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字典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许慎著,成于安帝建光元年(121年)。本书所收文字包括篆文(即小篆)、(古文壁中书)、籀文(大篆)、或体、俗体。“文”指的是整体象形表意字,“字”指的是结体有表形表声的合体字,所以许慎以“说文解字”为书名,后代常常简称为说文。,说文解字是我国首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分析汉字字形、说解字义和辨识声读的字典。全书收字正篆九千三百五十三,又重文(正篆异体字)一千一百六十三,说解凡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许慎(约54年约125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县)人。 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中国文字学的开
2、拓者。,【许慎墓】 河南郾城县东姬石乡许庄村东,第一部词典尔雅,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的词典。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列入十三经之中。其中“尔”是近正的意思;“雅”是“雅言”,是某一时代官方规定的规范语言。“尔雅”就是使语言接近于官方规定的语言。尔雅是后代考证古代词语的一部著作。是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被认为是中国训诂学的开山之作,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它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孔子门人所作,有的认为是周公所作,经后人增益而成。后人大都认为是秦汉时人所作,经过代代
3、相传,各有增益,在西汉时被整理加工而成。,由于尔雅解释非常简单,它所涉及的许多语言知识不容易被人理解,因此后代又出现了许多注释、考证它的著作。 大约是秦汉间的学者,缀缉春秋战国秦汉诸书旧文,递相增益而成的。全书19篇,其中最后7篇分别是: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和释畜。这7篇不仅著录了590多种动植物及其名称,而且还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纳入一定的分类系统中。尔雅保存了中国古代早期的丰富的生物学知识,是后人学习和研究动植物的重要著作。据史书记载,东汉初,窦攸由于“能据尔雅辨豹鼠”,所以汉光武帝奖赏给他百匹帛,并要群臣子弟,跟从窦攸学习尔雅。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尔雅3卷20篇。唐朝以
4、后将它列入“经部”,成为了儒家经典之一。现存尔雅为19篇,与班固所说的20篇不同。,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文选是由南朝梁萧统主持编纂的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文学总集,与文心雕龙并称六朝“文学双璧 ” 萧统(公元501531),字德施,南兰陵(今江苏丹阳)人。梁武帝萧衍长子,天监元年立为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文选因此亦称昭明文选。萧统生而聪睿,博学多才,信佛能文,礼贤下士,广集书籍,好游山水。,文选三十卷,梁昭明太子萧统编。,这部选集代表了当时众多文人的文学主张,编选精严,大大方便读者阅读学习,因而受到广泛重视。隋萧该撰文选音义,曹宪亦撰文选音义,且以传授文选著名,于是逐步形成专
5、门学问“文选学”。唐杜甫在宗武生日诗中告诫其长子杜宗武“熟精文选理”。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载有宋人谚语:“文选烂,秀才半。”明清以来久盛不衰。 此书除作为文学读本以外,从文献角度看,对保存汉魏至齐梁文学作品起到重大作用。入选的130位作家,别集绝大多数失传了,其作品靠文选得以保存。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亦首见于此书,是保存无几的东汉文人诗的精品。 唐朝李善文选注最受重视,引书1689种,另引用旧注29种,除对文选的阅读理解起到很大作用外,也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资料。唐代另有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人注,称“五臣注”。宋人与李善注合刻,成为“六臣注”本。 文选选录了上起周代下迄梁朝年间130
6、个知名作者和少数佚名作者的作品700余篇,分38类,各种文体的主要代表作大致具备。 编者以“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为选录标准,所选多为名家名作,因而广泛流传,经世不衰。,文选三十卷,梁昭明太子萧统编。,又名昭明文选。唐李善注本每卷析为二,共六十卷,相沿至今。这部选集共选录东周至梁八百年间130位知名作者(另有少数佚名者)的诗文752篇。其中诗歌434,辞赋99,杂文219。因此所谓“文”指广义的文学作品,包括诗在内。全书分38类:赋、诗、骚、七、诏、册、令、教、文、表、上书、启、弹事、笺、奏记、书、移、檄、对问、设论、辞、序、颂、赞、符命、史论、史述赞、论、连珠、箴、铭、诔、哀、碑文、墓志、
7、行状、吊文、祭文。 这部总集的选录标准,萧统在序中归纳为“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这句话前人有不同解释,大义是说文章立意谋篇要出于精心思考,思想内容要用富有文彩的语言表达出来。要求文质并重,内容与形式均佳。在这种标准下,本书选入时代较近的作品为多,就作者来看,周代4家、两汉18家、晋代45家。选入篇数较多的为陆机113篇,其余谢灵运41、江淹38、曹植32。在这部书中辞藻华丽、声律和谐的楚辞、汉赋、六朝骈文辞赋都受到高度重视。这是当时的文学风尚,不仅仅是萧统个人的主张。,第一部方言词典方言,方言十三卷(永乐大典本) 旧本题“汉扬雄撰,晋郭璞注”。考晋书郭璞传有注方言之文, 而汉书扬雄传备列所
8、著之书,不及方言一字。,扬雄的方言,是汉语方言第一书,是西汉乃至更早的汉语口语活化石,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第一部诗集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省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诗同乐不能分。,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
9、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山海经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巫术、宗教的知识,以及古史、医药、民俗等方面的内容,并保存了大量的神话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上古历史、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情况。山海经分为山经和海经两部分,其中山经共五篇,记载山川地理,动植物和矿物等的分布情况。海经中有海外经四篇,记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四篇,记载海内的神奇事物;荒经五篇,记载黄帝、女娲和大禹等许多
10、重要神话资料。,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第一部论语体著作论语,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
11、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教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经验,论语一书对此有较多的概括。,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在史记之前,有以年代为次的“编年史”如春秋,有以地域为限的“国别史”如国语、战国策,有以文告档卷形式保存下来的“政治史”如尚书,可是没有上下几千年,包罗各方
12、面,而又融会贯通,脉络分明,像史记那样的通史。 唐刘知几的史通分叙六家,统归二体。所谓“二体”,就是“编年体”和“纪传体”,而史记是纪传体的创始。从此以后,历代的所谓“正史,从汉书到明史,尽管名目有改变(例如汉书改“书”为“志”,晋书改世家”为“载记”),门类有短缺(例如汉书无“世家”,后汉书、三国志等都无“表”、“志及世家”),但都有“纪”有“传”,绝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的体例。 据司马迁自序,史记全书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包括太史公自序),共一百三十篇。今本史记一百三十卷,篇数跟司马迁自序所说的相符。,第一部断代史史书汉书,汉书,又名前汉书,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
13、断代史。 它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世家为传,由纪、表、志、传四个部分组成。自汉书以后,历代仿照它的体例,相继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汉书为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人,父亲班彪,。班彪博学多才,专攻史籍,是著名的儒学大师。他不满意当时许多史记的续作,便“采前史遗事,旁贯异闻”作后传65篇,以续史记。班固生在这个家学渊博的家庭中,9岁便能作诗文,16岁入洛阳太学就读。他博览群书,穷究诸子百家学说,熟悉汉史掌故。建武三十年(54年),班固因父丧回故里,并整理班彪的后传。,汉书包括本纪12篇,表8篇,志10篇,列传70篇,共100篇,后人
14、划分为120卷。它的记事始于汉高帝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 汉书的体例与史记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史记是一部通史,汉书则是一部断代史。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入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下来。,第一部历史评论专著史通,包括史书评论和史事评论。清代王夫之的读通鉴论是史事评论的代表作。唐代的刘知己的史通则是史学评论的代表作。,第一部兵书孙子,孫子兵法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産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缜密嚴謹。作者為春秋時期偉大軍事家孫武,大約成書于春秋末
15、年。該書自問世以來,對中國古代軍事學術的發展産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被人們尊奉為“兵經”、“百世談兵之祖”。曆代兵學家、軍事家無,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为孙子、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生卒年代不详。孙武是齐国贵族和名将的后裔。公元前532年,齐国发生内乱,孙武便离开齐国,在吴国的都城姑苏过起了隐届生活,潜心研究兵法。经由伍子胥的推荐,孙武被吴王任命为上将军,封为军师。孙武著有孙子兵法一书,该书是中国古代军事著作的代表,它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被称为“武经”。,第一部文艺理论书文心雕龙,古代文学理论著作。
16、刘勰撰。成书於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501502)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魏晋时期中国的文学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到南北朝逐渐形成繁荣的局面。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在其历史发展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既为文心雕龙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也在文心雕龙中得到了反映。 内容 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全书包括四个重要方面。上部从原道至辨骚的5篇是全书的纲领而其核心则是原道徵圣宗经3篇要求一切要本之於道稽诸於圣宗之於经。从明诗到书记的20篇以“论文序笔”为中心对各种文体源流及作家作品逐一进行研究和评价。以有韵文为对象的“
17、论文”部分中以明诗乐府诠赋等篇较重要以无韵文为对象的“序笔”部分中则以史传诸子论说等篇意义较大。下部从神思到物色的20篇(时序不计在内)以“剖情析采”为中心重点研究有关创作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是创作论。时序才略知音程器等4篇则主要是文学史论和批评鉴赏论。下部的这两个部分是全书最主要的精华所在。以上四个方面共49篇加上最後叙述作者写作此书的动机态度原则共50篇。 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 著,第一部诗歌评论专著诗品,詩品對自漠迄於齊梁一百二十多位詩人分上、中、下三品進行品評,對詩人及其源流、體制,深從六藝溯流别,故思深而意遠。其中的詩學史觀、詩歌發生論、詩歌本質論、詩體論、創作論、詩歌美學,以及詩品的
18、歷史批評法、比較批評法、裁判批評法、摘句批評法、本事批評法,都垂遠百世,霑溉後人;對我國文學理論、詩歌理論,以及日本和歌理論的發展,都產生重大影響。具有奠基詩學的意義。诗品原名诗评,是梁代文学批评家钟嵘所著的一部名作。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自觉的文学批评著作”,在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诗品把自己的评论对象只限于诗歌,而且是限于五言诗。但是,它在诗歌理论批评方面作出的贡献却是重大而卓越的。它初步地建立起我国古代诗歌理论批评的体系,提出了许多有关诗歌的精辟见解。作为第一部诗论专著,诗品在我国古代诗歌理论批评史和诗歌发展史上都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自唐宋以来,它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19、,并被称为“诗语之源”。诗品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批评著作。原名诗评,后来改为诗品。作者钟嵘(?约 518),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齐时任南康王侍郎,梁初为西中郎将晋安王记室。他在诗品中第一次把“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说法应用于诗歌批评,并在全书序中提出了有关诗的本质及批评原则的看法。,诗品是他的诗歌评论专著,以五言诗为主,将自汉至梁有成就的诗歌作家,区别等第,分为上中下三品,故称为诗品。 诗品上品11人,中品39人,下品72人,各为其溯源流,评风格。,第一部医药书黄帝内经素问,素问之名最早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自序。他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 迄今1
20、700 多年,素问之名未曾改变。为什么叫素问?林亿、高保衡等人的“新校正”说:“所以名素问之义,全元起有说云:“素者本也,问者黄帝问岐伯也。方陈性情之源,五行之本,故曰素问。元起虽有此解,义未甚明。按乾凿度云:“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苛瘵由是萌生。故黄帝问此太素质之始也。素问之名,义或由此。”人是具备气形质的生命体,难免会有小大不同的疾病发生,故以问答形式予以阐明,这就是素问本义。隋杨上善整理内经,迳称为黄帝内经太素是颇有见地的。,第一部茶叶制作书茶经,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永乐
21、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共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八千余种,堪称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元年(1403),朱元璋第四子朱棣藉“靖难”之名,赶走建文帝,夺取政权,自立帝,年号“永乐”,历史上称为“明成祖”。为了巩固政权,炫耀文治,朱棣命翰林院学士解缙、太子少保姚广孝为监修,编纂一部大型类书,用以系统地收集天下古今书籍,以便于查考。解缙等奉谕,组织一百四十七人,按照洪武正韵的韵目,将各种资料抄入书中。次年十一月,全书编纂完成,赐名文献大成。史书中说,朱棣“览所进书,尚多未备”,于是再命重修。解缙领命,
22、重组编撰力量,开馆文渊阁。参加者计正总裁三人,副总裁二十五人,纂修三百四十七人,催纂五人,编写三百三十二人,看样五十七人,誊写一千三百八十一人,续送教授十人,办事官吏二十人,共二千一百八十人。而先后“供事编辑者三千余人”。,永乐大典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明解缙等编。,关于永乐大典,参见张忱石著永乐大典史话。 是书凡22877卷,目录60卷,共10095册,约三亿七千万字。永乐元年七月诏解缙、胡广、胡俨、杨士奇等修大型类书,“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修辑一书,毋厌浩繁”。永乐二年十一月告成。名文献大成,与修者147人。永乐帝认为“尚多未备”,永乐三年再命
23、姚广孝、郑赐、刘季篪、解缙等重修,并召集朝臣文士、四方宿学达二千一百六十九人担任编校绘图等工作。永乐五年定稿,姚广孝表上,永乐帝亲撰序,认为“上自古初,迄于当世,旁搜博采,汇聚群书,著为奥典”,定名为永乐大典。于是向全国征集善书人清抄,次年冬完成。 永乐大典的体例是依照洪武正韵的韵目,“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各韵分列单字,先注音读,再录字书、韵书的解释,再列该字的篆、隶、楷、草各种书体,然后再汇集与该字有关的天文、地理、人事、名物、以及诗文、词曲等。辑入的图书多达七八千种。有关资料整段、整篇,甚至整部地抄入。凡引用书名及圈点用硃色,检查醒目。对名物器什、山川地形,皆绘有精致的插图。钞写全用
24、工楷,极为端正。白棉纸,封皮用粗黄布硬裱,包背装潢,十分精美。,第一部药典书新修本草,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该书最早著录于隋书经籍志,载“神农本草,四卷,雷公集注”。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录“神农本草,三卷”,宋通志艺文略录“神农本草,八卷,陶隐居集注”,明国史经籍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清史稿艺文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历代有多种传本和注本,现存最早的辑本为明卢复辑神农本经(1616),流传较广的是清孙星衍、
25、孙冯翼辑神农本草经(1799),以及清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1844)、日本森立之辑神农本草经(1854)。,第一部图书总目录七略,西汉刘向、刘歆父子七略分图书为六大类三十八小类。框架如下: 辑略 六艺略: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 诸子略: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诗赋略:屈赋之属、陆赋之属、荀赋之属、杂赋、歌诗。 兵书略: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 数术略: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 方技略:医经、医方、房中、神仙。 略是领域的意思。辑略相当于后世目录的叙例,与分类无关。梁孝绪七录序云:“其一篇即六篇之总最,故以辑略
26、为名。“可知辑略不是一类,所以七略只有六类,可称为“六分法“。,刘向校书有个班子。汉书艺文志序说:“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奉车都尉歆卒父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第一部植物学词典全芳备祖,全芳备祖是宋代花谱类著作集大成性质的著作,著名学者吴德铎先生首誉其为“世界最早的植物学辞典”。此书专辑植物(特别是栽培植物)资料,故称“芳”。据自序:“独于花、果
27、、草、木,尤全且备”,“所辑凡四百余门”,故称“全芳”;涉及有关每一植物的“事实、赋咏、乐赋,必稽其始”,故称“备祖”。从中可知全书内容轮廓和命名大意。,书分前后两集。前集27卷,为花部,分记各种花卉。如卷一为“梅花 ”,卷二为“牡丹 ”,卷三为“芍药”等等120种左右。后集31卷,分为7个部分,计九卷记果,三卷记卉,一卷记草,六卷记木,三卷记农桑,五卷记蔬,四卷记药。著录植物150余种。 各种植物之下又分三大部分,一是“事实祖”,下分碎录、纪要、杂著三目,记载古今图书中所见的各种文献资料;一是“赋咏祖”,下分五言散句、七言散记、五言散联、七言散联、五言古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五言绝句、七言
28、绝句凡十目,收集文人墨客有关的诗、词、歌、赋。一是“乐赋祖”,收录有关的词,分别以词牌标目。,第一部戏曲理论著作闲情偶记,闲情偶寄中国戏曲理论专著,是我国最早的系统的戏曲论著。清代李渔撰。康熙十年(1671)刊刻 ,后收入 笠翁一家言全集 。闲情偶寄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 、种植 、颐养等8部,内容较为驳杂,戏曲理论、养生之道、园林建筑尽收其内。而涉及戏曲理论的只有词曲部、 演习部 、声容部,故后人裁篇别出,辑为李笠翁曲话。,第一部地理学专著水经注,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
29、,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第一部教育史专著学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的书籍。共收49篇文字,学记是第18篇,是结构较为完整的儒家论文之一,专讲教育理论的。 学记的主要是教教师如何教学以及作为教师应该有的品德和素质,以及作为一个积极上进的人如何完善自我的学习方法和应该恪守的法则。,第一部绘画理论著作古画品录,古画品录是南齐时代的人物画家谢赫(公元479502年)绘画理论著作,也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部完整的绘画理论著作。他首先提出绘画的目的是:“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就是指出了:通过真实的描写收到教育的效果
30、。这一理论认识的出现是进步的现象。,第一部农业生产技术论著天工开物,天工开物是宋应星最主要的代表作。明朝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由友人涂绍煃(字伯聚)资助,初版刊刻于南昌府。全书三卷十八篇,所叙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三十个生产部门的技术和经验,几乎包括了社会全部生产领域。编次先后顺序是按照“贵五谷而贱金玉”的原则安排的,将与食衣有关的农业置于首,其次是有关工业,而以珠玉殿后,体现了作者重农、重工和注重实学的思想。,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
31、姓。“要术”指谋生方法。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齐民要术是中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农书巨著,由北魏官员贾思勰所著,成书于东魏武定二年 (544年)以后,另一说为533年至544之间。书中正文分成10卷,92篇,收录1500年前中国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配种、酿造、烹饪、储备,以及治荒的方法,书中援引古籍近200种,所引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等现已失传的汉晋重要农书,后人只能从此书了解当时的农业运作。该书自出版后,长期受中国历
32、朝政府重视,传遍海外后亦被常成为研究古物种变化的经典,达尔文研究进化论时曾参考一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有说此书正是齐民要术。“齐民要术”可解作平民谋生方法,亦可解为治理民生的方法。,第一部地理书禹贡,禹贡全书1193字,以自然地理实体(山脉、河流等)为标志,将全国划分为9个区(即“九州”),并对每区(州)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作了简要的描述。全书分5部分:九州。叙述上古时期洪水横流,不辨区域,大禹治水以后则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并扼要地描述了各州的地理概况。导山。分九州山脉为四列,叙述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特点及
33、治理情形,并说明导山的目的是为了治水。导水。叙述 9条主要河流和水系的名称、源流、分布特征,以及疏导的情形。水功。总括九州水土经过治理以后,河川皆与四海相通,再无壅塞溃决之患。五服。叙述在国力所及范围,以京都为中心,由近及远,分为甸、侯、绥、要、荒五服。从此,九州安定。,第一部字书字通,字通是南宋中期李从周撰写的一部主要解说隶楷同形异源构件和形近构件来源的字书,也是目前可见的宋代最后一部规范、解说楷书字形的字样之书。 李从周字肩吾,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字通是一部小型字书,收601字,多数字下有属字,所涉及字数总计千字左右。此书旨在祖述说文而为楷书字形溯源,以正定王安石字说说解字形“以会意一体
34、贯通六书”(魏了翁字通序)之非而作,是一部规范文字的书。,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春秋左丘明,1.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记事年代起自周穆王,止于鲁悼公(约前前),内容涉及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2.长于记言。,中国第一部词集花间集,赵崇祚于广政三年(940)所编的花间集这部词集收录了唐代温庭筠、皇甫松以及韦庄、薛昭蕴、牛峤、毛文锡等十六位由唐入五代在蜀地作官或与蜀有关的词人的五百首词,所以他们常被称为“花间词人”。 题材大抵以男女艳情或离愁别恨为中心,语言则如欧阳炯序中所说:“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是一种艳丽精美的风格。总的说来,花间集是一部带有宫体诗气息
35、的词集,它因此受到后代具有正统意识的人们的严厉批评。,中国第一部笑话集笑林 魏 邯郸淳,中国古代第一部笑话集。三国时魏人邯郸淳编撰。邯郸淳,河南颍川人。“博学有才章”,颇受曹操父子器重。此书在隋书、新旧唐书中都称三卷,到宋代佚亡。但其中的一些笑话散存于艺文类聚、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类书中。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录27则笑话,鲁迅古小说钩沉补充3则,王利器所编历代笑话集将30则笑话全数收入。 笑林所选作品内容,有讽刺愚蠢行为的,如长竿入城、痴婿、治驼背、障叶隐形等;有嘲讽上层统治阶级的贪吝无知的,如汉世有老人、吴沈峻性俭吝、楚人有担山鸡者等;有关于巧言善辩的人物和事件的,如某甲夜暴疾、甲啮乙
36、鼻等;有记述文人轶事的,如姚彪倒盐江中、赵伯公肥大等。 笑林所收民间笑话,反映了一些人情世态,讽刺了悖谬的言行,生动有趣。但也有一些笑话趣味不高。 笑林编刊以后,陆续出现的笑话集有笑赞、笑府等。,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元末明初 罗贯中,书名: 三国演义 又名: 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志演义 作者: (明)罗贯中 原著,(清)毛纶/毛宗岗 评注类别: 历史, 小说 出版时间: 版本流变繁冗,主要以明嘉靖壬午本(“罗本”)、 清康熙毛宗岗本(“毛本”)为主 章节: 120回 成书时间: 元末明初文学地位: 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中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1.典论是曹丕
37、的一部学术著作,全书已佚,论文是其中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一篇。所论的“文”是广义上的文章,也包括文学作品在内。它是中国第一篇文学批评的专门论文。2.提出了“文气”的概念,谓:“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中国第一部哲学著作周易,周易是中国最古老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它有近三千年的流传历史,在中国文化史上,闪耀着熠熠光彩,具有惊人的生命力和几乎是永恒而普遍的魅力。正统的儒家尊崇它为“群经之首”,玄奥的道家尊奉它为“三玄之冠”,即使现代的学术界,也一致认为它是“大道之源”,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第一部韵书切韵,切韻是隋文帝仁壽年間(公元601一604年)陸法言編纂的,分為五卷:平聲二
38、卷,上聲、去聲、入聲各一卷。共分一百九十三韻:平聲五十四、上聲五十一,去聲五十六,入聲三十二。,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春秋”本是各诸侯国史书的通称。 今本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相传经过孔子修订。 春秋纪年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 春秋笔法:记事简略,体例、用词、叙事严谨;微言大义,暗寓褒贬,表现出孔子“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的思想;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中国第一部语法书马氏文通,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中国语法的著作,在我国语言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部著名的语法著作写于1898年,由于是开创之作马建忠(1844-1900),字眉叔。江苏丹徒(今镇江)人,太平军进军江南时,随家徙居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因愤外患日深,开始研习西学。主要著作有适可斋记言记行、有文通(通称马氏文通)十卷,以拉丁文法研究汉文经籍的语言结构规律,为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语法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