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公平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7319935 上传时间:2019-05-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公平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公平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公平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该职称论文来自职称论文网 ,查阅更多论文请上 http:/ 要: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加速了我国现代化的发展。但是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本文主要对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子女的相关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着重分析和探究,提出了推进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公平的对策,即在城市化进程中树立具有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增加教育供给、统筹教育资源,改革户籍制度,法律法规做保障,以及重新审视农村教育问题已是当务之急。关键词:城市化;流动人口;教育公平;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1009-0118 (2012)05-0198-0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放宽了对原有人口的流动限制,大量民工流入了城市,为城市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这些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却带给了人们更多沉重的思考,特别是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已经现实的摆在我们面前。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与研究。一、城市化的基本涵义及其主要途径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它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而出现的现象,一个国家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必然会有一个城市化的进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长期在城市就业

3、,他们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跨越一定的辖区范围,前往异地滞留暂住,或居住地处于不断变动过程。由于户籍的限制,这些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问题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备受社会和家庭的关注。如果不允许这一部分流动人口的子女接受正规的城市学校教育,与普及义务教育和保证每个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利是相悖的,也会对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造成负面影响;如果允许移民到就近的正规的城市学校就读,势必使现有的满负荷运转的城市中小学不堪重负,教育资源不能及时得到优化,从另一种程度上说对城市中的中小学生也是不公平的。因此城市中的移民子女教育问题常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地位。公平的接受教育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正确合理地解决

4、这一部分移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是教育主管部门、政府等重任之一。它不仅仅关系到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团结,牵动着每一颗求知若渴的孩子的心灵。二、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农民工)子女得不到相对公平教育的原因(一)历史的原因(二元结构的影响)该职称论文来自职称论文网 ,查阅更多论文请上 http:/ 1000 元以下的贫困家庭占 14。这样低的收入,扣除家庭成员必要的衣食花费以外,所剩无几。2、观念落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希望孩子通过读书的方式改变父辈贫困、落后的状况,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他们认为时下城里的工人纷纷下岗,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他们的孩子即使读了书

5、,今后未必能在城里找到合适的单位,与其这样浪费钱财,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学做生意,多赚些钱,为结婚成家做好准备。3、文化素质低下。大量的研究表明,孩子学习成功与否,与家长的素质有着紧密的关系,如果家长对教育不重视,或家长不具备教育孩子的条件(包括文化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 ,孩子的学习状况几乎都不理想。城市里的大部分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质较低,也不懂得教育孩子的艺术,家里也没有营造适合孩子读书的基本环境。这样,就导致了由于学习受到极大困难而不得不中途退学的结局。(三)政府的原因教育属于公共产品,理应由政府出面提供。因此当农民工子女教育出现问题时,政府要负主要责任。目前政府在很多方面的政策措施

6、限制了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剥夺了其受教育的机会。1、政策制定存在失误。当前政策要求:各级政府要把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市社会事业发展计划,将较多承担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学校的建设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各地财政部门要安排必要经费,对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城市教育费附加中要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从政策效果的角度看,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但实际上可能会出现相互推卸责任、 “滚雪球”,最后“雪球”越滚越大、没有

7、部门对农民工子女教育进行管理和投资的后果。2、政策执行过程手续过于繁琐。公办学校的门槛在大多数农民工看来,实在太高。要进入城市公办学校,通常需回老家乡镇政府开具家里没有监护人、同意外出借读的证明,然后要凭务工证、暂住证和计划生育证明等,到流入地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才能到公办学校报名。这种情况程序合法但客观实际不合理。对一个农民来说,办这些手续要花钱、花时间,还可能受到各种各样的冷落和刁难。该职称论文来自职称论文网 ,查阅更多论文请上 http:/ 为其子女在城里联系学校,而通过教育部门入学的很少,由学校主动联系的就更少之又少了。这表明农民工流入地还没有充分利用社会资本为农民工子女教育服

8、务提供便捷的信息渠道,这无形中增大了农民工子女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社会交易成本,给社会带来很大的损失。4、农民工流入地政府的一些做法有待改善。首先是认识上的问题。目前在列举政绩时一向以本市常住人口作为基数。有些地方在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时,由于把农民工的贡献排除在外,造成了对本地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估,进而不客观地要求人均教育水准或人口受教育的质量以及教育设施的配备都与已经高估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匹配。如果加进了农民工的子女教育,既要增加财政投入的支出,也会拉低被人为高估的教育水准,那就势必影响到地方的政绩。另外也是出于对农民工进城数量增加的担忧。其次是深层次的体制矛盾。农民工子女就学关系到我国

9、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体制。目前我国城市少儿的义务教育费用基本上由各级政府负责,而农村的义务教育费用则由乡镇政府以教育统筹的形式向农民征收,相当于农民自己掏钱解决法律要求的义务教育。这样,农民工离开农村后,流入地的城市财政在义务教育经费中没有包括这笔经费,从而使我国义务教育体制出现了一个真空地带,实际受害的只能是农民工子女。三、城市化进程中的流动子女的教育公平实现策略教育既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强力工具,又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生存权和发展权的竞争。对教育机会的合理分配与调节,实现教育公平正成为我国城乡广大人民群众日益迫切和强烈的呼声。面临社会转型,必须采取一系列对策从各种途径来有效地解决城市中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这对于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和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努力,以推进教育公平。更多职称论文高校教师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