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秦 朝 灭 亡 时 间 探 析新课改实施以来,以重在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比较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为中心。历史课程改革亦不例外,整个教学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可以说对于历史教学而言,较以前的确进步不小,尤其在学生的素质能力的培养上有了很大的进步,鼓励学生探究知识意识的提高。在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一书讲授时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课下让预习秦朝的灭亡时,忽然一个平时喜欢刨根问底的学生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以前看过去的古代历史书,为什么上面写着秦朝灭亡的时间是公元前 206 年,而现在我们学习的是公元前 207 年呢?”一时间,自己竟然也给问住了
2、,进而想起来自己上学时学习的秦亡时间也是公元前 206 年,现行的新教材为公元前 207 年,这中间是怎么回事?备课时怎么没有注意到这个疑点?为了尽快弄懂查清这个问题,也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课下的时间翻阅了不少资料,又请教于其他前辈,终于让这个问题水落石出。而在同时,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这种自己查阅资料、发现事实真相的快乐,所以组织了一次辩论会,围绕着“秦朝灭亡时间”这一课题展开讨论,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仅就这个最后讨论的结果展开分析。在以前,这似乎是个不会引起争论的问题。秦朝灭亡的时间,史学界公认为是汉高祖元年十月。因秦汉(初)人使用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故不少学者把高祖元年全
3、归于夏历乙未年,进而把夏历乙未年等同于公元前 206 年,结果得出一个错误结论,认为秦亡于公元前 206 年。经过查证,发现这一月份实应相当于夏历甲午年十月即公元前 207 年 11 月。史记高祖本纪说:“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这时的秦王投降,人们当然以此时为秦亡之年。又秦始皇本纪记载:秦二世三年八月,赵高杀二世;九月,立子婴为王 “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楚将沛公破秦军入武关,遂至霸上,使人约降子婴。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这也是说,子婴降于沛公而秦亡,时在二世三年九月之后四十六日,即汉元年十月。汉承秦制,以
4、十月为岁首,故而秦二世三年九月之后,即汉元年十月。于是大家说,秦亡于汉元年十月。汉元年十月是公元前几年呢?我们先看秦汉(初) 人用的颛顼历和夏历、公元的对照表:年数-208 -207 -206 -205公历月数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年数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夏历月数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年数秦二世三年 汉高祖元年 汉高祖二年颛顼历 月数10 11 12 1 2 3 4 5 6 7
5、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从对照表可以看出:汉高祖元年十月,相当于夏历甲午年十月,公元前 207 年 11 月。因此说,秦亡于公元前 207 年。但是,不少学者在研究时,忽略了古代历法的变更交错。他们把汉高祖元年当成了夏历乙未年,又把夏历乙未年等同于公元前 206 年,于是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以为秦亡于夏历乙未年,就是公元前 206 年。殊不知汉高祖元年的十月,根本不在夏历乙未年内;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秦用颛顼历,汉初承秦之制,十月突出在夏历甲午年中,正相当于公元前 207 年 11 月。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 ,
6、在标点时,给年表上印上了公元年数,这一加印,就出了错误。 秦楚之际年表用的是颛顼历,他却按其年数强与公历配合,印成了:-209二世元年七 八 九-208二世二年十 十一十二端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后九-207二世三年十 十一十二端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206 十 十 十 正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汉元年一 二汉元年的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就在公元前 206 年吗?否。查张培瑜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 ,知公元前 206 年 1 月 1 日,相当于颛顼历高祖元年十一月十九日;公元前 206年 12 月 31 日,想当于颛顼历的高祖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又查新编中国三千年历
7、日检索表 ,知汉元年十月初一是公元前 207 年 11 月 14 日。因此, 秦楚之际月表的汉高祖元年如果硬要加上公历的话,也应该如此相加:公元前 207 年 公元前 206 年汉高祖元年十 十一十二正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汉高祖二年十 十一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这一年份改变的来龙去脉。通过这个事情,使我更加深刻了解了新课改的丰富内涵,在安排学习、教学时更加注意锻炼学生的这种自主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新课改改什么?改的就是以往旧式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课方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同时,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结合这个话题给学生组织的那次辩论会,当然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课
8、下在查阅工具书和资料方面给学生不少的指导,结果同学们搜集的资料还真不少,充分调动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同学们都说这种形式的辩论会应该多搞一些。由此观之,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的角色也需要随之变化,作为历史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支持者和指导者,应该在备课上下功夫,查阅大量的资料,用好工具书,不打无准备的“战争” ,上好每一节课;也要发现问题,与学生一道解决问题,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搭建起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转变观念,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学习,主动完善自己,在思想、知识、智能等方面有所提高,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历史论文秦 朝 灭 亡 时 间 探 析单 位:郑 州 市 第 五 十 二 中 学作 者:张 红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