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大学 2009 级本科生学年论文(课程设计)1一 前言脑出血是指脑血管破裂,血液溢出于脑实质。发病与激烈的活动(包括强烈精神因素)有关,发病时血压普遍升高 1 。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一种严重的多发病,约占血管病的 20%左右。目前,脑出血病严重威胁中老年生命健康,对其防预与治疗的研究颇为医学界重视 2 。血清 NO 和血浆 ET 在脑出血患者病程及预后中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下面将对脑出血患者 NO/ET 动态变化、临床意义及相关治疗作简要介绍。河北大学 2009 级本科生学年论文(课程设计)2二 本论2.1 NO/ET 在脑出血急性期、预后的动态变化血清 NO 和血浆 ET 有着广泛
2、的生理病理意义,许多动物实验和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其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脑出血与 NO/ET 动态变化二者关系的研究还较少,霍红梅等通过观察 35 例脑出血患者不同时期血清 NO 和血浆 ET 水平变化,对其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清 NO 水平明显降低,血浆 ET 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重型患者血清 NO 水平明显低于轻型,血浆 ET 水平明显高于轻型,与中型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预后差的患者恢复期血浆 ET 水平明显高于、血清 NO 水平明显低于预后好的患者。脑出血后 NO/ET 动态平衡失调,其变化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脑出血后机体的应激反应,使
3、外周血管产生 ET 增加,NO 减少;脑出血后红细胞裂解产生的大量氧合血红蛋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中 ET 的合成,还可能通过抑制 cGMP 或 cAMP 促进 ET 的释放3 ;Hb 可直接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并特异性地与 NO 结合,抑制 NO 活性;其次,Hb 自养化,产生大量过氧化物,使 NO 是失活;颅内压升高,灌注压下降,缺血缺氧使脑血管内皮细胞受损,ET 合成和释放增多,NO 合成和释放减少。2.2 NO 和 ET 的生理作用及其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ET 和 NO 是近年来发现的器官局部调节因子。血管内皮细胞通过释放 ET 收缩血管和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同时释放 NO 松弛血管平滑肌和
4、抑制细胞内皮的增殖。正常情况下,ET 和 NO 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维持着血管舒缩功能 4 。一氧化氮是普通的气体物质,其结构简单又极不稳定,脂溶性强,易扩散,反应性强,生物半衰期极短,仅 3 到 5 秒。NO 是强有力的血管舒张因子,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细胞,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游离钙水平降低,平滑肌松弛。NO 的基础性释放也可通过抑制白细胞内皮细胞黏附、疏通组织灌注和阻止血小板凝集等限制缺血性脑损伤 3 。内皮素是已知最强烈的血管内皮收缩因子。ET 具有与 NO 相反的作用,通过增加细胞内游离钙水平使平滑肌收缩,增加血管阻力,引起血压升高,促进血小板聚集、血管平滑肌增生和细胞间粘连的作用
5、,即不利于血液流动 6 。综上,一氧化氮及内皮素形成了基本作用相反的血管内在平衡系统,对血管的舒缩功能、血液流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7 。脑出血后的 NO/ET 动态平衡被破坏,导致血管舒缩功能失调,血管收缩反应增强,血小板聚集,引起脑血管痉挛缺血,加剧脑水肿及脑损伤等一系列病理反应。NO/ET 失调在恢复期仍发挥着病理意义,不利于预后。对 NO/ET 动态平衡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为改善脑出血病情发展及预后开辟新途径。2.3 与 NO/ET 动态变化相关的治疗措施NO/ET 动态平衡的调节,在脑出血病情发生、发展和预后中起着重要的生理病理意义。河北大学 2009 级本科生学年论文(课程设计)3经相
6、关学者研究发现,硫酸镁干预脑出血患者的 NO/ET 动态变化,亚低温对其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2.3.1 硫酸镁的干预作用近年来,随着镁离子对多种脑损伤治疗研究的进展,镁离子的神经保护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游离的镁离子具有重要的代谢和调节作用。武婕等通过实验发现,在脑出血中,硫酸镁干预血浆 ET 水平,使其显著降低,说明镁离子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硫酸镁可能的干预作用机制为 8 :血管舒张作用,增强局部脑血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缺血缺氧的状况,减少 ET 的合成;防止脂质的过氧化反应,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从而减少 ET 由损伤的内皮细胞中的泄漏;阻滞兴奋性氨基酸介导的钙离子内流,同
7、时也可抑制缺氧神经元去极化介导的钙离子内流,从而阻止细胞内钙离子超载,保护神经细胞。2.3.2 亚低温对 NO/ET 动态变化的影响脑出血急性期发生高热者较为多见,其体温可波动在 37.542之间。脑出血病人一旦发烧后,体温常是直线上升,数小时即可由 37上升至 40左右 9 。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亚低温(3234)对脑卒中和脑外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于炳新等学者通过对 NO/ET 动态变化的研究发现,亚低温影响 NO 和 ET 含量的变化,从而保护脑出血患者脑组织。实验中,亚低温治疗后,患者血清 NO 水平明显下降,ET 水平较治疗前及常规治疗也有明显下降。说明亚低温抑制一氧化氮的释放
8、,减轻 NO 的神经毒性作用;抑制 ET 释放,从而扩张脑血管,增加局部脑灌注,以减轻脑缺血缺氧损害,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10 。以上两种措施,通过影响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对脑出血中脑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 NO/ET 动态平衡与脑出血间的关系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我们可以探寻其它更有效的控制和改变 NO 和 ET 含量的措施,进行脑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河北大学 2009 级本科生学年论文(课程设计)4三 结论当前,脑出血病发病增长之速,涉及人群之广,对生命健康危害之大,消耗卫生资源之大,造成残疾死亡之多已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因此对脑出血防治机理的研究十分迫切。一氧化氮及内
9、皮素形成了基本作用相反的血管内在平衡系统,对血管的舒缩功能、血液流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脑出血患者 NO/ET 动态平衡被破坏,血清 NO 和血浆 ET 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加剧脑出血后组织水肿及损伤。临床上若能及早纠正 NO/ET 动态平衡失调,将很大程度上改善脑出血病情的发展和预后。这也就意味着,临床各科医务人员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要更深层次地研究 NO/ET 动态平衡与脑出血间的关系,探寻更有效的控制和改变 NO 和 ET 含量的措施,从而为脑出血的预防和治疗开辟新途径。河北大学 2009 级本科生学年论文(课程设计)5参考文献1 夏廉博.老年学与老年病.上海:知识出版社
10、,1982,175-176.2 邹元植.老年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152-160.3 汤健,唐朝枢,杨军.内皮素.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127-133.4 Ehrenreich H, et al.Cleve Clin J Med.1995,62(2):105-1065 吴冠会,张志琳,包仕尧等.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 NO、ET 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对照研究.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5,15(2):61-63.6 阮长耿.血栓和止血现代理论和临床实践.苏州: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8-10.7 池诏丞.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中 NO 和 ET 对微循环的调节作用 .吉林大学学位论文,2004,1-40. 8 Keith WM,Kennedy RL.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pilot trial of intravenous magnesium sulfate in acute strokeJ.Stroke,1995,7(26):11831188.9 赵亚一,曹文海.高血压病与脑出血.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2,53-55.10 于炳新,刘雪平.亚低温对急性脑出血患者 NO 和 ET 的影响.山东医药杂志,2006,46(28):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