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 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第四节 “左岸派”在创作上的主要特征,一、“左岸派” 创作特征一、主题:1、偏爱回忆、遗忘、记忆、杜撰、想象、潜意识活动,试图把人的这种精神过程、 心智过程搬上银幕。2、描写人的责任心和自罪心,记忆总与历史事件相联系。 二、导演:在表现“双重现实”时,并不对这不同的现实做人为的区 别和加工。他们往往从“记录式的现实主义”中使观众一目了然。然后, 再转向纯精神的现实主义中去。 三、剪辑:“作家电影”最重要的美学革命表现在剪辑上。格里叶称 自己是“电影剪辑派”。剪辑处理尝试:A取消传统电影中的间歇法,如化入化出等,取消过渡镜头,用 跳接对时空、事件进行人为的压
2、缩。B镜头位置的颠倒。比如广岛之恋中闪回的先后顺序倒置的安排。 C镜头的并列出现,先后并不衔接,甚至是对立的,以突出现实的双重性和复杂性。D循环剪辑,以音乐上的十二音符式的剪辑,也就是指剪辑上有意识重复或重现。,第九章 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第四节 “左岸派”在创作上的主要特征,四、音响:剪辑革命和音响紧密相连。有人以“沉思的视听艺术”来概括“左岸派”的作家电影。五、表演:“作家电影”出于他们的美学追求,一般选用舞台演员充当他们的演员。与“新浪潮”自然主义手法相反,他们有意识地拉开艺术与生活的距离,采用的是“间离效果”。演员与剧中人物之间,突出了演员的身份和“表演中还有表演”的观念,把银
3、幕和观众的距离拉开。 六、摄影:采用十分灵活的摄影方法,有时侧重镜头的“静止状态”,有时强调画面的流动感。但他们从来不像“新浪潮”摄影师那样 趋于“自然主义”的表现风格。,一、“左岸派” 创作特征,第九章 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第四节 “左岸派”在创作上的主要特征,二、“新浪潮”与“左岸派”的大致比较,1从他们各自的成分看:“新浪潮”的制作者大都是巴赞创办的电影手册 杂志的评论员,他们是些影迷,由到电影俱乐部中看影片、在杂志上写评论文章中逐步走上影坛的,如“新浪潮”的主要的干将们:特吕弗、戈达尔、夏布洛尔、里维特、卡斯特等人都是如此。 2 从时间上看:“新浪潮”运动始于50年代末期,以1
4、958年为诞生的日期。 3 在年龄上着: 1958年“新浪潮”的几个代表人物还都是年轻的小伙子:特吕弗和路易马勒是26岁,戈达尔和夏布洛尔是28岁。而“左岸派”的导演们在1958年大多数已经都是中年人了:雷乃和格里叶是36岁,高尔比和马克是37岁,杜拉斯是44岁。 4 从影片主题和手法上看:“新浪潮”作者电影有着强烈的个人传记色彩,而“左岸派”的作家电影反映的却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全人类性质 的主题;作者电影较多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而作家电影则较多 采用 “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甚至混乱地采用人称来叙事;作者电影有 一种真实诚恳的风格。而作家电影却有着强烈的文学、戏剧色彩,艺术 的假定性
5、也远远超过了“新浪潮”电影。,第九章 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第四节 “左岸派”在创作上的主要特征,二、“新浪潮”与“左岸派”的大致比较,5从拍摄地点的选择上看:由于“新浪潮”电影从来不去反映重大的历史事 件,不具有社会性主题和政治性主题。,6从美学追求上看: “新浪潮”追求的是向生活靠拢,向真实深入;而“左岸派”电影感兴趣的则是人的精神活动,人的思想,人的内心。,7从制作周期上看:“新浪潮”导演们以一种潦草的、半即兴方式拍摄电影,因此制作周期短,一年有时能够拍摄好几部影片;而“左岸派”导演却是以仔细琢磨的方式拍摄电影,因此制作周期也比较长,常常是好几年才拍摄完成一部影片。,8从影片通过检查方面看: “新浪潮”电影由于内容简单,不涉及政治,因此一般都能顺利地通过放映(除戈达尔的小兵士之 外),而“左岸派”电影由于背景比较复杂,所以一般都要遇到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