交通大學建築系教授和學生參予。無止橋位於甘肅毛寺村,已於二零零五年七月十七日建成。(http:/www.cuhk.edu.hk/shaw/shawlink/28/4.pdf),建筑媒体上没有讨论的,但其他新闻媒体有些报道。以下选自中国甘肃网的报道( http:/ ):17日早上5点,笔者来到河边,看到新建的桥面上已是人来人往,桥下流水淙淙。 这是一座美观、科学、环保的步行桥。桥名“无止桥”,意取“学无止境”。桥墩是用钢丝网兜满了石块,桥面是密密排列的竹板,两边夹以钢板,不用一点水泥。走上桥去,一点也不晃悠,而且还错落

2、有致。 随后,河边的志愿者越聚越多,我们开始在人群中寻找会说普通话的人,采访也随即展开。在志愿者们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了这些情况。 7月10日,志愿者们从西安带来了主要的建筑材料,11日正式开始动工。先是把钢丝交错编网兜状,再将山上已经敲碎的石块运至河边,装进网兜里,装满后将钢丝网兜收顶。这样的桥墩做成后,再在上面安上桥板,一段桥就算完工。这个过程中没有大型机械,石块是抱着进到河里,再放进钢丝网兜里的。每个桥墩需要所有人跑上几十个来回才能填满,做成的桥板比较沉,需要十几个小伙子才能扛得起,大家是一口气把它从岸上抬进河里安上的。,原有独木桥,建筑师吴恩融教授,桥栏的作用显然不同于安全栏杆更多考虑

3、的不是行走时的安全,而是闲坐时的安全吧这样的小桥,许多是没有栏杆的,只有桥板而已不过,仍然想搞清楚桥栏的构造,竹竿如何与桥板固定很有趣的小东西,不知道桥面的曲折是否会让过河的人恼火,慈善建桥,功德无量呀。看PDF文件,发现河水好像不是很深,但是挺宽的。桥板本身是钢骨架上铺木板的吧?对于桥墩的建造方法,有没详细点的图呀?如果水量加大,不知道怎么固定。而且桥上栏杆的安全性值得推敲。,我觉得每段错开,除了能获得一些美感以及行走过程的趣味性外,还可以使桥更稳定以及减少桥墩的宽度。因为错开之后,桥面与桥墩的接触宽度是整个桥墩的宽度,如果是直的,那则只能与桥墩接触1/2的宽度。同样反过来,桥墩的宽度可以做

4、的更小更经济。不知道这样解释是否有道理?,如果没有看错,那应该是保护桥墩的铁皮。铁皮将桥墩包起来,并呈锐角状,不仅可以减小河水的阻力,更起到保护桥墩中石料的作用,使得其中较小的碎石不至被河水冲走。PS,很有意思的小桥。尤其建造方式,很环保,十分原生态咧,本人严重质疑,这种唯美学趣味的设计会使人用起来不方便的那些小孩除了开始可以觉得好玩,等稍久之后,曝晒、下雨、赶考等急促的生活需要时,这样的趣味就变成了群体的障碍。,这个“趣味”是不是很不安全,天黑了后很容易摔个头破脚折的。是不是乡下孩子都练出来, 看他们原来那桥.要减少桥墩的宽度在墩子上做个搭接构件也不复杂吧。只是估计不够纯粹.,铁丝时间久了经

5、过河水冲刷,太阳暴晒,会不会很易生锈腐烂呢?,村头小六:村长,俺村头那桥不错哦,孩子上学有路走了!村长:嗯,是的,村头小六:不过这桥咱这么怪呢?村长:现在外头戴个扶贫的帽子,干啥的都有,俺们不管,只要不要我掏钱就行啊!村头小六:村长,您老英明。村长:看见那个小子没,多得益,比我们还开心!村头小六:村长,是阿,也不知道他在搞什么名堂,这桥咋走都不顺溜,牲口走不了,连自行车都费劲!村长:嘿嘿,不要急,等过半年一年的,他们折腾够了,俺们把这桥面修修,以后好走了,你去河那头娶媳妇的时候正好用上.嘿嘿!村头小六:村长,您老英明。2007年,村长选举,因为老村长的宏图远见,顺利连任!,桥断开主要是防止摩托

6、车和牛从上边走过吧。从下边这张图片可以看到尽头有一条跟河垂直的路,这条路一直伸到河边,还有分叉向右拐,从宽度上看不像只是人走出来的,枯水季人车还是挺多从这儿过的吧。当然桥口的台阶也能挡住摩托,但是万一是两人,搬摩托上桥也不是很难,何况能省那么多油。总之是做设计千万不忘阶级斗争就对了。,估计这位没在乡村水乡生活过,这种桥较之石踏步,树干强多了,洪水季节、旱季都安全可靠,同时应征了周卜颐先生的“SOMETHING INTRESTING”信条,看看那张小学生灿烂的笑脸,就可以感受到桥给他们带来的方便与趣味,就知道。同意这位兄台的见解。如果了解农村的话,应该会理解这座桥对改善乡村生活和环境的意义。我想

7、,这样的桥比起原来的树干已经改善很多倍。在这种农村这种桥应该是生活、学习的必经之路,只要走上一两回习惯了应该不会摔下去的。在这种偏远的农村夜晚走夜路的人都会有电筒和火炬的,否则不会轻易出门。当然,对于走惯康庄大道的城市人在这座桥摔倒的可能性就很大,但如果走在旧桥(树干上)那摔下水的可能性就更加不敢想象了!,是挺有趣的。我也挺喜欢的但是假设一个晚上, 一个外乡人 在123上跌下去了,他只骂自己的娘; 如果在4上面跌下去了,他就要骂别人的娘了: 这是谁干的?! 在桥上挖个坑!,设计目的:潜伏设计?控制桥梁承载?增加行为的趣味与娱乐?。当形式不成为目的的唯一存在时,理由也就变成了借口!为什么不选择一

8、种安全的方式,来达到设计的目的呢?这座桥究竟是真的行为和使用的理由,产生设计的结果,是设计者自身的潜意识在纵容?用一种不经济的搭接方式,设计出新颖的形式,放纵了设计师创造的自我愉悦;这就是设计师真正的原因!松软的小石头,长期浸泡加上流水的侵蚀,为这座桥带来不可预期的结构隐患;裸露的木材桥面,又经得了几个春秋;一座花10000元建成使用2年的桥,与一座花20000元建成使用10年的桥,你如何选择?,http:/www.arch.cuhk.edu.hk/servera/staff1/edward/www/b2far/index.htm如果对无止桥感兴趣,可以访问上面的网页。不过只有英文。如果对吴教

9、授感兴趣,也可以访问他的个人主页:同样只有英文:)找到一段关于为何曲折的解释,是否合理大家可以继续讨论:The StructureWuzhi Bridge (無止橋) is a 90-metre bridge to never-ending knowledge and a prosperous future. In Cantonese, Wuzhi sounds the same as Maosi (Mo Tsi). Wuzhi Bridge was designed to use mostly natural local materials, to be maintained by the

10、villagers and to serve as a prototype for other bridges. It is also the first bridge in the world to stand on metal cages filled with rubble the innovation of designer Anthony Hunt. Bamboo and steel planks, designed for easy retrieval from the river bed after heavy storms, make up the walkway. The b

11、ridge is stepped to prevent heavy vehicles and, according to Ng, ghosts from using it as the corners are too sharp for both. Stepping also produces a sort of negative table between alternate sections of the bridge allowing villagers to sit and chat, feet hanging several feet above the water. It has

12、a bamboo footrail to soften the effects of vertigo, a nod to a very distant relative the precarious wooden bridge at Saikungs Ham Tin beach with which hikers in Hong Kong are all too familiar. The bridge cost about HK$700,000 to build with about a sixth having been used to oil someones fleshy palm.

13、The main construction materials were bought in nearby towns while minor spare parts were brought all the way from Hong Kong.,The bridge is stepped to prevent heavy vehicles and, according to Ng, ghosts from using it as the corners are too sharp for both. Stepping also produces a sort of negative tab

14、le between alternate sections of the bridge allowing villagers to sit and chat, feet hanging several feet above the water.看来锯齿状Zig-Zag设计是讨论滴焦点哦南萧上面滴这段文字从“平面”上说明了一些问题这张图片也能帮助理解下下,但更为根本滴或许是设计者在“剖面”上滴一些考虑从图片上看,铁笼桥墩滴顶面宽度不是很大,这应该跟材料和施工有关系吧这样滴宽度,不利于将两块桥面板的短边拼接搁置其上。而且如果对接桥板,铁笼桥墩顶面可能会出现如下变形,设计者自述滴锯齿状Zig-Zag

15、设计能够应对“稳定及平衡重量”等问题,不晓得是不是就是出于上述考虑,或者还有其他?有达人再具体解说下下吧,这样子行不行?省了40多米槽钢, 节点也简化多了,一个搭扣就好了. 荷载的问题, 把钢箱做大或者底部放大也是一样效果?唯一的问题就是, 桥是直的,我不是说香港人做得不好, 除开栏杆我觉得不妥外,愿意怎么做都可以, 那转折也挺有意思的. 问题是硬要理解成老兄所说的所以,为了不让底墩被压坏,唯一能减少底墩局部荷载且又能保持整体重量的办法就是.我就不同意了. 这有辱我的智慧嘛.吹了半天香港人怎样保证两边受压,考虑到沉降或者变形什么的, 这种搁置的方式如何可以保证满搁? 点式搭接却可以简单的实现荷

16、载均匀传递下去. 你把火柴盒系统画个简图, 看和这里说得不是一个系统?这种点式的扣接, 每边桥板错开一点点, 至于要说得那么复杂吗?我再上大图? 洪水期的受力, 愿意做大做大,愿意做小做小,一个小定位铁片的问题管他6米还是5米槽钢,省得40米这个都是一样, 5米的话可以少两个人抬, 6米的话还省好几个墩呢. 中暑的同学只怕也要少一半.本来有意思的是“扶手”的问题, 至于桥怎么做都可以,不需要十个八个“唯一”的理由的.,其实在我的帖子中,并没有刻意掩盖没有栏杆所导致的安全隐患。其实栏杆的材料与形势一直困扰着整个小组,究竟以何种形式彩灯满足功能需要,并与其他构件的尺度统一。我个人也承认最后的栏杆部

17、分在安全要求上的欠缺,但在最后期限内,这也是一个无奈之选。好在看到孩子们在过原有独木桥(仅有两根原木)时的灵活身影,也算有些安慰。当然这显得有些掩耳盗铃,但大家知道吗?在无止桥修好近一个月后,村民们却自己把栏杆和扶手去掉了。现在只是平板一块,看起来更不安全。这一情形,估计南萧兄也看到了。我问他们为何如此,他们说:还需要栏杆干啥,没有的话显的桥更宽,而且大水过后容易挂树枝,收拾起来麻烦。听找他的话,有些尴尬,也有些困惑,如果即便当时安装了常规的栏杆,也免不了如此结局。对于当地人,到底什么是适度的安全尺度呢。后来我们去了一趟四川,吃惊的发现,很多当地人自建的独木桥,竟然也没有栏杆(如图)。这一点很

18、值得思考,也许是经济获技术所限。但我想,农村的恶劣条件做到质的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与我们天天走马路的城市人优质很大的区别。整日的爬高下低、山间小路,这点栏杆似乎有点无所谓。在这里我并不是要极力的作辩解,只是在农村地区客观条件的限制下,我们到底要至少做到什么样的安全级别。有到达80cm-110cm的栏杆当然最好,但在难以取舍的情况下,我们应如何更加多方面地看待这一问题,而不是仅仅以规范批判一切。似乎说得再多,也只会让人产生“辩解“的嫌疑。在这里,有这么多的同行兄弟,不知大家是否有更好地解决方案,讨论一下。因为,下一座桥也在筹备当中,我本人也不希望再有如此的无奈折衷。盼望着多一点针对农村地区的建

19、议,而不是一棒子拍死。,如前面所说,栏杆的形式的确有待商榷,这也算仅有的感性处理。除此之外,绝大多数处理都是在一定客观条件下,分析得出的结果,有些也存在折中。比如我已在专贴上所说的,桥梁之所以相错,并不是为了追求变化,主要的原因之一,是蒲河历史最高水速高达5m/s。Anthony Hunt(英国结构大师)是我们的顾问,它的计算结果显示,即使采用常规混凝土桥梁结构,和桥墩固结,在洪水期间也会有被冲垮的危险(特别是水中有浮动物,如树桩)。更何况根据生态设计的原则,混凝土是尽量避免的。所以在不用混凝土的前提下,桥梁板如果固结在桥墩上,一旦被冲垮会造成毁灭性的损失,村民将很难将其修复。所以,最后决定采

20、取退一步的做法,即:采用独立桥梁板,不进行固结,只是在水平挡板的帮助下,“放”在桥墩上。一旦被洪水冲开,也不会是构件造成破坏。因为钢制桥梁较重,会沉在附近河底。当洪水过后,村民可将其原样放回。但是仅靠“放”桥梁在桥墩上,桥墩需要较大的承载面积。在桥梁宽度受限(再宽的话,桥梁过重,无法靠人力抬起)的条件下,只能加宽桥墩。但根据Anthony的计算,桥墩宽度如果过大,会加大水流对其的冲力,他的建议是1米。所以,在这样复杂的限制之下,只能采取错开的桥梁搭结方式,以保证充足的承载面积。后来发现,错开的桥梁还有一个“附带”的好处,就是可以限制机动车辆的通行。即使像有些仁兄所说,可加设石墩阻隔,但就像他们会去掉栏杆一样,也会被除掉的。如果超过荷载的机动车辆通过,大家也会知道结果会是怎样。不知道我这样的陈述,是否清楚。当然,这可能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在此也盼望大家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设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