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角膜塑形学(orthokeratology)是随着 20 世纪 50 年代硬性角膜接触镜 的应用和推广而诞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早的角膜接触镜是用不透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材料制成的硬性角膜接触镜。2、 20 世纪 60 至 90 年代的 30 年是角膜塑形术的黑暗时期。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三:1 、当时镜片的设计水平不稳定 2 因制造工艺可重复性差,即使镜片设计过关也难以得到佩戴效果相同的替换镜片 3即使一切顺利,对于一个中度近视的患者来说,要成功的完成一个角膜塑形疗程至少需要配 5 至 6 副。甚至更多的镜片,时间长达 2 年之久,而且治疗期间还要无数次的到医院复查。 3、
2、 角膜的改变。治疗后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和角膜表面非对称指数( SAI)有显著提高。这说明角膜表面逐渐由规则、对称转变为不规则、不对称。4、 角膜溃疡者的特点:1、年龄小,多为 20 岁以下的学生,最小年龄为 10 岁 2、多数患者已佩戴角膜塑形镜 1 年以上。且均为夜戴型角膜塑形镜 3、患者的感染细菌毒性强,发病急,而真菌与原虫目前对药物的敏感性差,给角膜组织带来严重的破坏。即使抢救成功,由于角膜白斑的形成, 也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4、患者在佩戴角膜塑形镜期间,缺乏护理知识,多数用不能直接饮用的自来水冲复习镜片。在戴镜期间,均有短时的眼红不适病史,但未及时就诊,等到急性发作时,多数
3、患者的求诊医师都未能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与抢救治疗措施。5、 当镜片在角膜上时,BC 部位泪液最少, RC 部位泪液最多,AC 部位泪液较少,PC 部位泪液聚集.6、 人们将中央与周边部弧度的差异称为角膜的偏心率(e 值).我们可以通过角膜地形图检查测出 e 值,e 值越大,ortho-K 可塑的潜力也越大,因此 ortho-K 的疗效是可以预测的,其中 e 值与角膜弹性最为重要。7、 对一种医疗方法的评价应建立在以下几点上:、疗效是否确切.实施是否可行. 危险性有多大.对象是否愿意接受8、 强调要改善佩戴者的成像质量,要求视物时:.维持正常的周边视力,随意探察物体无影响. 无眩光.瞳孔大小改变
4、时看物影响小,要求镜片有合适的光学区直径. 屈光度对物象大小的影响小用自适应光学的理念设计镜片,减少配戴者的像差。9、 角膜面积约为.,占全眼球的,有些书中指出角膜的中央厚度为.,周边厚度为.,但根据()在活体角膜上用光学方法测量的结果认为,角膜中央厚度平均为.,角巩膜缘为.,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中心对数千名患者采用超测得的角膜中央厚度平均为.。角膜前表面水平方向曲率半径为.,垂直方向为.10、 上皮细胞层来源于体表外胚叶,厚度约为,角膜中央由类层细胞组成(层为表层鳞状细胞,层为翼状细胞和单层柱状基底细胞)角膜周边部上皮增厚,细胞增加到层。上皮细胞层为复层上皮,其特点是角膜上皮厚度均一(因为角
5、膜脱落后有序的更替过程),光滑湿润并规则,形成弯曲的表面成为眼表的主要屈光组成部分;提供了泪液的一个衬底,电子显微镜下可见上皮的表面有微褶襞和微绒毛,增加了表面积,有利于泪膜的粘附,使泪膜稳定;任何表面的细微不规则有泪液来填充。细胞的更新时间,即基地细胞分裂至移动到表面大约需要天的时间。11、 内皮能够用裂隙灯高倍放大下用镜面反光法观察()12、 裂隙灯检查流程如下:泪液、睑缘睫毛。球结膜,角巩缘,睑结膜,角膜,前房,虹膜和晶状体。裂隙灯有照明系统和观察系统组成。常用裂隙灯观察技术:弥散照明法,直接照明法(当裂隙宽度稍宽时,观察呈六面体形的角膜,观察角膜各层的病变,当裂隙很小时,可观察角膜切面
6、,如角膜异物的位置,病变的深度等)间接照明法(观察角膜上皮的微囊和微泡)后照法(分为直接和间接后照法,观察角巩缘的新生血管,角膜浸润和水肿)角膜缘分光法(观察角膜中央水肿 CCC 浸润等)镜面反射法(用于角膜内皮的观察和泪膜的观察)荧光素检查。13、 角膜塑形镜相对于其他视光产品的优点:采用夜戴方式,白天可以保持良好的裸眼视力;非手术治疗,可逆,相对安全:短期即可提高视力,降度范围较适合青少年近视的特点;较多研究显示其具有一定的延缓近视发展的作用;矫治不受年龄限制,适合一些特殊职业需要。目前 RGP 镜片完全采用经典的车削和研磨方式。14、 采用同样的材料,角膜塑形镜产品的制造成本大约高出 R
7、GP 30%50%。15、 角膜塑形镜服务模式 标准:1)保证验配的适配状况、塑形效果和安全性 2)高度的技术参与和把握技术的专业能力 3)和患者的充分沟通并最终确立依赖关系 4)周密和耐心的随访服务 5)异常反应预案或出现并发症时的紧急处理16、 夜戴方式因睡眠时镜片的活动很少,相对泪液循环差,不宜获得良好稳定的中心定位,易出现带入式散光。镜片易变形或沉淀,对眼部的影响较大。大部分的高度屈光不正需要利用 RGPCL 才能获得满意的矫正视力。圆锥角膜的特点是病变区前突和逐渐变薄。17、 不同 Ortho-KCL 戴镜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和六角形细胞比率的变化,与戴镜时间长
8、短、戴镜方式和所用镜片材料有关。A 超测前房深度、眼轴长度、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地形图:光学区直径约 56mm,反转弧区宽度约为 12mm,平衡狐区宽度 23mm,镜片:基弧其玄长一般为 6mm,反转弧宽度为 0.60.8mm,平衡狐宽度为 0,81,0mm,周边弧宽度为 0.4mm。18、 角膜塑形镜设计的作用原理:利用基弧比角膜中央曲率平 45D 的镜片,产生一股压力,根据容量恒定原理,以及反转弧的弯曲度在光学区外周形成的作用,产生负压力作用,使角膜中央变扁平。达到矫治近视效果的因素是:硬镜的机械压迫作用,一定厚度的硬镜片且中央平坦,对角膜产生了一定量的机械压迫,使角膜变平坦。按摩作用机制:
9、眼睑的活动引起镜片的活动,使镜片在角膜上产生类似于按摩的作用,使角膜变平坦。液压机制:镜片与角膜之间的泪膜承受眼睑和镜片传递的压力,形成均匀的液压,改变角膜表面形状。角膜形态因素改变,硬镜引起中央区角膜变平坦,旁中央区角膜变陡峭,使角膜形态因素接近零(球性)19、 角膜塑形术的效果和角膜弹性,角膜形态学特征,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屈光状态,眼内压,眼睑的压力等因素有关。影响眼压的因素:测量的时间,血管神经紧张性程度。巩膜硬度系数,角膜厚度,角膜曲率等,角膜塑形镜也是由 RGP 材料制成,不同的事它不是以提供光学表面为目的,而是通过机械性的作用改变角膜弧度,降低近视度数,提高裸眼视力。20、 角膜
10、塑形术中最常见的眼部异常是角膜上皮的染色,中央区的染色是由于镜片直接接触镜所致,由于近视患者中,顺规散光较逆规高,角膜周边的染色类似于配戴 RGP 镜片出现的 3 点和 9 点钟染色。角膜边缘的染色更容易出现在有干眼症的患者中,主要是由于分泌的泪液的量或质不良,影响泪膜的稳定性。机械性、毒性作用机制,角膜急性缺氧时上皮脱落的常见病因。角膜上皮的氧来自角膜前泪膜或角巩膜缘的毛细血管,内皮的氧来自房水,故角膜上皮的氧更多依赖于环境因素。镜片的透氧性的提高时以降低镜片的湿润性为代价,湿润性的降低又会影响配戴的舒适度和镜片沉淀的问题,综上原因,目前夜戴角膜塑形术镜片难以缺氧存在,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和形
11、态的变化是角膜缺氧的一个重要指标,角膜水肿是衡量角膜缺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无佩戴者出现角膜内皮细胞巨多形改变的原因:采用的是高透氧性材料;患者戴镜的时间一般不超过 89 小时;有些患者采用间歇佩戴法,让角膜有一定的代偿机会;也不排除观察时间较短的因素。角膜溃疡是接触镜导致的最严重的并发症,更多见于长戴镜片者。角膜点状脱落的原因是镜片配戴过紧、过松以及镜片对角膜中央压迫等因素,可以造成角膜上皮不同程度的损害。21、 验配过程中必须遵守以下原则:角膜塑形镜为医疗器械产品,使用的角膜塑形镜和护理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批准。角膜塑形镜的验配为医疗行为,必须严格按国家医
12、药管理局制定角膜塑形镜经营验配监督管理规定必须强调验配机构必须 具有一定的硬件设施和专业的技术人员验配和定期复查,有专业眼科医师对于出现的并发症能够及时处理。建立佩戴者的病例档案,每次检查详细规范记录。专业指导患者正确佩戴和护理镜片,出现问题时及时停戴就诊。22、 角膜上皮染色的原因及处理:1)经常揉搓眼睛,镜片摩擦角膜造成,可点用润滑液,减少摩擦,停止擦眼。2)镜片清洁不干净,应彻底清洁甚至抛光后使用。3)镜片压迫过紧或佩戴时间过长造成角膜上皮水肿脱落,可停戴几天或更换镜片。4)感染,轻者可边治疗边矫治,重者停戴治疗,痊愈后再继续矫治。5)轻度干眼,可适量使用人工泪液。23、 成功佩戴塑形镜成功的因素:1)首要因素是要相信这一技术 2)验配医师能够理解角膜塑形镜的作用原理和镜片设计方法,能够根据患者的角膜和屈光特征提出个性化设计建议,为取得好的、安全的疗效打下基础。3)精心挑选患者,不适合验配的应坚决拒绝 4)进行试戴 5)可以夜戴,也可以日戴6)严控镜片质量 7)复诊不能只查视力,还应包括佩戴安全状况 8)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向患者介绍角膜塑形术时,不应做不切实际的承诺,包括预期裸眼视力,近视度数的降幅,镜片的寿命以及镜片配戴的频率等。9)保留完整的患者档案 10)角膜塑形收费应合理 11)对患者的培训工作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