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5你误会了我6一书中, 德博拉# 坦嫩说: / 如果女人说的是以亲近关系为核心的语言, 而男人说的是以地位和独立为核心的语言, 那么男女交谈就好比是跨文化的交际。关世杰教授将跨文化交流定义为: / 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共享信息的过程。0而女性和男性有时似乎很难共享。因为男性与女性属于不同的话语群体, 所以他们的交际常常出现矛盾, 这种矛盾的长期存在, 对人际关系有破坏作用。一、性别话语的特性11 性别话语的差异性。性别话语的差异性的外在表现多在话题、话语量、打断、沉默等方面。就话题而言, 男性的话题一般涉及新闻、政治、体育、军事、各种竞争或个人的见闻等, 女性则较多生活在私人场景中, 所以
2、, 她们的话题多涉及个人感情、购物、美容、孩子、夫妻关系等当前事物; 而话语量, 人们普遍认为女人话多, 其实这是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有人对大学办公会议、电视节目、对两性言语交际中的访谈、互联网聊天等不同场所的男女性别话语进行研究, 交际中的打断也是常出现的现象, 我们注意到, 在男女性共同参与的谈话中, / 女性很少打断正在进行的就是不感兴趣的, 也能以积极的态度应答0 3 。而男性习惯打断交谈。就是男女处于上下级关系, 女性的话语常被男性下属打断; 至于沉默, 男性和女性处理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男性不会轻易流露个人感情, 对于他人述说自己的感受一般保持沉默, 有时沉默就表示对话题不感兴趣,
3、 有心转换话题。/ 男性的沉默主要目的是保持自身独立和控制局面0 4。女性也会出现沉默, 但她更多是在听。除此之外, 人们还在语音、词汇、用语策略上发现男性与女性各不相同。在5多维度的文化视角6中作者用建构主义理论对交际活动中人们运用语言和行为来标记个人身份、塑造个人形象的过程进行动态研究, 得出结论是: 男女两性的区分不仅具有生理基础, 而且它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人所处的环境。通过设计一种实验, 把男女置于相同的交际场景和活动之中, 对他们使用语言的情况加以考察, 发现男女在使用语言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可见, 性别并不一定是影响语言使用的主要因素, 文化规约对具体语境身份地位角色有充分的限制
4、作用。31 性别话语的个性。在一般的交际过程中, 男性性别话语倾向于果断、勇敢、独立、直接, 女性话语倾向于温柔、委婉、亲密、间接。但在具体的交际中男性语言可以表现为委婉, 而女性的语言则可以表现为直接。这两类人不因偏离性别语言遭到批评, 相反, 却为社会共同接纳为正面形象。男性话语委婉被认为有修养、有度量、成熟、稳健。女性采用较灵活的话语策略, 将委婉、关联和直接的、关注信息的和解决问题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被看做干练、独立、自信又不失女性特征的表现。二、性别话语差异的原因分析11 性别心理的差异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男性王德春在书中列举了20多种与男女言语交际有关的性差心理, 下面列出部分内容:
5、 女性的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稳定性优于男性; 女性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不及男性; 男性的兴趣比女性广泛; 男性的性格偏向于意志型或理智型、独立型, 女性性格倾向于理智) ) ) 情绪型、顺从型; 男性擅长数学推理, 女性擅长语言推理; 男性的知觉速度劣于女性; 男性的支配欲强于女性; 男性的活跃程度高于女性; 女性比男性更易于产生移情作用; 女性比男性更易于接受他人的影响; 女性比男性更合群; 男性的成就动机高于女性男性的话语目标是解决问题, 而非情感诉求, 所以语言比较直接。相反女性的话语目标是表达感受并寻找同感, 所以女性更愿意采用间接委婉商量的口气说话, 这主要反映了女性对
6、亲密、团结、和睦的需求, 所以坦嫩说:女人惯于别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而男性除非他自己愿意。21 价值观对性别话语的制约。性别话语差异的关中国是属于集体主义的文化, / 家本位0观念极强, 有学者说: 中国的/ 人是在社会关系中才能体现的) ) ) 他是所有社会角色的总和, 如果将这些关系都抽空了, -人. 就被蒸发了0 11 。关系文化决定了秩序的重要, 儒学从伦理上对中国人言行制定出一套严密的规范。自古以来中国就是这样一个讲究夫妻、长幼、尊卑秩序的国家。正因为人在关系中确定自我, 为了和睦, 男性和女性在交流中都讲谦让、讲面子, 同时注意语言在等级上得体的表达, 具体表现为男主女次、内贱外贵
7、、内亲外疏。而且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生活在纵横交织的关系网中,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彼此依赖的关系。/ 在家靠父母, 在外靠朋友0成为不变的真理, 夫妻之间也毫不例外。男性被赋予包括话语权在内的权力的同时也赋予养家糊口、光宗耀祖的义务。与此, 相对于妻子被赋予辅助的地位, 妇德、妇言被理学家加以规定, 并代代相传。键, 源于特定的社会价值观对性别话语的制约。41 社会化适应。每个人的社会角色意识是在社会化适应中逐渐确立起来的。家庭是孩子认识自身社会性别的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场所, 父母被假设为符合社会性别角色的标准。由于/ 男女不同的文化是社会早已预设了的, 因而对其语言教育、行为教育、心理教育都是围绕男
8、性主导地位、强势话语规范与女性的从属地位和弱势话语规范同步进行的0 14 。男女一出生, 成人就按婴儿生理性别特征自觉按社会已确立的性别类型进行言行的培养, 帮助孩子确立性别意识并指导他们树立社会中的认可的角色形象。在穿戴、玩具、伙伴、说话的语气、动作姿态上男性和女性均有不同。如果男或女的话语、行为有违人们对不同性别的社会角色期待, 就会遭到来自伙伴、父母、邻里的批评。在学校教育中, 社会性别角色再次被强化。霍夫斯特德说: / 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 通常性别角色的分配是在家庭、学校和同辈人团体的社会化过程中得以转换的。0 15下面举例来说明接受初级教育的男生和女生是怎样被训练成适合社会化需要的
9、人, 从而确认自己的社会角色的。这是一节小学数学课。课堂上男生与女生的表现是不同的。教师问: / 全班有44人, 平均分4份, 每份所占比例是多少? 0全班没人举手。一个叫张葭的女生脱口而出: / 占全班的四分之一。0但她立即用手捂住嘴。因为万一错了, 那是没面子的事。而男生则敢于尝试, 有了表现的机会就争先恐后。在社会化适应中, 女孩的小心翼翼, 男孩的大胆尝试都被认为是正确的选择,。结果, 女生和男生言行表现出的差异, 导致教师对男生和女生产生了认知上的刻板印象, 认为男生在数学能力上优于女生。而信任教师的女生不会质疑, 只会羡慕男生。(二)交际行为在不同的场景和语境下,男女的言语交际行为
10、也存在着差异,各自都形成一定的言语表达风格,具体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女性在疑问句和祈使句中使用“吗、呢、吧、啊”的频率高于男性。戴庆厦从招呼、邀请、道歉等方面观察男女两性在言语行为上存在的差异。如:女性的招呼语多用完整且正规的句式和表达,而男性相当随意;男性较少发出邀请,一旦发出,往往比较具体详细,而女性发出的邀请一般不具体,更多情况下表达自己良好的意愿,而不是某种承诺;男性大都认为道歉有损面子,所以较少采用道歉策略,而女性则把道歉视为积极的礼貌行为,乐于接受在道歉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上,潘小燕得出类似的结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向别人道歉;女性更易于选择“直接表达道歉”的策略,使用正式、得体的道歉语;而男性道歉策略的选择则受到社会因素、社会权力等影响;女性更爱使用程度副词,如“真”、“十分”等。由此,戴庆厦总结出男女在语言表达风格方面的差异:通常男性说话比较直截了当,注重说明事理,较少运用细腻的修辞方法;而女性则比较善于表达情绪感受,注重描述某件事情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和由此带来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