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限时:40 分钟)一、选择题(2018嘉兴模拟)读 19902010 年我国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和城镇人口变化表,据此回答12 题。项目年份 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扩大(%)城镇人口增长(%)2000 年比 1990 年 90.5 52.962010 年比 2000 年 83.41 45.121.有关 19902010 年期间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有( )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减少 乡村用地比重总体减少 乡村人口比重有所减少A B C D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建设用地将逐步演化为农业用地B劳动力向第一、二产业大量转移C促进
2、了经济开发和信息广泛交流D城市中心必将会被工业用地占据1D 2.C 第 1 题,图中显示 19902010 年期间,我国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城镇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化的发展,使乡村用地比重总体减少,乡村人口比重有所减少。第 2 题,城市化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的广泛交流。下图为四国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 34 题。321 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 )A甲、丁 B乙、丁 C乙、丙 D甲、丙4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3D 4.A 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图中显示了四国城市人口的比重及
3、其比重的变化情况,由图可以看出,21 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甲国,也是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的国家;城市化速度发展最快的是丙国。- 2 -(2018湖北六校调考)半城市化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具体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下图表示 2010 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读图,完成 56 题。 【导学号:98510121】注:半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5与半城镇化率高低关联度最高的因
4、素是( )A人口密度 B第二产业比重C户籍政策 D城乡差异6甲地是我国半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该地半城镇化率高的主要原因有( )生活成本低 基础设施完善 环境优美 收入水平高A B C D5D 6.B 第 5 题,从材料可知,导致半城镇化的主要原因是城乡差异。第 6 题,该地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因而导致大量的农村人口迁入,从而导致半城镇化率较高。(2018台州模拟)下图中,图甲示意世界某国主要城市分布,图乙示意我国某省级行政区主要城镇分布。读图,回答 78 题。- 3 -甲 乙7关于图中城市(镇)分布及主要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城市主要分布
5、在平原,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B图乙中城镇主要分布在河谷,因为河谷地区水运便利C图甲中城市主要分布在高原,因为高原地区光照充足D图乙中城镇主要分布在河谷,因为河谷地区热量充足8图甲中所示国家和我国城市化的共同特点是( )A城市化水平高 B城市化速度快C出现虚假城市化现象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7D 8.B 第 7 题,图甲是墨西哥,主要城市分布在高原地区,因为高原地区气候相对凉爽,而同纬度的平原地区,闷热潮湿。图乙是我国的西藏地区,城镇分布在河谷,因为河谷地区海拔较低,热量充足。第 8 题,墨西哥和我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都较快。9 “鬼城”原指资源枯竭并被废弃的城市。现指一些大城市高标准建设
6、的城市新区,这些新城、新区因空置率过高,鲜有人居住,夜晚漆黑一片,被形象地称为“鬼城” 。下图为 2014年我国排行前 50 名“鬼城”区域分布图,由图可知我国( )A排行前 50 名“鬼城”中,华南较西北数量多B东北地区“鬼城”出现主要是因为城市开放性不够C西南地区“鬼城”出现与旅游地产过度开发密切相关D华南地区“鬼城”出现是因为经济发展落后,地产过度开发C 在现阶段,鬼城的出现一般是由于某城市或某地区在某阶段的“经济过热”引起的地产过度开发或超前建设的现象,是城市经济发展中超前规划,不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造成城市资源过度浪费的不良现象(如房产热、旅游热等),读图可直接排除 A 项(华南较西北
7、数量少)。经济发展快才引起地产过度开发,故 D 项错误。东北地区开放程度较高,工业经济发展较快,造成地产过度开发,故 B 项错误。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热引起地产过度开发,故鬼城的出现与旅游地产过度开发有关,C 项正确。下图表示某市 20032013 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 1011 题。 【导学号:98510122】- 4 -10据图推测,20032013 年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1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城市
8、“热岛”效应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10D 11.C 第 10 题,根据图中所示的土地利用类型及柱的高低,可以判断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由图可知,林地面积自 2003 年到 2009 年增加,2009 年到 2013 年减少,故选项 A 中“林地面积持续增加”错误;水域面积 2003 年到 2006 年有所减少,2006 年到 2009 年有所增加,2009 年到 2013 年有所减少,故选项 B 中“水域面积不断减少”错误;未利用地面积2003 年到 2006 年增加,2006 年到 2009 年减少,2009 年到 2013 年基本上没有变化,故选项C“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错误;由图可知
9、,自 2003 年到 2013 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由此可以推知,该城市面积在不断扩大,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D 项。第11 题,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不断增加,会导致地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大,不利于地表径流的下渗,导致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导致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城市内的交通线路延长,因此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会延长;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导致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的人口、工业越来越多,会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势必会造成耕地和林地面积有所减少,很多生物失去了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C 项。二、非选择题12读长江
10、三角洲城市分布简图和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5 -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简图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1)根据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分析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开始的时间。(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请说明其原因。(3)请从资源、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4)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你认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城镇化应从哪些方面推进?【解析】 第(1)题,城镇化标志之一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从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中可知,1980 年以后上海市区土地面积快速扩大,而郊县土地面积快速减小,由
11、此推测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大约从 1980 年开始。第(2)题,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原因可从影响经济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经济状况、人口分布状况等方面分析。第(3)题,城镇化快速发展可能会造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如环境污染加重),交通、住房条件变差等。第(4)题,推进城镇化建设可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镇经济等方面进行。【答案】 (1)1980 年以后上海郊县土地面积快速减小,而市区土地面积快速扩大,说明从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2)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经济
12、发达;人口密度大。(3)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4)将城镇的务工人员转为城镇居民,提高城镇人口比重;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城镇第二、第三产业;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扩大城镇用地规模等。13(2018东莞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6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下图为 18002050 年英国、美国和中国三国城市化进程图(含预测)。(1)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城市化在空间上的变化表现为_扩大。(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速度也在加快,试说明城市化进程的具体表现以及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3)试说
13、明英国和美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对当今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借鉴意义。(4)试说明我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并指出这种城市化特点可能导致的问题。【解析】 第(1)题,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是城市化的三大标志,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衡量城市化最重要的标志。第(2)题,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有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等。经济的发展、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第(3)题,英国和美国都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但在城市化进程中会因城市人口急剧膨胀而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公共设施不
14、足、环境污染、就业压力增大、资源短缺等问题;鉴于此,我国在城市化发展中既要发展经济,又要注重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4)题,我国城市化的特点是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可能产生的问题有环境质量下降、就业困难、用地紧张等。【答案】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 城市用地规模(2)表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城市数目增多,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动力:工业化、经济的发展。(3)问题:城市人口急剧膨胀,造成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公共卫生设施不足;空气及水污染严重,环境恶劣;人口就业压力过大;犯罪率上升;疾病蔓延;资源短缺等。借鉴意义:不仅要大力发展经济,还要注意保护城市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特点: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原因: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口迅速增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问题:绿地面积缩小,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用地紧张,耕地减少。(2 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