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纲要福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编制小组2006 年 01 月II1目 录第一部分 福州市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1一、发展环境 1二、发展基础 2三、发展前景 3第二部分 福州市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思路 3一、指导思想 3二、总体定位 4三、基本原则 4四、发展目标 4(一)近期目标 4(二)远期目标 5第三部分 建设福州市现代物流三大基础网络 5一、建设物流运作设施网络 5(一)六大综合物流园区 5(二)三大物流分拨中心 7(三)专业物流配送中心 7二、建设物流运输设施网络 8(一)港口网络建设 8(二)公路网络建设 9(三)铁路网络建设 9(四)内河网路建设 9(五)航空网络建设
2、 10三、建设物流信息网络 10第四部分 构筑福州市现代物流二大支撑体系 10一、构筑物流人才与物流技术发展体系 10(一)建立物流人才培养平台 11(二)建立物流技术研究平台 11二、构筑物流发展政策措施体系 11(一)物流发展促进政策措施 12(二)物流活动规制政策措施 12(三)两岸三地物流协同发展措施 13第五部分 优化福州市现代物流业结构 13一、发展现代物流业为支柱产业 13二、建设物流基础产业 14三、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 14四、发展物流装备制造产业 14五、完善现代物流业框架 14第六部分 实施组织和保障措施 15一、完善现代物流发展的协调管理体制 15二、创造现代物流发展的良
3、好环境 15三、发展榕台港澳物流协同合作 15四、强化规划组织实施 162福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纲要先进的物流生产力和充分的物流能力,是经济实现全面升级的最重要的基础。2006 年 3 月,国家正式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首次将现代物流的发展纳入到国家的规划纲要之中。当前,我国区域性物流发展规划的制定或执行,已经在全国主要地区全面铺开,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福州市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商贸城市和福建省省会中心城市。 “十一五” 时期,是福州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
4、期。为此,福州市编制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充分利用两岸三地和两个三角洲联结点的区位优势,尤其是发挥对台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整合现代物流资源,通过构建一个有效、有力、有序的生产要素集聚平台,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展区域经济腹地,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台湾地区产业、市场和基础设施的对接,保证经济社会高起点、高水平的发展,进一步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第一部分 福州市现代物流发展现状一、发展环境福州市是福建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部的闽江口,与台湾省隔海相望。福州港东距台湾基隆 149 海里,北
5、距上海 420 海里,南距香港 420 海里、广州549 海里,扼台湾海峡,是我国南北海运主要通道的交通要冲,已与世界上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开展贸易往来,开辟了欧洲、北美、西非、日本、韩国、香港、高雄等集装箱班轮航线和国内沿海港口海上货运航线,每年到港船舶达 7000 多艘次。福州港还是交通部确定的两个对台直航试点口岸之一,为促进海峡两岸经贸往来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和素质不断提升,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 “三条战略通道”正在形成,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融入国际循环之中,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对周边地区经济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吸引范围不断扩大。一是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十五
6、”期间,福州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1.4%,2005 年3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 1720.00 亿元,比增 9.8%(按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测算口径,全福州市生产总值达 1481.78 亿元) ,人均生产总值达 22383 元。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五”期间,福州市形成壮大第二产业,提升第三产业,带动第一产业的产业协调发展格局,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九五”期末的13.546.540.0 调整为“十五”期末的 11.747.341.0。三是商贸流通迅速崛起。 “十五”期间,福州市立足于“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构建带动全省、辐射东南的区域性现代流通市场体系。四是外向型经济取得新进展。
7、 “十五”期间,福州市对外开放进一步推进,2005 年全市出口总额达86.72 亿美元,年均增长 25.74,累计合同外资 66.56 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2.3 亿美元,来榕投资的世界 500 强企业超过 50 家,榕台交流不断实现新突破,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成果尤为显著;榕港八大合作平台建设和榕澳四项合作全面推进。福州市作为中国著名侨乡和台湾祖籍地,旅居世界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福州籍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胞达 250 万人,在台湾地区有 70 多万福州乡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交流中心。2005 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台资 2700 家,合同台资 53.05 亿美元,居全国各城市前列。冠捷电子、
8、华映光电、东南汽车等台湾知名企业已成为带动福州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支柱产业发展的龙头,以台资为主投资的电子、汽车、石化等产业已成为福建省的主导产业。二、发展基础福州市现代物流发展基础日臻完善。一是拥有港口、公路、航空、铁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二是邮政电信业快速发展,形成电信综合网,通信系统较为发达, “数字福州”建设进程加快,经济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铁路部门、公路部门和航空部门等交通部门信息化水平不断上升,构成综合交通信息网络。三是物流产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以国内外物流企业为主力、本地物流企业为基础的现代物流业基本框架正在形成,物流服务企业开始走集约化、网络化、规模化和国
9、际化的发展道路,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已具雏形。福州市物流企业的构成大致可在国标 GB/T19680-2005 物流企业划分标准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为五类:货运企业、集装箱运输企业、仓储企业、货代企业、商业配送企业和速递企业,几乎覆盖了现代物流业主要领域。一方面是围绕货运代理、商业配送、流通加工等物流环节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发展比较迅速,另一方面是系统化物流服务或全程物流服务,即由物流企业为生产、流通企业提供从物流方案设计到全程物流的组织与 实施的物流服务也正在起步。 4从整体看,福州市现代物流虽然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开端,并且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是,现代物流工作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
10、大差距,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机构不健全、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物流市场不规范、物流企业规模不大、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物流发展政策措施不到位、物流人才缺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福州市物流市场的扩大和物流产业的发展。三、发展前景“十一五”期间,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比全省提前实现翻一番,年均经济增长速度比全省平均水平高 1-2 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1%以上。2010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2500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 35000 元以上,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 7.9:50.1:42,工业总产值突破 4500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 4200 亿
11、元以上,电子信息、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为主的机械、纺织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 65%以上。从腹地经济状况来看,2010 年,南平、三明、莆田和宁德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 550 亿元、660 亿元、800 亿元和 600 亿元。特别是两岸三通之后,物流需求将会出现井喷式增长,原经由港、澳、日、韩转口的台湾各种货物量有较大部分改由福州直接进入内地,全国各地的商品亦可直接经由福州运往台湾,物流需求潜力十分巨大。对福州市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货运量预测使用灰色模型计算结果为:到2010 年,全市交通系统货运量 14516.47 万吨、铁路运输货运量 378.72 万吨、民航货邮吞吐量
12、9.06 万吨、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 10988.62 万吨和集装箱吞吐量 195 万标箱;到 2020 年,全市交通系统货运量 23810.92 万吨、铁路运输货运量 1268.76 万吨、民航货邮吞吐量 41.26 万吨、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21595.78 万吨和集装箱吞吐量 341.53 万标箱。福州市物流市场广阔,发展前景良好,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全。当前,福州市亟需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协调区域经济与物流活动,彻底改变粗放式的落后物流方式,发展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以大生产方式为组织形式,以大产业为目标的现代物流产业,支撑新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5第二部分 福州市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思路一、
13、指导思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物流理论为指导,以交通运输系统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实现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培育和规范现代物流市场为手段,积极吸引国内外物流资源,加快物流资源整合,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促进商品自由流动,推动现代物流发展,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二、总体定位紧紧抓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的重要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地理区位优越条件,发挥外向型经济和台资集中区优势,整合聚集经济要素,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把福州市建设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符合国际标准,面对台湾,毗邻
14、港澳,北接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连内陆,涵盖周边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三、基本原则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大力发展”基本原则。一是立足本地,放眼海峡两岸,构筑以省会中心城市作为载体的贯穿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综合物流枢纽体系;二是把物流规划纳入经济社会总体规划,既适应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又为物流发展空间提供土地保障;三是吸引国内外先进物流企业投资兴业,扶持龙头物流企业,培育本地物流企业;四是促进海陆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和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运作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的同步建设,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五是正确处理扩大物流需求和改善物流供给关
15、系、促进工商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和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专业化社会化关系、物流服务市场培育和物流服务市场规范关系的三大关系,建设现代物流服务市场体系。6四、发展目标(一)近期目标“十一五”期间,福州市重点建设现代物流发展“321 工程” (三大物流基础网络:物流运作设施网络、物流运输设施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二大物流发展支撑体系:物流人才与物流技术发展体系、物流发展政策措施体系;优化物流业结构,发展成为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到 2010 年,福州市基本建立快捷、高效、安全、方便并具有相当竞争力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培育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现代物流企业群,大幅度提高物流活动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
16、平,提升物流业水平,物流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物流业产值增长率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物流成本占 GDP 比重显著下降,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为福州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二)远期目标到 2020 年,福州市建设多层次、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构筑高效有序的各种经济要素集聚扩散平台,初步形成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和全球物流网络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建立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流通业体制,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方便生产活动和生活消费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群,现代物流服务方式普遍应用,促使现代物流业成为福
17、州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成使用,现代物流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物流成本占 GDP 比重明显降低,现代物流发展总体水平处于国内前列,现代物流运作机制与国际接轨。第三部分 建设福州市现代物流三大基础网络一、建设物流运作设施网络“十一五”期间,福州市物流运作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布局采用“综合物流园区物流分拨中心专业物流配送中心”三层物流节点模式,重点建设六大物流园区(参见表 1、图 4) 、三大物流分拨中心、若干个物流配送中心7(参见表 2、图 5) 。到 2010 年,福州市物流运作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节点,对外经贸交流、特别是榕台港澳两岸三地生产要素的聚集平台,福州市建设成
18、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枢纽中心和我国物流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六大综合物流园区1罗源湾港区物流园区罗源湾港区物流园区分为罗源湾南岸可门作业区物流园区和北岸作业区物流园区,规划用地分别为 5000 亩和 6000 亩。园区以港口物流为主,重点发展矿石、电煤等大宗散杂货集散中转服务,兼营集装箱业务,建成以国际性物流为主,同时办理区域性物流和工业、商业配送服务的现代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2闽江口内港区物流园区闽江口内港区物流园区位于马尾青州作业区和长安作业区,规划用地约为4000 亩。园区以福州保税区、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发挥近台特点,重点发展电子产品配送、进出口货物划拨等物流服务,兼营近
19、洋集装箱业务,建成以保税、仓储为基础,分拨配送与贸易加工相结合的“一区多园”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3江阴港区物流园区江阴港区物流园区位于江阴工业集中区内,规划用地 6.4 平方公里,其中内设 B 型保税物流中心,规划用地 3122 亩。园区依托江阴工业集中区、江阴保税物流中心(B 型) ,利用港区公路、铁路(拟建)集疏运网络,实现港口、铁路、公路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连接,大力发展远洋集装箱运输,提供集装箱快速集拼、中转、分拨、配送、仓储等全方位服务,兼营散杂货物流,发展保税加工、仓储配送等与港口货物运输相关的产业,建成内外贸并重的国际集装箱枢纽型物流园区。4松下港区物流园区松下物流园区位于长
20、乐松下港区,规划用地为 3000 亩。园区建成面向城际间、省区间的以粮食、大豆、食用油等专业产品的仓储、运输、加工为主的全国性粮食物流集散地。物流园区建成后,与福州松下港区康宏码头和元洪码头、福州元洪投资区粮油加工区、福清食品果蔬物流中心、福州粮食批发市场和福州杜坞站共同构建起福州市现代粮食物流体系。5长乐空港物流园区8长乐空港物流园区以福州港和福州长乐机场为依托,以福建高速公路及普通公路路网设施为主要通道,涵盖长乐空港工业集中区、长乐海峡物流园区和台通物流园,规划用地约 1000 亩。园区依托空港和空港工业集中区,结合海关、检验检疫通道,利用航空运输的快捷便利优势,发挥物流园区对内对外的货物
21、集散功能,为国内外航空高附加值的货物提供仓储、中转、加工、包装、快递、配送、信息等全程物流服务。 6铁路物流园区以福州主要铁路货运站杜坞站和东站为依托,以现代物流信息管理技术为支撑,运用先进的公铁联运技术,建设集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铁路物流园区,既具有铁路车站办理货运作业和运输的功能,又包括仓储、配送、包装、流通加工、多式联运、咨询等物流功能。铁路物流园区发展成为集信息化、公铁联运、公路集散、城市配送、仓储、包装、流通加工、物流高科技产业等物流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社会化、共同化、现代化的综合性物流集散中心。(二)三大物流分拨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拥有货站、仓库、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包装中心、流
22、通加工中心、批发中心、信息处理中心等物流设施,向福州市区范围内的众多用户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的物流组织,不断地进货、送货,快速地周转,在产供销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平台,有效解决市场供需矛盾,并能缓解交通堵塞。规划选址在福州市三环高速公路的南、东、北部,主要功能是城外运向福州市区内的货物集中在物流分拨中心, “化整为零”进入城区,统一配送;城内运向城外的货物也集中在区物流配送枢纽中心, “化零为整”流向城外,统一运输。福州市通过规划建设三大物流分拨中心,保障福州市区货畅其流与交通安全,实现物流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福州市区南部物流分拨中心南部物流分拨中心处于仓山区高速公路、铁路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交
23、汇处,依托福泉高速公路、福厦公路、福厦铁路城门站,建设成为福州市区通向海峡西岸经济区南部的物流主干线分拨中心。2福州市区东部物流分拨中心东部物流分拨中心处于晋安区或以东区域,依托福州东站、高速公路、马尾港,建设成为福州市区通向海峡西岸经济区东部的物流主干线分拨中心。3福州市区西部物流分拨中心西部物流分拨中心处于城区和闽侯县的交汇处,依托316国道、高速公路,9建设成为福州市区通向海峡西岸经济区西部的物流主干线分拨中心。(三)专业物流配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是为产业集群、新农村建设和城市消费服务。为产业集群服务的专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在产业集群型物流、配送中心的布局上,考虑到
24、工业园区的布局和产业集群的特点,在工业园区内与产业集群集散地附近,选择交通便利之处建设中心,同时以物流、配送中心作为中心枢纽,在客户集中地和工厂附近设置送货结点。为新农村服务的专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在新农村物流、配送中心的布局上,响应商务部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考虑农业生产生活需要和已有农资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特点,在农业生产带与农产品集散地附近,选择交通便利之处建设配送中心。为城市消费服务的专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在城市消费型物流、配送中心的布局上,考虑到城市居民生活需要和商业网点布局特点,在物流园区内与商品集散地附近,选择交通便利之处建设配送中心,同时以配送中心作为中心枢纽,
25、在客户集中地和居民生活区附近设置送货结点。“十一五”期间,福州市主要建设闽侯汽车及零部件物流中心、福清电子物流中心、江阴保税物流中心(B 型) 、长乐纺织品物流中心、闽清陶瓷物流中心、海峡西岸水产物流中心 、罗源石材物流中心、福清食品果蔬物流中心、闽清农产品物流中心、永泰农产品物流中心、平潭水产品物流中心、福州农副产品批发物流中心、福建省海峡农产品物流中心等专业物流配送中心。二、建设物流运输设施网络“十一五”期间,福州市综合物流运输体系规划的目标是按照“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的要求,以省会城市为中心,以海空港为依托,以县域经济增长为网点,以环城高速公路建设为龙头,进一步加快干线快
26、速通道建设步伐,并与农村及山区公路联网成环,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实现多式联运。到 2010 年,构筑水、陆、空集疏运骨架网络,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现代化综合物流运输体系,造就立体式网络型内外物流大通道,有效衔接我国大陆和港澳台的重要交通节点,进一步拓展我市经济腹地空间,为物流提供最便捷、最快速、最优质的服务。10(一)港口网络建设福州港是我国沿海主枢纽港之一,是腹地能源、原材料和外贸物资中转运输的重要港口,是发展临海工业的依托,是对台“三通”的主要口岸。福州港应具备运输组织、装卸仓储、工业开发、现代物流、通信信息、综合服务等功能,近期由集装箱喂给港向支线港过渡,今后随着腹地经济发展
27、和外海港区的建设,逐步开展集装箱干线运输,远期发展成为现代化、多功能的综合性港口。福州港辖区北起罗源湾,南至兴化湾北岸,东到平潭岛,海岸线总长 1137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 800 公里,适合于建港的岸线 57.6 公里,主要分布于兴化湾、福清湾和罗源湾。福州港包括罗源湾港区、闽江口内港区、松下港区和江阴港区四个港区,形成“一港四区”的布局。根据福州市腹地经济和临港工业的发展要求,各港区功能定位分别是:罗源湾港区是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的综合性深水港区;闽江口内港区为承担电子产品配送、进出口货物划拨、沿海及近洋集装箱业务的综合性港区;松下港区主要是为福清元洪投资区和长乐工业集中区物资进出口服
28、务、粮食物流中心;江阴港区是以远洋集装箱、散杂货和化工品运输为主,为临港工业服务的综合性深水港区。 (二)公路网络建设“十一五”期间,福州市将通过“三个层次” ,构筑省会中心城市的 “环城高速” 、建设“八条射线” 、贯穿“滨海大通道” 、实现“三个通达” 。“三大层次”形成以国道主干线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国省干线,沿海公路、高速公路为连接线,以农村公路、山区公路为联系体系的城市内外道路交通网络。 “环城高速”形成逐层推进的大福州格局,提高省会中心城市对外辐射与沟通能力,缓解市区交通压力。 “八条射线”形成由环城高速公路向外辐射八条高速公路,连接各县(市)区、沿海港口、内陆腹地道路交通网络。
29、“滨海大通道”形成贯穿福州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连接沿海深水外港、工业港区 、滨海开发区,实现北与浙江对接,南与广东相连道路交通网络。 “三个通达”实现县县通达高速公路、四大港区通达高速公路、所有行政村通达等级公路。(三)铁路网络建设福州市既有铁路为峰福铁路及福马支线,随着福厦铁路、温福铁路两条东11南沿海铁路线的引入建设,以及整个福建省铁路网的完善,将使福州成为沿海地区重要铁路交通枢纽。 “十一五”期间,福州市铁路建设将形成一纵一横铁路网络。一纵即沿海南北通道:温州福州厦门深圳铁路;一横即中部对外通道:向塘抚州沙县福州(湄州湾)铁路。根据福建省“构筑快速通道,完善区域路网,改造既有线路,配套
30、港口支线”的总体发展思路, “十一五”期间,福州港的四个港区均规划建设疏港铁路。(四)内河网路建设福州市辖区内有内河航道 38 条,较大的内河航道有:闽江干流的水口至马尾航道,淮安至马尾航道,马尾至外沙的通海轮航,梅花水道,乌猪水道,闽江支流的淘江航道;流经永泰、闽侯的大漳溪航道;连江境内的鳌江航道以及福州市区白马河、晋安河等内河航道。 “十一五”期间,福州市在内河航运规划建设主要突出航道疏浚工程、内河码头项目。其中:“十五”跨“十一五”续建内河航道项目:为闽江口拦门沙航道增深工程 20 公里,内河码头 4 个、0.3吨级,设计吞吐能力 120 万吨、5 万人;闽江福州南港航道整治工程 27.
31、5 公里。(五)航空网络建设福州长乐机场目前开通80条航线,通往国内外55个城市,其中国内74条,地区(港澳)2条,国际(新加坡、曼谷、吉隆坡、大阪)4条。“十一五”期间,福州市在现有航线基础上,将有计划地加大热点航线的航班密度,恢复有市场潜力的停航航线,继续开辟至有关省会城市、沿海、沿江、沿边尤其是中西部经济发达城市及旅游城市航线;根据海峡两岸形势发展需要,积极开辟对台定期航线(台北、高雄、台中);增大香港、澳门航线的航班密度;增辟日本航线(东京、名古屋)、韩国航线(首尔)、东南亚航线(古晋、槟城、马尼拉、雅加达);开辟美洲航线(美国纽约、旧金山)、欧洲航线。三、建设物流信息网络“十一五”期
32、间,福州市按照可靠性、完整性、经济性、中立性和不排他性原则建设物流信息网络。福州市物流信息网络是基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公共信息网络,是福州市现代物流三大基础网络建设项目之一,是实现我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保证。物流信息网络的构筑,将满足现代物流业发展12对信息的综合需求,提高我市信息化总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到 2010 年,福州市现代物流业的信息化达到我国发达地区水平,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信息中心。以福州市物流信息基础设施为基础,建设全市统一的物流业务公共物流信息网络:提供一个福州市内物流系统共用的环境支撑,提高物流信息系统整体效率;为福州市内物流企业、普通企业供应链整合提供基础,减少
33、重复建设,提高企业整体质量;提供政府管理部门间、政府与企业间的信息沟通,规范和加强政府的宏观决策和市场管理。第四部分 构筑福州市现代物流二大支撑体系一、构筑物流人才与物流技术发展体系“十一五”期间,福州市建设物流人才培养平台和物流技术研究平台。物流人力资源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首要资源,加快建设物流人才培养平台,抓住培养、吸引、用好物流人才三个环节,抢占物流人才制高点,为我市现代物流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从战略的高度加快物流技术研究平台的建设,尽快形成物流技术资源的集聚优势,为我市现代物流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一)建立物流人才培养平台宣传和普及现代物流知识,营造物流发展软环境;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物流人
34、才教育培训体系,提供人才储备;建立和完善物流专业人才引进机制,优化人才结构;将高层次的物流人才教育制度与多元化的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有机结合,形成多层次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积极引进物流专业优秀人才,提高现代物流人才队伍的总体水平。到 2010 年,从事交通运输、仓储、报关报检、邮政批发和零售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数占总人员数的比例力争达到 10,取得物流师认证、国际物流师认证、物流经理认证、报关员与货代员资格认证等国内外主要资格证书的人员数占物流从业总人员数的比例达到 15。(二)建立物流技术研究平台制订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物流技术创新;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物流研发基地,加速物流技术创新;
35、发展现代物流生产促进组织,解决企业物流技术难题;做好科研成果的转化衔接,加强物流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13大力推进物流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物流技术创新体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物流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通过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调整物流经济结构、转变物流增长方式、提升物流竞争力。到 2010 年,研究开发投入占物流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2以上,进一步提高物流科技进步贡献率,降低物流对外技术依存度,增加物流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科学论文被引用数。二、构筑物流发展政策措施体系“十一五”期间,福州市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促进
36、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 (2004)和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的意见 (2002) 、 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2005) ,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政府统筹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宏观指导,颁布和实施物流发展促进政策措施、物流活动规制政策措施和两岸三地物流协同发展措施,为现代物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福州市通过建设物流发展政策措施体系,积极推进现代物流的发展。(一)物流发展促进政策措施一是适度放宽市场准入,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专项审批外,可直接办理登记注册。优化道路交通环境,确保交通安全和运输市场有序,为物流企业创造安全便捷的交通环境
37、。二是制定出台“物流企业的认定办法”,确定一批重点扶持的现代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制定出台“重点物流项目认定办法”、“物流项目用地实施意见”,确定一批重点扶持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运作设施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项目,对重点扶持的物流项目和物流企业,在投融资、土地使用、电力使用、税费、技改等方面给予优惠。三是实施积极的物流财政、金融政策,支持物流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推动物流企业股份制改革,推动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上市融资;计划、财政部门安排一定资金作为引导资金支持物流重点项目建设,金融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积极向物流企业贷款。四是实施稳妥的物流土地、税收政策,调整城乡用地结构
38、,提高物流业用地比重:根据国家土地政策,保障列入本规划的物流运作基础设施用地需求;采用多种灵活供地方式,促进重点物流企业与物流项目的建设;根据国家有关物流企业税收政策,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保障物流企业税务权益。五是实施优惠的物流用电、用水政策,对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冷储物流业等生产用大型冷冻、冷藏和各类生产加工设备用电价格14按用电电容量大小、执行非、普工业电价或大工业电价;用水价格比照工业企业用水价格定价。(二)物流活动规制政策措施一是合理规划建设物流园区,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建设应搞好资源整合,尽量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资源,避免重复投资。鼓励引导工商企业将相关的物流业务剥离出来,不断拓展物流活
39、动空间和物流服务功能。二是制定和规范物流设施、相关技术装备、物流过程的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共享化和通用化;大力推进物流标准化,支持行业协会在各种物流作业和服务领域使用、推广、普及相关的行业标准(如物流用语标准、物流从业人员资格标准等) 。三是研究开发可持续物流模式,优化交通运输方式,保障运输环境安全,制定实施物资再生利用、废弃物收集处理、交通管制等措施;倡导企业在生产和流通环节采用符合环保要求、可反复梯级利用的包装,逐步实现包装的模数化、集装化和多功能化;鼓励企业使用低公害车辆,建立高效的回收物流系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污染,
40、实现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两岸三地物流协同发展措施一是明确协同发展方向。海峡两岸的经贸交流构建了榕台物流业合作平台,创造了榕台物流业协同发展机遇。榕台物流业协同发展方向是,发挥闽台“五缘”优势,着力先行先试,加强物流业对接,联手建设海峡西岸区域性物流中心,增强福州在联系两岸经贸、增进两岸合作中的平台功能。二是构建协同发展平台。随着两岸交流的日渐密切,榕台协同发展物流业有着现实的可能性。榕台物流业协同发展以福州马尾和台湾马祖的“两马”为突破口,先行一步,为全面实现闽台物流协同发展累积经验,为构建两岸物流发展共同平台打下基础,促使闽台成为东亚重要的转运中心。三是提升协同发展水平。把“518”海
41、交会作为对外经贸交流,特别是作为榕台港澳两岸三地集聚物流开放要素的平台、提升开放层次的载体、展示开放形象的窗口,构建互利共赢的开放支撑体系,提高承办水平和项目水平,突出海峡西岸经济区优势,突出对台经贸载体优势,突出项目带动优势,更加有效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切实转变物流增长方式,实现对台港澳地区物流合作的新突破,保持物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15第五部分 优化福州市现代物流业结构“十一五”期间,福州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政策为引导,发挥优势,突出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技术创新、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扩大物流有效需求;运用现代物流理念,采用电子网络技术,实
42、现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机结合;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加快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实现物流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网络化和市场化;重点培育物流园区,积极建设一批大型物流中心,鼓励引导专业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和物流密集型工商企业向物流园区集中;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现代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发展现代物流业为支柱产业“十一五”期间,根据福州市经济发展方面奋斗主要目标,物流产业发展将在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到 2010 年,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为我市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物流业的增加值达到 250 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 10%,年均增多增长率比全市经济增长率高
43、2 个百分点,物流成本(仓储费用、库存成本、运输费用、管理费用)占 GDP 的比重降低到 16%以下。二、建设物流基础产业“十一五”期间,福州市整合物流运力资源,合理设置物流设施,重点鼓励和扶持发展三种类型的采购、配送中心。一是以工业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配送为主的物流配送中心;二是以产品贸易批发为主的物流配送中心;三是以运输、仓储、货代等专业服务为主的物流配送中心。到 2010 年,形成采购、仓储、运输、配送中心的产业群体。三、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十一五”期间,福州市以发展第三方物流作为发展福州现代物流产业的重要途径,积极引导工商企业优化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剥离低效的物流部门,逐步实现工商企业物
44、流活动的社会化,为第三方物流发展培育坚实的市场需求基础;鼓励从事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批发配送等服务业务的企业,允许它们根据自身业务优势,围绕市场需求,延伸物流服务范围和领域,逐渐成为部分或全程物流服务的供应者;培育大型物流企业,鼓励一些已经具备一定物流16服务业务专长、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的大型企业加速向物流领域转变,并加强这些企业的战略性改组改造和联合。到 2010 年,现代物流企业承担物流业务量占全社会物流总量的比重超过 30%,采用现代物流技术的商业连锁企业的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40%以上。四、发展物流装备制造产业“十一五”期间,福州市积极发展物流装备制造产业,加大物流装备
45、制造企业引进力度,改造提升传统物流装备制造业,创造物流产业的新生产力要素。到 2010 年,包装机械、托盘、主要集装单元器具、一般装卸搬运机械、普通仓储机械、流通加工机械等物流机械设备实现本地生产供给,集装箱、现代化运输机械、现代化装卸搬运机械、现代化仓储机械等物流机械设备的供给得到保障。五、完善现代物流业框架“十一五”期间,福州市重点培育和发展以下六类骨干型物流企业:以仓储分拨为主的物流企业;以零担快运服务为主的物流企业;以特定客户服务为主的物流企业;以满足企业自我需求为主的物流企业;以综合物流服务为主的物流企业;以物流方案设计为主的物流企业。到 2010 年,培育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
46、的现代物流企业群,形成 35 家营业收入过 5 亿元的龙头物流企业、510 家营业收入过 3 亿元的核心物流企业、1015 家营业收入过 1 亿元的大中型物流企业。第六部分 实施组织和保障措施一、完善现代物流发展的协调管理体制 一是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服务工作。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各类市场主体,保证物流业健康发展。二是强化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机构。进一步优化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的协调指导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财政专项拨款,形成协调一致的物流行政管理体制,对物流活动进行统筹协调、综合管理,实现各个管理工作、环节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三是发挥现代物流行业协会作用。建立市级现代物流行业协会,通过市
47、场化运作并赋予一定的职责和权利,17让物流行业协会在制定与推广物流行业标准、组织从业人员资格物流教育培训、开展现代物流发展状况调查、提供物流信息咨询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二、创造现代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加强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强化市场机制作用,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齐全、交易灵活、高效统一的市场体系。二是加快现代物流大通关建设。进一步建设口岸基础设施和查验设施,加强通关技术的改进,充分利用电子口岸、外经贸信息网、 “金”系列工程、检验检疫信息网等计算机信息网络,加快大通关建设。三是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生产性物流服务业和消费性物流服务业,提高现代物流
48、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现代物流业从业人员在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重点物流项目和物流企业扶持力度,坚持物流活动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引进先进物流技术和管理方法,加快物流信息化进程,培育发展物流产业集群,全面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三、发展榕台港澳物流协同合作一是认真贯彻和主动呼应中央对台工作战略部署,把握海峡两岸关系出现新变化的机遇,发挥“五缘”优势,拓展“六求”作为,按照“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榕台物流合作促进机制,加大对台招商引资力度,加强载体平台建设,扩大榕台物流协同发展规模,构建优势独特的榕台物流合作支撑体系
49、。二是大力加强榕台物流产业对接。深入开展榕台物流产业对接的调查研究,了解榕台物流市场需求,理清榕台物流产业链延伸方向和延伸项目,促进榕台物流产业对接;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和查验设施建设,推动福州港与台湾的高雄港、基隆港对接,推动榕台物流基础设施对接,推动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 。三是着力拓展榕港澳物流合作空间。充分利用内地与港澳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机制,以优势互补为前提,以产业合作为基础,进一步提升榕港澳物流合作层次和水平,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区位合作,完善以创新促开发、以开放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的外向型物流发展促进机制和互利共赢机制,提升榕港澳物流合作,拓展榕港澳物流协同发展空间。18四、强化规划组织实施一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 ,建立健全组织实施和评估检查长效工作机制,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分解落实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机制,完善规划评估修订机制,确保福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二是分解落实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做好与总体规划相衔接,以规划作为政府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制定特定领域相关政策的依据;搞好年度计划,把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各年度具体发展政策措施和发展建设项目上。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