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古代诗歌五首,第1课时,同学们,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诗词以其广泛的内容、深邃的内涵、真挚的情感,承载着华夏民族辉煌的历史,也是先人给予我们的一份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下面,就让我们再品读几首古人的佳作,来感悟诗人的情怀,领略古诗的魅力。,学习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约661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那时武则天当政,任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直言上谏,对武则天后期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的意见,但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得他心
2、情非常苦闷。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陈子昂作为参谋,屡次向武则天进言,屡遭降职,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登幽州台歌。,背景资料,初读诗歌,整体感知,根据作者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说说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作者看不到明君而产生的伤心难过的心情。,节奏: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1.诗中“古人”“来者”分别指什么人?,品读诗歌,赏析作品,“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来者”指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王。,2.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诗人的什么情怀?,诗人俯仰古今,
3、写自己没能遇见贤君明主,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3.由“天地之悠悠”和“独”你品味出了什么?,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慨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而一个“独”字想到了诗人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情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何去何从的茫然感。,4.诗的后两句你读出了诗人的什么感情?,读出了作者生不逢时的惆怅之情、怀才不遇的哀叹、报国无门的悲愤、知音难觅的苦闷、建功立业的渴望、理想破灭的痛苦。,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孤独苦闷的愁苦情怀。,5.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
4、特点?,意境雄浑、开阔。语言刚健质朴,感染力强。,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用质朴刚健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和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作为背景。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这样前后相互映照,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极富感染力。,望岳,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称为“诗圣”。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次年,杜甫开始了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
5、,北游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生自由读诗,要读准字音,借助注释理解“岱宗”“造化”“阴阳”“昏晓”“决眦”的意思。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句式为: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你感觉作者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作者当时的想法是什么?,高大、秀丽。想登上泰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其中“夫”字怎么理解?这句话写出了泰山什么特点?,“夫”是虚词,与“岱宗如何”相比,那种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朗。这是作者远望所见,作者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的高大和历史悠久。,“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两句写近望之
6、景,有两个字用得非常好,请你找出来并分析好在哪里。,“钟、割”二字,“钟”:聚集,宠爱、钟爱,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既写出神奇秀丽,又写出诗人的喜爱赞叹之情。“割”:明暗对照之明显,阳光像一把刀一样有力地把明暗隔开,突出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两句是想象中的细望,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描绘了山中层云缭绕、飞鸟归林的画面。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表达了诗人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眷恋和热爱之情。,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我们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其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诗人是一个具有不怕困难,勇于攀
7、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人。它告诉我们: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不但望得远,而且可以雄视一切。,望岳通过描写泰山的雄浑景象,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主旨,再读诗歌,分析写作特色。,诗题为望岳,全诗虽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的登岳。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的那种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颔联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颈联写细望泰山之景;尾联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诗歌层
8、次分明,从不同的视角表现出泰山巍峨雄奇的景象。,借景抒情,富含哲理。“会当凌绝顶”不仅指登上泰山的顶峰,也暗喻现实中的功成名就、大有作为。诗人将泰山景色描写得如此雄伟神奇,实际上是为了烘托自己的凌云壮志。同时,最后一联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只有不畏艰险地去攀登,才能达到俯视一切的境界。,学习登飞来峰,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作“王安石变法”,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王安石知县任满,由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回江西临川故里,途径杭州,登临飞来峰,写下此诗
9、。此时他正值青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自由读诗,要读准字音,借助注释理解“寻”“浮云”“缘”“最高层”的意思。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节奏: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作者登上飞来峰想到了什么?,想到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千寻塔”“见日升”分别写出了什么内容?,品读诗歌,赏析作品,“千寻”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立足之高。“见日升”是虚写在高塔上能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浮云”、“最高层”如何理解?诗的后两句后来衍生的意义是什么? “浮云”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在古
10、代往往用来借代奸邪小人“最高层”表面上是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指政治上的最高层。后两句借景抒情,表面意思是站得高就不会被浮云遮住视线,可以看得清、看得远;衍生意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登飞来峰的所见所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和不畏艰难、立志有所作为的政治抱负。,这首诗第一、二句侧重写景,描写了飞来峰之高。第三、四句表面写景,实际隐含着诗人的情怀:“浮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困难阻力;“最高层”表面上是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指政治上的最高层。诗人借景抒怀,借
11、飞来峰的壮观景色,揭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写作特点,第2课时,游山西村,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今浙江绍兴)。南宋著名诗人。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传世。,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此之前,陆游因积极支持抗金将领张浚北伐,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压,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故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此诗即此时在其故乡山阴所作。,节奏: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诗人写出了农家生活的哪些画面? 写了诗人来到村中,正值社日临近,村民们着简朴衣装,吹箫击鼓,结对往来,热闹非凡的画面。,1.首联中的“莫笑”“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表现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热情好客的风尚。,2.颔联在写景中蕴含的哲理是什么? 颔联描绘山间水畔的优美景色,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既充满了诗意,又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
13、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品读诗歌,赏析作品,3.颈联描摹了一幅农村风俗画卷,从画卷中你看出了什么? 看出农民丰收后的欢乐,村民的淳厚质朴,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4. 闲乘月”“无时”什么意思?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5.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诗以一个“游”字作为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请你以一位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山西村的风光? 示例:来到山西村,村民拿出储备的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还有丰盛的鸡豚来招待游
14、人。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他们用丰足的佳肴热情款待客人。当山和水不断出现在眼前时,人们往往疑惑无路可行,忽又会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令人惊喜非常。到了村里如果赶上人们正忙着迎神赛会,那可有看头了,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热闹得很。,写作特点 立意新巧,自然成趣。结构严谨,主线突出。 诗人紧扣诗题中的“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片段见闻,通过每联一个层次的刻画来体现。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期待再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都以“游”字贯串,并把秀丽的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民风民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
15、恬淡、隽永的格调。全诗层次分明,尤其是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 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即己亥年,龚自珍因不满朝政腐败、官场黑暗,愤而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龚自珍陆续写成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这是第五首。,学习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朗读节奏,作者借“落红”写出了什么精神? 写出了愿像落花一样,化为泥土来为花树提供养
16、分,保护花树并促其成长。,“浩荡离愁”怎么理解?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比喻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诗的前两句以“浩荡”修饰“离愁”,写出离愁的深广;以“白日斜”“天涯”衬托“离愁”,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等种种情怀。,诗的后两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愿像保护花的春泥一样关注民众、心系国家,形象、贴切地表达了不甘自弃、继续为国效力的奋斗和献身精神。,主旨: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心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虽远离官场仍要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你感觉这首诗与历代文人写花有何不同之处? 这首诗移
17、情于物,构思新颖,立意深远。它一反历代文人对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调,借落花表明了诗人愿为国为民奉献自己所有力量的心志,移情于物,构思奇特,立意深远。,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以下问题。定林所居宋王安石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二月四日 作宋陆游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注释】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此 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 落职闲居家乡。1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的特点; 二月四日作通过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 2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做具体分析。,拓展延伸,参考答案: 1.蜿蜒曲折(弯曲)高轻柔之风(飞蝶鸣鸠)。2.【示例】定林所居中“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而陆游二月四日作中“闲”字很好地写出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