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客观的外国人视角中的中国近期,我学习了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的中文版新书中国大趋势,感受颇多。文中,奈斯比特为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中国勾勒了一幅图画。他把中国比喻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企业。前 30 年由于经营不善,出现了大量致命的问题,使企业滑向崩溃的边缘。1978 年企业重新组建了领导团队,确定了新的发展战略,调整了经营方针,采取了一系列独创的、既符合外部市场又适应内部文化的有效举措,不仅使企业重新获得生机,而且蒸蒸日上,赢得了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用不到一代人的时光,取得了他人几代甚至十几代才有可能取得的业绩。作者形象地指出:中国就像一个超大企业已经实现了重组,并用八大支柱牢牢地支撑着自
2、己的目标。他认为支撑起中国新社会形态的八根支柱是:解放思想;“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摸着石头过河;艺术与学术的萌动;融入世界;自由与公平;从奥运金牌到诺贝尔奖。他最为推崇的是前两根支柱,认为解放思想是中国实现浴火重生的前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是中国有别于西方既定的民主模式而进行的即作者谓之为“纵向民主”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创举。作者认为这一“纵向民主”模式既避免了西方“横向民主”的弊端,又契合了中国千百年的文化传统,同样具有汲取民智、汇聚民力,从而获得源源不断发展动力的民主功能。作者有如下一段西方与中国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大概就是他看好中
3、国发展趋势的重要原因。即西方国家正在保持着现状,而中国正在实现着新的目标;西方国家在很多方面进行思想禁锢,而中国正在解放思想;西方国家不断增加间接管制,而中国正在减少经济管制和监管;西方国家要想告诉别人他们是问题的解决者,而中国是更多机会的寻求者;问题的解决者侧重于过去,问题的寻求者则着眼于未来。西方国家对中国时而恐惧,时而妒忌,时而排斥,所以他们经常心态复杂地攻击中国。过去的 27 年,我们都是亲历者,对中国的巨变有目共睹,不是溢美或诋毁所能够改变的。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们仍有机会担当未来二三十年的见证者。我们都相信,事实胜于雄辩。 为此,该书值得一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你将会获得阅读其他书籍所
4、难以获得的有益启示,在此罗列几点与大家共享。首先,当今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与以往有了本质的不同。马可波罗时代的西方关注中国是被其游记所误导,以为遥远的东方有一个遍地黄金的中央之国,希望能到中国车拉船载,不劳而获。近现代西方对中国的关注,其善良者会流露一丝的同情与怜悯,更多的则是蔑视和厌恶。中国大趋势告诉人们,今天的中国引人关注则完全是由于“中国现象”和“中国奇迹”。从漠视、斜视到正视是一篇评论文章的标题,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世界对中国态度的微妙变化。其次,是否可以采用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的 60 年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孜孜探索的 60 年,是组织带领十几亿中华儿女在进行一场前无古人
5、、极为复杂庞大、无与伦比的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实验。不必忌讳我们曾走过弯路,有过挫折甚至是重大失误,但是中国人并没有气馁、没有退缩。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利益,我们唯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走自己的路,寻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才能获得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实基础。第三,与上述观点相关,面对未来的发展进程我们必须要有极大的耐心和坚忍,切不可心浮气躁、浅尝辄止、急功近利;要善于倾听国际社会的不同声音。第四,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是正比关系。没有国家的强盛,难有文化的强势,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奈斯比特 27 年前大趋势的主角是美国,彼时的美利坚如日中天;十几年前他推出亚洲大趋势,崛起的亚洲开始粉墨登场;如今他将目光聚焦在中国,恐怕不是什么偶然,也无需感到意外。第五,中国目前展现给世界及世界对中国的认可还仅仅是“趋势”,从“趋”到“势”,也就是从“趋向”到“成势”还有相当的距离,切不可盲目乐观。第六,一个成熟的民族与国家既要经得起人家的“打压”,又要经得起人家的“追捧”,始终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十分经典的训诫:“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