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对高中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方法与策略浅议.doc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7318830 上传时间:2019-05-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高中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方法与策略浅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高中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方法与策略浅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高中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方法与策略浅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高中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方法与策略浅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高中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方法与策略浅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对高中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方法与策略浅议刘智刚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中从“动荡不安”走向成熟的时期,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性等方面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心理上的急剧发展,给高中生的适应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表现:1、思维敏锐,但片面性大,容易偏激;2、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3、意志品质迅速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4、在对社会、他人、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常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因此,在被称为“多事之秋”的高中阶段,学生很可能会出现各种违纪行为或不良行为,此时,就

2、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做好一定的教育工作,其中就包括必要的批评教育。在对高中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教师必须在了解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按照科学的方式进行批评,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下面就对高中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应注意的一些方法和策略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一)慎用批评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在其等组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在相同条件下,批评的效果往往多逊于表扬、鼓励等肯定性策略。宋坤强、张叔东在其试析批评教育的局限性一文中总结出了批评作为一种策略所存在的不易避免的内在局限性:1、强制性;2、否定对方;3、批评的泛化;4、非自主感;5、强化错误。但是,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好多教师都认为“

3、孩子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孩子的缺点,不批改不了” ,从而充斥校园的,不是批评、训斥、否定,便是挑剔、压制、惩罚。在这种氛围下,教师将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我形象一点一点地击碎,从而制造出一大批心理自卑的学生、思想僵化的学生、循规蹈矩的学生、胆小怕事的学生。 1许多批评从表面上看解决了问题,似乎学生表示了服从,但事实很可能远非如此。苏霍姆林斯基认识到“学校里进行的惩罚十有八九是不公平的” , “有时教师自认为是轻微的惩罚,学生接受起来都认为是极大地不公平,因而委屈万分。 ” 批评有可能使学生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只考虑批评给自己带来的痛苦经验,而对自己的过错行为本身反而很少自我责备了。 2因此,

4、批评必须慎用。根据高中学生不同的心理动机,我们可以将其违纪行为分为四种:自我需求型、好奇探知型、争强表现型、强烈逆反型(分发泄型与极端型) 。 3针对不同类型的违纪行为,班主任完全可以必须采取诸如提供展示自我舞台、引导和鼓励其求知欲、肯定其优点并鼓励其合适行为、疏导情绪并帮助适应等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而不是一味地批评,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二)保证批评的客观公正事实确凿,判断准确,说理充分,这是批评成功的客观基础。如果对学生的违纪行为不作深入细致地调查,只是道听途说,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听到风便是雨,那么在进行批评时,班主任势必会开口千言,离题万里,不可能一语中的;而学生则会顿生反

5、感或反抗,认为教师主观臆断,没有必要与之合作。 4这样当然也就达不到批评的效果了。另外,在批评时,教师还必须保证学生的申诉解释的权利。盛气凌人, “一言堂”式的批评只会带来学生的满腹委屈与执意对抗,这样也就远远背离了批评教育的目的。(三)了解学生的情绪与心理特点尽管高中生的自控能力提高了,但由于生理方面、学业方面以及心理的发展还未成熟等种种原因,其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明显。顺利时得意忘形,受挫时垂头丧气;喜时花草皆笑,悲时草木流泪,情绪的反应强度大,很容易走极端。5因此,高中生班主任在学生出现违纪行为特别是较严重的违纪行为时必须正确识别学生当时的情绪状态,在学生情绪激动或者有抵触情绪时,不宜进行批

6、评,而应耐心等待,故意制造一个暂时的“静场” ,进行“冷处理” ,待学生情绪稳定时,再批评教育,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从心理学和生理学角度来分析,这是因为人在情绪稳定,特别是在愉快的时候,很容易接受他人的观点,容易袒露自己的心迹。如果为了显示教师权威和表现严师风度,批评过于严厉,学生的情绪可能被激化,学生会失去对自我的客观把握,要么变得谨小慎微、唯唯诺诺,缺乏自主性,要么变得与教师严重对立,不计后果,一意孤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6 当然,班主任还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气质类型来决定批评的方式和强度。比如: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尤其是比较孤僻的学生,班主任应尽量以关切的询问代替批评;对于性格外向

7、的学生,则不妨以幽默诙谐为武器。 7同样是严厉的批评和高昂的语调,会使多血质、胆汁质的学生受到震动,注意克服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对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学生来说,可能使他们感到恐惧不安,从而丧失改正错误的决心。(四)不在不合适的情境下实施批评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必须注意选择适宜的时机和场合。一般来讲,在下列情景下暂不适宜批评学生。1、在课堂上,暂不适宜批评学生。不少班主任习惯利用正常上课的时间来批评学生,或者要学生离开教室到办公室接受批评。这样一来变相剥夺了学生学习的权利,二来对学生在集体中的自我形象受损,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批评的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2、在人多或嘈杂的地方,暂不适宜批评学生。这

8、样的环境一方面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另一方面学生会产生一种“被示众感” 。3、在家长和异性面前,暂不适宜批评学生。在家长面前批评学生,揭其短处,学生往往会垂头丧气,有的甚至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产生强烈的反叛心理。另外,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常会不自主地将注意力转移到异性身上,渴望与异性交流,得到异性的肯定与尊重。班主任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在异性面前对他们横加指责,甚至讽刺挖苦,不仅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而且还会促使他们产生报复心理和攻击行为。 8 (五)保证对事不对人心理学研究表明,面对错误,教育者随即产生批评谴责的倾向,这是教育者教育需要的反映,是引发批评的原始信号,这些信号正是在情绪的

9、作用下增强,扩大后才激起批评行为。批评作为一种不愉快的体验,容易引起双方的回避、排斥和拒绝倾向。就批评者而言,这种不愉快体验,可以使教育活动中一些常见的发展性错误问题上升为“无视校纪” 、 “轻视教育者”乃至“蓄意对抗”等品德问题,以致“新帐” 、 “旧帐”一起算。这种不实之辞及不当做法令学生难以接受,从而削弱批评的成效。因此,班主任在批评时必须把解决具体问题作为根本目的,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表现出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和真诚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抑制情绪的扩大作用,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取得批评的应有成效。 9 (六)要选择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在批评中,班主任采取不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对批评的效果

10、有着很大的影响。一般说来,有效的语言都带有注意分寸、不讽刺、不挖苦,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特征。而在表达方式上,和蔼、亲切、友善的语气,铿锵激昂的语气等都具有一定的效果,关键在于班主任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违纪行为进行合理的选择。但是,如果采取了以下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则一般只会造成破坏性批评。1、羞辱性的语言与表达方式。比如,打击学生自尊心的语言,给学生起羞辱性绰号,当场体罚等。2、武断的语言与表达方式。比如,言语中表示学生的行为是故意的,用“从来” 、 “总是” 、 “根本”之类的有偏见的字眼,高高在上的教训与指责,苛刻要求学生等。3、威胁式的语言与表达方式。比如,使用“我只好”

11、 、 “要不然” 、 “否则”等句式,发出最后通谍,罢课等。 10 (七)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多批评对于班主任来说,也是一种不愉快的体验,也可能和学生一样产生一定的应激心理,出现激情的情绪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往往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即认识活动的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从而使人的行为失去控制,甚至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和动作。因此,人在激情发生前,要竭力把注意力转移到与此无关的活动上去;在激情状态中,在做或说某件事时,要慢慢地使自己的行为平缓、镇定下来。 11班主任在批评中要坚持一个原则,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说气话,不做过激行为。而在学生激动时,班主任更要保持平静

12、,利用情感转化的规律,使学生的激情转化为心境,再进行说服教育。如果班主任一看见学生出现违纪行为就“气不打一处来” ,就不假思索、不讲方法、不及后果地批评甚至打骂、体罚学生,轻则导致学生焦虑、抑郁、胆怯,重则引起学生反抗、辍学、自杀等恶劣后果。(八)批评一次就足够了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 12对学生所犯的错误通常只要批评一次就够了,第二次批评是不必要的,第三次便是多余的,令人反感的。但是,许多班主任往往不考虑批评的必要性和实效性,对学生采用“梅雨式”空洞、乏味、重复性的批评,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抗拒。因为学生都有不同程度

13、的自主需要,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 “成人感”的出现,高中生在潜意识中希望与父母、教师平等交往,希望能自主处理自己的事务,以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如果我们无视学生的这一心理需要,絮絮叨叨,居高临下,则极易引起学生的烦躁、逆反甚至对抗心理。 (九)重视批评的收尾工作批评的目的不在于给学生带来不愉快的体验,而在于解决出现的问题,也不仅仅在于告诉他那里做错了,而还在于让他知道该怎么做。因此,批评的重点不应该放在错误上,而应该放在努力改正错误的手段和方法上,以避免以后重犯类似的错误。因此,在批评即将结束之际,班主任首先要确认学生是否已经知道该如何做了。由于学生所犯的错误大都属于无知、非自觉行为,是个体成熟发

14、展中的正常现象。对此,班主任在指出其不当的同时,更应指明正确方向,乃至提供适宜的活动方法,或给予有益的启示以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批评而无引导,可导致被批评者的困惑,甚至莫名其妙。 13另外,在批评结束之前,应以鼓励作结束语。心理实验表明,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最后一句话决定了整个交往过程的调子,这种现象叫“近因效应” 。14如果班主任在批评结束之时采用一些鼓励性或安慰性的语言,会起到让学生感到被关心、鼓励、支持的效果,从而能改变情绪低落的心情,对其行为的改变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而如果用“懂了没有” 、 “如果再犯,”等命令式、逼迫式的结束语,不仅只能留给学生一个可恶的印象

15、,而且还可以激起学生的抗拒心理,问题也无法真正解决。(十)做好必要的善后工作批评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的进步,因此,批评行为的结束并不代表教育工作的完成。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应该在批评后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如果班主任发现批评有误,错批了学生,应主动向学生承认错误,必要的时候,还应公开赔礼道歉。2、在批评学生之后,班主任应留心观察或向其他学生了解该生的言语、表情、学习和生活习惯有何变化,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采取补救措施。3、要主动接触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努力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与鼓励,培养其自信心,消除批评带来的负面影响。4、必要时联系家长共同教育学生。但要注意不能遇事不分

16、轻重随意请家长,不能以“告状”为目的,不能在家长面前数落学生,不能给家长造成压力。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民主化的进程日益加快,教育的观念已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们已经逐渐普遍地接受了“学生中心教育”的教育理念,也希望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当中营造自然、宽松的氛围。但是,在学校中,学生的不成熟性必然会带来问题的出现,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来解决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科学的批评,既需要科学的批评精神,也需要科学的批评方法,这已成为提高我国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参考文献:1 冯辉梅诚于嘉 许、 宽于称道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 (1):44452 张必乐、魏道盛正面施教论交

17、谈、班会、批评的教育艺术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4):44463 扶深永寻找“过失”行为的闪光点 中学生某些个性心理特征浅析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 (6),784 肖宁浅谈批评 学生的艺术当代教育论坛,2003, (5):805 郑和钧、邓京华 等高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9,(1):1516 刘承焜也谈批 评教育方法 辽 宁教育,2002, (1):71727 李树平、焦 丽等课堂批评应讲 求艺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 ,(3):628 郭镜科巧配“良药”不言苦 浅谈批评的艺术教育导刊,2003 ,(2):71729 宋坤强、张叔东 试析批评教育的局限性山东教育科研,2000, (3):575810 房德清、李秀英批评的艺术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 (3):757611 李祥东学校批 评教育的“六要”“六防”泰山学院学报, (1):11712012 陈勇刚批评 教育中的心理效 应天津教育, 2000,(9):2513 苏瑞雪 赞扬 和批评在教育中的科学运用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1, (4):757714 宋坤强、张叔 东 试析批评教育的局限性山东教育科研,2000, (3):57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