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课时分层集训(二十) 人口的迁移(建议用时:40 分钟)A组 跨越本科线(2018广州模拟)下图为 2010年上海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 13 题。1上海流入人口比例最大的年龄段是( )A2024 岁 B2529 岁C3034 岁 D3539 岁2上海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下降最快的城市之一,主要原因是( )A出生率大幅下降 B死亡率迅速上升C大量年轻劳力流入 D大量老龄人口迁出3目前上海市流动人口正处在( )A劳动力个体流动阶段B老人跟着孩子流动阶段C夫妻带着孩子流动阶段D农村流动人口回流阶段1A 2.C 3.C 第 1题,流入人口即为外来人口,读图可知,外来人口数量最大的是
2、 2024 岁年龄段。第 2题,图示外来人口占比较大,且外来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人口,使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快速下降。第 3题,图示外来人口构成中,劳动年龄人口和少儿人口都较多,老年人口较少,说明孩子随父母一块流入上海,即处于夫妻带着孩子流动阶段。(2016全国卷)与 2014年相比,2015 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 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 14.77万人,这是近 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 46 题。4导致 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3、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2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5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服务设施齐全 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适宜就业机会多 生态环境较好A B C D6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4A 5.C 6.D 第 4题,上海市吸引外来人口的主要动力在于其经济发达,工、商业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大,可以为外来劳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高的收入。外来常住人口减少反映其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对劳动力需求减少。结合材料“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
4、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可以判断:由于上海市的劳动力导向型企业转移到了周边中小城市,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需求减少,人口出现了负增长;食品价格、环境质量、交通状况是影响人口变化的次要因素。第 5题,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外来常住人口” 。结合我国实际可知,人口迁移(流动)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就业和生活,因此人口迁往中小城市说明中小城市适宜的就业机会多。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人口流动趋势与中小城市承接了上海市的产业转移有关。第 6题,结合前面两题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市原有产业(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大量迁出,上海市产业结构升级,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减少。结合材料“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可以看出上
5、海市对廉价劳动力需求减少、对高素质人才需求增加,由此可以判断上海市今后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知识密集型产业。下图是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亚洲人口迁往美国,美国人口迁往亚洲,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 “阳光地带” ,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读图,完成 79 题。7以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人口迁移是( )A BC D8若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正增长态势,则以下数量关系式表达正确的是( )A B- 3 -C D9图中国内人口迁移对美国人口造成的影响是( )A南部地区就业压力加大B东北部地区养老负担加重C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D东
6、北部地区人才流失严重7A 8.B 9.C 第 7题,美国经济发达,国外人口迁往美国可以提高经济收入;美国人口迁往东北部工业区也是为了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第 8题,国内人口迁移对本国人口数量的变化没有影响,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值,说明美国迁入人口数量大于迁出人口数量。第 9题,迁往南部的老年人口比重较大,会使这些地区的老龄化加快。B组 名校必刷题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 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 1011 题。 【导学号:29790091】10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城乡间人口流动 农业专业
7、化发展 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 BC D11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10D 11.C 第 10题,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扩大了劳动力的需求,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而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又为农业专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题中三者关系排序正确的是,故选项 D正确。第 11题,人口的合理流动,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选项 A错误。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即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选项 B错误。区域协调发展会缩小地区间
8、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从而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选项 C正确。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不能改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选项 D错误。12(2018上海模拟)读关于浙江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4 -材料一 部分沿海省市 2000年到 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单位%)。常住人口 户籍人口 外来人口上海 3.3 0.7 11.1江苏 0.6 0.6 11.3浙江 1.5 0.55 12.4材料二 部分沿海省市平均受教育年限及部分沿海省市外来人口(6 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表。2000年平均受教育年限(年)2010年平均受教育年
9、限(年)2010年外来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全国 7.62 8.76 9.61上海 9.30 10.50 9.81江苏 7.85 9.08 9.37浙江 7.46 8.57 8.59材料三 图 1为 2010年全国和部分沿海省市三次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构成图;图 2为2010年全国和部分沿海省市制造业部门就业人口的构成图(注:加工制造业包括纺织化纤、服装鞋帽、轻工食品。高技术产业包括医药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图 1 图 2(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述浙江省人口发展的主要特征。(2)分析浙江省的人口发展特征对其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正负效应。(3)针对浙江省人口发展过程
10、中产生的负效应,分析其可以采取的主要对策。解析 第(1)题,阅读三则材料中的表格数据,横向上和上海、江苏、全国对比,纵向上进行 2000年和 2010年的对比。第(2)、(3)题,人口迁入正效应一般从劳动力供应、人口年龄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负效应多从加大城市人地矛盾及其带来的问题等方面分析,对策则针对问题提出。答案 (1)人口年均增长率:与沿海部分省区相比,浙江省户籍人口增长慢,而外来人口增长最快;受教育年限:浙江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有了提高,但受教育程度提高缓慢,外来人口受教育程度最低,外来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就业人口比重:浙江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较低,第二产业就业人口
11、比重最高;浙江制造业就业人口比重特别高,但就业人口以低端制造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较低。- 5 -(2)正效应: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入,为浙江省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三大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负效应:加剧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给当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外来人口文化素质低,工作技能低,从事的大多是简单劳动、低端制造和一般服务,影响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3)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容量;大力发展各类教育,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人口的素质;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劳动就业机会;引进国内外各类高科技人才。13读关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
12、区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快捷的地区之一,但其内部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存在差异。1982年、2010 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分级图(注:图中标出地名的 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 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 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1)按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中、西部划分,归纳该地区 2010年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2)据图归纳 1982年至 201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口级别的变化差异。(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4)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增长主要依靠自然
13、增长还是机械增长?分析该地区这类人口- 6 -增长的正负效应。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图例分析,中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别最大,人口分布最稠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疏。第(2)题,根据图示,西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别变化较小,而东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别变化较大。具体讲是东部多数县市人口数量级别显著提高;西部多数县市人口数量级别没有提升。第(3)题,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中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别增大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经济发展水
14、平较高,工资收入高;第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第(4)题,珠江三角洲人口增长主要依靠外来人口的迁入,属机械增长。人口迁入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应该分为有利和不利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是: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答案 (1)人口分布中部最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2)东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显著提高;西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没有提升。(3)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比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高;第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4)机械增长。正效应:提供充足劳动力;促进三大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任答两点即可)负效应:资源供给压力加大;环境污染加剧;产生社会治安等问题。(任答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