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07 年全国理综(物理)14、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 6.4 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 600 N 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 960 N,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 BA0.5 B2. C3.2 D415、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 v4 m/s,已知坐标原点(x 0)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 a 所示,在下列 4 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0.15 s 时波形的图是 A1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 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 F 的作用。力 F 可按图(a) 、 (b) 、 (c) 、 (
2、d)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 F 与 mg 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 。已知此物体在 t0 时速度为零,若用 v1、v 2、v 3、v 4 分别表示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 3 s 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 CAv 1 Bv 2 Cv 3 Dv 422.(17 分)实验题:0.1 0.2 0.3 0.4 0.5 0.60.10y/mt/s图 a0.8 0.8A1.60.10y/mx/m 0.8 0.8B1.60.10y/mx/m0.8 0.8C 1.60.10y/mx/m 0.8 0.8D1.60.10y/mx/mg0.50.50 1 2 3 t/s(a)mg0.50.
3、50 1 2 3 t/s(b)mg0.50.50 1 2 3 t/s(c)Fmg0.50.50 113 t/s(d)230F2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 ,其中 v10 和 v20 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 1210ve和 v2 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 e1,非弹性碰撞的 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 1 和 2, (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 ,且小球 1 的质量大于小球 2 的质量。实验步骤如下:安装好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 O。 第一步:不放小球
4、 2,让小球 1 从斜槽上 A 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 2 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 C 点,让小球 1 从 A 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 O 点的距离,即线段 OM、OP、ON 的长度。上述实验中, P 点是_的平均位置, M 点是_的平均位置, N 点是_的平均位置,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 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 三个落地点距 O 点的距离 OM、OP、ON 与实验所
5、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_22、P 点是在实验的第一步中小球 1 落点的平均位置 M 点是小球 1 与小球 2 碰撞后小球 1 落点的平均位置 N 点是小球 2 落点的平均位置小球从槽口 C 飞出后作平抛运动的时间相同,设为 t,则有OPv 10t OMv 1t ONv 2t小球 2 碰撞前静止, v200 OPNe201OP 与小球的质量无关, OM 和 ON 与小球的质量有关23、 (15 分)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 9 m/s球 2球 1CBAM P N3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
6、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 S013.5 m 处作了标记,并以 V9 m/s 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 L20 m 。求: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 a。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23、解:在甲发出口令后, ,甲乙达到共同速度所用时间为: Vt设在这段时间内甲、乙的位移分别为 S1 和 S2,则: S1S 2 S0122aS联立以上四式解得: 03m/sVa在这段时间内,乙在接力区的位移为:213.5 Sa完成交接棒时,乙与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LS 26.5 m24
7、、 (18 分)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球与质量为 M19m 的金属球并排悬挂。现将绝缘球拉至与竖直方向成 60 的位置自由释放,下摆后在最低点处与金属球发生弹性碰撞。在平衡位置附近存在垂直于纸面的磁场。已知由于磁场的阻尼作用,金属球将于再次碰撞前停在最低点处。求经过几次碰撞后绝缘球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将小于 45。24、解:设在第 n 次碰撞前绝缘球的速度为 vn1 ,碰撞后绝缘球、金属球的速度分别为 vn、V n。由于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碰撞前后动能相等,设速度向左,则nnmM12221vv解得: 109nn 10nnV第 n 次碰撞后绝缘球的动能为: 02)8.(Emv
8、EnE0 为第 1 次碰撞前的动能,即初始能量; 绝缘球在 060与 45处的势能之比为586.0)cos1(0mglEM m4经 n 次碰撞后有: nnE)81.0(易算出(0.81) 20656,(0.81) 30.531,因此,经过 3 次碰撞后 小于 452007 年全国理综(物理)15一列横波在 x 轴上传播,在 x0 与 x1 cm 的两点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中实线与虚线所示。由此可以得出 BCA波长一定是 4 cmB波的周期一定是 4 sC波的振幅一定是 2 cmD波的传播速度一定是 1 cm/s16、如图所示,PQS 是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 圆周轨道,圆心 O 在 S 的正上
9、方,14在 O 和 P 两点各有一质量为 m 的小物块 a 和 b,从同一时刻开始, a 自由下落,b 沿圆弧下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a 比 b 先到达 S,它们在 S 点的动量不相等Ba 与 b 同时到达 S,它们在 S 点的动量不相等Ca 比 b 先到达 S,它们在 S 点的动量相等Db 比 a 先到达 S,它们在 S 点的动量不相等假定地球,月球都静止不动,用火箭从地球沿地月连线向月球发射一探测器。假定探测器在地球表面附近脱离火箭。用 W 表示探测器从脱离火箭处飞到月球的过程中克服地球引力做的功,用 Ek 表示探测器脱离火箭时的动能,若不计空气阻力,则 BDAE k 必须大于或等于
10、W,探测器才能到达月球BE k 小于 W,探测器也可能到达月球CE k W,探测器一定能到达月球12DE k W,探测器一定不能到达月球22、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有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A适当加长摆线B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应选用体积较大的C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D当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经过一次全振动后停止计时,用此时间间隔作为单摆振动的周期其中对提高测量结果精确度有利的是 。23、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有轨道,由一段斜的直轨道与之相切的圆形轨道连接而成,圆形轨道的半径为 R。一质量为 m 的小物块从斜轨道上某O PSQ5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然后沿圆形
11、轨道运动。要求物块能通过圆形轨道最高点,且在该最高点与轨道间的压力不能超过 5 mg(g 为重力加速度) 。求物块初始位置相对于圆形轨道底部的高度 h 的取值范围。23、解:设物块在圆形轨道最高点的速度为 v,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2mgR mv2 1物块在最高点受的力为重力 mg、轨道的压力 N。重力与压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有: mgNm R物块能通过最高点的条件是:N0 由式得:v g由式得:h2.5R 按题的需求,N5mg,由式得:v 6Rg由式得:h5R h 的取值范围是:2.5Rh5R 24、用放射源钋的 射线轰击铍时,能发射出一种穿透力极强的中性射线,这就是所谓铍“辐射” 。19
12、32 年,查德威克用铍“辐射”分别照射(轰击)氢和氨(它们可视为处于静止状态) 。测得照射后沿铍“辐射”方向高速运动的氨核和氦核的质量之比为7.0。查德威克假设铍“辐射”是由一种质量不为零的中性粒子构成的,从而通过上述实验在历史上首次发现了中子。假设铍“辐射”中的中性粒子与氢或氦发生弹性正碰,试在不考虑相对论效应的条件下计算构成铍“辐射”的中性粒子的质量。 (质量用原子质量单位 u 表示,1 u 等于 1 个 12C 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取氢核和氦核的质量分别为 1.0 u 和 14 u。 )24、解:设构成铍“辐射”的中性粒子的质量和速度分别为 m 和 v,氢核的质量为 mH。构成铍“辐射
13、”的中性粒子与氢核发生弹性正碰,碰后两粒子的速度分别为 v/和 vH/。由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定律得:mvmvm HvH 222/11解得: /H同理,对于质量为 mN 的氮核,其碰后速度为/2v可求得: /NH根据题意可知: vH7.0v N 解得: m1.2u 62007 年北京理综物理15、不久前欧洲天文学就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命名为“格利斯 581c”。该行星的质量是地球的 5 倍,直径是地球的 1.5 倍。设想在该行星表面附近绕行星沿圆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的动能为 Ek1,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沿圆轨道运行的相同质量的人造卫星的动能为 Ek2,则 为 15、C k12A0.1
14、3 B0.3 C3.33 D7.518、图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过苹果瞬间的照片。该照片经过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影响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 1%2% 。已知子弹飞行速度约为 500 m/s,因此可估算出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接近 BA10 3 s B10 6 s C10 9 s D10 12 s19、如图所示的单摆,摆球 a 向右摆动到最低点时,恰好与一沿水平方向向左运动的粘性小球 b 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且摆动平面不变。已知碰撞前 a 球摆动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度差为 h,摆动的周期为 T,a 球质量是 b 球质量的 5 倍,碰撞前 a 球在最低点的速度是 b 球速度
15、的一半。则碰撞后 DA摆动的周期为 56TB摆动的周期为C摆球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度差为 0.3hD摆球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度差为 0.25h某同学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a安装好实验器材。b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下图中 0、1、26 点所示。h a bO打点计时器小车纸带接电源757015 20 2520103040506010800St/cms1c测量 1、2、36 计数点到 0 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作:S 1、S 2、S 3S
16、6。d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匀速直线运动。e分别计算出 S1、S 2、S 3S6 与对应时间的比值 。3612ttt、 、 f以 为纵坐标、t 为横坐标,标出 与对应时间 t 的坐标点,划出 t 图线。t S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实验中,除打点及时器(含纸带、复写纸) 、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 和 。 (填选项代号)A电压合适的 50 Hz 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 E天平 F重锤将最小刻度为 1 mm 的刻度尺的 0 刻线与 0 计数点对齐,0、1、2、5 计数点所在位置如图所示,则 S2
17、cm,S 5 cm。该同学在右图中已标出 1、3、4、6 计数点对应的坐标,请你在该图中标出与 2、5 两个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 t 图。S根据 t 图线判断,在打 0 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 v0 m/s;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 a m/s2。A,C (2.972.99) ,(13.1913.21)0 1cm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0 1 2 3 4 5 6S1S2 S3 S4S5 S60 1 cm 2 3 130 1 2 58如图 (0.160.20) , (4.505.10)92007 年(广东卷)理科基础(物
18、理)1、下列物理量为标量的是 DA平均速度 B加速度C位移 D功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物体坚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B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C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不同质量的物体运动规律相同D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成反比3、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下列有关物体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A前两秒加速度为 5 m/s2B4 s 末物体回到出发点C6 s 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D8 s 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4、受斜向上的恒定拉力作用,物体在粗糟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拉力在竖直方向的分量一定大于重力B拉力在竖直方向的
19、分量一定等于重力C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分量一定大于摩擦力D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分量一定等于摩擦力5D6、质点从同一高度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质量赵大,水平位移越大B初速度越大,落地时竖直方向速度越大C初速度越大,空中运动时间越长D初速度越大,落地速度越大107、人骑自行车下坡,坡长 l 500 m,坡高 h8 m,人和车总质量为 100 kg,下坡时初速度为 4 m/s,人不踏车的情况下,到达坡底时车速为 10 m/s,g 取 10 m/s2,则下坡过程中阻力所做的功为 BA400J B 3800JC50000J D 4200J8、游客乘坐过山车,在圆弧轨道最低点处获得的向心加
20、速度达到 20 m/s2,g 取 10 m/s2,那么此位置座椅对游客的作用力相当于游客重力的 CA1 倍 B2 倍C3 倍 D 4 倍9、一人乘电梯从 1 楼到 30 楼,在此过程中经历了先加速、后匀速、再减速的运动过程,则电梯支持力对人做功情况是 DA加速时做正功,匀速时不做功,减速时做负功B加速时做正功,匀速和减速时做负功C加速和匀速时做正功,减速时做负功D始终做正功10、某位同学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操作步骤中错误的是 C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连接到低压交流电源B将连有重锤的纸带过限位孔,将纸带和重锤提升到一定高度C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D更换纸带,重复实验
21、,根据记录处理数据11、现有两颗绕地球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 A 和 B,它们的轨道半径分别为 rA 和rB。如果 rAr B,则 AA卫星 A 的运动周期比卫星 B 的运动周期大B卫星 A 的线速度比卫星 B 的线速度大C卫星 A 的角速度比卫星 B 的角速度大D卫星 A 的加速度比卫星 B 的加速度大112007 年(广东卷)物 理4、机车从静止开始沿平直轨道做匀加速运动,所受的阻力始终不变,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A机车输出功率逐渐增大B机车输出功率不变C在任意两相等时间内,机车动能变化相等D在任意两相等时间内,机车动量变化大小相等5、如图 3 所示,在倾角为 的固定光滑斜
22、面上,质量为 m的物体受外力 F1 和 F2 的作用,F 1 方向水平向右,F 2 方向竖直向上。若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BAF 1sinF 2cosmg sin ,F 2mgBF 1cosF 2sinmg sin, F2mgCF 1sinF 2cosmg sin, F2mgDF 1cosF 2sinmg sin ,F 2mg12、图 8 是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已知图中 b 位置的质点起振比 a 位置的质点晚 0.5 s,b和 c 之间的距离是 5 m,则此列波的波长和频率应分别为 AA5 m,1 Hz B10 m,2 HzC5 m,2 Hz D10 m,1 Hz14
23、、 (8 分)如图 11(a)所示,小车放在斜面上,车前端栓有不可伸长的细线,跨过固定在斜面边缘的小滑轮与重物相连,小车后面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起初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重物到地面的距离小于小车到滑轮的的距离。启动打点计时器,释放重物,小车在重物的牵引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重物落地后,小车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 50 Hz。图 11(b)中 a、b、c 是小车运动纸带上的三段,纸带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mF2F1图 3ab cOy/mx/m图 82.72 2.82 2.92 2.98 2.82 2.62 2.08 1.90 1.731.481.3
24、21.12单位:cma b c图 11 (b)(a)12根据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计算打 c 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m/s2。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打 a 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是 2.5 m/s2。请根据加速度的情况,判断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可能出现在 b 段纸带中的_。如果取重力加速度 10 m/s2,由纸带数据可推算出重物与小车的质量比为_。14、5.0 m/s 2(结果是 4.8 m/s2 的得 1 分)D 4D3 区间内1:116、 (12 分)土星周围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颗粒,其绕土星的运动可视为圆周运动。其中有两个岩石颗粒 A 和 B 与土星中心距离分别为 rA8.010
25、4 km 和 r B1.210 5 km。忽略所有岩石颗粒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可用根式表示)求岩石颗粒 A 和 B 的线速度之比;求岩石颗粒 A 和 B 的周期之比;土星探测器上有一物体,在地球上重为 10 N,推算出他在距土星中心 3.2105 km处受到土星的引力为 0.38 N。已知地球半径为 6.4103 km,请估算土星质量是地球质量的多少倍?16、解:设土星质量为 M0,颗粒质量为 m,颗粒距土星中心距离为 r,线速度为 v,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解得:rvG220GM0对于 A、 B 两颗粒分别有: 和 得: Av0B026BAv设颗粒绕土星作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T
26、,则: 2r对于 A、 B 两颗粒分别有: 和 得: 2ArvBv96BAT设地球质量为 M,地球半径为 r0,地球上物体的重力可视为万有引力,探测器上物体质量为 m0,在地球表面重力为 G0,距土星中心 r0/3.2 105 km 处的引力为 G0/,根据万有引力定律: 解得:20r/20m9M17、 (16 分)如图所示,在同一竖直面上,质量为 2m 的小球 A 静止在光滑斜面的底部,斜面高度为 H2L 。小球受到弹簧的弹性力作用后,沿斜面向上运动。离开斜面后,13AHO/OBLP C2达到最高点时与静止悬挂在此处的小球 B 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后球 B 刚好能摆到与悬点 O 同一高度,球
27、A 沿水平方向抛射落在水平面 C 上的 P 点,O 点的投影 O/与 P的距离为 L/2。已知球 B 质量为 m,悬绳长 L,视两球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 g,不计空气阻力,求:球 B 在两球碰撞后一瞬间的速度大小;球 A 在两球碰撞前一瞬间的速度大小;弹簧的弹性力对球 A 所做的功。17、解:碰撞后,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对 B 球有:解得: 2B1mgLvB2vgLA、B 球碰撞有: 0Am解得: 2220AB1vvA14gL034gL碰后 A 球做平抛运动,设平抛高度为 y,有: A2vt21g解得: yL对 A 球应用动能定理得: 201(2)WmyLv解得: 578g142007 高等学
28、校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海南卷)1、16 世纪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DA四匹马拉拉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2、如图,P 是位于水平的粗糙桌面上的物块。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将 P 与小盘相连,小盘内有硅码,小盘与硅码的总质量为 m。在 P 运动的过程
29、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关于 P 在水平面方向受到的作用力与相应的施力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A拉力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桌面B拉力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绳和桌面C重力 mg 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桌面D重力 mg 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绳和桌面8、两辆游戏赛车 a、b 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t0 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 vt 图如图所示。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AC9、如图,卷扬机的绳索通过定滑轮用力 F 拉位于粗糙斜面上的木箱,使之沿斜面加速向上 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AF 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动能与木箱
30、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BF 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克服摩擦力和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之和C木箱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重力势能DF 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机械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10、游乐园中,乘客乘坐能加速或减速运动的升降机,可以体会超重或失重的感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BCA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态B当升降机减速下降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Pm0 5 10152025510v/ms1t/sA0 5 10152025510v/ms1t/sB0 5 10152025510v/ms1t/sC0 5 10152025510v/ms1t/sDabab ababF15C当升降机减速上
31、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态D当升降机加速下降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三、填空题(本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8 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11、设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 R,速率为 v,则太阳的质量可用 v、R 和引力常量 G 表示为 。太阳围绕银河系中心的运动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其运动速率约为地球公转速率的 7 倍,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公转轨道半径的 2109倍。为了粗略估算银河系中恒星的数目,可认为银河系中所有恒星的质量都集中在银河系中心,且银河系中恒星的平均质量约等于太阳质量,则银河系中恒星数目约为 。11、 ; 10112vRG16、如图所示,
32、一辆汽车 A 拉着装有集装箱的拖车 B,以速度 v130 m/s 进入向下倾斜的直车道。车道每 100 m 下降 2 m。为了使汽车速度在 s200 m 的距离内减到v210 m/s,驾驶员必须刹车。假定刹车时地面的摩擦阻力是恒力,且该力的 70作用于拖车 B,30作用于汽车 A。已知 A 的质量 m12000 kg,B 的质量 m26000 kg。求汽车与拖车的连接处沿运动方向的相互作用力。取重力加速度 g10 m/s 2。16、汽车沿倾斜车道作匀减速运动,有: 21vas用 F 表示刹车时的阻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1212()sin()mgma式中: 0.设刹车过程中地面作用于汽车的阻力
33、为 f,依题意得: 301fF用 fN 表示拖车作用汽车的力,对汽车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 11sinmga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1210.3()(sin)(sin)80 NNfmagmag18、模块 34 试题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正向传播,位于原点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 1 所示。该振动的振幅是 cm;振动的周期是 s;在 t 等于 周4期时,位于原点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 cm。图 2 为该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A 点位于 x0.5 m 处。该波的传播速度是 m/s;经过16周期后,A 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 cm。122007 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江苏卷)5、如图所示,实线和
34、虚线分别为某种波在 t 时刻和 tt 时刻的波形曲线。B 和 C 是横坐标分别为 d和 3d 的两个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一时刻,如果质点 B 向上运动,则质点 C 一定向下运动B任一时刻,如果质点 B 速度为零,则质点 C 的速度也为零C如果波是向右传播的,则波的周期可能为 t76D如果波是向左传播的,则波的周期可能为 t135、C 6、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 m 和 2m 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 m 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 mg。现用水平拉力 F 拉其中一个质量为 2 m 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轻绳对 m 的最大拉力为
35、A B 5g34g3C D26、B10、假设太阳系中天体的密度不变,天体直径和天体之间距离都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地球绕太阳公转近似为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物理量变化正确的是A地球的向心力变为缩小前的一半B地球的向心力变为缩小前的 16C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与缩小前的相同D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变为缩小前的一半10、BC0 0.1 0.2 0.388y/cmt/s图 11 2 3088y/cmx/m图 2m m2m 2m F17(b)(c)13、 (13 分)如(a)图,质量为 M 的滑块 A 放在气垫导轨 B 上,C 为位移传感器,它能将滑块 A 到传感器 C 的距离数据实时传送到计算机上,经计算机处理
36、后在屏幕上显示滑块 A 的位移时间(st)图象和速率时间(vt)图象。整个装置置于高度可调节的斜面上,斜面的长度为 l、高度为 h。 (取重力加速度 g9.8 m/s2,结果可保留一位有效数字)现给滑块 A 一沿气垫导轨向上的初速度,A 的 vt 图线如(b)图所示。从图线可得滑块 A 下滑时的加速度 a m/s2 ,摩擦力对滑块 A 运动的影响 。 (填“明显,不可忽略”或“不明显,可忽略” )此装置还可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通过改变 ,可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的关系;实验时通过改变 ,可验证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关系。将气垫导轨换成滑板,滑块 A 换成滑块 A/,给
37、滑块 A/一沿滑板向上的初速度, A/的st 图线如(c )图。图线不对称是由于 造成的,通过图线可求得滑板的倾角 (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滑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13、6; 不明显,可忽略斜面高度 h; 滑块 A 的质量 M 及斜面的高度 h,且使 Mh 不变滑动摩擦力; arcsin0.6(arcsin0.57arcsin0.64) ; 0.315、 (14 分)直升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往水源取水灭火,悬挂着 m500 kg 空箱的悬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145。直升机取水后飞往火场,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大小稳定在a1.5 m/s2 时,悬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214。如果空气阻力大小不变,且忽
38、略悬索的质量,试求水箱中水的质量 M。(取重力加速度 g10 m/s 2; sin140.242;cos140.970)(a)1815、解:直升机取水,水箱受力平衡: 1sin0Tfcomg解得: 1taf直升机返回,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sin()TfMaco0m解得水箱中水的质量为:M4.510 3 kg19、 (16 分)如图所示,一轻绳吊着粗细均匀的棒,棒下端离地面高 H,上端套着一个细环。棒和环的质量均为 m,相互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kmg(k1) 。断开轻绳,棒和环自由下落。假设棒足够长,与地面发生碰撞时,触地时间极短,无动能损失。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空气阻力
39、不计。求:棒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弹起上升过程中,环的加速度;从断开轻绳到棒与地面第二次碰撞的瞬间,棒运动的路程 S;从断开轻绳到棒和环都静止,摩擦力对环及棒做的总功 W。19、解:设棒第一次上升过程中,环的加速度为 a 环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kmgmg ma 环解得:a 环 (k1) g,方向竖直向上设棒第一次落地的速度大小为 v1由机械能守恒得: 2mH解得: 1g设棒弹起后的加速度为 a 棒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棒 (k1)gH环棒19棒第一次弹起的最大高度为:21vHa棒解得: 1k棒运动的路程为: 32S解法一:棒第一次弹起经过 t1 时间,与环达到相同速度 v/1环的速度:v /1
40、 v1a 环 t1棒的速度:v /1v 1a 棒 t1环的位移: 2h环 环棒的位移: 11tt棒 棒环第一次相对棒的位移为: 12Hxhk环 棒棒环一起下落至地: 2/1vg棒解得: 2k同理,环第二次相对棒的位移为22Hxh环 棒nk环相对棒的总位移为:xx 1x 2x n摩擦力对棒及环做的总功为:mgHWk解法二:设环相对棒滑动距离为 l根据能量守恒 ()glgl摩擦力对棒及环做的总功为: km20解得: 21kmgHW212007 年高考宁夏理综(物理)14、天文学家发现了某恒星有一颗行星在圆形轨道上绕其运动,并测出了行星的轨道半径和运行周期。由此可推算出 CA行星的质量 B行星的半径
41、 C恒星的质量 D恒星的半径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A行星的运动和地球上物体的运动遵循不同的规律B物体在转弯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C月球绕地球运动时受到地球的引力和向心力的作用D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时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下滑力的作用16、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0 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 vt 图中(如图) ,直线 a、b 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 020 s 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在 010 s 内两车逐渐靠近B在 1020 s 内两车逐渐远离C在 515 s 内两车的位移相等D在 t10 s 时两车在公路上
42、相遇23、倾斜雪道的长为 25 m,顶端高为 15 m,下端经过一小段圆弧过渡后与很长的水平雪道相接,如图所示。一滑雪运动员在倾斜雪道的顶端以水平速度 v08 m/s 飞出,在落到倾斜雪道上时,运动员靠改变姿势进行缓冲使自己只保留沿斜面的分速度而不弹起。除缓冲外运动员可视为质点,过渡轨道光滑,其长度可忽略。设滑雪板与雪道的动摩擦因数 0.2,求运动员在水平雪道上滑行的距离(取 g10 m/s 2)23、如图选坐标,斜面的方程为:3tan4yx运动员飞出后做平抛运动0vt21yg联立式,得飞行时间t1.2 s 落点的 x 坐标:x 1v 0t9.6 m 落点离斜面顶端的距离: 12 cosx落点
43、距地面的高度: ()in7.8hL接触斜面前的 x 分速度: y 分速度:/sxv 12 m/syvgt0 5 101015 205t/sv/(m/s)b(乙) a(甲)15 m 25 myxO22沿斜面的速度大小为: cosin13.6 m/sBxyvv设运动员在水平雪道上运动的距离为 s2,由功能关系得:解得:s 274.8 m211()BmghgLgC图为沿 x 轴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在 t1.2 s 时的波形,位于坐标原点处的观察者测到在 4 s 内有 10 个完整的波经过该点。求该波的波幅、频率、周期和波速。画出平衡位置在 x 轴上 P 点处的质点在 00.6 s 内的振动图象。C、解
44、:A0.1 m 2.5Hznft10.4sTf5 m/svfD (物理选修 35)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 m1 的小球 A 以速率 v0 向右运动。在小球的前方 O 点处有一质量为 m2 的小球 B 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小球 A 与小球 B 发生正碰后小球A、B 均向右运动。小球 B 被在 Q 点处的墙壁弹回后与小球 A 在 P 点相遇,PQ1.5PO。假设小球间的碰撞及小球与墙壁之间的碰撞都是弹性的,求两小球质量之比 m1/m2。D、解:从两小球碰撞后到它们再次相遇,小球 A 和B 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根据它们通过的路程,可知小球 B 和小球 A 在碰撞后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41两球碰撞
45、过程有: 102vmv221解得: 120 1 2 31230.10.08P x/my/mt1.2 sA BO P Qv00.1 0.2 0.3 0.4 0.5 0.60.10.080.080.1y/mt/s232007 年高考山东理综物理16、如图所示,物体 A 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 F 作用下,A、B 保持静止。物体 B 的受力个数为:CA2 B3 C4 D517、下列实例属于超重现象的是 BDA汽车驶过拱形桥顶端 B荡秋千的小孩通过最低点C跳水运动员被跳板弹起,离开跳板向上运动。D火箭点火后加速升空。20、如图所示,光滑轨道 MO 和 ON 底端对接且 ON2MO ,M、N 两点高度相同
46、。小球自 M 点右静止自由滚下,忽略小球经过 O 点时的机械能损失,以 v、s、a、E K 分别表示小球的速度、位移、加速度和动能四个物理量的大小。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球自M 点到 N 点运动过程的是 A22、2007 年 4 月 24 日,欧洲科学家宣布在太阳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 Gliese581c。这颗围绕红矮星 Gliese581 运行的星球有类似地球的温度,表面可能有液态水存在,距离地球约为 20 光年,直径约为地球的 1.5 倍 ,质量约为地球的5 倍,绕红矮星 Gliese581 运行的周期约为 13 天。假设有一艘宇宙飞船飞临该星球表面附近轨道,下列说法正确是 BCA飞船在 Gliese581c 表面附近运行的周期约为 13 天B飞船在 Gliese581c 表面附近运行时的速度大于 7.9km/sC人在 Gliese581c 上所受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