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来源环保英才网:http:/玛曲湿地严重萎缩治理难度大甘南州境内, 据了解。有黄河、白龙江、洮河、大夏河及其 122 条支流发源或流经,州内水域面积达 44.75 万亩。特别是黄河在甘南州内玛曲县流经 433 公里,径流量占黄河源区总径流量 184.13 亿立方米的 58.7% 被誉为 “ 黄河蓄水池 ” 和 “ 中华水塔 ” 维系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平安的天然屏障。近日记者跟随 “ 陇原环保世纪行 ” 记者采访团走入这片遍布湿地、草原和森林的高原,看到这片土地因为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生态破坏,这里生态修复和保护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玛曲,藏语 “ 黄河 ” 意思,黄河也在这里转了第一
2、个大弯,因此,也被称为 “ 黄河首曲 ” 玛曲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黄河从青海省久治县门堂乡流入玛曲县木西合乡境内,环流该县七乡一镇复入青海省,流程达 433 公里。该县境内黄河支流众多,其中一级支流达 27 条之多,二、三级支流多达 300 余条。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充区和调蓄区,素有 “ 高原水塔 ” 之称号,被誉为 “ 地球之肾 ” 和 “ 天然蓄水池 ”记者采访期间,当地发生了气象站建站以来最大的一场降雨,降雨造成 5 人死亡、 1.2万人受灾。这场降雨过后,记者来到湿地面积较大的阿万仓乡,雨后的阳光把湿地照耀的异常美丽,但在平日里,许多沼泽湿地都大面积干涸。由于水土流失和干旱荒漠化
3、,黄河首曲湿地面积曾严重萎缩,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 40 多万公顷萎缩至上世纪末的 30 多万公顷。玛曲县畜牧兽医林业局副局长杨林平介绍说,沙化和干旱导致黄河首曲湿地地下水位下降,降水量、河流量减少,境内数千泉眼已经干涸,黄河的 27 条主要支流中,已有 11 条常年干涸,另有不少河流成了季节河,大部分山谷的小溪绝流,数百个大小沼泽湖泊水位明显下降,地表径流量和土壤含水量锐减。沼泽湿地大面积干涸,涵养水源、坚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护牧草的能力大大减弱,旱、雹、风雪等自然灾害频发。首曲湿地大面积干涸萎缩,致使生物多样性锐减,野生动植物种群大量消失,玛曲县副县长拉毛草介绍说,据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关资
4、料考证,玛曲各类珍稀动物达 230 多种,但目前据不完全统计,仅存国家规定的维护种类 140 多种,减少近 90 种。同时,玛曲县 90% 天然草原不同水平的出现退化,沙化草场面积达 80 万亩,其中沙丘面积 10.5 万亩 ( 流动沙丘 5.1 万亩 )记者在当地出现流动沙丘的河曲马场看到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场之中,呈现了连片的沙丘,草地沙地交界地带青草稀疏,沙丘上没有任何植物生长。一些草地甚至被包围在沙丘当中,随时都有被沙化的危险。玛曲县河曲马场五队牧民老宝就是草地沙化的受害者之一。草场总面积是 2200 多亩,现在沙化的面积越来越大,已经占到草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前能养 500 多只羊、
5、200 多头牛,现在沙化的面积越来越大,只能养 200 多只羊和 100 多头牛。老宝说。信息来源环保英才网:http:/杨林平介绍说,玛曲草场上沙丘分布正由以前的斑点状分布的半固定、半沙漠,向现在集中连片全沙化和流动沙丘演变,全县已经呈现了 36 处大型沙化点,沙丘高度达 12 米至 15 米,并出现了沙蜥、沙蓬等典型的沙生动物和植物。这些黄河沿岸的沙丘已形成长达 220 公里的沙丘带,并且沙化面积还以平均每年 3000 多亩的速度递增。超载过牧是形成沙化的重要原因。杨林平介绍说,玛曲县天然草原理论载畜量为 166 万个羊单位,实际载畜量为理论载畜量的 2 倍多,加之鼠类和旱獭数量逐年增加,
6、对草原植被破坏很大。草场退化、沙化导致草地生产力日益下降,天然草原牧草平均产量由 80 年代初的每亩 400 公斤左右下降到现在 300 公斤,植被覆盖度降至 75% 左右,并呈逐年下降趋势;牧草高度下降到 10 厘米左右,鼠虫害面积达 386 万亩,黑土滩 ” 面积达 75 万亩,并呈逐年扩大趋势。草地沙化严重导致可利用草场逐年减少,玛曲县统计显示,沙区 2500 多个牧民、 16.8 万只牲畜已完全退出沙区。草原逐步退缩,致使许多小河干涸,对黄河水源的涵养和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加上黄河沿岸草地萎缩增加了黄河泥沙量,每年向黄河输入的泥沙量达 50 多万吨,河床逐年抬高,促使黄河频繁改道,将会对黄河中下游造成影响。黄河首曲湿地面积曾严重萎缩, 但由于水土流失和干旱荒漠化。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 40 多万公顷萎缩至上世纪末的 30 多万公顷。而玛曲就是藏语 “ 黄河 ” 意思;和玛曲相邻的县区碌曲县境内有着高原神湖 “ 尕海湖 ” 而碌曲这个县名就是黄河最大支流洮河的藏语;闻名中外的拉卜楞寺所在地夏河县,地处三江源地区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几个县区的名字都与河流有关系。黄河从发源后的第一个大弯就是玛曲县。县名就直接是以流经当地的大夏河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