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腐蹄病又称为传染性蹄皮炎,为牛常见蹄病。牛的腐蹄病有多种,其中以坏死杆菌引起的最为常见,占引起跛行蹄病的 40%60%.放牧牛发病率夏季最高,冬季舍饲牛较高,成年牛较犊牛多发,乳牛比耕牛多发。1、病因饲养管理差,蹄部经常浸泡于粪尿之中;蹄角质或指间皮肤外伤;长期舍饲,缺乏钙、磷等矿物质,或缺乏运动,或经久不使役,或长途行走,蹄底磨损过度等致使蹄角质对感染的抵抗能力大大减低,引起坏死性杆菌等厌氧菌感染。2、症状1.急性期患病动物突然跛行,体温从正常升至 4041。病蹄肿胀,触诊有热、痛。多数病牛其蹄底发现小孔或大洞,用探针可测出其深度。指(趾)间也常可找到溃疡面,其上覆盖有恶臭的坏死物,有的出现
2、全身性败血症状,病程较长者在蹄冠、指(趾)间或蹄球处可找到窦道。2.慢性期多伴随深部组织感染而形成化脓性灶或窦道。一般跛行程度会逐渐减轻,但不能恢复至正常运步。蹄冠缘、指(趾)间或蹄球处存在窦道,并延伸至蹄内。病肢粗大,皮肤紧张,由于结缔组织增生,常用不同程度的变硬,病区被毛易脱落。腐蹄病化脓最严重的一定波及蹄关节,高度跛行,稍一触碰即十分疼痛。有的外观并不一定有明显肿胀。3、防治要定期检查牛蹄,特别是奶牛,每年 12 次。腐蹄病仅限于蹄底角质时,可局部消毒(如用 3%5%高锰酸钾、5%硫酸铜等) 。蹄部蜂窝织炎延伸至膝关节时,肿胀严重,跛行明显,应给于消毒,患蹄可用温的 1%高锰酸钾蹄浴。如蹄底出现小洞,则应扩创,除去坏死角质层,直至健康组织,用 10%碘酊充分消毒,撒碘仿磺胺粉,外用松馏油后包扎蹄绷带。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